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兆鑾

鎖定
潘兆鑾,又名少庭,號俠夫,1902年出生在廣東省順德縣一個僑工家庭。潘兆鑾出生不久,雙親不幸相繼去世,由其僑居日本的三叔收為繼子,接到橫濱供養。俄國十月革命期間,潘兆鑾在華僑中華中學讀書,開始接觸馬列主義著作,並受到在日本留學的楊匏安、楊章甫等人的影響,思想進步。1919年,他帶着妻子黃瓊及未滿週歲的兒子歸國。在五四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下,他與家鄉的土豪劣紳展開鬥爭,成為順德縣不怕“出族”的反封建青年旗手。到廣州不久,他考入了粵漢鐵路當局鎊員,後調車務處當文書,組織工會羣眾俱樂部,積極投身工人運動。 [1] 
中文名
潘兆鑾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8年
逝世日期
1932年
畢業院校
華僑中華中學
出生地
廣東順德
性    別

潘兆鑾人物生平

1919年10月,潘兆鑾參與籌組廣東總工會。該會成立後,他經常被推舉為會議執行主席。在他主持下,工會一度傾向進步。
1922年,潘兆鑾經黃裕謙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總工會貫徹黨的工運政策,使該會參與1922年5月召開的全國第一次勞動大會,並由廣東總工會發起109個工會發出擁護勞動立法勞動的通電。
1923年1月,楊殷在粵漢鐵路成立兩個工人“十人團”,潘兆鑾是秘密成員之一。他協助楊殷大力發展黨的組織的同時,為抵制廣東機器工會的控制,成立了車務總工會,潘兆鑾、李甫、曾偉贊等十人團成員當選為執委,隨即參加二七大罷工。
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舉行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直係軍閥吳佩孚派重兵包圍會場,強令解散大會,並佔領會所。總工會號召全體工人總罷工,為“自由而戰,為人權而戰!”吳佩孚於2月7日下令反動軍隊在漢口、長辛店等地對罷工工人實行血腥屠殺。江岸分會委員長林祥謙和武漢工團聯合會法律顧問施洋等英勇不屈,壯烈犧牲。潘兆鑾參加了這場偉大斗爭。2月底,潘兆鑾歷盡艱難險阻,從武漢輾轉回到廣州。當晚,潘兆鑾在楊家祠向中共廣東區委領導和工委會扼要地彙報了二七罷工被軍閥鎮壓的經過。會議作出了聲援京漢鐵路總工會的決定。估計到廣州黃色工會會據此進行分裂,會議要求骨幹做好宣傳和準備工作。
次日午,在廣州諮議局祠堂召開大會,由潘兆鑾傳達二七罷工概況。不但各工會、俱樂部的鐵路工人蔘加,許多非鐵路系統的工人也自覺到場,真是座無虛席。
潘兆鑾向大會報告了吳佩孚血腥鎮壓工人運動的經過,特別是介紹了林祥謙、施洋、曾良玉等人英勇鬥爭,堅貞不屈,慷慨就義的英雄事蹟,會場聽眾鴉雀無聲,不少工人淚如雨下。隨後,全場羣情激昂,高呼口號:“打倒軍閥吳佩孚、蕭輝南!”“打倒帝國主義!”“為二七死難烈士報仇!”潘兆鑾因勢利導,號召工人以實際行動支援京漢鐵路工人。接着,潘兆鑾又提出了組織“粵漢鐵路總工會”的建議,以為京漢鐵總的呼應,獲得到會成員的讚許,即席推選潘兆鑾等為粵鐵總籌備處負責人。但是,“粵漢鐵路總工會”立案,為市公安局所阻。潘兆鑾便帶代表進謁孫中山,立即得到孫中山的批准,還書寫了“各盡所能”四個大字的橫匾贈送給該會,以表支持和勉勵。
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潘兆鑾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與楊殷等組織第十分部,任執委,負責發動工人蔘加國民革命。同時,粵漢鐵路總工會成立。潘兆鑾被選為執委兼總秘書,成為產業大軍的帶頭人之一。
二七大罷工被鎮壓後,混在廣東機器工會和廣東總工會里的壞頭頭,大肆進行分裂活動,攻擊京漢鐵總和破壞粵漢鐵總的成立。潘兆鑾便團結廣大工人,加強對骨幹的教育,與工賊馬超俊、黃煥庭、陳森、李德軒之流進行鬥爭,揭穿他們一夥要搞“階級調和”和“勞資合作”。潘兆鑾指出他們一夥實際上是從組織上搞“基爾特主義”(即行會制),在思想上搞“無政府主義”,“終會背叛工人階級而至反對工人階級。”這些工賊後來墮落為國民黨反動派鎮壓工運的工具。
同年3月,潘兆鑾和張瑞成、黃俠生等領導從廣東總工會分化出來的工會和工人,組織成立了“廣東省工會聯合會”。同年5月,廣州工人代表會成立,劉爾崧任執行主席,潘兆鑾當選為執委兼西區工代會主席,為保衞各工會的安全,反擊流氓工賊的破壞和搗亂,他與周文雍組織工人糾察隊,任工人糾察隊的總隊長,旗幟鮮明地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運動,加速了工運的發展。
這期間,蘇聯等國決定停止索取“庚子賠款”餘額,潘兆鑾力爭將部分餘款用於發展國民經濟,修築粵漢鐵路韶關至武漢路段,結果獲得批准。在平定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叛亂中,潘兆鑾發動鐵路工人罷工,以斷絕敵運輸援兵;同時又親自組織機車運送黃埔學生軍回師,加速平定叛軍。
1925年,潘兆鑾先後調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和廣東省黨部組織幹事。在此期間,他被任命為國民黨南路特別委員會主席,在湛江南路下四府一帶開展工農運動。並以中共廣東區委特派員身份,積極籌備各縣中共黨組織建立的工作。
1926年初,潘兆鑾回廣州任國民黨廣州市特別黨部秘書,掌管印信和負責處理日常黨務。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發生後,潘兆鑾為保護左派不遺餘力。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廣東國民黨當局在4月15日也發動政變,殘酷殺害共產黨人和革命羣眾。當天早上,潘兆鑾與鐵路骨幹在家研究應變,突然闖進來幾個反動軍警,索要市黨部的印信。潘兆鑾見狀昂然拍桌,拔出手槍,把壞蛋嚇跑。由於情況危急,潘兆鑾當機立斷,急忙轉移澳門,把妻兒接去建立地下機關,掩護撤出的同志。
黨的八七會議後,南方局下設軍事和“肅反”等兩個委員會,由楊殷任主席,潘兆鑾任秘書。10月,在澳門燕誕酒家召開兩會聯席會議,發動兩會委員,為廣州起義作準備工作。會後,潘兆鑾兼辦《南報》,親自撰寫揭露反動派的罪行和宣傳黨的土地革命文章,號召工農起來參加暴動。廣州起義失敗後,潘兆鑾在澳門接待安置起義後撤到澳門的同志。
1928年,潘兆鑾因住地被敵發現,奉令東渡日本。中共東京總部派他到橫濱。他以中華會館秘書為掩護,秘密建立了中共橫濱支部,任支部書記,發展了愛國青年鮑華等加入共產黨。
1929年底,潘兆鑾秘密回香港,與楊章甫、楊廣等以到中山三鄉平崗小學教書為掩護,從事地下工作。次年夏,潘兆鑾往香港向省委彙報工作,被叛徒跟蹤告密,在平崗小學被捕,押往廣州囚禁。在獄中飽受酷刑折磨,仍堅持獄中鬥爭。1932年3月,潘兆鑾在紅花崗英勇就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追認潘兆鑾為革命烈士,把他的遺骸遷葬於廣州銀河革命公墓,以褒揚先烈,激勵後人。

潘兆鑾後世紀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追認潘兆鑾為革命烈士,把他的遺骸遷葬於廣州銀河革命公墓,以褒揚先烈,激勵後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