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家灣鎮

鎖定
潘家灣鎮,隸屬於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地處嘉魚縣東北部,東部、北部與武漢市江夏區接壤,東南與渡普鎮交界,西南與新街鎮一河之隔,西臨長江,與洪湖市隔江相望, [7]  行政區域面積131.27平方千米。 [9]  截至2019年末,潘家灣鎮户籍人口為56552人。 [9] 
漢代時期,屬沙羨縣。1987年,為潘家灣鎮和老官嘴鎮。2001年,二鎮合併為新潘家灣鎮。2005年1月,國營頭墩農場交鎮管轄。 [7]  截至2021年10月,潘家灣鎮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 [8]  鎮人民政府駐潘灣大道1號。 [7] 
2019年,潘家灣鎮有工業企業152個,其中規模以上6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1個。 [9] 
中文名
潘家灣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
地理位置
嘉魚縣東北部
面    積
131.27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1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潘灣大道
電話區號
0715
郵政編碼
437213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鄂L
人    口
56552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潘家灣鎮歷史沿革

漢代時期,屬沙羨縣。
南唐時期,屬嘉魚縣廣賢鄉。
1949年,屬渡普區。
1958年,分屬渡普公社和簰洲公社。
1961年,為四邑公社、老官公社。
1987年,為潘家灣鎮和老官嘴鎮。
2001年,二鎮合併為新潘家灣鎮。
2005年1月,國營頭墩農場交鎮管轄。 [7] 

潘家灣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潘家灣鎮轄3個社區、11個行政村:紅光、頭墩、潘家、潘家灣、肖家洲、四邑、羊毛岸、蒼梧嶺、老官咀、畈湖、東村、三灣、官壋、龍坎湖;下設5個居民小組,93個村民小組。 [7] 
截至2021年10月,潘家灣鎮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潘家灣社區、紅光社區、潘家灣村、肖家洲村、四邑村、羊毛岸村、蒼梧嶺村、老官咀村、畈湖村、東村村、三灣村、龍坎湖村、官壋村, [8]  鎮人民政府駐潘灣大道1號。 [7] 

潘家灣鎮地理環境

潘家灣鎮位置境域

潘家灣鎮地處嘉魚縣東北部,東部、北部與武漢市江夏區接壤,東南與渡普鎮交界,西南與新街鎮一河之隔,西臨長江,與洪湖市隔江相望, [7]  行政區域面積131.27平方千米。 [9] 

潘家灣鎮地形地貌

潘家灣鎮境區屬長江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地面高度在海拔20.6—28.5米之間。 [7] 

潘家灣鎮水文

潘家灣鎮境區屬長江流域。長江在鎮西流經全境,長24.6千米;金水河為長江故道,在鎮東,流長9.5千米。 [7] 

潘家灣鎮自然災害

潘家灣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暴風、冰雹、大雪、病蟲害等。大的洪澇災害平均2.4年1次,主要發生在6—8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54年,5—7月降水1864.2毫米,超過高峯年的全年降水量。7月29日,潘家灣決堤分洪,境內田地和房屋全部被淹,倒口處數百畝土地變成黃沙,90%以上房屋被毀,災民全部轉移到縣內和武昌縣丘崗上避災。 [7] 

潘家灣鎮自然資源

2011年,潘家灣鎮有耕地面積10.3萬畝,其中水田面積5.3萬畝,旱地面積5萬畝。 [7] 

潘家灣鎮人口

2011年末,潘家灣鎮總人口5.8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2600人,城鎮化率21.5%。總人口中,男性30520人,佔52.2%;女性28003人,佔47.8%;18歲以下8933人,佔15.27%;18—35歲15924人,佔27.21%;36—60歲23435人,佔40.04%;60歲以上10231人,佔17.4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回、土、壯、怒等12個少數民族共62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9.9‰,人口死亡率5.2‰,人口自然增長率4.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52.5人。 [7] 
截至2019年末,潘家灣鎮户籍人口為56552人。 [9] 

潘家灣鎮經濟

潘家灣鎮綜述

2011年,潘家灣鎮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653萬元,比上年增加19.9%。農民人均純收入8160元。 [7] 
2016年末,潘家灣鎮地區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135.77億元,比2012年底增長115%;農民人均收入15820元,比2012年底增加6140元。 [1] 
2019年,潘家灣鎮有工業企業152個,其中規模以上6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1個。 [9] 

潘家灣鎮農業

2011年,潘家灣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2.9億元,比上年增長52.9%,農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29.5%。 [7] 
潘家灣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5.8萬噸,人均998千克,其中水稻4.2萬噸,玉米1.5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料作物等。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6.3萬畝,產量40.5萬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3萬畝,產量1187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出欄3.9萬頭,年末存欄3.6萬頭;牛出欄788頭;家禽出籠32.2萬羽,年末存籠28.7萬羽。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2011年,水產養殖1.2萬畝,總產量3894噸。 [7] 

潘家灣鎮工業

潘家灣鎮以化工、食品、紡織、建材、傢俱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30.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家,職工21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8.1億元。工業園區1個。 [7] 

潘家灣鎮商業外貿

2011年末,潘家灣鎮有商業網點588個,職工289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4.4億元,集市貿易成交額2.3億元。出口88.4萬美元。 [7] 

潘家灣鎮金融業

2011年末,潘家灣鎮各類存款餘額4.5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各項貸款餘額4250萬元,比上年增長19%。 [7] 

潘家灣鎮郵電業

2011年,潘家灣鎮郵政業務總量202.3萬元。電信業務收入303萬元。 [7] 

潘家灣鎮社會事業

潘家灣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潘家灣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1445人,專任教師89人;小學5所,在校生2189人,專任教師12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239人,專任教師17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951.2萬元,與上年持平。 [7] 

潘家灣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潘家灣鎮有鎮文體服務中心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4個,各類文化專業户8户;各類圖書室24個,藏書7.6萬冊。美術、書法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32人。 [7] 

潘家灣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潘家灣鎮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28個,其中門診部3個;病牀50張,固定資產總值45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92人,其中執業醫師21人,執業助理醫師11人,註冊護士1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診療4.6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參合人數4.8萬人,參合率97%。 [7] 

潘家灣鎮社會保障

2011年,潘家灣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273户,人數462人,支出148.5萬元,比上年增長101.5%,月人均267.8元,比上年增長101.5%。城市醫療救助11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976人次,共支出47.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524户,人數2217人,支出204.7萬元,比上年增長67%,月人均76.9元,比上年增長56%。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3人,撫卹事業費支出45.5萬元,比上年增長15%。敬老院2所,牀位200張,收養五保人員181人。 [7] 

潘家灣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潘家灣鎮有郵政分局2個。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11個。 [7] 

潘家灣鎮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潘家灣鎮有自來水廠3座,生產能力3500噸/日,年供水120萬噸。 [7] 
  • 供電
2011年末,潘家灣鎮擁有110千伏變電站2座,供電站2座。 [7]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潘家灣鎮有花壇65個,綠化面積2.1萬平方米。 [7] 

潘家灣鎮交通運輸

2011年末,潘家灣鎮有客運站1座,日均發客運汽車140班次,日客運量4000餘人次。 [7] 

潘家灣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明初有潘氏兄弟在此定居,遂名潘家灣。 [7] 

潘家灣鎮榮譽稱號

2013年3月,潘家灣鎮被市統計局授予咸寧市2012年度綜合經濟實力“十強鄉鎮”。 [4] 
2014年3月,潘家灣鎮被省委、省政府聯合授予“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榮譽稱號。 [4] 
2014年5月,潘家灣鎮被共青團湖北省委授予“全省五四紅旗團委”榮譽稱號。 [4] 
2015年7月,潘家灣鎮被市工商局授予“品牌示範鄉鎮”稱號。 [4] 
2016年11月,潘家灣鎮被鄂東南七縣市區聯防聯調工作領導小組授予 2015年度聯防聯調工作先進單位。 [4] 
2016年12月,潘家灣鎮獲評為全省計生基層基礎示範鎮。 [4] 
2017年2月,潘家灣鎮獲評2016年度全市“三農”發展十強鄉鎮。 [4] 
2017年3月,潘家灣鎮獲評為2016年度“湖北省衞生鄉鎮”。 [4] 
2018年3月,潘家灣鎮被共青團咸寧市委授予2017年度全市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 [4] 
2018年4月,潘家灣鎮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安全生產“紅旗單位”。 [4] 
2018年6月,潘家灣鎮獲評2017年度全市“三農”發展十強鄉鎮。 [4] 
2018年7月,潘家灣鎮獲評“省級法治文化建設示範點”。 [4] 
2018年10月,潘家灣鎮被省綠化委員會、省林業廳授予湖北省森林城鎮。 [3-4] 
2020年11月,潘家灣鎮入選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名單。 [2] 
2021年11月10日,潘家灣鎮被農業農村部推介為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 [5-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