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武帝后期農民起義

鎖定
漢武帝劉徹繼位後,北攻匈奴、南擊百越、西擊大宛、東攻朝鮮,在拓展疆土的同時,亦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竭力加強中央集權,強化對勞動人民的壓迫與控制。武帝后期,繁重的徭役賦税,苛刻的刑法律令,加上連年自然災害,以致出現了“民力屈,財力竭,因之以凶年,寇盜並起”(《漢書·西域傳》)的社會危機現象,到天漢二年,終於形成了頗有聲勢的農民反抗浪潮。起義以南陽、楚、齊及燕、趙之間地區最為劇烈,京城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附近亦時有發生。
中文名
漢武帝后期農民起義
主要人物
漢武帝
記    載
《漢書·西域傳》
地    區
南陽、楚、齊及燕、趙之間地區
漢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南陽(郡治宛縣,今河南南陽市)等地爆發的農民起義作戰。
其中著名的有南陽的梅免、百政;楚地的段中、杜少;齊泰山(郡治奉高,今山東泰安市東北)、琅邪(郡治東武,今山東諸城)一帶的徐勃;燕、趙之間的堅盧(或稱昆盧)、範主等幾支義軍。起義隊伍大者數千人,小者數百人,他們舉兵攻打城邑,奪取武庫兵器,釋放囚犯,誅殺郡縣官吏,所到之處,給郡縣官府以沉重打擊。武帝遣御史中丞、丞相長史前往各郡縣監督地方官吏鎮壓無效,再遣直指繡衣御史範昆,暴勝之王翁孺江充等分赴各地發兵鎮壓,在有的大郡一次斬殺義軍達萬餘人。但義軍餘部仍散而復聚,堅持鬥爭。其後,武帝又採取招撫與武力鎮壓並舉的方略,才勉強將起義鎮壓下去。
點評:這些農民起義作戰,加劇了社會矛盾,雖無法動搖漢武帝的統治,卻成為了漢武帝后來下《輪台罪己詔》反思過錯,停止窮兵黷武,休養生息的一個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