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漳州戰役

鎖定
漳州戰役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東路軍對駐守福建省龍巖、漳州地區國民黨軍進行的進攻戰役。
名    稱
漳州戰役
發生時間
1932年4月
地    點
福建省漳州地區
參戰方
國民黨軍,中央紅軍東路軍
結    果
紅軍勝
傷亡情況
殲滅國民黨軍第49師大部,俘副旅長以下1674人

目錄

漳州戰役過程

1932年3月上旬,中央紅軍主力撤圍贛州後,國民黨軍增強了贛江流域的兵力,而蘇浙皖邊、浙贛邊及福建省境內的國民黨軍兵力比較薄弱。中旬,中共蘇區中央局在贛州東北江口圩召開會議,討論中央紅軍行動方針問題。會上拒絕了毛澤東提出的紅軍主力應向國民黨軍兵力比較薄弱的贛東北以及閩北、浙江、皖南、蘇南等地區發展,以求在贛江以東、閩浙沿海以西、長江以南、五嶺山脈以北廣大農村建立蘇區,發展革命戰爭的正確意見,繼續堅持“以贛江流域為中心向北發展”的方針。據此,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將中央紅軍第1、第5軍團組成中路軍,在贛江以東地區活動;將第3軍團和湘贛、湘鄂贛蘇區的地方武裝組成西路軍,到贛江以西地區活動,爾後兩路軍夾江而下向北發展。稍後,為打擊福建國民黨軍和進入閩西的粵軍,鞏固閩西蘇區,籌措經費,中革軍委又將中路軍改稱東路軍,臨時東征福建。下旬,紅1軍團到達長汀,隨紅1軍團行動的毛澤東根據當時閩西、閩南地區國民黨軍兵力比較薄弱的情況和漳州易攻難守的地形特點,因勢利導,致電中共蘇區中央局,建議以東路軍攻佔龍巖,直下漳州,消滅國民黨軍第49師,發展革命形勢。中共蘇區中央局接受了毛澤東的建議。此後,毛澤東即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的身份和東路軍總指揮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率領東路軍執行攻取漳州的任務。4月3日,紅1軍團由長汀經白砂向龍巖、漳州開進。10日,在龍巖以西的小池殲守軍一部,接着攻擊考塘。考塘守軍憑藉有利地形和炮樓固守頑抗,經激戰,殲國民黨軍第49師約2個團,俘680餘人,佔領龍巖城。14日,紅5軍團由江西省新田經上杭到達龍巖城,與紅1軍團會合。東路軍隨即決定,以第4、第15軍和第3軍(欠第8師)攻殲漳州守軍;以第13軍駐守龍巖,保障東路軍主力側後安全,並維護龍巖至漳州交通;閩西軍區紅12軍活動於武平、上杭地區,牽制粵軍,配合主力作戰。15日,東路軍主力到達漳州附近的金山、龍山和馬山地域。漳州守軍系國民黨軍第49師主力,其第146旅配置在天寶大山之十二嶺、風霜嶺、天寶鎮;第145旅餘部配置在筆架山、榕子嶺、寶林橋、南靖(今靖城鎮)地域,企圖依託上述各點固守;師直屬隊一部和地方保安隊等位於漳州市區。東路軍決定,首先殲滅漳州外圍守軍,爾後奪取漳州城。部署是:紅4軍在左為主攻,紅15軍在右為助攻,紅3軍位於南坪附近為預備隊。17日,紅15軍以一部牽制寶林橋守軍,掩護主力渡過永豐溪,佔領了南坪、內洞地區。19日拂曉,東路軍對漳州外圍國民黨軍發起進攻,紅4軍首先突破十二嶺、風霜嶺,主力乘勝向天寶鎮方向擴張戰果;紅15軍在紅4軍一部協同下,迅速攻佔榕子嶺、筆架山;紅3軍主力及時從左翼投入戰鬥,向縱深發展,當日佔領天寶鎮和南靖,在漳州以西茶鋪地區擊潰由漳州出援的國民黨軍一部,並乘勝向漳州市區進擊。當日晚,漳州守軍殘部分路向漳浦、詔安方向撤退,東路軍於20日8時佔領漳州城。之後,東路軍在當地共產黨組織和游擊隊配合下,相繼佔領角尾、海澄、石碼(今龍海)、山城(今南靖縣城)、小溪(今平和縣城)、漳浦、舊鎮、浦南、長泰等地。此役,殲滅國民黨軍第49師大部,俘副旅長以下1674人,繳獲各種槍2140支(挺)、各種炮6門、飛機2架,同時籌款百萬銀元,擴軍上千。這一勝利,鞏固和擴大了閩西蘇區,發展了閩南地區的游擊戰爭。 [1] 

漳州戰役意義

漳州戰役,對鞏固閩西蘇區,發展閩南革命新局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遠離根據地,集中兵力外線作戰,攻打中等城市的一次成功的戰例,也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一次偉大勝利 [2] 

漳州戰役啓示

在漳州戰役中,毛澤東充分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與非凡的膽識。在戰略方針上,他高瞻遠矚,正確分析當時的政治形勢、敵我態勢,從鞏固發展中央蘇區的全局利益出發,面對廣東軍閥步步進逼蘇區的嚴峻形勢,果敢實行“主動打出外線”、“跳出敵人包圍圈”的方針,使紅軍在戰爭中贏得主動,從而牽制了敵人,有效地保衞了蘇區根據地。在作戰對象的選擇上,善於運用“揀弱的打”的軍事原則,不與強敵硬碰,擊敵弱處,不打則已,打則必勝。在作戰方法上,採用外線速決的運動戰,整個戰役中體現的是“快、猛”的戰鬥作風,殲龍巖與漳州守敵於快速及不備之中。
此外,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華,如集中兵力、機智靈活、示形惑敵等等,都在戰役中得到很好地運用。在漳州戰役中,毛澤東很注意發揮民眾的作用。他的戰略戰術不僅是軍事上的謀略,而且也從政治上加以考慮,將軍事行動建立在人民戰爭的基礎之上。在攻打龍巖、漳州之前,毛澤東、周恩來都很重視發動、武裝羣眾對敵襲擊、封鎖消息,加緊赤色戒嚴,讓羣眾配合紅軍做一些“亂敵探耳目”的動作,使敵人始終不能覺察到我軍的行動方向。這種充分利用武裝起來的羣眾,把敵人的眼睛、耳朵儘可能地封住,使他們變成聾子、瞎子,以奪取勝利的思想,對我國現在的國防建設仍有借鑑意義。漳州戰役的勝利,在毛澤東軍事思想史上熠熠生輝。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