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漫畫

(藝術形式)

鎖定
誇張比喻象徵等表現手法和形式簡練的筆法,直接表露事物本質、特徵的繪畫。它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便於創作。有較強的諷刺歌頌抒情、娛樂等方面的功能,並善於表達作者對世事人情的看法,尤以諷刺與幽默見長。 [1] 
中文名
漫畫
外文名
comic
cartoon
caricature
拼    音
màn huà
注    音
ㄇㄢˋ ㄏㄨㄚˋ
手    法
誇張、比喻、象徵等
功    能
諷刺或歌頌生活或時事
起源地
日本
日文名
まんが

漫畫簡介

漫畫一詞是從日本引入中國的。目前所知,在中國最早見於陳師曾1909年所作的《箭牆》一畫的題詞中,豐子愷亦稱陳師曾的簡筆畫為“中國漫畫之始”。20世紀初期,中國報紙已有“時事漫畫”、1925年5月《文學週報》連載豐子愷的畫,編者鄭振鐸代為註明是“漫畫”,從此,漫畫的説法漸被認同。 [1] 
但實際上漫畫在中國古代就出現了,現藏故宮博物院明憲宗朱見深所作的《一團和氣圖》就是一例。到清代末期,漫畫得到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當時被稱為諷刺畫諧畫、滑稽畫等,沒有統一的稱法。到《子愷漫畫》的出現,稱法統一,並沿用至今。日本對漫畫的解釋與中國也不完全相同,含義更為廣泛。日本12世紀的《鳥獸戲畫卷》是漫畫的早期範例。西方的漫畫起源於英國,18世紀W.荷加斯為漫畫大師。19世紀法國畫家H.杜米埃在西方漫畫史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20世紀德國畫家G.格羅斯的漫畫也很知名。20世紀後期,由於漫畫的詼諧、幽默特徵,使之成為各國流行的大眾通俗藝術。中國自1984年以來,將漫畫列為全國美展的品類之一,中國美術家協會設有漫畫藝術委員會,漫畫報刊、展覽亦很活躍,漫畫日益成為廣大羣眾喜愛的畫種。現代中國著名的漫畫家有豐子愷葉淺予張樂平華君武、米穀、廖冰兄方成等。 [1] 
長期以來,包括美國漫畫日本漫畫在內的國外漫畫因其發展較早、根基深厚,在國內佔據了近80%的市場份額。但進入到21世紀以來,經過近十年的產業扶植和快速發展,我們已經形成了一批能與國外優秀漫畫相抗衡的一線品牌、一大批漫畫精品和二線品牌,以及眾多有一定影響的知名漫畫產品。 [2] 

漫畫發展歷史

漫畫中國漫畫

  • 清末民初
時局圖 時局圖
中國古代已有以諷刺為目的、具有漫畫特點的繪畫,但未形成獨立的畫種。到清末民初,漫畫才作 為獨立畫種迅速發展起來,當時稱作諷刺畫、寓意畫、時畫、諧畫、笑畫或滑稽畫。近代漫畫的興起, 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人民大眾的反帝鬥爭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1900年義和團運動中出現了富有 民間年畫特色的《射豬斬羊圖》等漫畫宣傳品。1903年上海《俄事警聞》刊登的《時局圖》,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報刊漫畫。辛亥革命前後刊登漫畫的報刊,有上海《神洲畫報》《民權畫報》《真相畫報》,廣州《時事畫報》,北京《白話圖畫日報》,天津《人鏡畫報》,以及同盟會在日本出版的《民報・天討》等。作品有《袁世凱騎木馬》(張聿光)、《內閣總理》(何劍士)、《老猿百態》(錢病鶴)、《官與民之擔負》(馬星弛)等。技法上主要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畫法。 [3] 
  • 五四時期
上海潑克 上海潑克
五•四運動中出現一些革命羣眾繪製的漫畫傳單,如《全國同志莫被日奴恥笑》《他肯為國受苦, 我們應如何?》等,具有極大的鼓動性。漫畫家的作品,有《工學商打倒曹、陸、章》(沈泊塵)、《民氣一致之效果》(馬星弛)等。但杜宇的《國恥畫譜》是中國最早的漫畫家的個人畫集。1918年沈泊塵創辦的《上海潑克》,是中國最早的專門漫畫刊物,其中的《雖不中亦不遠矣》一畫歌頌了俄國十月革命魯迅於五四運動前夕在《新青年》上已經提出諷刺畫應針硬社會的錮疾,指出確當的方向,引導社會等立論鮮明的漫畫理論。 [3] 
  • 20世紀20年代
上海漫畫 上海漫畫
隨着豐子愷的子愷漫畫在《文學週報》上刊出,從1925年起中國正式開始使用漫畫名稱。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和北伐革命軍中的羣眾漫畫宣傳活動蓬勃開展。漫畫家黃文農葉淺予魯少飛等曾投身到北伐軍中,從事漫畫宣傳工作。黃文農是這一時期卓有成就的政治諷刺畫家,他的反帝反封建軍閥的漫畫有《丟臉》,《面和心不和》、《大拳在握》等,豐子愷的古詩新畫和描寫兒童天真稚氣的漫畫,受到人們的喜愛,1927年由丁悚張光宇等人發起成立的漫畫會,是中國最早的漫畫團體;該會於1928年出版《上海漫畫》週刊,團結和培養了一批漫畫家,在中國漫畫史上起到承前啓後的作用。 [3] 
  • 20世紀30年代
葉淺予《王先生和小陳》 葉淺予《王先生和小陳》
漫畫創作出現空前的繁榮。上海出現大批漫畫刊物,如《時代漫畫》《漫畫生活》《獨立漫畫》 《上海漫畫》《漫畫界》等。其中《漫畫和生活》(《漫畫生活》的後身)和《獨立漫畫》曾遭到國民黨當局查禁。張謂、蔡若虹作品的進步傾向尤為鮮明。葉淺予的長篇連續漫畫《王先生》和《小陳留京外史》在社會上影響很大。魯少飛主編的《時代漫畫》在團結漫畫家和培養漫畫新人方面貢獻突出。這 一時期的漫畫在形式風格上呈現出多姿多采的面貌。存在的問題是刊物上出現不少低級趣味的作品。 1936年在上海舉辦了第1屆全國漫畫展覽。與此同時,蘇區革命根據地在反對國民黨軍事圍剿中,羣眾性的漫畫宣傳活動非常活躍。此時期,魯迅在《漫談“漫畫”》一文中指出“漫畫的第一件緊要事是誠實”,並認為漫畫“最普通的方法是‘誇張',但又不是胡鬧”。 [3] 
  • 抗日戰爭時期
《救亡漫畫》 《救亡漫畫》
1937年七七事變後,在上海成立了漫畫界救亡協會,並出版會刊《救亡漫畫》。同年8月由葉淺予張樂平特偉等人組成漫畫宣傳隊,從上海出發到南京、武漢、長沙、桂林、重慶等地,進行抗日救亡的漫畫宣傳活動。漫畫宣傳隊自到達武漢後,隸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三廳領導,在周恩來郭沫若指導下工作,出版了《抗戰漫畫》。1938年在武漢成立全國漫畫作家協會戰時工作委員會(後改名為中華全國漫畫作家抗敵協會)。漫畫家們為爭取抗戰救亡最後勝利,展開了一場漫畫戰。抗戰後期,漫畫宣傳工作受到國民黨當局的壓迫和限制,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漫畫家們仍通過舉辦漫畫展覽揭露了國民黨統治下“大後方”的社會黑暗,受到羣眾的熱烈歡迎。如葉淺予、丁聰等人的八人漫畫聯展和張光宇《西遊漫記》廖冰兄《貓國春秋》等專題展覽。與此同時,解放區的漫畫家如華君武吳耘等更加自覺地把漫畫武器的鋒芒指向了日本帝國主義和消極抗戰的國民黨反動派。此時期漫畫理論研究的重要收穫,有《漫畫藝術講話》(黃茅)、《漫畫的描法》(豐子愷)。 [3] 
  • 解放戰爭時期
華君武《磨好刀再殺》 華君武《磨好刀再殺》
解放區的漫畫作為一種藝術武器,發揮出強大的戰鬥威力,緊密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傳達進程。同時,在漫畫的民族化、大眾化方面進行了可貴的探索。華君武是解放區有突出成就的政治諷刺畫家,主要作品有《磨好刀再殺》《在反革命的後台》等。重要作家作品還有蔡若虹的《苦從何來》、張仃的《城頭變幻大王旗》等。國統區的漫畫配合了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民主運動。米穀是頗有代表性的政治諷刺畫家,主要作品有《蔣小二過年,過了今年沒明年》等。沈同衡領導的漫畫工學團與學生運動相結合,在上海巡迴展出《春夢圖》《送葬曲》。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有着廣泛的社會影響。丁聰的《現實圖》也是此時期的重要作品。在各地的羣眾愛國運動中,特別是學生運動中,出現了一批很有戰鬥性的漫畫宣傳品。 [3]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50年代初期漫畫創作出現新的高潮,漫畫在抗美援朝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反映人民內部矛盾的漫畫迅速興起。1950年創刊的《漫畫》月刊(米穀主編)歷時10年,對提高漫畫的思想和藝術水平,培養青年漫畫作者,做出了貢獻。1956年在北京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首屆全國漫畫展覽。1957年一些漫畫作者被錯劃為“右派”。60年代後期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中,不少漫畫作者遭受迫害和批判。1976年後,漫畫在粉碎四人幫的鬥爭中發揮了戰鬥作用並得到迅速發展。此後出現漫畫創作的新局面。內部諷刺漫畫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和人民內部的錯誤思想進行了揭露和批評。幽默漫畫、科學漫畫等受到人們的歡迎。1979年《人民日報》漫畫增刊《諷刺與幽默》創刊,各地的漫畫報刊也相繼問世。漫畫學會、研究會等也在各地紛紛成立。1982年舉辦第2屆全國漫畫展覽。1984年漫畫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種參加第6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活躍在這一時期的漫畫家,有華君武方成米穀廖冰兄丁聰張樂平王樂天英韜江有生李濱聲江帆苗地於化鯉韋啓美詹同畢克官繆印堂王復羊等。漫畫理論研究的重要成果,有《漫畫漫談》(沈同衡》、《我怎樣想和怎樣畫漫畫》(華君武)、《幽默•諷刺•漫畫》(方成)、《中國漫畫史》(畢克官黃遠林)等。1986年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術委員會成立。廣大專業和業餘漫畫作者正在為繁榮發展中國漫畫藝術做出新的貢獻。 [3] 
  • 20世紀末
20世紀90年代初,一種新型漫畫從海外進入中國。1993年,王屆聲主編的《畫書大王》創刊,是中國內地第一份漫畫雜誌,刊登或介紹了多部日本漫畫和少數中國港台、歐美漫畫,對當時的中國讀者起到了啓蒙作用。與畫格規矩、圖文分開、節奏舒緩的連環畫不同,這種漫畫畫格多變、情節緊密、對話圈代替了文字解説,非常切合習慣了電視動畫的一代人的閲讀習慣。1994年,中國第一個由職業漫畫人組成的“畫王工作室”在北京成立,隨後許多漫畫工作室紛紛在各地成立,單行本漫畫圖書也陸續出版。 [4] 
20世紀90年代後期,新一代漫畫進入緩慢的成長期,漫畫作為一種大眾文化逐漸被社會承認。1996年,由日本、中國和韓國等著名漫畫人共同發起,在日本舉辦了第一屆東亞漫畫高峯會和漫畫原作展覽,中國年輕的漫畫人和他們的作品首次走出國門。1997年,綜合性漫畫雜誌《漫友》創刊,後來逐漸成長為集漫畫出版、發行和動畫、互聯網為一體的漫友文化。漫友每年舉辦的“金龍獎原創動畫漫畫藝術大賽”也成為中國提攜漫畫人、發掘好作品的平台。在後起的漫畫雜誌中,影響較大的還有於2006年創刊的《知音漫客》 [4] 
  • 21世紀初
2009年新浪微博上線,而後,網易的LOFTER逐漸成熟,稱為中國漫畫家展示、分享自己作品,與漫畫愛好者、粉絲交流的平台。除了這些分享平台,2009年開始商業運作的有妖氣原創漫畫夢工廠和成立於2012年的騰訊動漫都致力於挖掘、培養中國本土的漫畫人才。隨着互聯網的普及,適應手機屏幕的“條漫”成為中國互聯網上流傳最迅速的漫畫形式。 [4] 

漫畫日本漫畫

  • 日本漫畫的前身
《鳥獸人物戲畫》 《鳥獸人物戲畫》
日文漢字的“漫畫”一詞,“漫”指異想天開的、隨性的;“畫”即圖畫。可見,日本漫畫最開始指的一是內容上的誇張,二是藝術表現上的簡潔、流暢,這兩點可以説定下了日後日本漫畫的基調。據説日本漫畫的鼻祖是創作於12-13世紀的《鳥獸人物戲畫》(Choju-giga)是京都高山寺代代相傳的繪卷。全卷共分甲、乙、丙、於四卷、內容影射、諷刺當時的社會現象,其中的甲卷將兔子、青蛙、猴子以擬人化的方式描繪,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卷。由於繪卷中所使用的繪畫手法,與現代的日本漫畫手法有大量相似之處,因此常被稱為日本最古老的漫畫。
雖説《鳥獸人物戲畫》已經具備現代漫畫的特點,但是“漫畫”一詞直到1798年才首次被日本詩人、作家兼藝術家山東京運(SantoKyoden)用來形容自己的繪本《四季交加》(ShijinoYukikai)。1814年“漫畫”一詞直接被合川眠和(AikawaMinwa)用在他的書《漫畫百女》(Manga Hyakujo)中,於1814年至1878年間出版的《北齋漫畫》(Hokusai Manga)也是直接使用了“漫畫”一詞。 [4] 
  • 現代日本漫畫:始於手冢治虫
儘管日本漫畫有看自己的歷史淵源,但不可否認的是,現代日本漫畫成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彼時走在日本漫畫最前面的是日後被譽為“漫畫之神”的手冢治虫。手冢治虫(Tezuka Osamu)生於1928年,家庭環境非常自由、現代,父親本身就是熱心的漫畫讀者。手冢治虫出生後,他的父母親給他買各種漫畫書,其中包括美國漫畫,從小就給手冢治虫培養了一個閲讀漫畫的環境。除此之外,父親對電影的熱愛也感染了手家治蟲,據説他從幼年時就已經開始觀看電影,其中就包括了迪士尼的動畫電影、好萊塢的驚險片、英國的恐怖片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和歐洲電影在日本國內遭到禁止,但也正是這段空白激化了日本民眾對戰後大量浦入日本的西方電影的追捧,看電影甚至成為日本民眾的全民時尚。當時年輕的手冢治虫在觀影中受到巨大的視覺衝擊,開始思考如何將電影的語言應用到漫畫中,讓漫畫也成為調動觀眾情緒的載體。這段大量觀看電影的年少時光為手冢治虫後來為人津津樂道的電影式敍事技巧打下了基礎。宏觀來説,在手冢治虫之前,日本漫畫只侷限於日報和兒童期刊。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報刊連環畫和漫畫書就加入了越來越多現實主義的藝術表現,主題更加戲劇性,漫畫格之間加入了攝影角度的變換。這些漫畫業的進步在日本卻反應平淡,當時日本的漫畫家大多保持原有的繪畫手法,即完整地畫出人物,人物動作和畫面都缺之動感。戰爭更是讓日本漫畫受到重創,以致兒乎絕跡,日本漫畫面臨異常的困境,亟待注入新的內容,甚至改頭換面。
《新寶島》 《新寶島》
深受西方電影敍事語言影響的手冢治虫清楚,自己要創作的是之前日本漫畫不曾有的視覺動感和這動感之間調動的人類共同情感。而要做到這點,日報的篇幅顯然不足以鋪陳故事,他後來找到了專門出版“赤本”(akabon)——一種小開本、印刷便宜的精裝漫畫合集——的出版社,為酒井七馬(Shichima Sakai)的故事作畫,於1947年出版了這本名為《新寶島》(ShinTakarajima)的書。手冢治虫為本書畫的草圖多達250頁,最終卻被編輯刪減至不到四分之一,即便如此,《新寶島》甫一間世便引起了巨大轟動。《新寶島》的漫畫格,隨着閲讀順序的行進,就像攝影機的移動一般,視角不斷變化,畫面會像鏡頭一樣特寫、放大,使得畫面產生動感;為了表現速度、光線、聲音,現代漫畫中的效果線、狀聲字等元素均被應用。作為戰後日本出版的第一本漫畫,《新寶島》對漫畫業界、對漫畫讀者、漫畫創作者所造成的震動可以説餘波未盡——變焦廣角俯視等電影技巧的運用,分鏡式的漫畫格的連接方式,擺脱了四格漫畫和傳統連環畫的繪畫方式,電影式的敍事沿用至今,甚至成為漫畫的構圖標準。 [4] 
  • 二戰後的日本少年漫畫
戰後日本的書籍和漫畫出版商數量穩步增長,漫畫從業人員也逐漸增加,甚至成為一個可以養家餬口的職業。20世紀50年代初,競技體育運動的禁令被解除了,弘揚各類體育精神的少年漫畫雜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涉及的題材包括棒球、相撲、賽車等。以體育題材為主的少年漫畫,一方面傳遞着公平和尊重的內涵,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另一方面故事中必定會涉及的對抗、競爭、輸贏、合作、友情等情節能極天地調動讀者感情,引起讀者共鳴,迴應少年甚至青年的精神訴求。
集英社週刊少年Jump 集英社週刊少年Jump
戰後日本經濟飛速發展,20世紀50年代末時,戰後生育高峯出生的孩子進入少年時期,恰好是能閲讀漫畫的年齡。漫畫出版公司意識到月刊式的連載頻率完全比不過一週播放一集動畫的電視媒體,競爭氣氛最濃厚的兩家出版社——講談社小學館——在1959年分別發行了《週刊少年Magazine》和《週刊少年Sunday》的創刊號。週刊漫畫帶給讀者的興奮和刺激使得月刊漫畫迅速失去了市場,越來越多的少年漫畫週刊,爭奪市場。 [4] 
  • 20世紀60年代:少女漫畫的興起
《瑪格麗特》50週年 《瑪格麗特》50週年
在20世紀60年代初,女漫畫家為日益成長的主流少女漫畫注入了新的血液。當時新的週刊漫畫,如1963年創刊的《少女朋友》(Shojo Friend)和《瑪格麗特》(Margaret)為招攬漫畫家舉辦了新人選拔賽。彼時年輕的女性在寫作和電影電視編導事業上難以打開局面,因此她們抓住機會,把自已講故事方面的天賦發揮在少女漫畫中。這此女性漫畫家與年輕女孩讀者們一樣喜歡西方的文化和商品,如音樂、時裝、電影等,同樣嚮往看西方金髮碧眼女人的美妙生活。比起男性同行塑造的“紙娃娃”少女形象,這些女性漫畫家塑造的少女角色更生動、更有趣。20世紀70年代早期,女性漫畫家逐漸成為少女漫畫的主力軍生於昭和二十四年(1949年)之後的五位女性漫畫家組成了“24年組(Year24Group),裏面的成員一般被認為是秋尾望都池田理代子大島弓子竹宮惠子山岸涼子。她們的作品推翻了男性的邏輯和線性思維,真正地觸動了讀者的少女心。 [4] 
  • 日本漫畫走向成熟
除了少年漫畫、少女漫畫之外,隨着漫畫讀者的年齡增長,以青年、成年女性為目標羣體的漫畫題材也隨之湧現。從少年,少女長大成人,讀者的閲讀需求不再滿足於簡單的熱血式的鼓勵或玫瑰式的戀愛玄想。進人社會之後,大多數普通青年男女都逃不了每天上下班的單調之味。青年漫畫中描繪的運動員、小混混、刺客、情場老手、商業大亨,女性漫畫中描繪的成年女性的愛情生活和夢想,這些撤除了理想化的熱血,融入更多對社會現實的觀察,不再簡單地得出結論,更細膩地畫成人世界中左右為難的人性困境的漫畫,象徵着日本漫畫市場受眾範圍的擴大和成熟。
買際上,除了進入主流視野的少年漫畫、少女漫畫、青年漫畫以及女性漫畫之外,在漫畫出版界的邊緣地帶,存在看各種包括專業性或成人內容的“地下漫畫”以及“同人誌”。這些無視主流讀者羣的“地下”漫畫家無論是風格還是題材都極度個性化,也因此增強了漫畫市場的多樣性,比如擅長刻畫恐怖鬼怪世界的水木茂、將黑色幽默與復古感結合的丸尾末廣等。 [4] 

漫畫美國漫畫

  • 美國漫畫先驅者
在整個20世紀初,漫畫始終在尋找與美國文化的交匯點。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的漫畫雜誌出現,各種版式和印刷手段都被不斷嘗試,其中產生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和令人難忘的漫畫形象,也湧現出一批世界級的漫畫大師。不管從題材內容的豐富程度還是形式的多樣程度來講這一時期美國連環漫畫已出現異彩紛呈的局面。
黃孩子 黃孩子
經過近30年的醖釀和發展,到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漫畫的黃金時代真的來到了。奧特考特、奧伯和德克斯被譽為現代美國漫畫的奠基人。奧伯創作的主要作品是《快樂的阿飛》,於1902年出版了單行本;德克斯創作的《凱特傑姆少年》於1897年在《美國幽默大師》上發表,這一系列故事很快為廣大讀者所喜愛;奧特考特創作的最著名的形象就是“黃孩子”。
米老鼠 米老鼠
迪斯尼公司最早的漫畫是1930一1931年的《米老鼠之書》(Mickey Mouse Book)。這其實是本雜誌,包含各種歌曲、遊戲和故事。《米老鼠歷險記》被認為是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米老鼠”漫畫,1931年大衞·麥凱(David McKay)公司出品。
當時並不是所有漫畫的內容都健康的。1930年到1950年問,一些成人漫畫也在黑市上販賣。
美國在20世紀20—30年代發生經濟大蕭條,社會治安不好,許多地方盜匪猖撅,偵探漫畫應運而生,非常迎合人們“善有善報”和“惡有惡報”的心理。也正是因為經濟蕭條和通貨緊縮,免費漫畫變得流行起來。商家利用流行的報紙漫畫大做廣告。 [5] 
  • 超級英雄的時代(1938-1956)
美國漫畫的黃金時代就是超級英雄在廉價畫報上橫行的時代。眾所周知的諸如超人蝙蝠俠閃電俠、潛水俠等眾多超級英雄形象都產生在這個時期,而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持續影響力的,恐怕就要算是超人和蝙蝠俠了。
在刊登各種超級英雄的漫畫雜誌中,分別在1937年和1939年成立的偵探漫畫公司(DC)和漫威漫畫公司(Marvel)是最有代表性的。眾多的超級英雄和精彩的故事最終使得這兩家漫畫公司成為統治美國主流漫畫的龍頭。
1938年6月,DC公司旗下的《動作漫畫》(Action Comics)第一期出版,封面上一個人穿着紅藍道具服飾把轎車舉過頭頂,這便是《超人》了。儘管如今的超人已經成了地球上最著名的超級英雄之一,但開始時,他的故事幾乎發表無門。超人的創造者作家傑裏·西格爾和畫家喬·舒斯特遭到了一再的回絕,直到最後,DC公司僱用他們,終於使超人成為了超級英雄。超人的誕生也代表着美國漫畫的黃金時代正式來臨。
1939年10月,美國另一位漫畫巨頭“奇蹟漫畫”(Marvel Comics),第一期出版了,“Marvel”並不是這個公司從一開始就有的名字,它經歷了三次換名,曾經叫“及時漫畫”(Timely Comics)和“地圖”(Atlas),直到1961年才確定叫“奇蹟漫畫公司”(Marvel)。它創造了美國漫畫史上最著名的一些超級英雄。
漫畫英雄的出現是漫畫藝術與美國文化碰撞的必然結果。美國文化的核心就是崇尚個人奮鬥和強調優先保護個人利益為要旨的。人們欣賞和渴望“救世主”式的超級英雄,將他們看做是希望和力量的象徵。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激發出來的愛國主義成為了當時美國文化的主流, “黃金時代”也邁向了巔峯。
史努比和《花生漫畫》 史努比和《花生漫畫》
隨着戰爭的勝利,超級英雄的使命也完成了,英雄漫畫強勁勢頭逐漸減弱,美國漫畫的發展也逐步走向了多元化,出現了教育漫畫、科學漫畫、西部漫畫等新題材。1950年10月2日,美國著名漫畫家查爾斯·舒爾茨(Charl es Schulz)開始發表他的系列漫畫《花生》(PEANUTS)。在那以後的50年裏, “花生”系列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先後被翻譯成21種語言,在75個國家的2600餘家報紙上刊登過,並被製成動畫片。漫畫的主角小狗“史努比”更是成為了號稱擁有“全球3.5億忠實讀者”的超級漫畫明星。《花生》的出現標誌着美國漫畫業中新勢力的崛起,類似的成功範例還包括吉姆·戴維斯的《加菲貓》系列。
隨着漫畫題材的不斷拓展,愛情漫畫和犯罪漫畫也成為一時的潮流,像《年輕人的愛情》、《青年人相愛》、 《與犯罪作鬥爭》、《月亮姑娘》、《沉重的愛情》等都很受歡迎。隨後教育漫畫出版公司(EC)出版了另一種完全娛樂型的漫畫讀物——恐怖漫畫,如《恐怖的地窖》、《恐怖的墓穴》。恐怖漫畫後來成為EC的主要產品。
漫畫題材擴展帶來的副作用是其中的暴力、色情等不良因素激增,有的漫畫出版物甚至赫然標明“兒童不宜”。由此漫畫業成為公眾和輿論抨擊的焦點,並最終導致了“黃金時代”的沒落。 [5] 
  • 超級英雄的迴歸(1957-1969)
這一時期,美國漫畫業發展的另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商業盈利模式的鞏固。美國漫畫業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已經初步形成了“漫畫作者一出版商一分銷網(含專賣店)一讀者”的商業運作模式。在戰後,這個運作模式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變動,所不同的是,銷售網絡的規模和對讀者羣的覆蓋面有了明顯的擴大,一些原本不大介入漫畫銷售的普通書店也開始涉足漫畫的經銷。
1957年DC公司試圖重新塑造超級英雄的形象。它在《展示》(Showcase)第4期推出了“閃電俠”(The Flash),這個“閃電俠”是黃金時代“閃電俠”的改進版。在《展示》中出了幾期後,以《閃電俠》為標題的漫畫出版了。 《閃電俠》的成功引起了黃金時代英雄"的復興。《閃電俠》的意義在於:是它把超級英雄漫畫又帶入主流並震動了整個娛樂業,而且影響至今。
1958年,“及時漫畫公司”(即後來的Marvel)出版的《陌生的世界》(Strange Worlds)第1期是斯坦·李(Stan Lee)和傑克·科比(Jack Kirby)的第一本漫畫作品。從此開創了“Marvel”公司的時代。憑着新老“英雄”的不斷出現,到1968年,“Marvel”已經追上甚至超越“DC”,成為漫畫業的又一個巨頭。
20世紀60年代後期隨着“嬉皮士文化”在美國的興起,一種新形式的漫畫開始悄然誕生。與傳統幽默諷刺類漫畫不同,這種新風格的漫畫題材相當廣泛。在當時反傳統思潮的影響下,它的主題更多的是關注毒品、搖滾樂等邊緣文化,而那些具有鮮明時代性的主題如反戰女權、民權、無政府等激進概念也在作品中多有體現。這些作品往往是通過怪異的造型與荒誕離奇的內容(諷刺)來尋求社會文化符號下的內在含義。而這種風格則被認為是通過激進的純抽象表現主義形式來對當時主流意識形態的一種反抗。為區別於傳統的主流漫畫,這些作品被統一命名為“COMIX”(傳統漫畫是COMIC),這裏的“X”就是X級別的意思。 [5] 
  • 新的超級英雄類型出現(1970-1985)
1973~1974年,“Marvel”推出了“反抗英雄人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金剛狼”(Wolverine)和“懲罰者”(The Punisher)。反抗類的英雄之所以流行是因為他們與眾不同:他們也和惡魔作戰,但是他們的性格中也帶有陰暗的成分,讀者從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但英雄人物卻替他們做了自己做不到的事。在“英雄”當道的20世紀70年代,這樣的“反抗英雄”是沒資格當做主角而存在於系列漫畫中的。但到了個性張揚的20世紀80年代,他們就成為炙手可熱的“英雄”代表人物了。 [5] 
  • 改造的超級英雄(1986-)
如今美國漫畫業的年產值在23億美元左右,雖然在絕對規模上還相當有限,但利潤率相當可觀。除了漫畫期刊和圖書出版以外,對於漫畫周邊產品的開發和知識產權的再開發(形象授權)也正在成為美國漫畫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1986年又一類漫畫英雄呼之欲出,這就是“現實英雄”。弗蘭克·米勒的《蝙蝠俠:黑騎士歸來》(Batman:The Dark Knight Returrls)的出版就是一個標誌。故事塑造了一個“硬派”的老年“蝙蝠俠”,同時也為“蝙蝠俠”的世界塗上了極度黑暗的悲劇色彩,畫面的明暗對比強烈,充滿刺激。作品中描繪的走向滅亡的“英雄”,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反響,包括《紐約時報書評》、《滾石》在內的許多媒體都給予了嚴肅認真的評論和稱讚。
1986年,“DC”發行的限量版的《看守人》(The Watchmen),不僅是當時最優秀的新作,也是改變美國漫畫史的一部作品。這部作品將50年來的英雄漫畫徹底顛覆,讓讀者在五彩繽紛的英雄夢幻之外看到了灰色的、赤裸裸的人性。《看守人》是一部面向成人的作品,作品中一觸即發的緊張感替代了英雄主義。它的故事背景雖然是荒誕的,但它的人物性格卻無比真實。這部作品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成為作者阿蘭·摩爾最具代表性的重要作品,也是史上唯一獲得國際科幻“雨果獎”的漫畫。阿蘭·摩爾後來組建ABC(American's best comics),出版《TopTen》等作品,口碑都不錯。其中,《來自地獄》(FROM HELL)、《非常紳士同盟》(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V字仇殺隊》(V for Vendetta)還被改編成電影。
1986年,Marvel公司把以前每一個漫畫人物的故事都串聯起來組成長篇。如果讀者想知道故事的全部情節,必須收集所有的漫畫。故事情節也是英雄人物死了不久又重獲新生,英雄變成惡魔,流行的惡魔變成英雄。從“Marvel”開始這種銷售戰略後,其他公司也紛紛效仿。
在當時,DC和Marvel兩大漫畫公司佔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獨立的漫畫出版公司雖然也有所發展,但是畢竟不成氣候,直到1992年圖像漫畫(Image comics)的成立,其中的一些人來自Marvel公司。新公司震驚了整個漫畫界,它的高質量的藝術畫面是人們從未見過的。他們改善計算機化的上色區分,這種技術使藝術效果成倍的增強,同時他們使用的紙張質量很高,使收藏家可以長期保存。而且他們允許作者保留漫畫的著作權和形象權。
圖像漫畫公司的出現打破了兩大漫畫公司的壟斷,佔領了7%一10%的市場,為作者們爭取應得利益作出了榜樣。但“圖像漫畫公司”也帶來了負面作用:作者們脱離創作,對作品不負責任,自身的財務糾紛和內部爭鬥,打擊了發行商的信心,加劇了市場萎縮,也使得一大批缺乏職業訓練的作者匆匆加入這一行業,客觀上為將來漫畫的發展留下了隱患。但無論如何,“圖像漫畫公司”現在已經吸取了教訓,同其他獨立漫畫公司一起代表着兩大公司之外的自由選擇。 [5] 

漫畫繪畫工具

基本工具
原稿用紙、鉛筆、橡皮擦、蘸水筆、製圖筆、墨水、塗改液、毛筆、網點紙、美工刀、尺、雲形尺、模板、炭筆、彩筆
彩色工具
Copic(酒精性馬克筆)、水彩畫工具、彩色墨水噴槍粉彩蠟筆
其它工具
個人電腦、數位板、數位屏(軟件:MacintoshAdobe PhotoshopComicStudio等)

漫畫藝術特點

漫畫創作方法

漫畫創作構思講究奇巧。漫畫表現技法是以奇巧感人的。奇巧表示人的聰慧,予人以美感。奇巧中的奇是異常、反常甚至怪異荒誕;奇而亦覺合乎情理,合乎思維邏輯,使人理解和認可,便覺巧。或取巧而生趣使人感到出奇,也都產生奇巧的藝術效果。 [6] 

漫畫表現手段

漫畫的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
手法介紹
突出特徵法
是漫畫中常見的且運用得十分普遍的表現手法,運用各種方式抓住和強調主題本身與眾不同的特徵,並把它鮮明地表現出來,使觀眾在接觸言辭畫面的瞬間即很快感受到,對其產生注意和發生視覺興趣。
富於幽默法
以別具一格的方式,抓住生活現象中局部性的東西,通過人們的外貌和舉止動作中有趣的特徵表現出來。幽默的表現手法,運用的生動的情節,巧妙的安排,把某種需要肯定的事物,無限延伸到漫畫的程度,引人發笑而又耐人尋味的幽默意境。幽默的矛盾衝突可以達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藝術效果,勾引起觀賞者會心的微笑,發揮藝術感染力的作用。
以小見大法
是對立體形象進行強調、濃縮,抓住一點或一個局部加以集中描寫或無限延伸,充分地表達思想內涵。該藝術處理以一點觀全面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為讀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獲得生動的情趣和豐富的聯想。
對比手法
是一種常見的行之有效的表現手法,也是一種趨向於對立衝突的藝術美中最突出的表現手法。它把作品中所描繪的事物的性質和特徵放在鮮明的對照和直接對比中來表現,借彼顯此,互比互襯,從對比所呈現的差別中,達到集中、簡潔、曲折變化的表現。給讀者以深刻的視覺感受。
借用比喻法
是“以此物喻彼物”,比喻的事物與主題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借某一點與主題的某些特徵有相似之處,可以借題發揮,進行延伸轉化,與其它表現手法相比, 比喻手法比較含蓄隱伏,有時難以一目瞭然,但一旦領會其意,便能給一以意味無盡的感受。
參考來源: [7] 

漫畫主要特點

漫畫的主要特點
主要特點
特點介紹
諧趣性
漫畫內容多樣,畫法千變萬化,而且畫得詼諧有趣和帶諷刺性。滑稽有趣是漫畫的主要特點之一。
評議性
評議性和諧趣性是區別於其他繪畫的特點。比如看什麼人和事覺得可惱或可喜,提出自己的看法,畫了出來加以評論;看什麼事物可笑,也畫了出來給人看,這都是在批評及議論。
藝術性
漫畫又是一種造型藝術,它具有造型藝術的一般性,也就是和其他繪畫有同樣的共性。 [8] 

漫畫藝術分類

漫畫按照讀者

(不同國家會對書刊有不同的分級分類標準,年齡限制各國不一):
兒童漫畫——以兒童為主要讀者對象。(美國DC的E-Everyone級)
少年漫畫——以少年為主要對象。(美國DC的T級為12歲以上)
少女漫畫——以少女為主要讀者對象。(美國DC的T級為12歲以上)
青年漫畫——以年齡層在少年以上為主要讀者對象。(美國DC的T+級為16歲以上)
女性漫畫——以家庭主婦和白領女性為主要讀者對象。(美國DC的T+級為16歲以上)
成人漫畫——有色情暴力畫面,成人才能閲覽。(日本分為18X與20X,台灣限制級為十八禁,美國DC的M級為18禁)

漫畫按照篇幅

以表現形式分類有單幅漫畫,四格漫畫,劇情漫畫(連環漫畫)等不同的形式:
單幅漫畫——只由一幅繪畫作品組成。
四格漫畫——只由四格繪畫作品組成。
短篇漫畫——篇幅較短的漫畫作品。在雜誌上登載的話,一般當期就會結束。
短期集中連載——篇幅較長的漫畫作品,無法一次刊行完畢,需要連載幾期,但一般沒辦法到達能出單行本的頁數。
長篇連載——篇幅更長的漫畫作品,無法一次刊行完畢,需要連載數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

漫畫按照題材

(題材並沒有侷限)
科幻漫畫——以科幻故事為題材的漫畫作品。
奇幻漫畫——以與現實完全不同的世界為舞台的漫畫作品。
災難漫畫——以災難事件為題材的漫畫作品。
冒險漫畫——講述驚險刺激的傳奇故事的漫畫。
肖像漫畫——用變形、誇張等漫畫的手法表現肖像的漫畫。
運動漫畫——以運動為題材的漫畫。例如:棒球漫畫、籃球漫畫、足球漫畫等。
博弈漫畫——以棋類、牌戲、魔術為主題的漫畫作品,其內容可能以競賽或賭博的方式為主。
推理漫畫——以推理為故事主題,通常此類漫畫多為通力合作,有推理故事的原作者及漫畫人物的繪畫者合力完成。
歷史漫畫——以歷史為背景進行發揮創作的漫畫。
武俠漫畫——以武俠為題材的漫畫,多為香港漫畫
烹飪漫畫——在日本稱為料理漫畫,以烹飪為主題。
全年齡漫畫——不涉及性行為內容、暴力內容等限制性內容,適合任何年齡階段的人羣閲讀。
色情漫畫——內容以性行為的過程和動作為主,有明顯的性行為描繪。在華語地區的次文化中又稱H漫,美國次文化稱為XXX級,日本次文化稱為工口漫。
清水漫畫——與色情漫畫相對,沒有明顯的性行為描繪,意為乾淨得像清水一樣的漫畫。
戀愛漫畫——內容以戀愛為主。
正常向漫畫——已達青春期或成年角色的異性戀為主。
BL漫畫——以女性羣體為主的(也有一部分男生)以創作其幻想中的男同性戀的漫畫作品。最初出現在日本,後來席捲華人地區(包含中國台灣與中國大陸)。
GL漫畫——又稱百合漫,以創作其幻想中的女同性戀的漫畫作品。
蘿莉漫畫——主角多半是未達青春期女性孩童的漫畫作品。
正太漫畫——主角多半是未達青春期男性孩童的漫畫作品。
校園漫畫——以校園為舞台,學生為中心人物的漫畫作品。

漫畫按照地區

日本漫畫——當代日本漫畫業非常興盛,在世界上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大多為黑白的。
美國漫畫——由美國出版的漫畫作品,大多為彩色。畫風有像是花生漫畫加菲貓線條簡單明瞭的卡通畫風,另一種則像超級英雄這類的硬派寫實畫風。
歐洲漫畫——主要指由歐洲地區出版的漫畫作品。多數歐洲漫畫畫面和裝幀十分精美,有一種精英藝術氣質。其繪畫週期較長,以彩色為主。
台灣漫畫——主要指由台灣出版的漫畫作品。受日式漫畫影響很深,此外,部分漫畫家在漫畫中加入工筆畫的繪畫技法,看起來非常的精緻,以黑白為主。代表人物有敖幼祥陳某蔡志忠鄭問等。
香港漫畫——主要指由香港出版的漫畫作品。經常以武俠小説、流氓生涯和打鬥為題材,例如:龍虎門神兵玄奇等。亦有不少喜劇作品,如:老夫子、牛仔、麥兜等,如今以彩色為主。代表香港漫畫家有王澤馬榮成黃玉郎等。如今備受注視的獨立漫畫家如歐陽應霽楊學德、楊朗晴等作品,風格則較個人化,題材反映時代面貌,被視為較具文化水平的作品。
漫畫與其它媒體的比較
媒體形式
視覺情報的表現
聽覺情報的表現
畫面的連續性
漫畫
繪畫來提示
用文字或狀聲詞表達聲音
時間依每格流動
繪本
用繪畫來提示加上文章説明
用文字、狀聲詞甚至文章表達聲音
靜態的,插畫的形式
小説
文章説明
(有的會有插畫)
用文字、文章表達聲音,不採用狀聲圖形
無(靜態插畫)
廣播劇
沒有畫面,用聲音説明
用聲音和配樂直接提示
映畫・動畫
映像直接提示
有聲音與配樂
動態,realtime
VOMIC
用繪畫來提示
有聲音與配樂
時間依每格流動
浮世繪
用繪畫來提示
靜態的・挿畫的
繪畫
用繪畫來提示
靜態

漫畫知名人物

漫畫界部分知名人物
國家
姓名
簡介
代表作品
中國
豐子愷
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豐子愷。被譽為“現代中國最藝術的藝術家”“中國現代漫畫的鼻祖”。 [10] 
《子愷漫畫全集》等 [11] 
中國
張樂平
張樂平,被稱為“三毛之父”,創作的三毛系列漫畫贏得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喜愛。
《三毛漫畫全集》等 [12] 
中國
方成
原名孫順潮,雜文筆名張化,是中國國內知名漫畫家、雜文家,幽默理論研究專家。與丁聰、華君武並稱中國漫畫界三老。
《方成漫畫選》《方成連環漫畫集》等 [13] 
中國
丁聰
中國著名漫畫大師,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以“小丁”為筆名創作發表漫畫,其作品線條洗練,形象生動,幽默直白,諷刺辛辣。 [14] 
《現象圖》等 [15] 
中國
華君武
早年長於政治時事漫畫,富有戰鬥性,在革命戰爭中發揮了很大的宣傳鼓動作用。後期以諷刺畫為主,辛辣地諷刺了社會上種種醜陋、落後現象。構思巧妙,入木三分,富有幽默感。
《華君武漫畫選》《華君武漫畫》等 [16] 
中國
梁白波
知名女漫畫家,曾被中國漫畫界譽為“第一才女”。是救亡漫畫宣傳隊中唯一的女性,藝風大膽而潑辣,所畫的抗日宣傳畫有陽剛之氣。
《站在日軍前面的巨人——游擊隊》等 [17] 
中國
發表創作的漫畫《夢裏人》,被中央電視台改編為電視動畫片,開創了中國漫畫改編動畫的先河。
《夢裏人》等 [9] 
日本
手冢治虫
本名手冢治,因喜愛昆蟲取了“手冢治虫”的筆名。他是漫畫家、動畫製作人、醫學博士。現代日式漫畫(manga)的鼻祖。
《鐵臂阿童木》等 [18] 
日本
鳥山明
1955年4月5日生於日本愛知縣,日本著名漫畫家。成名之作《阿拉蕾》,代表作《龍珠》。
《龍珠》等 [19] 
日本
尾田榮一郎
1975年1月1日出生在日本熊本縣,日本漫畫家,1997年開始連載漫畫《海賊王》。
《海賊王》等 [20] 
日本
宮崎駿
1941年出生在東京,日本漫畫家。曾經在《少年少女新聞》雜誌上連載原創漫畫《沙漠之民》。
《風之谷》等 [21] 
日本
石森章太郎
真名小野寺章太郎(おのでら しょうたろう),出生在日本宮城県登米郡石森町,日本漫畫家、特攝作品原作者。
《假面騎士》等 [22] 
美國
理查德·費爾頓·奧特考特
美國著名漫畫家,1863年1月14日生於俄亥俄州的蘭開斯特,1890年開始從事漫畫創作。
《黃孩子》等 [23] 
法國
墨比斯
真名讓·吉羅(Jean Giraud),是法國著名的漫畫家,他的創作跨越了傳統的領域邊界。 [25] 
《藍莓》等 [24] 
德國
埃·奧·卜勞恩
德國漫畫家,原名埃裏希·奧澤爾。 [27] 
《父與子》等 [26] 
比利時
埃爾熱
本名喬治·勒米(Georges Prosper Remi 1907—1983)比利時漫畫家。 [29] 
《丁丁歷險記》等 [28] 

漫畫藝術價值

漫畫的價值功能
價值功能
簡要介紹
宣傳教育
漫畫的宣傳教育功能,有兩層含義,即宣傳和教育。褒揚的漫畫作品對正確的事物、行為予以認可、讚頌,是從正面進行直接的宣傳教育;批評的漫畫作品對錯誤的事物、行為予以否定,從反面,側面進行間接的宣傳教育。
娛樂功能
漫畫的幽默感、諧趣性給人們帶來愉快和歡樂,就是漫畫的娛樂性,或言娛樂功能。相對於評議漫畫、抒情漫畫等,幽默漫畫最具娛樂功能。
商業功能
漫畫的商業功能主要體現在開發漫畫相關產品、建立漫畫網站、商業廣告、漫畫節、故事漫畫等。
評議功能
漫畫的評議功能,表現為利用漫畫擺事實,講道理,引導人們的言行。對時下的人物、事物、思想等進行評議,表現作品的積極意義,引導讀者欣賞、評判等。 [3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