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其風

鎖定
潘其風(1935年10月—2023年11月24日),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1959年,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後進入中國科學院(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曾在西安漢城隊參加鑽探和發掘工作,1961年從事人類學研究工作。中國著名體質人類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2] 
2023年11月24日凌晨五點,潘其風先生不幸因病離世,享年88 歲。 [2] 
中文名
潘其風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蘇州
出生日期
1935年10月 [2] 
逝世日期
2023年11月24日 [2]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2] 
籍    貫
江蘇省
性    別
職    稱
研究員

潘其風人物生平

潘其風,1935年10月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1954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就讀考古專門化(現為考古文博學院)。1959年畢業後分配進入中國科學院(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92年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11月退休。曾任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1959年秋至1960年年末,參加西安漢城隊的發掘和鑽探工作。1961年開始,學習並從事人類學研究工作。 [2] 
2023年11月24日凌晨五點,中國著名體質人類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潘其風先生不幸因病離世,享年88歲。 [2] 

潘其風主要貢獻

潘其風先生一直致力於將傳統的體質人類學與考古學研究相結合的探索,重視獲取第一手資料,始終堅持親臨發掘工地,做現場鑑定並採集標本,足跡遍及各省區的主要考古發掘工地。他參與編寫的《考古工作手冊—人骨鑑定》,對於田野考古出土的人骨研究起到指導與規範化的作用。
潘其風先生研究課題非常廣泛,對中國不同時期、不同考古學文化、不同族屬的近百處遺址出土人骨進行了系統的整理與分析,尤其重視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人種構成的研究,發表了近百篇(部)研究報告和論文,在中國古代人骨資料的整理和研究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退休以後,潘其風先生仍工作不止,心繫中國的體質人類學研究與發展,發表研究論文二十餘篇。
潘其風先生於20世紀80年代提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考古人類學。對古代中國人種類型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研究,構建了中國古代人種類型的時空框架,並在此基礎上對中國人種的起源、形成與發展等重要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提供了人種學的依據。
潘其風先生注重中外合作交流,1987 年以來先後應邀訪問過前蘇聯、美國、日本、法國和意大利,與外國同行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潘其風先生重視培養後繼人才,他悉心指導體質人類學方向學生的研究與工作,努力為推進中國特色的體質人類學,併為中國研究走向世界先進水平做出貢獻。 [2] 

潘其風主要著作

《大汶口文化居民的種屬問題》 [1] 

潘其風承擔課題

關於匈奴 、東胡、突厥三大族系人種的探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