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潁川堂

(賴垓的家廟)

鎖定
穎川堂,又名潁川廟堂,俗稱橫溪祖厝,位於德化縣大銘鄉瓊溪村,為明崇禎進士出身禮部右侍郎賴垓的家廟。
中文名
潁川堂
別    名
潁川廟堂,橫溪祖厝
位    置
德化縣大銘鄉瓊溪村
建    於
宋朝

潁川堂歷史沿革

宋高宗紹興間(1131―1162年)。賴十四、賴十七、賴三十兄弟三人從永安遷居德邑橫溪下洋頃田,並在墳頭搭寮而居,不久母豬跑到山上的大森林裏生豬仔,賴十四三兄弟覺得“奇異”,經兄弟合計就在母豬產仔的森林中闢地建潁川堂。
該堂山脈發自巍巍九仙山,落穴之處,前有崢嶸紗帽文峯,後有疊岫環繞龍蛇屏嶂,堂坐庚向甲兼酉卯,即坐西向東偏北10度,水消甲口,其地形為“兩旗結綵”。 宋淳熙十六年(1l89年),重新整建潁川堂。門庭前闢左右兩印池,堂後砌高檔土牆基腳的溝築長方形池,長年保持“池泉不涸,大雨不盈”(這個勝蹟至今保持完整),正堂前廊砌高砼壁,正中築11個台階至下堂,天井築九曲水路於右院內溝旋流;下堂巽似放大門,坐壬向丙兼子午與宙宇右畔天生“石牙”對峙。堂後宿土左邊疊長短層呈半同狀土坪,左上角在坑溝上橫鋪18塊條石,讓坑水從石條下流出。坑尾林樹林內田中案尾侖下田中有七口池號日“七旱池”,祖廟水尾造拱橋並做三土坪號為“魁星拱門”。
潁川堂前面有一條環山自東向西橫流的小溪,因此,村名為“橫溪”。明嘉靖(1522―1566年)間,賴光授瓊州府教授後,賴氏以此為榮,借其仕地瓊州的“瓊”字冠其地名之首,遂更名為“瓊溪”,沿用至今。
潁川堂歷經滄桑已近千年,清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年)遭回祿之災。乾隆五年(1740年)復建。1929年(民國18年)民軍張雄南部在瓊溪燒燬民房100餘座,潁川堂亦遭兵燹之禍。1940年冬,瓊溪賴氏全族鳩工庀材,在原地按原樣重建。

潁川堂古廟今昔

現存的潁川堂保持宋代建築形式,為歇山式皇宮起,由頂替厝、正堂、下堂組成。建築面積494.6平方米,佔地面積2l 78平方米。
上替厝、即後堂或稱後殿,六扇十一架起。 正堂,亦稱中堂,十一架四扇起,廳頭中奉祀潁川堂賴氏歷代宗親顯祖考妣神位,廳頭中懸掛着。賴垓立的“代天行璽”豎匾和通政使參議賴興立的“山斗儀型”的橫匾。賴垓立的橫匾還有“名注金甌”、“望隆玉署”、“弘德貞廉”等。堂上掛的匾額還有“清風淑仁”,全椒縣孺學賴孔教立;“德政風清”,儋州府正堂賴光立; “琴堂奕慶”,長興縣正堂賴萃蘭立:“雲山翰墨”,歲貢選授雷州府康縣正堂賴檻立:還有“五代同堂”、“步宋方軌”及“百歲翁”等匾額。堂中正屏柱楹聯曰: “橋梓並樹在賢祠後進至今稱景仰,學治兼優膺帝簡先朝當日備諮詢。”中柱聯曰: “錫姓來唐宋富不以財道德裕千年俎豆,明經開燕貽賢而在位文章宗百世師臣。”內角柱聯為: “明經傳祖訓往繼來開多士聯翩登北闕,舉業紹鄉賢父作子述羣眾教育捷南宮。”外角柱聯: “思簡詞林冊封魯府,教隆振鐸治葉鳴琴。”廊柱聯:“憲府勳名光懸日月,春官選造美盡東南。”
下堂,前為半樓起,正而沒放門出入,僅放半樓頂門作向外觀望之用。左右風翹連書院,左院內中間為“公軒官廳”,懸掛“父子鄉賢”橫隔,賴孔教、賴蠊市。外間建下堂照廳。右院內間作大門,與牙石(石門框)對峙。常宇正面坐西向東,大門則坐北向南。門楣懸掛“賴氏家廟”匾額,外間建下堂照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