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國光

(意大利傳教士)

鎖定
潘國光(Frarcuis Brancati,1607~1671),意大利傳教士,明崇禎十年(1637年)來上海主持天主教教務。先在“九間樓”西側的聖母堂(也稱“第一天主堂”)宣傳教理,會講華語,懂中國習俗,甚得羣眾擁戴,“每年外教之付洗者,約有二三千之數”。因教友日增,聖母小教堂不敷應用,崇禎十三年潘國光籌劃另建新堂,得到徐光啓第四孫女(聖名瑪爾弟)幫助,購城北安仁裏潘氏舊宅世春堂,重加修葺,改名敬一堂,俗稱“老天主堂”。潘國光還在堂內用太湖石砌成一座觀星台,在傳教之餘,又鑽研天文,預測氣象。
出生日期
1607年
逝世日期
1671年
本    名
潘國光
外文名
Frarcuis Brancati
職    業
傳教士
字用觀,意大利人。1624年入耶穌會。明崇禎十年(1637年)來上海。購潘氏世春堂舊址改建“敬一堂”(今屬南市區),世稱“老天主堂”,當時為上海天主教中心。潘是第一個常駐上海的耶穌會傳教士。次年,為崇明名醫徐啓元付洗,崇禎十二年被邀至崇明傳教。徐光啓去世後葬上海徐家彙,潘國光在其墓前立拉丁文碑。潘在上海傳教,有利瑪竇遺風,談吐儒雅,廣交士紳,介紹西學,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其人成為流寓上海的名士,其所在“敬一堂”成為上海的勝蹟。在其任內,教徒人數有很大增長,據教會史書稱,崇禎十二年有1124人受洗。翌年,又有1240人。崇禎十七年共有3000人。清康熙三年(1664年)“湯若望案”發生,諭令各地傳教士集中北京。第二年,潘國光離開上海,經松江付洗約百人,再往蘇州與其他5個傳教士一起北上。後被送往廣州。著有《聖體規儀》、《天階》等。 [1] 
潘國光掌管敬一堂28年,除在城內傳教外,還在鄰近各鄉建小教堂數十所,發展天主教徒數萬人,人稱“德業事功,道路口頌”的奇人,“憲司牧寄下東者,無不顧而問道”。
清康熙四年(1665年)朝廷禁教,敬一堂遭到破壞,潘國光等一批西教士被遣送到廣東。康熙十年天主教恢復活動,敬一堂又成為聖堂。同年潘國光在廣州病逝,臨終猶眷念老堂,遺體葬於上海城之南。
參考資料
  • 1.    潘國光  .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2007-03-09[引用日期20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