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漳廈戰役

鎖定
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在福建漳州、廈門地區殲滅國民黨軍的戰役。1949年9月19日,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主力開始向閩南進擊。至25日,先後佔領同安、長泰、南靖,漳州及馬巷、澳頭、集美等地,控制了奪取廈門島的有利陣地。28日,閩粵遊擊縱隊佔領了平和、漳浦等地,完成對廈門守敵的包圍。10月15日,發起對廈門島的渡海作戰,於17日解放全島及鼓浪嶼。此役共殲敵4萬餘人 [1] 
名    稱
漳廈戰役
發生時間
1949年
地    點
福建省漳州、廈門、金門島
參戰方
第三野戰軍與中華民國國軍
結    果
解放了廈門全島
發生時間
1949年八月下旬

漳廈戰役戰役背景

福州戰役後,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主力進行休整;其一部在閩中游擊隊的配合下,於8月底解放了莆田、惠安、泉州、青陽、安海等廣大地區,為發起漳、廈戰役創造了條件。
國民黨軍在福州失守後,為了固守漳、廈、金門,對人事安排和軍事防禦作了調整和部署:一是撤銷福州綏靖公署和第六兵團建制,由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湯恩伯接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兼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廈門分署主任,統一指揮劉汝明、胡璉、李良榮部,毛森接替李良榮任廈門警備司令;二是收縮防線,以第八兵團部率第六十八軍及第九十六軍殘部佈防於漳州、長泰、南靖地區,以拱衞廈門、金門;以第五十五軍防守廈門;以第二十二兵團部率所屬第二十五軍及從台灣調來的第二〇一師配置於大金門島;以第五軍據守小金門島。顯然,國民黨軍企圖憑藉廈門海島的有利地形及原有要塞的永久性工事來抵抗人民解放軍的進攻,固守金、廈,藉以屏障台灣。經過一段時間休整,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決定發起漳廈戰役 [2] 

漳廈戰役戰役過程

戰役自9月16日開始,到10月17日結束,歷時1個月,前後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十兵團繳獲廈門國民黨軍高崎機場飛機 第十兵團繳獲廈門國民黨軍高崎機場飛機 [3]
從9月16日到25日,人民解放軍首先進行外圍戰鬥,以控制和奪取廈門周圍地區的有利陣地。9月16日,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八軍攻克平潭島,翌日又攻下東庠島,俘敵270餘人,完成了預定戰鬥任務。第二十九軍於16日攻克南日島,隨後主力南下,於19日晨佔領馬巷,繼而強攻集美,殲敵一部。殘敵向廈門逃竄,人民解放軍遂佔領集美,掃清了廈門北側大陸之敵。
漳廈戰役打響後,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一軍分兩路攻擊前進。一路於9月19日晨攻克長泰、漳州;另一路同時攻佔同安、角尾、石美,20日渡過九龍江佔領海澄、浮宮,並先後奪取島美、城仔丙、東嶼、高浦一帶沿海陣地。至9月25日,人民解放軍完成了第一階段作戰任務,共殲敵2.3萬餘人,從而完全控制了廈門外圍大陸沿海陣地,完成對金、廈兩島之敵的三面包圍 [2] 
10月4日,我軍第十兵團下達了攻取廈門、金門的作戰命令。第十兵團所屬3個軍全部進至南安、同安、石碼沿海一帶,開始進行渡海作戰準備。這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規模較大的渡海登陸作戰。為解決渡海登陸工具問題,第十兵團和地方支前部門聯合組成船舶管理委員會,掌握控制閩中沿海所有漁船。各軍投入大量人力,在地方有關單位協助下共徵集大小船隻1054艘、船工1600人,並製作了大量簡便救生漂浮器材。
10月11日,第三野戰軍電覆第十兵團,指出以一部兵力鉗制金門,首先攻打廈門,比較穩妥;要充分準備,在有把握的情況下發起戰鬥。第十兵團全面檢查了渡海作戰的準備工作,發現第二十八軍攻金的船隻不足,乃決定改變方案,先取廈門,後取金門 [3] 
十兵團制定了佯攻鼓浪嶼,以誘使敵人縱深部隊南調增援,主攻廈門北部高崎的作戰方案。決定以第三十一軍第九十一師和第九十三師一個加強團,佯攻鼓浪嶼;以第二十九軍第八十五師、第八十六師和第三十一軍第九十二師在廈門北部高崎兩側30裏的正面登陸突破,奪取高崎要塞,而後向縱深發展;並將第二十八軍配置在大小嶝島、蓮河、圍頭沿海陣地,以炮火壓制金門,策應總攻。
10月15日下午4時30分,人民解放軍開始對鼓浪嶼之敵進行炮擊。隨後,第三十一軍兩個主攻團進擊鼓浪嶼,因風浪大,一部分運兵船被風漂回,大部分也未能在預定的突破口登陸。11時,第九十三師又組織3個梯隊營起渡,結果只有2個排登陸上岸。由於指戰員們英勇頑強的戰鬥,造成了湯恩伯的錯誤判斷,以為鼓浪嶼是人民解放軍的主攻方向,遂將預備隊1個師投入鼓浪嶼,包圍了人民解放軍的登陸部隊,並將防守在廈門中部的機動部隊南調。人民解放軍登陸部隊浴血奮戰,直至全部犧牲。
在第三十一軍一部強攻鼓浪嶼的同時,第二十九軍第八十五、第八十六師和第三十一軍第九十二師對廈門發起全線攻擊,先後登陸成功,攻佔了高崎要塞。10月16日凌晨,十兵團突擊部隊在長達20多里的正面上全線突破了國民黨軍在廈門島北半部前沿的防禦陣地。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登陸,擊潰了敵人的反攻,繼而向縱深推進。至16日下午,人民解放軍攻佔了島腰的仙洞山、松柏山、園山和薛嶺一線山頭,控制了整個島的北半部。
為了全殲敵人,人民解放軍各攻擊部隊於10月17日拂曉分別向黃厝、曾厝垵及廈門市區攻擊前進。同時,第九十一師再度攻擊鼓浪嶼奏效。當天上午戰鬥結束,廈門和鼓浪嶼宣告解放。至此,漳廈戰役勝利結束,共殲滅國民黨軍1個兵團部、1個要塞司令部、2個軍部、7個師等計5萬餘人,為以後解放東山島創造了有利條件 [2] 

漳廈戰役後世紀念

為了紀念解放廈門島和攻打鼓浪嶼時犧牲的1000多名烈士,2000年,原鼓浪嶼區人民政府在英雄山上闢建英雄園。
英雄山,原名“旗仔尾山”,為了紀念解放廈門、攻打鼓浪嶼犧牲的烈士而易名。英雄園由紀念廣場、紀念雕塑和紀念館三部分組成,佔地2000多平方米。主體雕塑“英雄贊”坐北朝南,再現濟南二團英勇善戰、前仆後繼攻打鼓浪嶼的歷史場景。雕塑下方是濟南二團團長王興芳、政委張欽芝烈士的合葬墓,雕塑右側岩石上刻着“英雄巖”三個大字,是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解放廈門的31軍91師師長)高鋭題詞。紀念館以圖文資料、文物陳列、電子沙盤等形式呈現了攻打鼓浪嶼時的革命事蹟。
2000年4月,英雄園被原中共鼓浪嶼區委員會、鼓浪嶼區人民政府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7年7月被中共思明區委宣傳部列為思明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4] 
參考資料
  • 1.    李宇銘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詞典[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89.06:730
  • 2.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編;蔣伯英主編. 福建革命史 下 2版[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9.11:924-929
  • 3.    陳雄主編;中共福建省委當時研究室編. 海西紀錄叢書 海西往事[M].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9.10:6-7
  • 4.    福建廈門建築中的黨史故事:英雄園  .黨建網.2022-03-15[引用日期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