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學史

鎖定
《漢語文字學史》是2006-8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德寬。
作    者
黃德寬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年8月
頁    數
322 頁
定    價
39 元
裝    幀
簡裝本
ISBN
9787533647858

目錄

漢語文字學史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四編,勾畫出漢語文字學兩千餘年發展演進的總體脈絡。在每編之始,先簡略介紹這一時期的歷史文化背景,再以文字學史上的重要問題為緯,展現不同時代漢語文字學的具體面貌。近代以來的漢語文字學則是我們闡述的重點。
漢語文字學與音韻學、訓詁學有着密切關係。漢字是一種自源的文字體系,與漢語的關係密不可分。在傳統小學中,文字學與音韻學、訓詁學既鼎足而立,又相互滲透,便是這種密切關係的反映。文字學研究,離不開音韻、訓詁,王念孫為《説文解字注》作序時曾説:“《説文》之為書,以文字而兼聲音、訓詁者也。”歷代治文字學者莫不兼治音韻、訓詁之學。音韻學、訓詁學的發展推動了文字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文字學研究的深入又促進音韻學、訓詁學的不斷髮展。清代學者在小學方面之所以成就卓著,就在於研究過程中能將三者密切結合起來。由於漢字與漢語的這種密切關係,傳統文字學與語言學的界限分得並非十分清楚。近代以後的文字學者在提倡形、音、義綜合研究時,仍存在將文字學、音韻學和訓詁學三門兼收幷蓄的現象。
漢語文字學是一門富有突出的民族特色的學科。漢字體系是世界上來源最古老的文字體系之一,幾千年來延續不斷,未有發生根本的改變。漢語文字學以漢字為研究對象,深植於民族語言文字的沃土之中,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專門學科。地下出士和傳世的歷代文字資料,異常豐富生動地展現出漢字不同時代的形態風貌,為漢語文字學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漢語文字學基本理論、方法的形成,是歷代語言文字學者長期摸索和積累的結果,是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是民族文化傳統的精華。
[1] 

漢語文字學史目錄

增訂本前言
韓文版序
引言
第一編 文字學的創立時期(周秦一兩漢)
第一章 文字學的萌芽
一 周秦的漢字分析與《周禮》“六書”
二 倉頡作書——漢字起源的傳説和猜想
三 漢字的早期整理——書同文
四 文字書的雛形——《倉頡篇》及其他
第二章 文字學的創立
一 文字學創立的歷史文化原因
二 漢代文字學概況
三 許慎與《説文解字》
第二編 文字學的消沉時期(魏晉一元明)
第一章 從《説文》到字書的編纂(上)
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説文》系字書
二 宋明時期《説文》系字書
三 《説文》系字書的殿軍:《康熙字典》
第二章 從《説文》到字書的編纂(下)
一 辨正文字之字書
二 古文字書
三 俗文雜字字書
第三章 《説文》的傳承和突破
一 李陽冰與《説文》
二 二徐對《説文》的校訂與研究
三 《字説》與“右文説”
四 鄭樵等人的“六書”研究
五 宋代的金石學
第三編 文字學的振興時期(清代)
第一章 清代的《説文》學
一 清代《説文》研究之概況
二 清代《説文》學四大家
三 “六書”理論的進展
四 “字原”的探究
五 清代《説文》學在文字學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 金石學的復興和古文字學的分立
一 金石學與古文字學之關係
二 清代金石學發展概況
三 吳大激、孫詒讓諸家對古文字學的貢獻
四 古文字學的分立及其意義
……
第四編 文字學的拓展時期(近代以來)
漢語文字學主要參考書目
初版後記
增訂本後記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