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漫川縣

鎖定
漫川鎮位於陝西省山陽縣東南部,南與湖北省鄖西縣接壤。鎮政府駐地漫川關鎮街道村,北距縣城95Km,南距鄖西縣上津鎮15Km。全鎮轄娘娘廟、萬福、南坡、紙房、閻家店、街道、小河口、前店子、喬村、水碼頭、箭河、猛柱、街道居委會,12個行政村,l個居委會, 70個村民組;總人口 13956人,城鎮人口1318人,佔9.44%。耕地12030畝,鎮域面積10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4.2人/平方千米。
中文名
漫川縣
地    點
陝西省山陽縣東南部
人口數量
13956人
耕    地
12030畝

漫川縣漫川縣簡介

漫川縣漫川農畜業

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甘薯、豆類次之;經濟作物花生、芝麻佔據一定位次。林地面積 11萬畝,森林覆蓋率52%,林區主要分佈於鄖嶺、猛柱山、太平山、賀家嶺等地;經濟林種主要以核桃、板栗、魔芋、油桐、柑桔為主,到2002年核桃達2070畝,板栗4575畝,油桐2 190畝,魔芋705畝;柑桔1970畝;中藥材以薯芋、丹蔘、二花、連翹。2002年薯芋種植面積達l.8萬畝,丹蔘1500畝;二花1000畝;連翹1000畝,產業結構調整後,糧經比達1:9。畜牧業以户養家畜為主;豬年發展達7240頭;牛年發展達318頭,羊年發展達2300只,年產值佔到農業總產值的16.8。

漫川縣漫川工商業

實現收入615萬元,上交税金37萬元,個體企業累計達44户,個體工商户新發展20户,累計達504户。實現收入2600萬元,上交税金46萬元。2001年漫川關鎮被省政府列為20個小城鎮建設鄉鎮之一,規劃已完成,在2004年底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形成開放的新型經濟區。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7537萬元,工農業總產值3637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937萬元,工業總產值700萬元,鄉鎮企業總產3900萬元,一、二、三產業比例為38.97:9.29:51.74,財政收入65萬元。

漫川縣漫川歷史

漫川關歷史悠久。春秋時為蠻子國;戰國時,楚至方城經此通過,秦楚分界碑今還尚在;北朝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33年)置漫川縣,北周保定三年(公元563年)併入豐陽,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5年)設巡檢司,清為裏,民國為鎮。南宋時,這裏是宋金雙方反覆爭奪的迂迴戰場。明清兩代,這裏水運發達,當時興建的船幫會館、湖北會館、武昌會館、騾幫會館,武聖宮等建築物今被列為保護文物。
昔疆秦楚之塞,今界陝鄂之邊,歷代均於此設防,隴海鐵路通車前,漫川為水旱碼頭,成為陝鄂豫蜀物資交流重要集散地之一。

漫川縣漫川風景

山陽八景之一的漫川關依山傍水,羣山環繞,東有崔嵬的龍山,北有巍峨的鶻嶺,西南有磅礴的鄖嶺,金錢河、靳家河穿境而過。這裏氣候温濕,盛產柑桔、稻米、芝麻、桐油。今漫關鎮設在街道,全鎮轄漫川關街等8個村民委員會,2491户9500人,其中回民百餘人。他們多南人,講禮儀,善巧言,語言婉轉,圓潤如歌。
漫川街道長而狹窄,均用石條石塊石子鋪成。兩旁民宅,多以木板為牆,房屋小巧玲瓏,上有一層閣樓,繪畫山牆,翹龍鳳角,明鏡懸頂,古色古香。街道日日有集,商鋪頗多,一直延續着“男人下田,女人擺攤”的習俗。汽車站連接山漫公路、色漫公路、漫津公路,交通方便。古鎮漫川關不僅古風猶存,且新貌迷人,難怪人們贊曰:“漫川關,景色鮮,不似江南勝江南。”
在漫川鎮前店子村的土地嶺下,山中有個“千佛洞”,建於武周永昌年間,洞深7.5米,寬近5米,高2.6米,3面摩巖,皆有佛像神台,紅磚砂石上雕造立體石佛近千尊,主佛高3尺許,小佛高不盈尺,進洞左右兩側是“觀音菩薩”和“如來佛”,裏側正神位是“釋迦牟尼等3尊石雕法象”。清代曾被匪盜兩次,“文革”時又有百尊被毀,現存222尊。洞外有民國二十二年建的多角牌樓、左右廂房和照壁花牆構成的小寺院。在洞坎之下開闊地有清康熙十九年修葺的竹林寺院和舞榭歌樓,與千佛洞聯為一體,頗有詩意。在千佛洞西不足一里的前店子村回龍寺組,又有個古蹟“砧子石藏經洞”,長、寬各5米,蜀僧超古於清康熙六年(公元1664年)將460卷經書藏於洞中,到1774年被盜,今藏經洞存與千佛洞和偏西里許的蠻王洞,朝陽洞成為漫川關旅遊區之璨璀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