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言文學

鎖定
漢語言文學(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1]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培養具備一定的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 [2] 
中文名
漢語言文學
外文名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18] 
專業代碼
050101
專業層次
本科
學科門類
文學
專業類別
中國語言文學類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文學學士

漢語言文學發展歷程

1903年,京師大學堂開設文、法、經、農、工、商、醫、格致等八科,“文”科內含中國語言文學。 [3] 
1910年3月31日,京師大學堂成立“中國文學門”。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1917年,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後,設置文、理、法三科十四系,“文”科裏包含了中國語言文學系,這可看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開端。 [3-4] 
20世紀20年代,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等院校均開設了“文”科或文學院,並設置了中國語言文學系,且有將其簡稱為“中文系”的説法。新中國成立後,均統一稱為“中文系”,此時為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蓬勃發展的時期。 [3] 
“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的大學相繼停止招生,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也隨之停止。1973年,開始推行工農兵大學生制度,大學教育及其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才逐步恢復。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中國高等院校逐步進入發展的正常軌道,漢語言文學專業也步入發展的黃金時期。 [3] 
1986年,在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編輯出版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專業設置及畢業生使用方向介紹》中,設置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屬文史類專業。 [5] 
1989年,在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編輯出版的《普通高等學校社會科學本科專業目錄與專業簡介》中,漢語言文學專業屬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專業代碼為社科0101,為社會科學本科專業。 [6] 
1993年,教委高等教育司編寫出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簡介》中,漢語言文學專業代碼變更為050101,屬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為文學門類專業。 [7] 
1998年,教育部頒佈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1998年頒佈)》,將原漢語言文學、中國文學、漢語言文學教育、漢語言教育專業合併為漢語言文學專業。 [8] 
教育部於2012年頒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和2020年頒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中,漢語言文學專業為文學門類專業,專業代碼為050101,屬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9-10] 

漢語言文學培養目標

教育教學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培養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紮實的中國語言文字基礎和較高的文學修養,系統掌握中國語言文學的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文學感悟能力、文獻典籍閲讀能力、審美鑑評能力和運用母語進行書面、口語表達的能力;掌握1門以上外語,有計算機文字信息處理能力和人際溝通、交往能力。學生畢業後能夠以專業優勢在實際工作中發揮所長;可繼續攻讀研究生,也可在行政機關以及文化教育、傳媒機構、對外交流等各類企事業單位工作。
在制定、修訂具體培養目標及培養方案時,應處理好守正與創新之間的關係,既考慮到基礎學科的特點,又關注社會人才需求的變化,注意創業就業的導向,建立人才培養類型結構調整的新機制。 [1] 

漢語言文學培養規格

  • 學制與學位
學制:基本學制為四年,各高校可在四年制模式基礎上,實行彈性學制,但學生修業年限不少於3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參考總學分或學時:總計130~140學分,2200~2600學時(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可根據具體情況做適當調整)。 [1] 
  • 素質要求
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較高的審美品位以及健康的心理和體質;掌握中國語言文學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瞭解國家關於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及文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具備適應社會發展主動獲取和更新專業知識的基本素質。 [1] 
  • 能力要求
具有感悟、辨析和探究語言文學現象的能力,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鑑賞、評價文學作品和相關文化現象。在母語和國家通用語的閲讀理解、口語表達、文字表達方面體現出明顯的優勢。 [1] 
  • 知識要求
牢固掌握專業知識,例如語言知識、文字知識、中國文學史知識。一定程度上了解相關知識,例如歷史學、哲學、藝術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邏輯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外語、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應用、數據庫應用、文獻檢索等工具性知識;同時對學科前沿信息有一定了解。 [1] 

漢語言文學課程體系

漢語言文學總體框架

專業課程體系由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和綜合教育課程三部分構成。通識教育課程包括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基礎、外語、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體育、實踐訓練。專業教育課程包括該學科基礎性課程、相關專業的專業性課程以及專業實習實踐。綜合教育課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學術活動、文體活動以及其他自選活動。
專業知識覆蓋範圍包括:中國語言知識領域(核心知識單元為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文學知識領域(核心知識單元為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語言文學理論知識領域(核心知識單元為語言學概論、文學概論)以及相關知識領域,如外國文學。 [1] 

漢語言文學理論課程

理論課程
類別
介紹
通識教育課程
主要包括中國通史、中國思想史、中華文化典籍導讀等。
公共基礎課程
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大學外語、計算機基礎、體育、軍事理論與軍事訓練等。
專業基礎(必修)課程
文學概論、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大學寫作。
專業(選修)課程
各高校根據自身辦學層次、教育目標及學科條件自主設置。以下僅為舉例:漢語史、文字學、音韻學、語法學、訓詁學、方言學、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文藝美學、西方文論、比較文學原理、古代文學文獻學、中國文學批評史、經典文本選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台港文學、海外華文文學、民間文學、戲劇文學、影視文學、創意寫作等。 [1] 

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

  • 教學實習及實踐活動
學生的教學實習及實踐活動應當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自身條件,靈活多樣,妥善安排,在指導教師指導下有組織地進行。
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基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實習實踐活動。例如:教學實習、語言學調查、文學現象討論、傳媒寫作、創意寫作、編輯出版實踐、民俗和民間文學調查等。 [1] 
  • 畢業寫作
(1)選題要求:畢業寫作選題的確定須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選題應結合專業學習的實際,有利於對學生的專業思維和寫作能力進行綜合訓練,培養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內容要求:畢業寫作一般採用論文形式。寫作內容應完整、充實,表達順暢,具有專業特點,能夠體現該學科人才培養目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
(3)指導要求:專業教師對學生的畢業寫作進行全程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在相互交流中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以保證畢業寫作質量。 [1] 

漢語言文學教學條件

漢語言文學教師隊伍

師資隊伍的具體人數根據專業的學科地位、招生規模、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因素確定。生師比應符合教育部的規定。承擔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的任課教師不少於6人,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
教師隊伍
師資隊伍結構
教師應具有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研究生學歷。師資隊伍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合理且相對穩定,擁有學術造詣較高的學科帶頭人。適當考慮學科內部的專業平衡和學緣結構,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不低於30%;擁有海外求學、訪學經歷的教師應占有一定比例。 [1] 
教師水平要求
教師應當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職業操守,熱愛中華文化;具有堅實的專業素養和開闊的視野,系統掌握專業基礎理論和方法;具備獨立從事教學科研的能力,能夠適應中文學科人才培養的需求,處理好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係;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進行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 [1] 
教師發展規劃
學校和院系應當鼓勵和組織教師圍繞教書育人的工作要求制定個人發展規劃,並在時間、經費、國際國內交流等方面提供支持,使教師能夠有計劃地以多種方式參加相關培訓或訪學研修,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專業技能和教育教學水平。教師應增強創新創業教育意識,提升相應的教學能力。 [1] 

漢語言文學設備資源

專業所在高校的基本辦學條件,須達到教育部公佈的指標要求。不同類型高校應結合所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實際,積極改善教學條件,為人才培養提供保障和支持。
設備資源
教學設施
辦學單位應擁有公共圖書館或中文資料室。專業圖書、期刊,文獻資料、數字化資源和檢索工具等配備充分。新開設的專業,公共圖書館或資料室的生均專業圖書不少於100冊,教學行政生均用房面積不小於14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生均不低於5000元。教學活動場地的使用須有基本保障。 [1] 
信息資源
教師結合課程性質制定教學大綱,編寫講義,為學生提供參考文獻。注重教材選用的質量。基礎課程教材應為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優質教材或省級以上出版社出版的正規教材,專業課程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教材。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嘗試利用網絡優質資源(例如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古典文獻庫、愛課程網中文學科精品資源等),拓展學生的專業學習。 [1] 
實踐教學
結合中國語言文學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為學生在校內、校外開展實踐教學提供必要條件。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校內專業實驗室建設,精心設計實驗內容,維護實踐教學秩序,建立健全實驗室的規章制度,為學生按計劃使用實驗室提供切實保障。
與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簽訂合作協議,指派專任教師負責學生校外實踐教學活動的管理,引導和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校外實踐教學的目標。 [1] 

漢語言文學教學經費

按照教育部的統一要求,保證教學經費數量充足,規範使用。學生人均教學經費須符合教育部相關規定,生均年教學日常支出不低於1000元;在此基礎上,結合不同地區不同類型高校的實際情況,合理提高教學經費的投入。 [1] 

漢語言文學質量保障

  • 質量管理目標
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和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積極擴大小班化教學覆蓋面,鼓勵教師開展啓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改革考試考核內容和方式,加強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測試和評估。
引導學生將課堂學習與帶有一定專業內涵的課外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多種方式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提升整體素質。 [1] 
  • 質量保障規範
不同類型高校應結合各自的實際以及中國語言文學類本科專業的特點,規範管理,強化人才培養的質量意識,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畢業生情況跟蹤反饋機制以及社會評價機制,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教學內涵,提高教育質量。 [1] 

漢語言文學培養模式

  •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關於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符合新時代背景對文化產業優化、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具體要求。教育工作者需結合社會發展態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標準等,形成新的教學思路與教學模式。
(1)拓展專業課程內容,完善課程結構。教師需對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的基礎內容進行擴展,並逐漸形成符合學生認知的課程結構。即教師通過對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等專業課程進行拓展,幫助學生進一步豐富知識層次,並提升他們的文學底藴。
(2)巧妙融入現代信息技術,創新與豐富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科學與適應程度,會對教學目標的實現產生直接的影響。關於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教師需對學生思想成長規律、信息獲取渠道、認知世界的視角等,形成新的認識與不同程度的瞭解。
(3)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強化學生實踐應用能力。關於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教師需按照不同的專業方向需求,構建更具有實效性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不斷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時代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11] 
  • “兩提升四驅動”人才培養模式
(一)堅持師資隊伍素質與學生專業素質技能的提升
第一,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教師是開展本科教學活動的主體,要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高素質、高質量的人才,首要的條件就是要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及教學能力。
第二,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技能。為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競爭力,實現學生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在課程設置和實踐教學環節加大對學生專業技能訓練。
(二)“四驅動”培養路徑
第一,課程建設驅動。課程教學是落實人才培養的渠道,在三平台一環節(即通識教育平台、學科專業教育平台、教師教育平台和實踐教學環節)課程結構的指導思想下,優化課程設置,增加課內實踐環節。
第二,教學改革驅動。教學改革不僅是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評價的改革。探索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將學生學習過程和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考核的重點,不僅能合理恰當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能動性,提高培養的質量。
第三,實習見習研習驅動。在教育見習實習過程中,做好動員工作,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通力合作,讓學生在説課、課件製作、試講各環節得到充分訓練,進而反思,進行教育研習,提高師範生的教學能力。
第四,專業技能考核驅動。以學分制的形式激發學生對專業技能考核的重視和積極性,通過專業技能考核辦法的實施,從根本上提高師範生的專業水平,提高師範生的綜合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12] 
  • 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
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堅持就業導向,立足於社會發展變化的需要,打造能夠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培養模式,循序漸進地培養同學們的就業競爭力和崗位適應能力。在此過程中,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要從科學定位、優化專業發展方向、科學設置專業課程等多個方面着手,循序漸進地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
(1)準確進行學科定位。各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要立足實際,結合本身特點和實力,適應不同層次的辦學需要,除掉“一刀切”的弊端,明晰學科定位,凸顯辦學的層次性和結構性。
(2)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進行分組,為其協調和提供針對性較強的各類實踐機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和理論循序漸進地用在實踐中,增強他們的職業能力。學校應該和用人單位強化業務合作,建設好自己的校內外實習基地。這也是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改進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步驟。
(3)優化學生綜合能力評價體系。應該契合學生的專業發展方向,採取多樣化的能力評價標準和體系,而且要更加註重過程性評價,切實將口頭表達和書面作業、競賽結果與考試成績結合起來等,從單一化的評價方式轉變為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標準和指標。
(4)大力推進課程體系改革。首先,優化傳統課程結構。對漢語言專業10多門基礎課程中存在重複、交叉的部分進行整合與優化,精簡教學內容。各門課程都結合學科最新發展成果和研究態勢,設計相關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確定課程的教學難點以及重點,強化核心知識點的突破和破解。其次,設置多樣化的專業方向。比如,在漢語言文學教學計劃中,前兩個學年屬於基礎課程學習時期;大三上學期要面向未來就業,分專業對學生進行強化和培養。 [13] 

漢語言文學發展前景

漢語言文學考研方向

可報考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以及與漢語言文學專業有關的學科。 [15] 

漢語言文學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能夠在新聞出版、文藝宣傳、教學科研等文化研究單位,從事編輯、採寫、企宣、文案、教師等與專業基礎尤其是文字能力密切相關的工作。 [16] 

漢語言文學開設院校

地區
院校名錄
北京
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北方工業大學
北京聯合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
北京語言大學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
天津
天津師範大學
天津理工大學
天津外國語大學
天津大學
南開大學
----
----
----
上海
上海政法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上海大學
同濟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重慶
重慶文理學院
重慶三峽學院
四川外國語大學
長江師範學院
重慶科技學院
重慶工商大學
重慶師範大學
西南大學
重慶第二師範學院
重慶大學
重慶外語外事學院
----
河北
防災科技學院
衡水學院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
張家口學院
邯鄲學院
河北北方學院
唐山學院
保定學院
石家莊學院
唐山師範學院
廊坊師範學院
邢台學院
河北科技師範學院
石家莊鐵道大學
華北科技學院
河北經貿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河北工程大學
燕山大學
河北大學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
滄州師範學院
河北科技大學
燕京理工學院
河北傳媒學院
燕山大學裏仁學院
----
----
河南
安陽師範學院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
鄭州大學
鄭州師範學院
新鄉學院
許昌學院
洛陽理工學院
平頂山學院
黃淮學院
河南科技學院
洛陽師範學院
周口師範學院
商丘師範學院
南陽師範學院
信陽師範學院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河南師範大學
河南理工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
河南大學
南陽理工學院
鄭州西亞斯學院
安陽學院
商丘學院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信陽學院
鄭州商學院
----
山東
臨沂大學
山東師範大學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
齊魯師範學院
濟寧學院
泰山學院
棗莊學院
濱州學院
菏澤學院
山東工商學院
山東財經大學
德州學院
濰坊學院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中國海洋大學
青島農業大學
魯東大學
曲阜師範大學
濟南大學
青島理工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
煙台大學
聊城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山東大學
濰坊理工學院
青島工學院
齊魯理工學院
山東石油化工學院
----
----
山西
呂梁學院
忻州師範學院
晉中學院
太原師範學院
運城學院
山西大同大學
山西師範大學
山西大學
太原學院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
山西師範大學現代文理學院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長治學院
----
----
----
安徽
安徽大學
安徽農業大學
亳州學院
池州學院
蚌埠學院
合肥學院
銅陵學院
滁州學院
皖西學院
黃山學院
宿州學院
巢湖學院
淮南師範學院
安慶師範大學
安徽科技學院
阜陽師範大學
合肥師範學院
淮北師範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安徽新華學院
江西
九江學院
宜春學院
南昌師範學院
景德鎮學院
萍鄉學院
豫章師範學院
新餘學院
井岡山大學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
贛南師範大學
上饒師範學院
江西師範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南昌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
江西科技學院
江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
----
江蘇
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蘇州城市學院
江蘇第二師範學院
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
泰州學院
常熟理工學院
南京審計大學
蘇州科技大學
鹽城師範學院
南京曉莊學院
淮陰師範學院
江蘇理工學院
徐州工程學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常州大學
南通大學
江蘇師範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江蘇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蘇州大學
江南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宿遷學院
鹽城工學院
常州工學院
江蘇海洋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
三江學院

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



浙江
嘉興南湖學院
浙江外國語學院
衢州學院
麗水學院
浙江財經大學
浙江傳媒學院
台州學院
浙江海洋大學
寧波工程學院
中國計量大學
嘉興學院
浙江農林大學
温州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寧波大學
浙江大學
杭州師範大學
紹興文理學院
湖州師範學院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浙江樹人學院
浙江萬里學院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
----
----
湖北
華中科技大學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
荊楚理工學院
湖北科技學院
湖北理工學院
湖北文理學院
湖北民族大學
湖北工程學院
武漢輕工大學
江漢大學
三峽大學
長江大學
湖北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漢江師範學院
湖北師範大學
黃岡師範學院
湖北恩施學院
文華學院
武昌理工學院
漢口學院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武漢傳媒學院
武昌首義學院
----
----
湖南
湖南大學
中南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長沙師範學院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湖南女子學院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
邵陽學院
湖南科技學院
懷化學院
湖南文理學院
湖南工商大學
湘南學院
衡陽師範學院
湖南理工學院
湖南城市學院
長沙學院
湖南工業大學
南華大學
吉首大學
湘潭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
長沙醫學院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湘潭理工學院
----
廣東
東莞理工學院
華南師範大學
暨南大學
嶺南師範學院
廣州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廣東海洋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五邑大學
深圳大學
汕頭大學
中山大學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
廣東財經大學
廣東金融學院
韶關學院
嘉應學院
韓山師範學院
惠州學院
肇慶學院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廣州新華學院
珠海科技學院
廣州南方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
----
廣西
梧州學院
廣西科技師範學院
廣西民族師範學院
賀州學院
北部灣大學
百色學院
玉林師範學院
廣西民族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廣西大學
河池學院
南寧師範大學
北海藝術設計學院
廣西外國語學院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
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
雲南
雲南大學
西南林業大學
雲南師範大學
昆明學院
普洱學院
滇西科技師範學院
昭通學院
保山學院
文山學院
大理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曲靖師範學院
玉溪師範學院
楚雄師範學院
紅河學院
麗江文化旅遊學院
雲南工商學院
----
----
----
貴州
六盤水師範學院
興義民族師範學院
貴陽學院
安順學院
凱里學院
銅仁學院
貴州民族大學
貴州財經大學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
遵義師範學院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
貴州師範學院
貴州師範大學
貴州大學
貴州大學科技學院
----
四川
四川文理學院
阿壩師範學院
四川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成都師範學院
西昌學院
成都大學
內江師範學院
樂山師範學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四川輕化工大學
西華師範大學
四川師範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
西南民族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攀枝花學院
宜賓學院
綿陽師範學院
四川民族學院
四川工商學院
成都文理學院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
----
----
----
陝西
長安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陝西學前師範學院
商洛學院
安康學院
西安文理學院
西安財經大學
西安外國語大學
西安工業大學
西安工程大學
西安石油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延安大學
寶雞文理學院
咸陽師範學院
陝西理工大學
榆林學院
渭南師範學院
陝西中醫藥大學
西安工商學院
陝西國際商貿學院
西安思源學院
西安翻譯學院
西安外事學院
西安培華學院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
----
----
青海
青海民族大學
青海師範大學
青海大學
----
寧夏
寧夏師範學院
北方民族大學
寧夏大學
寧夏理工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工程大學
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
黑河學院
牡丹江師範學院
大慶師範學院
黑龍江科技大學
哈爾濱學院
東北石油大學
哈爾濱商業大學
哈爾濱師範大學
齊齊哈爾大學
佳木斯大學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黑龍江東方學院
黑龍江財經學院
哈爾濱廣廈學院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
----
----
吉林
吉林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延邊大學
北華大學
長春電子科技學院
長春師範大學
白城師範學院
通化師範學院
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
吉林師範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
長春大學
長春人文學院
吉林外國語大學
長春光華學院
----
遼寧
大連理工大學
渤海大學
遼東學院
大連外國語大學
鞍山師範學院
遼寧師範大學
遼寧大學
瀋陽大學
大連大學
遼寧理工學院
瀋陽城市學院
瀋陽師範大學
西藏
西藏民族大學
西藏大學
----
----
新疆
伊犁師範大學
喀什大學
新疆師範大學
塔里木大學
新疆大學
石河子大學
昌吉學院
新疆財經大學
內蒙
河套學院
集寧師範學院
赤峯學院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內蒙古大學
呼倫貝爾學院
內蒙古師範大學
內蒙古民族大學
內蒙古科技大學
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
包頭師範學院
----
海南
瓊台師範學院
海南師範大學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三亞學院
福建
廈門大學
福州大學
福建師範大學
福建技術師範學院
寧德師範學院
武夷學院
三明學院
閩江學院
莆田學院
龍巖學院
閩南師範大學
泉州師範學院
福建工程學院
集美大學
華僑大學
仰恩大學
閩南科技學院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
甘肅
蘭州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蘭州理工大學
蘭州交通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知行學院
蘭州文理學院
甘肅民族師範學院
河西學院
蘭州城市學院
甘肅政法大學
蘭州財經大學
天水師範學院
隴東學院
西北師範大學
甘肅農業大學
----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來源:中國高校之窗;摘錄時間:2021年6月12日 [14]  [17] 
參考資料
  • 1.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03: 85-89.
  • 2.    漢語言文學 專業介紹  .中國高校之窗[引用日期2021-06-16]
  • 3.    王德明,莫其遜本冊主編. 漢語言文學、文秘教育、編輯出版學、對外漢語專業學習指導[M].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12: 51-52.
  • 4.    李桂廷主編;姜山秀副主編. 漢語言文學專業專業規範與核心課程課程標準[M].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15.03: 1-2.
  • 5.    國家教育委員會學生管理司, 國家教育委員會計劃財務司編.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專業設置及畢業生使用方向介紹[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01: 163.
  • 6.    國家教育委員會高教一司編. 普通高等學校社會科學本科專業目錄與專業簡介[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89.05: 9.
  • 7.    國家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司編.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簡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07: 17.
  • 8.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1998年頒佈)(已失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06-12]
  • 9.    教育部關於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等文件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06-12]
  • 10.    教育部關於公佈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06-12]
  • 11.    姜曉潔.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探析[J]. 文學教育(下), 2021(4): 78-79.
  • 12.    楊笛,費虹,陳開政,等. 漢語言文學專業"兩提升四驅動"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 六盤水師範學院學報, 2021, 33(1): 100-103.
  • 13.    徐忠凱.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 參花, 2019(12): 122.
  • 14.    漢語言文學 開設院校  .中國高校之窗[引用日期2021-06-12]
  • 15.    劉湘溶主編;趙炎秋冊主編. 大學生專業學習指南 分冊2 漢語言文學[M]. 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6.08: 208-209.
  • 16.    漢語言文學  .浙江大學本科招生網[引用日期2021-06-16]
  • 17.    專業簡介  .重慶外語外事學院[引用日期2021-10-21]
  • 18.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引用日期2023-06-1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