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潁東區

鎖定
潁東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西部與潁州區相鄰,南部與潁上縣接壤,北部潁泉區毗鄰,東部與利辛縣相連,總面積68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潁東區下轄3個街道、8個鎮、1個鄉 [23]  。截至2022年末,潁東區常住人口53.7萬人。 [22] 
潁東歷史悠久,夏商周以來,即為人類活動的重要區域。三國軍事家徐庶、晉朝“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在此留下許多佳話,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在此起兵,有皖北地區唯一保存完整、具有江南風格的古建築羣程文炳宅院,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僧修行的千年古剎北照寺以及劉伶墓等歷史文化古蹟。 [17] 
2022年,潁東區實現生產總值267.322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807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30.25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07.263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1.2:48.7:40.1。 [22] 
中文名
潁東區
外文名
Yingdong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341203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安徽省阜陽市
地理位置
阜陽市區東部,潁河東畔
面    積
683 km²
下轄地區
3個街道、8個鎮、1個鄉
政府駐地
河東街道北京東路216號
電話區號
0558
郵政編碼
236000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53.7 萬(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北照寺玉皇廟,杜康燒酒遺址,康橋古城孜遺址,三國徐庶母墓
火車站
阜陽火車站
車牌代碼
皖K
地區生產總值
267.32 億元(2022年)

潁東區歷史沿革

上古
潁河流域歷史久遠,開發較早。大約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潁河沿岸的先民,便在這塊大平原上沿河的台地上生活和定居,並逐步形成了一些以農業生產為主、漁獵為輔的原始部落。 [18] 
潁河中上游皆歸豫州,潁東區地域屬豫州所轄。
今阜陽之地屬淮夷虎方,烏江下游慎邑遺址出土的文物證明,這時的潁河流域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冶金工藝技術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商紂王曾封梅伯,於今阜陽市區境內建立梅伯國。
西周
周初,康王姬釗封功臣、舜後陳滿後裔於此,稱為鬍子國。潁東區現轄區域隸屬鬍子國。
東周
敬王二十五年、即魯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楚國滅鬍子國,俘獲國君豹,潁東區之地歸楚。潁河北岸建立的城邑有慎(今潁上縣江口孜北面古城村,如今這裏北枕濟河,西臨烏江古河流),今潁東區楊樓、烏江和老廟三個鄉鎮屬慎所轄。
潁東區
潁東區(16張)
置汝陰縣在今阜陽市區泉河北(即今潁泉區泉潁街道辦事處古城村),屬陳郡(治所在陳,即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 [20]  ),潁東區歸汝陰縣管轄。
西漢
置汝陰都尉於今潁泉區泉潁街道辦事處古城村,置慎縣於今潁上縣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屬豫州刺史部(治所在譙)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的上蔡縣)。今潁東區楊樓、烏江和老廟三個鄉鎮屬慎縣所轄,其他區域屬汝陰都尉管轄。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劉邦封開國功臣夏侯嬰汝陰縣汝陰侯,食邑6900户,即含現今潁東區之地域。
新莽
王莽建立新朝時,改汝陰為汝墳,改慎縣為慎治,潁東區歸屬依舊。
東漢
恢復西漢時期建置舊稱,並在潁河流域有所增加建置,但汝陰和慎陽仍屬豫州刺史部汝南郡(治所移於今河南省的平輿縣)。潁東區歸屬依舊。
三國
潁河流域屬魏。仍置汝陰、慎縣等7縣,屬豫州汝南郡(治新息,即今河南省的息縣)。潁東區歸屬依舊。
西晉
置汝陰郡,轄8縣,屬豫州。
泰始元年(265年),司馬炎封其叔司、馬駿於汝陰為汝陰王,封陳温於慎縣為慎子。汝陰與慎以烏江為界,今潁東區歸汝陰王所轄。
太康元年(280年),司馬炎封其子司馬謨於汝陰為汝陰王,足見對這塊富庶之土的重視。
永嘉二年(308年),匈奴主劉淵封其子劉景於汝陰為汝陰王。
東晉十六國
戰事紛爭,國家分裂,羣雄割據,建置混亂。東晉南遷後,境內地屬後趙。汝陰地當南北要衝,又有淮、潁諸河交通之便,為兵家必爭之地。因戰事頻仍,人口流亡。
成和二年(327年)前後,後趙石勒政權保留汝陰郡,郡下廢縣。
成康三年(337年),石虎封其子石琨為汝陰王。
永和五年(349年),晉將褚裒率兵3萬伐趙,收復汝陰之地,不久又喪失。
前燕代後趙,太和元年(366年)前後,境內仍僅置汝陰郡,郡下無縣。
前秦滅前燕,太元七年(382年)前後,境內仍僅置汝陰郡,郡下無縣。
南北朝
汝陰之地初屬南朝宋。
宋永初二年(421年),僑置樓煩縣(原在今山西省寧武縣境內)於慎(今潁上縣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屬豫州管轄。
北魏始光(424—427年)初,封孔昭為汝陰侯。
北魏和平2年(461年),拓拔嗣封其弟拓拔天賜為汝陰王。
南朝齊建元元年(479年),蕭道成黜宋順帝劉準為汝陰王。
建元二年(480年),北魏步騎20萬南侵,佔領汝陰。
太和二十年(496年),拓拔元宏封拓拔景和為汝陰王。
永元元年(499年),南齊伐北魏,收復汝陰。同年,北魏捲土重來,再度佔領汝陰。
南朝梁天監7年(508年),梁攻克汝陰故地,封劉端為汝陰王。僑置“雙頭郡’’一汝陽弋陽郡,轄汝陰縣。又置潁川郡,僅轄一個許昌縣(今潁東區口孜鎮康橋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所謂“雙頭郡”,實際上一個治所。一個官員管兩郡,有時郡縣同在一個土城內。
北魏孝昌四年(即武泰元年,528年),北魏再次攻進汝陰故地,改置潁州,這是歷史上首次使用潁州地名。
開皇三年(583年),於汝陰故地置潁州。
大業3年(607年),廢州,行郡縣制,改潁州為汝陰郡,轄汝陰、潁陽、青邱(今潁東區口孜鎮康橋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潁上、下蔡(今淮南市鳳台縣)5縣。今潁東區之地域屬汝陰、青邱兩縣管轄。
初稱汝陰郡。
武德四年(621年),置信州(阜陽城)、青邱(今潁東區口孜鎮康橋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永樂(阜陽城西聞集鎮附近)、永安(阜南縣永安店)、高塘(臨泉縣高塘集)、沈丘(今臨泉縣城)、汝陰、潁陽、潁上等縣,今潁東區之地域屬汝陰、青邱兩縣分轄。
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為潁州,撤高塘、永樂、永安3縣入汝陰縣。
貞觀元年(627年),又撤沈丘、潁陽、青邱等4縣,併入汝陌縣。同年,全國設10個道,潁州屬河南道,轄汝陰、潁上、下蔡3縣。
五代十國
先後分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皆稱潁州,沿襲唐朝設置。
開寶六年(973年),置潁州,轄汝陰、萬壽(今太和縣原牆集)、沈丘(今臨泉)、潁上四縣,屬京西北路。今潁東區地域屬汝陰縣管。
至元二年(1265年),因戰亂侵掠,人口亡散,蒙世祖忽必烈撤汝陰、泰和、潁上、沈丘等縣,並縣入州。
至元8年(1271年),蒙世祖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潁州隸屬元河南行省汝寧府(今河南省汝南縣)。轄沈丘和潁上兩縣。
至正十一年(1351年),劉福通在潁州東鄉的白鹿莊(今棗莊集北白木橋附近)發動農民起義,於潁州柳溝(治所先後在今潁東區的公平集和棗莊集)組建紅巾軍,攻打潁州東門。隨即破潁州,繼而往南,焚潁水縣(今阜南縣地理城),又攻下朱皋鎮,並分兵連陷上蔡、羅山、確山、舞陽、葉縣及汝寧、光州、息縣等地,從者如流,眾至十萬。
至正十五年(1355年),劉福通韓林兒為小明王,徹底動搖了元朝的封建統治和民族壓迫。由於元軍多次圍剿,潁州各縣名存實亡,人口大量流散,耕地荒蕪。
潁州轄太和、潁上兩縣,屬南京(又稱直隸省)鳳陽府管轄。潁東今口孜鎮、楊樓鄉、老廟鎮、烏江鄉屬潁上縣,其餘鄉鎮隸屬潁州管轄。
洪武元年(1368年),在潁州設軍事機構潁川衞,屬河南都司,形成了軍事、行政兩條線管。
洪武四年(1371年),封傅友德為潁國公。
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封王佐為順昌伯。
景泰二年(1451年),封楊浩為潁國公。
天順元年(1457年),封朱子埯為汝陰王。
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攻佔潁州,潁州轄太和和潁上兩縣,屬江南省鳳陽府管轄。
雍正十三年(1735年),潁州升為潁州府,附廓置阜陽縣,直屬安徽省。潁東區地域當時稱阜陽縣的東鄉。
清朝時期,現潁東區轄域,僅有老廟集附近有些村莊屬潁上縣管,是潁上縣插入阜陽縣的一塊屬地(祥見道光《潁上縣誌》),其餘皆歸阜陽縣所轄。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府存縣,阜陽縣直屬安徽省。
民國三年(1914年),省下增設道一級行政機構,阜陽縣屬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駐鳳陽)。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廢道,在阜陽設置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阜陽、亳縣、渦陽、蒙城、潁上、太和6縣,至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稱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阜陽全境解放,建置阜陽專員公署,轄阜陽、亳州、鳳台、渦陽、蒙城、潁上、阜南、臨泉、太和9縣及阜陽、界首、亳州3市,隸屬皖北行署(駐合肥)領導。現潁東區轄域,一直歸阜陽縣管轄。當時,縣下設區,今插花鎮冉廟鄉歸屬王老人集區,正午鄉、老廟鎮、棗莊鎮、口孜鎮、袁寨鎮、楊樓鄉和烏江鄉隸屬洄溜集區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後,阜陽專員公署屬安徽省人民政府,轄阜陽、亳州、鳳台、渦陽、蒙城、潁上、阜南、臨泉、太和、界首10縣,現潁東區轄域,一直歸阜陽縣管轄。當時潁東設有茨河區(轄辛橋、洪山和潁河以東等周圍鄉村)、洄溜區(轄袁寨集等周圍鄉村)、正午區(轄棗莊集等周圍鄉村)、口孜區(轄楊樓孜等周圍鄉村)、插花區(轄冉廟及趙店和高集等周圍鄉村)和胡集區(轄烏江和老廟集等周圍鄉村)等七八個區。
1958年,阜陽縣在現潁東區範圍內設置城關、插花(轄冉廟、正午、趙店等周圍鄉村)、老廟(轄棗莊集、王衚衕等周圍鄉村)、口孜(轄楊樓孜等周圍鄉村)、袁寨(轄洄溜集等周圍鄉村)5個人民公社。
1961年至1962年,阜陽縣劃小公社,公社之上建區,公社以下仍劃分生產大隊和小隊。
1965年,建置利辛縣和阜城鎮,今潁東區轄域,分別歸阜陽縣和阜城鎮管轄。
1969年,阜陽縣進行了撤區併成大公社。
1975年12月,在阜城鎮的基礎上建置阜陽市(縣級市)。
1979年,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阜陽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並再次劃小公社,社上建區。除原老廟區變成棗莊區,區政府駐在棗莊集外,其餘和1962年相同。
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建置,改建為鄉(鎮)政府、村委會和村民小組。
1992年,撤銷阜陽縣和阜陽市,重新組建阜陽市(縣級市)。
1996年,撤銷阜陽地區,設立地級阜陽市。同時撤銷縣級阜陽市,設立潁東、潁州、潁泉三個區。 [19] 

潁東區行政區劃

潁東區區劃沿革

1996年1月1日,潁東區轄河東、向陽、新華3個街道和插花、棗莊、老廟、口孜、袁寨、冉莊、正午、楊樓、王古同9個鄉鎮。
2000年,潁東區轄3個街道、5個鎮、4個鄉。
2009年潁東區轄3個街道、8個鎮、1個鄉:河東街道新華街道向陽街道口孜鎮插花鎮袁寨鎮棗莊鎮老廟鎮正午鎮楊樓孜鎮新烏江鎮冉廟鄉

潁東區區劃現狀

截至2022年10月,潁東區下轄3個街道、8個鎮、1個鄉 [23]  。潁東區人民政府駐河東街道 [1-2]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41203001000
河東街道
341203002000
新華街道
341203003000
向陽街道
341203100000
口孜鎮
341203101000
插花鎮
341203102000
袁寨鎮
341203103000
棗莊鎮
341203104000
老廟鎮
341203105000
正午鎮
341203106000
楊樓孜鎮
341203107000
新烏江鎮
341203200000
冉廟鄉

潁東區地理環境

潁東區位置境域

潁東區位於安徽省阜陽市東部,南依潁河與潁州區和潁上縣相望,北跨茨淮新河與亳州市的利辛縣接壤,東臨烏江與潁上縣和利辛縣毗鄰,西與潁泉區的阜陽北站和伍明鎮為界。中心地理座標為東經115°00′,北緯32°54′,總面積683平方千米。 [3]  [24] 

潁東區地形地貌

潁東區地處黃淮海平原,地勢平坦。

潁東區氣候特徵

潁東區屬暖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光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為900毫米。

潁東區自然資源

潁東區水資源

潁河茨淮新河穿經而過,其支流密佈全境,僅潛層地下水含量就達7351萬立方米,且水質良好。

潁東區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潁東區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全區總面積683.1265平方千米(1024689.75畝)
耕地602260.95畝
水澆地233215.5畝,佔38.72%;
旱地369045.45畝,佔61.28%。
全區耕地中,坡度≤2°(平地)面積為588075.45畝,佔耕地總面積的97.64%;坡度2°—6°面積為12564.15畝,佔耕地總面積的2.09%;坡度6°—15°面積為1577.25畝,佔耕地總面積的0.26%;坡度15°—25°面積為44.1畝,佔耕地總面積的0.01%。
種植園用地30622.8畝
果園7317.45畝,佔23.90%;
其他園地23305.35畝,佔76.10%。
林地25909.05畝
喬木林地8847.6畝,佔34.15%;
竹林地16.95畝,佔0.06%;
灌木林地17.4畝,佔0.07%;
其他林地17027.1畝,佔65.72%。
草地總面積647.4畝
主要分佈在河東街道、冉廟鄉、向陽街道和袁寨鎮,佔比為72.67%。
濕地總面積為65.4畝
本次調查全區濕地類型全部為內陸灘塗,主要分佈在口孜鎮、老廟鎮、向陽街道和袁寨鎮。
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26577.55畝
城市37952.25畝,佔16.75%;
建制鎮13482.3畝,佔5.95%;
村莊172708.8畝,佔76.22%;
採礦用地881.85畝,佔0.39%;
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1552.35畝,佔0.69%。
交通運輸用地36463.5畝
鐵路用地4365.75畝,佔11.97%;
公路用地13697.7畝,佔37.57%;
農村道路18189.45畝,佔49.88%;
港口碼頭用地210.6畝,佔0.58%。
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94442.55畝
河流水面18947.4畝,佔20.06%;
湖泊水面4584.3畝,佔4.85%;
坑塘水面20612.25畝,佔21.83%;
溝渠38498.1畝,佔40.76%;
水工建築用地11800.5畝,佔12.50%。
其他土地7700.55畝
設施農用地6465.6畝,佔比為83.96%;
田坎1198.5畝,佔比為15.56%;
裸土地36.45畝,佔比為0.48%。 [26] 

潁東區礦產資源

潁東區盛產原煤、石油。已勘測煤炭儲量達15億噸,口孜煤礦年出煤800—1000萬噸。

潁東區人口

截至2022年末,潁東區常住人口53.7萬人,與上年持平。 [22] 

潁東區政治

區委書記:趙羣 [16] 
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梁利 [21] 
區政協副主席:李玉洲 [27] 

潁東區經濟

潁東區綜述

2022年,潁東區實現生產總值267.322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8071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130.252億元,增長9.6%;第三產業增加值107.2633億元,增長1.0%。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1.4:46.1:42.5調整為11.2:48.7:40.1。 [22]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潁東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9%。其中,第一產業投資下降41.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63.2%,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0.6%。2022年,潁東區施工項目165個,比上年增加24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77個,比上年減少4個;本年新入庫項目107個,比上年增加36個。 [22] 
財税收支
2022年,潁東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6260萬元,下降5.9%。其中税收收入76206萬元,下降5.2%;非税收收入40054萬元,下降7.3%。一般預算支出325964萬元,比上年下降8.5%。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0238萬元,下降11.1%;教育支出113096萬元,增長3.8%;科學技術支出1826萬元,下降15.1%;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214萬元,下降38.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2164萬元,下降21.1%;醫療衞生支出32748萬元,下降10.1%;節能環保支出115萬元,下降96.4%;農林水事務支出66656萬元,增長1.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5468萬元,下降47.8%;住房保障支出3311萬元,增長165.1%。 [22] 
人民生活
2022年,潁東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81元,比上年增長6.4%,人均消費支出15904元,增長2.2%。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42元,增長5.7%,人均消費支出19370元,0.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4元,增長6.3%,人均消費支出12991元,增長4.3%。
2022年,潁東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9%。其中,食品煙酒類上漲2.2%,衣着類上漲1.8%,居住類下降1.7%。 [22] 

潁東區第一產業

2022年,潁東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608785萬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農業產值209885萬元,增長0.7%;林業產值105888萬元,增長36.1%;牧業產值207104萬元,增長4.3%;漁業產值12276萬元,增長2.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3633萬元,增長10.2%。 [22] 
農業
2022年,潁東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9195公頃,比上年增加497公頃。其中糧食麪積69470公頃,比上年增加237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9725公頃,比上年增加260公頃。其中,油料、棉花面積分別為1540公頃、45.4公頃,分別比上年增加175公頃、減少15.6公頃;蔬菜及食用菌面積6148公頃,增加247公頃。
2022年,潁東區糧食產量35.98萬噸,比上年增產0.17%。油料產量3515噸,增產12.7%。棉花產量38.8噸,減產23.4%。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7.5萬噸,增產4.3%。 [22] 
畜牧業
2022年,潁東區肉類總產量73086噸,比上年增長6.2%。禽蛋產量19431噸,下降3.0%。 [22] 
漁業
2022年,潁東區水產品產量5418噸,增長2.4%。 [22] 
生產條件
截至2022年末,潁東區農業機械總動力606455千瓦,比上年增長3.21%。大中小型拖拉機9180台,比上年增加3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機4920台,比上年增加170台。聯合收穫機械2860台,比上年增加60台。2022年,潁東區化肥施用量(折純)18738噸,比上年下降0.3%。農藥使用量201噸,下降3.8%。 [22] 

潁東區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22年末,潁東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3户,2022年,潁東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7.2%,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2.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5%,其中高技術工業增加值增長116%。分經濟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增長3.0%,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69.2%。規模以上工業中,22個行業有13個行業總產值保持增長。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0.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34.6%,造紙和紙製品業增長31.5%,醫藥製造業增長18.8%,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41.8%,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26.8%。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2831148萬元,比上年增長5.7%;實現利潤總額215528萬元,下降25.9%。 [22] 
建築業
2022年,潁東區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40132萬元,比上年增長6.9%。全區具有建築施工資質等級以上的獨立核算建築業企業62家,實現產值421911萬元,比上年增長27.7%。房屋建築施工面積為114.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1.4萬平方米,本年竣工面積79.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3萬平方米。 [22] 

潁東區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潁東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253476萬元,比上年增長3.5%。按銷售地區分,城鎮零售額完成1022970元,增長3.0%;鄉村零售額完成230506萬元,增長5.8%。2022年,潁東區批發業銷售額1629456萬元,比上年增長11.8%;零售業銷售額793783萬元,比上年增長6.3%;住宿業營業額40345萬元,比上年增長14.6%;餐飲業營業額244328萬元,比上年增長6.1%。 [22] 
房地產業
2022年,潁東區房地產開發投資833737萬元,比上年下降5.9%。商品房銷售面積77.3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1.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72.9萬平方米,下降39.8%;商品房銷售額488991萬元,比上年下降45.8%。其中住宅銷售額454869萬元,下降42.2%。 [22] 
金融業
截至2022年末,潁東區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315842萬元,比上年增長12.5%;金融機構貸款餘額4273215萬元,比上年增長8.7%。 [22] 

潁東區交通運輸

公路
105國道在潁東區內延伸,東連京滬高速、西接京珠高速界阜蚌高速公路經潁東城區接入阜陽市,正在建設的阜陽—六安高速公路在潁東區境內佔地1918畝,長約20.644千米,並設有大型出入口。
潁東區內有三條幹線公路,往東北、東南呈放射狀分佈,即S305省道阜蚌公路,縣道阜展路(阜陽—展溝)、阜謝路(在區內阜陽—八里段),另有幾條大致南北縱向縣道,基本呈網狀,其中省道長31.6千米,屬二級公路,縣道140.15千米,其中瀝青路面118.1千米,主要鄉道17條長約86.856千米,村道85條,長305千米;阜陽客運東站、潁東客運站分佈於城區。以潁東區面積為基數的公路網密度為78千米/百平方千米,以人口為基數的公路網密度為9.5千米/萬人。
鐵路
京九鐵路貫穿潁東區,年客流量400萬人次、日最大客流量3萬人次的京九鐵路阜陽客運站坐落在潁東區內,商阜、漯阜、青阜、阜淮鐵路在此與京九鐵路交匯,形成“米”字型框架,並與京滬、京廣、隴海三線接軌,形成八線引入,五路交匯的鐵路網。

潁東區社會事業

潁東區科技事業

2022年,潁東區專利授權量650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22件。年末有效發明專利達到613件,萬人發明擁有量達11.4件,比上年增長19.0%;全區商標申請量為1512件,註冊量為1080件。年末有效註冊量達6653件,每萬户市場主體註冊商標擁有量1594件,比上年增長11.3%。 [22] 

潁東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潁東區共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所,專任教師365人,招生4230人,在校學生12612人,畢業生3274人。普通中學36所,專任教師2949人,在校生44450人。其中,高中6所,專任教師905人,在校生13810人;初中30所,專任教師2044人,在校生30640人。小學85所,專任教師2982人,在校生53804人。幼兒園137所,在園兒童20989人。初中學齡兒童入學率100.0%,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0%。 [22] 

潁東區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潁東區有公共文化館13個,公共圖書館5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3.2萬冊。2022年,潁東區文藝演出220場,電影放映1236場。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為100%。 [22] 

潁東區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潁東區有全民健身中心場館1個,鄉鎮級全民健身中心6個,鄉鎮級全民健身廣場11個,鄉鎮級多功能運動場8個,體育公園1個,科學健身指導中心1個。2022年,潁東區舉辦縣級及以上全民健身賽事和活動11次,參加活動人數近5萬人。在省青少年籃球錦標賽中獲得乙組女子第四名,十五屆省運會中獲得籃球女子組乙組第三,在省青少年橄欖球錦標賽中獲得男子甲組第三名、女子甲組第三名、女子乙組第三名、男子乙組第三名且獲得道德風尚獎,在十五屆省運會中獲得橄欖球男子組甲組第二名、女子甲組第三名,女子乙組第四名,在十五屆省運會中獲得男子柔道75公斤級第一。 [22] 

潁東區衞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潁東區有各類衞生機構196個,其中醫院7個,鄉鎮衞生院9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19個,村衞生室103個,診所、醫務室、門診53個。衞生機構牀位3934張,衞生技術人員403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598人,註冊護士1851人。 [22] 

潁東區社會保障

2022年,潁東區城鎮新增就業8768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238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925人。
2022年,潁東區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329639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續)保繳費人數205544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35443人。
2022年,潁東區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314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7696人。 [22] 

潁東區歷史文化

潁東區綜述

潁東歷史悠久。史前即為人類活動區域,是中原農耕文明的策源地,岳家湖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4500—5000年;三國軍事家徐庶、晉朝“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在此留下許多佳話和傳説,皖北地區唯一保存完整、具有江南風格的古建築羣程文炳宅院,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僧修行的千年古剎北照寺坐落於此。 [24] 

潁東區地名由來

潁東是全國文明城市阜陽市的市轄三區之一,位於潁河以東而得名。 [24] 

潁東區文物古蹟

作為阜城三區之一的潁東區,一條潁河與老城相隔,而又由阜陽火車站與整個地區緊密相連,被稱為阜陽的東大門。古人曾有“廟貌巍峨壓女牆”的讚譽。這裏曾孕育出清代封疆大吏、軍事家程文炳,其故居“程文炳宅院“位於潁東區袁寨鎮袁寨集西頭、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30多年曆史,是阜陽唯一保存較為完整的具有江南風格的古建築羣。稱帝前的朱元璋曾出家的千年古剎北照寺遺址,據武宗正德年間的《潁州州志》和清乾隆《阜陽縣誌》記載,北照寺在晉朝就已存在。西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墓遺址,口孜鎮當地流傳的杜康後人釀酒醉劉伶一醉三秋的傳説。 [25] 

潁東區非遺項目

潁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反映着潁東區人民代代相傳歲歲積澱的勞動與生活的文化軌跡,所包涵的門類極廣,如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民間舞蹈、民間技藝、民間習俗等等。從區域分佈看:以插花鎮為中心,沿老廟鎮、棗莊鎮等周邊一帶,是民間舞蹈文化叢;以口孜鎮為中心,沿袁寨鎮、正午鄉、臨潁鄉一帶是民間美術文化叢;以袁寨鎮為中心周邊一帶是曲藝文化叢。
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有:“程氏剪紙”、“插花龍舞”、“插花趕犟驢”、“ 杜氏刻銅技藝”、“ 武氏手診手療醫術”等五項。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八項:“口孜九蓮燈”、“插花鶴蚌舞”、“潁東大鼓書”、“北照寺傳説”、“ 插花高家牛肉湯技藝”、“ 八寶布袋雞技藝”、“ 杜康腐竹技藝”、“口孜熟羊肉技藝”。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是民俗文化,還是民風習俗,都有着獨特的一套文化遺存。民間文學(口頭文學)一項:“北照寺傳説”;民間手工技藝五項:“ 插花高家牛肉湯技藝”、“ 八寶布袋雞技藝”、“ 杜康腐竹技藝”、“口孜熟羊肉技藝”; 民間舞蹈兩項:“口孜九蓮燈”、“插花鶴蚌舞”;曲藝一項:“潁東大鼓書”。 [25] 

潁東區風景名勝

截至2022年,潁東區擁有程文炳宅院、潁東歡樂城、濟河體育公園、岳家湖公園、三角洲公園等文化旅遊景點十餘處,3A景區2家,星級農家樂5家,3A級旅遊村2個、2A級旅遊村2個,市級研學基地2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家,旅行社5家。 [25] 
潁東區旅遊資源豐富,有千年古剎北照寺、真武廟、七孔橋遺址、程文炳宅院、三國徐庶母親墓、童古堆、風凰台、劉伶墓、望月樓、釣魚台、青邱城遺址、七十二眼轆轤井、72座老連窯、上天梯、杜崗、陳古堆等。 [4] 
北照寺
北照寺 北照寺
北照寺位於阜陽市穎東區東約九公里處的袁寨鎮北照村,始建於東晉,興盛於明,歷代香火興旺,高僧輩出,故有“真山真水真龍地,古寺古剎古禪林”之稱,又名善觀寺;明太祖朱元璋出家、參軍、稱帝、託缽均寄籍於此;又是奉建和敕封的皇家寺院。 [5] 
程文炳宅院
程文炳宅院位於潁東區袁寨鎮,是清長江水師提督程文炳所建,始建於清光緒年間,距今已有120多年曆史,佔地面積6700平方米,磚木結構,三院進落,清題建築為兩層樓房,門窗雕幾何圖案,變化豐富。左右迴廊貫通前後院落。
杜康燒酒遺址
杜康燒酒遺址位於口孜鎮東北方向2千米處,今杜康行政村杜家崗。
白夏墓
白夏墓位於口孜鎮白屯村白屯。屬於明代。説明:墓葬原存封土高約3米,佔地約50平方米,墓前有石碑,題“白郡丞夏之墓”,該墓民國時期被黃泛覆於地下。
康橋古城孜遺址
康橋古城孜遺址位於口孜鎮康橋行政村古城孜自然村東側。當地羣眾稱此處為西古城(潁上縣江口鎮北有古城,習慣稱其為東古城)。

潁東區地方特產

杜氏刻銅
白銅黃銅為主要材料,使用杜氏自制刻刀,通過選料、定稿、刻制、打磨、烤色等多道工序在銅材平面鐫刻成圖的手工藝技法。其刻銅工藝上借鑑、吸收了傳統竹刻、鑲刻、篆刻的技法,主要雕刻器物有墨盒、鎮尺、燻爐、茶葉盒、茶壺、水煙袋、酒器、盤等最為馳名,圖案題材以山水、人物、花鳥為主。杜氏刻銅藝術流播區域以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為中心,向外延展至皖北豫東江蘇一帶。創始於民國年間的杜星景先生(原用名杜星顯、祖籍阜陽潁東區插花鎮)。 [6] 
程氏剪紙
安徽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目錄,潁東區首個“國字號”非遺項目。源於潁東區正午鎮程圩村,創始人程建禮中國剪紙學會理事、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大師,被譽為“一剪之巧奪神功”、“當代中國民間男性剪紙第一人”。“程氏剪紙”作品兼有南方之靈氣線條與北方粗獷的造型相結合,大膽誇張,古樸簡約,古拙雄渾,代表着阜陽剪紙的最高水平,多次獲國際剪紙藝術節、中國國際剪紙藝術節、全國剪紙大賽、“中國文化年·安徽周”活動等國內外各類剪紙比賽和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大獎。 [7] 
口孜大蒜
曾被阜陽市政府評為全市二十大名牌農產品之一,生產基地輻射到周邊鄉鎮,每年種植面積均在2萬畝以上。蒜頭個大、口感好,蒜薹莖粗、薹長、色鮮、質嫩、耐貯、味正、無病蟲害,均屬無公害產品。產品銷往北京、天津、深圳等大城市,部分產品出口韓國等。 [8] 
插花高家牛肉湯
起源於清朝道光年間,有近200年的歷史。創始人為高建才的父親。高建才原是屠户,以宰牛賣肉為生,由於當時生活水平簡陋,所剩牛肉不易存放,高氏父子想方設法制成了現今的高家牛肉湯。最初只是一口鍋,直徑一米多,上面罩有一口底部鑿空的大缸,一次煮數百斤牛肉,煮十幾個時辰。牛肉出鍋後,湯汁濃郁,香飄十家。湯汁冷卻後即成膏狀,牛肉卻依然保持鮮嫩,形成了一種特色,在當地有了名氣,漸漸成為黃淮地區人民羣眾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美味佳餚。 [9] 
八寶布袋雞
用雞作為口袋,填進秘製的餡料,以脱骨雞肉為口袋烹製的。相傳在康熙年間,皇宮裏的一個御廚名叫華恆,也就是八寶布袋雞的創始人,其出生辰年月已無從考究。他在一次御廚比賽的過程中,創出的這道菜,大受康熙喜愛,從此八寶布袋雞一直流傳至今。經過多年的流傳下來,後輩人的多次改造,八寶布袋雞其特有的風味一直延續。此菜做出以後,雞的形狀不變,全雞無破皮,整雞無骨,肉質鮮嫩,醇香味美。 [10] 

潁東區著名人物

白夏(1543—?)
明潁州人,任汾州知州,著《道南屯》、《步城小詠》,舊志有傳。
程文炳(1833—1910年)
愛國名將,長江水師提督,諡號壯勤今,清末阜陽縣(今潁東區棗莊鎮)人。
程恩普(1882—1943年)
長江水師提督程文炳第六子。20歲入安徽武備陸軍學堂學習,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東渡日本,入同文書院,結識孫中山,參加同盟會。
呂西園(1899—1931年)
別名呂文淵,插花集人,呂浩汝胞兄,畢業於安徽省第三師範學校。民國十五年(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先後任小學教員,校長,參與領導了“四九”起義,起義失敗,他到鳳台,田家庵一帶進行革命活動,民國20年,他去金家寨蘇區工作,在反“圍剿”戰鬥中犧牲,時年32歲。
潘善齋(1877—1951年)
新華區潘寨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解甲歸裏,被任為導準委員會主任,蒞任後,常冒雨監督修提,1951年病逝。

潁東區榮譽稱號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11] 
2020年3月19日,入選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12]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屆安徽省文明城區”稱號。 [13] 
2020年11月25日,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14] 
2021年12月22日,被認定為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