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尼拔·巴卡

(迦太基軍事家)

鎖定
漢尼拔·巴卡(前247年—前183年),北非古國迦太基統帥、行政官,軍事家、戰略家。
漢尼拔·巴卡出生在巴卡家族,他生長的時代正逢羅馬共和國勢力的崛起。少年時向父親立下誓言終身與羅馬為敵。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他奇蹟般地率領軍隊從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北部,並多次以少勝多重創羅馬軍隊。公元前190年,漢尼拔投靠比提尼亞國王普魯西阿斯一世。後在羅馬的要求下,普魯西亞斯同意將其交出,漢尼拔服毒自盡。
漢尼拔·巴卡在軍事及外交活動上有突出表現,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一。當代仍是許多軍事學家所研究的重要軍事戰略家之一,被譽為戰略之父。
(概述圖參考資料 [22] 
全    名
漢尼拔·巴卡
別    名
戰略之父
漢尼拔
民族族羣
腓尼基人
出生地
迦太基
出生日期
公元前 247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 183年
主要成就
贏得坎尼戰役
贏得特拉西梅諾湖戰役
西方四大軍事統帥之一
外文名
Hannibal Barca

漢尼拔·巴卡人物生平

漢尼拔·巴卡早年經歷

漢尼拔·巴卡 漢尼拔·巴卡
公元前247,漢尼拔·巴卡出生於迦太基,是迦太基將領哈米爾卡·巴卡的兒子。他的童年正處於第一次布匿戰爭時期。
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戰爭敗給羅馬之後,並沒有徹底解決兩國的爭端。條約簽訂不久,羅馬便違約從迦太基手中奪取了科西嘉島和撒丁尼亞,後來又以清剿海盜為名從北部侵入西班牙。
第二次布匿戰爭開始前的地中海世界 第二次布匿戰爭開始前的地中海世界
公元前237年, [1]  漢尼拔的父親哈米爾卡·巴卡為改善迦太基的前景,決定出兵征服伊比利亞半島。根據史家蒂託·李維的記載,當時漢尼拔才9歲,他央求與父親同行,父親命令他跪在祭壇前發誓:長大成人後,一定要成為與羅馬誓不兩立的仇人。同年初,哈米爾卡在迦底斯(腓尼基人最古老的殖民地)登陸後,發動了一系列的攻勢。首先,他攻佔了幾座原來由腓尼基人建立的舊城市,保證了迦太基人對海峽的控制權。接着,他又奪回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戰爭期間喪失的領地。經過九年的征戰,哈米爾卡逐步征服了當地一些土著居民——伊伯利亞人和凱爾特人。沿海地區的一些城市,如迦底斯、瑪卡拉等都併入迦太基領土之內。哈米爾卡將獲得的部分財富分給他的士卒;另一部分送交迦太基國庫,以討好元老院。為了擴充兵力,哈米爾卡還從當地居民中募集十五萬軍隊,並用當地的物質補充了自己的裝備,為迦太基在西班牙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2] 
漢尼拔和他的軍隊 漢尼拔和他的軍隊
當公元前228年冬,哈米爾卡遭到當地原住民釋放的火牛陣襲擊,在與伊伯利亞人的戰爭中陣亡之後, [3]  其婿哈斯德魯巴(Hasdrubal)繼任為統帥。
西班牙地區的首府 新迦太基城 西班牙地區的首府 新迦太基城
哈斯德魯巴採用以外交為軸心的策略,以鞏固迦太基在伊比利亞的經貿基礎為重,建立新迦太基城(今西班牙卡塔赫納),並在公元前226年, [4]  與羅馬定下條約,以埃布羅河為雙方界線,應許不將其勢力擴展至該河之北。伊比利亞半島豐富的礦產資源使迦太基不但有能力償還對羅馬的戰爭賠款,並再次逐漸壯盛起來。此時,漢尼拔在是其騎兵部隊的指揮官,積累了豐富的騎兵指揮經驗。
本土城市薩貢託 是巴卡家族的眼中釘-肉中刺 本土城市薩貢託 是巴卡家族的眼中釘-肉中刺
哈斯德魯巴於公元前221年被凱爾特人刺殺身亡,25歲的漢尼拔在軍隊擁護之下接管軍權,成為迦太基駐西班牙部隊的最高統帥,並隨後獲得迦太基政府的正式任命。由於從小跟隨父親,受過多年軍營生活的磨鍊,他具備了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膽識過人,善於用兵。平時,他生活簡樸,與士兵同甘共苦;戰時,他身先士卒,深受士兵的擁戴。
漢尼拔上任後,迅速征服了諸多西班牙土著和凱爾人的部族,將這些蠻族勇士納入自己的軍隊。至於作為核心主力的北非士兵,也在一系列惡戰中獲得了錘鍊。
漢尼拔·巴卡 漢尼拔·巴卡
漢尼拔也不只訴諸於武力,他還在當地收買各類支持者。他不僅擬訂了周密而詳盡的作戰計劃,還暗中派了許多秘密使者,去爭取那些對羅馬心懷不滿的希臘城邦站在自己的一邊。
漢尼拔的軍隊用8個月時間圍攻 薩貢託 漢尼拔的軍隊用8個月時間圍攻 薩貢託
接下來兩年內,漢尼拔除了鞏固自己的聲勢之外並完成了對伊比利亞半島埃布羅河以南的征服戰。公元前221-220年在兩次夏季戰役中,他出兵西班牙中部,征服了歐爾卡德斯人、瓦凱伊人和卡爾培塔尼人,從而保證了自己的後方安全。
公元前219年春,漢尼拔又征服了東部沿海的一些地區。 [5]  顧慮到漢尼拔日漸壯大的勢力,羅馬人與西班牙城市薩貢託結盟,宣佈此城為羅馬保護地,西班牙的希臘城市埃普里也與羅馬有合作。
因為薩貢託遠處埃布羅河之南,漢尼拔認定此舉違反了雙方的條約,因此出兵將其包圍。羅馬人依據往日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向漢尼拔髮出警告。但這恰恰是漢尼拔所希望看到的,對於漢尼拔而言,引發羅馬人與迦太基的新戰爭,才是他的真正目的。所以他理直氣壯的回覆羅馬使節:自己不會放棄對薩貢託的軍事幹涉。
在特使甩手而去後,漢尼拔猜測到羅馬人一定會向迦太基本土施壓。於是他先向本國元老院報告了薩貢託人的威脅,以及羅馬人背地裏對西班牙的狼子野心。何況從先前簽署的法律條約來説,羅馬對薩貢託的支持也不合理。因為漢尼拔的父親哈米爾卡與羅馬人有約在先,雙方是以埃布羅河為界的,但薩貢託恰恰就位於這條河的南面。因此,在戰利品和更多税收的誘惑下,巴卡家族在元老院內佔據上風,將整個迦太基都拖入了戰爭泥潭。
得到進一步授權後,漢尼拔開始公開籌備自己的戰爭計劃。大量來自內陸山地的部落民開始加入他的軍隊,北非的本土也派來了增援力量,甚至有幕僚從遙遠的斯巴達趕來效力。
依靠羅馬人將注意力集中在東方的伊利里亞,漢尼拔獲得了8個月的窗口期。他的軍隊將薩貢託徹底包圍,迫使城裏人在飢餓趨勢下出城決戰。最後,獲勝的迦太基軍頭將多數成年男子殺害,並以劫掠來的財富犒賞僱傭大軍。
漢尼拔軍隊中有大量招募自西班牙的蠻族戰士 漢尼拔軍隊中有大量招募自西班牙的蠻族戰士
羅馬人在解決東部的伊利里亞叛亂後,向迦太基發出通牒,要其將漢尼拔交付與羅馬受審。面對漢尼拔此時如日中天的聲望,迦太基政府不但拒絕了羅馬的要求,還準備接受戰爭。據古羅馬歷史學家阿庇安説,當迦太基政府拒不交出漢尼拔時,羅馬使者一手把他的寬袍兜起,一手指着兜起處,微微冷笑説:“迦太基人啊,我在這裏給你們帶來了和平或戰爭,你們可以選擇任何一個”。迦太基人當即回答説:“不,隨你高興給我們哪一個”。於是羅馬使者即向他們提出戰爭。迦太基人同聲高呼:“我們接受戰爭”。 [6] 
公元前218年,羅馬向迦太基宣戰,揭開了第二次布匿戰爭的序幕。與此同時,漢尼拔決定率軍攻打意大利半島,將戰爭帶到敵人的領土上。為了保證遠征的順利實施,漢尼拔在冬季解散了西班牙裔士兵,讓他們休假回家。這些人在短暫享受了生活之後,必然花銷大增,來年就非常樂於跟隨漢尼拔去出征奪取財富。
漢尼拔的軍隊裏包括了大量外籍僱傭兵 漢尼拔的軍隊裏包括了大量外籍僱傭兵
同時,漢尼拔也將部分西班牙士兵調到北非本土駐防,換來北非的本土士兵參加遠征軍。這在增加核心部隊的同時,也將不少西班牙人扣為人質。漢尼拔的部隊,也因此獲得了不少來自利比亞地區的希臘化戰士。
在處理完西班牙士兵的問題後,漢尼拔接着派遣使者前往高盧各處訪問諸凱爾特部族。他試圖利用其對羅馬人的仇恨,將他們全部拉攏過來。由於迦太基人早就和西班牙地區的凱爾特人有交集,所以那些分佈在高盧的部落也表示願意合作。又因為高盧是迦太基軍隊進攻羅馬的必經之路,所以這些外交行動也有保護全軍補給線和後方的意思。
羅馬人本打算兵分兩路:一路由執政官森普羅尼亞率領, [6]  從西西里進攻迦太基本土;一路由執政官普布利烏斯·西庇阿率領, [6]  從西班牙登陸,以牽制漢尼拔的軍隊,使其不能援助非洲本土 [6] 
為了拱衞部意大利部分,提供遠征西班牙的支點,羅馬還打算在凱爾特控制區內新建2個殖民城市。這讓高盧的波伊人非常不爽,他們決定拉上邊上的英蘇布里部落一起,加入反抗羅馬的迦太基大軍。
大量的凱爾特部族將被捲入第二次布匿戰爭 大量的凱爾特部族將被捲入第二次布匿戰爭
於是,部落聯軍打斷了殖民城市的建造,進而圍攻穆提納城。隨後又假借談判之名,俘虜了三位羅馬地方官員。在羅馬軍隊企圖發難之際,通過伏擊的方式擊潰了趕來支援的第四軍團。
面對這一突發情況,羅馬人將原先調往西班牙的軍團派去解圍,另外再徵召軍團遠征西班牙。這一反覆過程,也打亂了羅馬人自己的設定的時間節點。更讓跋山涉水前進的漢尼拔,獲得了額外的時間。
一直到公元前218年夏季,兩支羅馬遠征軍才在艦隊的護送下,分別航向西西里島的利利卑和當代法國南部的希臘城邦--馬西利亞。其中指揮後一支部隊的將領,就來自著名的西庇阿家族。
可漢尼拔卻驚人地避開了羅馬人的主力,冒着極大的危險,率領大軍,從小道翻越了人跡罕至的阿爾卑斯山,向意大利進軍。 [7] 

漢尼拔·巴卡翻越阿爾卑斯

漢尼拔渡過羅訥河 漢尼拔渡過羅訥河 [8]
公元前218年4月,迦太基元老院同意開戰的消息抵達後,漢尼拔經過充分準備,決定遠征意大利,他分出15000名士兵和21頭戰象,由他的弟弟哈斯德魯巴·巴卡指揮,留守西班牙。漢尼拔自己則率領九萬步兵、一萬二千騎兵和37頭戰象,從新迦太基(西班牙的卡爾塔根那)出發,經過伊培拉河,擊潰了卡塔洛尼亞部落的抵抗。在那裏,他遣散了一萬多名軍紀鬆散、戰鬥力較差的士兵,並且留下一萬多名駐軍,以鞏固新開闢的地區。然後,他通過賄賂和強攻沿途凱爾特人等方式,率領包含5萬步兵,9千騎兵越過比利牛斯山脈,沿高盧南岸向羅訥河方向推進。 [9] 
率軍前進的漢尼拔 率軍前進的漢尼拔
不久,漢尼拔的軍隊進抵羅訥河下游,離河口只有四天的路程了。由於不少部隊不願意追隨而中途逃離,軍隊也已縮減至3.8萬步兵,8千騎兵。這時,河的左岸集結了許多高盧人,他們企圖阻止漢尼拔渡河。而老西庇阿也帶着軍團抵達了隆河的出海口。
發現迦太基人抵達羅訥河西岸後,西庇阿為對手的進軍神速而大吃一驚。他無法理解,對手是如何從眾多凱爾特部族間快速通過。於是在將信將疑之際,西庇阿派出了300名騎兵前往偵查,自己留在軍營中謀劃着下一步作戰計劃。
正在指揮調度的漢尼拔 正在指揮調度的漢尼拔
羅訥河水流湍急,波濤洶湧,如果強行渡河,勢必要付出重大的代價。於是,漢尼拔急中生智,想出如下計策:他毫不吝嗇地將手頭的財富都拿出來與首領們結交,從友好的凱爾特人手裏購買打造船隻所需要的圓木等材料,從當地居民中收買一切渡河的工具,還準備了大量木筏和其他一些簡陋的小筏子。短短2天內,迦太基人就成功備足了渡河設備。
不是所有凱爾特人都對漢尼拔表示友好。這些部族不會不明白漢尼拔的目標是羅馬人,但是對踏入自己領地的外人始終抱有戒心,害怕他們會破壞掠奪自己的財產。這樣的情緒在幾個部落間互相傳遞,最後轉化為一支於把守河岸與迦太基人對峙的軍隊。
面對這樣的情況,漢尼拔自知無法強行渡河,便決定立刻帶領軍隊開拔。一方面可以尋找適合的新渡口,另一方面也要避免陷入敵人的包圍。三天後的一個夜裏,大部分迦太基軍隊原路折返,繼續和凱爾特人保持對峙。
來自北非的努米底亞輕騎兵 來自北非的努米底亞輕騎兵
與此同時,漢尼拔在暗地裏又派遣大將漢諾率領一支強悍的隊伍逆河而上,在四十多公里的地方,悄悄地渡到河的左岸,埋伏在高盧人營地的附近,並約定以篝火煙霧作為進攻的信號。當這一切準備就序之後,漢尼拔便率領主力開始渡河,並在右岸燃起一堆堆的篝火。高盧人拼命地抵抗,企圖阻止漢尼拔渡河。埋伏在營地附近的迦太基軍隊,趁機燒燬高盧人的營房。高盧人大為恐慌,很多人捨不得自己的財產而趕回營地搶救,留在河岸的人則被數量眾多的迦太基主力軍合圍殲滅,崩潰的高盧軍隊在混亂中逃散了。就這樣,漢尼拔渡過了羅訥河。 [8] 
由於漢尼拔也聽説羅馬軍隊抵達羅訥河河口,便派出500名努米底亞騎兵前去偵查。同時將波河平原和其他凱爾特部族的使者帶到士兵面前,讓他們親口向士兵承諾提供充足的支援和物資以對抗羅馬人。這樣一來,迦太基全軍士兵都獲得了很好的激勵。漢尼拔接着命令全軍休息,到第二天才開始繼續行軍。
但負責偵查的努米底亞騎兵,卻很快帶來了壞消息。他們同300名羅馬騎兵遭遇,有超過一半的士兵被殺,其餘人也只能倉惶逃回營地。這也意味着這羣羅馬騎兵很容易跟着潰退的努米底亞人,知曉漢尼拔軍隊的大概位置。漢尼拔也沒有表現出慌亂,繼續按照原計劃於在次日拔營。
此後,迦太基軍隊一直沿着隆河的支流東進。在協調了幾個忙於內戰的部落後,漢尼拔又在阿爾卑斯山腳下建立了較為穩固的新後勤基地。他還不顧眾人的反對,準備在不管身後羅馬軍隊的威脅,開始直接翻越阿爾卑斯山。這無疑是讓其日後聲名鵲起的一步險棋,也註定讓第二次布匿戰爭無法成為一場短促的速決戰。
老西庇阿在發現這個新對手的意圖後,馬上讓自己的兄弟帶着大部分軍團繼續沿海路進攻西班牙。自己則只和少數人從沿海低地折返。
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 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 [10]
九月初,漢尼拔的軍隊到達阿爾卑斯山主要地帶。
當漢尼拔率軍通過波河,抵達阿爾卑斯山腳下時,就明白自己即將要面對的是什麼。除了平均3000米的海拔高度,還有山頂的終年積雪,以及大量幾乎無法通行的崎嶇道路。這些都在警告迦太基軍隊,大膽的計劃將給所有人帶來何等巨大的考驗。
但既然被認為是不可能讓大軍通過的屏障,那麼突破山脈就會給意大利北部的羅馬人以極大震撼。畢竟,對於當時的羅馬人來説,無論在哪和迦太基作戰都必須先跨過大海。北方的山南高盧區,是剛剛征服不久的待開發領地,不應該成為布匿戰爭的焦點地區。
阿爾卑斯山脈屏蔽了整個意大利北部 阿爾卑斯山脈屏蔽了整個意大利北部
於是,漢尼拔安排新爭取來的凱爾特盟友保衞後方,接着開始攀登阿爾卑斯山。他極其謹慎地選擇路線,認為山脈並非全然無法通過,居住在附近的凱爾特人便有過翻越先例。最後,選擇了阿爾卑斯山西南邊阿洛布羅克斯人居住區,作為全軍的上山突破口。
騎兵和戰象 讓迦太基人在大部分時候看上去難以對付 騎兵和戰象 讓迦太基人在大部分時候看上去難以對付
在迦太基全軍行進在比較開闊的平地時,當地人非常忌憚他們的騎兵和戰象,所以不敢輕舉妄動。但當遠征軍逐漸開始走入崎嶇破碎的山區,附近居民便開始盤算如何襲擊這羣不速之客。他們迅速集結起了規模龐大的部隊,依靠自己對當地的熟悉,趕在迦太基軍人之前抵達了下一處高地。不過,勉強湊出的大軍畢竟素質有限。埋伏的事情很快便被漢尼拔麾下的凱爾特嚮導發現,這次襲擊便轉而成為了強攻。在付出慘痛的代價後,漢尼拔也只能讓部隊稍稍後撤。
漢尼拔並不死心,派出嚮導不斷偵查凱爾特人的防禦漏洞。他們注意到對手有非常固定的行事規律,一到夜晚便跑到附近的城鎮休息。於是,漢尼拔命令全軍在白天當着守軍的面高調進軍,吸引了附近守軍的注意力,並在接近敵人的山腳下紮營。等到夜幕降臨,就在營地裏點燃大量篝火,繼續迷惑對方。阿洛布羅克斯人在白天神經緊繃,到了晚上已疲憊不堪。結果,大部分人按照慣例到附近城鎮休息。這個易守難攻的隘口,就這樣被漢尼拔的精選突擊隊給輕易佔據。
第二天早上,阿洛布羅克斯人才發現漢尼拔的詭計,但他們並沒有真正放棄敵對行動。隨着迦太基人的繼續深入,道路再次變得蜿蜒曲折,整支隊伍被拉得又細又長。阿洛布羅克斯人迅速追趕,從多處襲擊這支首尾不能相顧的軍隊。危機時刻,漢尼拔還迅速調動之前挑選的精鋭突擊隊,趕赴幾處被襲擊的地方。他們以居高臨下之勢,對阿洛布羅克斯人實施反突襲。一直到那些勇武的山民被擊潰,整支軍隊才獲得喘息之機。但清點損失後,漢尼拔意識到自己最大的問題在於大量馱獸的墜崖。這意味着他的軍隊已丟失了賴以生存的各類物資。於是,全軍轉而進攻阿洛布羅克斯人的城鎮,希望在那裏獲得必要的補給品。由於大多數土人的男丁都已經出征在外,所以整個城市幾乎都不設防。漢尼拔的士兵得以用找來的各種食物,在敵人的城市裏休整一天。
阿洛布羅克斯人的失敗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阿爾卑斯山區的所有凱爾特部落。他們驚訝於迦太基的強大,紛紛派人趕來示好。漢尼拔不敢相信以背信棄義著稱的他們,但也暫時找不到其他幫手。僅僅過了2天,這些“友好”的山民便又組織軍隊,在狹窄隘口襲擊了迦太基士兵。他們不斷砸下滾石,再居高臨下的發動集團衝擊。幸虧漢尼拔一直以警戒的狀態行軍,才避免了全軍覆沒的結局。這樣的窘境一直持續到了夜晚,漢尼拔的大軍才在艱難困苦之下,緩慢的向隘口突圍。
山間的小道 很容易讓迦太基人受到突襲 山間的小道 很容易讓迦太基人受到突襲
之後的兩天,迦太基人都停在原地休息。漢尼拔見狀,立刻召開士兵會議。他拿出慣用的洗腦演説,給士兵們畫起了大餅。急需望梅止渴的士兵,便暫時收拾心情,同意再度踏上征程。
很快,迦太基大軍就抵達了阿爾卑斯山頂,將目標所在的北意大利盡收眼底。但漢尼拔和他的士兵卻都高興不起來,大量積雪和惡劣天氣讓下山道路變得艱難險阻。兩次突如其來的山崩,也摧毀了本可以通過的山道,使其狹窄得連牲畜都無法通過。同時,繞開這條小道又非常困難,整個行軍縱隊就這樣被困在原地。在大雪天的持續摧殘下,一些人開始滑落掉下懸崖。
高海拔地區的低温與積雪 讓行軍變得舉步維艱 高海拔地區的低温與積雪 讓行軍變得舉步維艱
在這般危急時刻,漢尼拔再次發揮了個人才智。他決定砸石融冰,開拓道路。士兵們到附近砍伐大量樹木,放在擋路的巨石上燃燒。等到温度急速提升,再用攜帶的醋和水澆滅炭火。急速的温度變化,立刻讓石頭在熱脹冷縮的效應下崩裂。原先堅硬的石頭變得容易錘碎,也就無法再阻攔迦太基人的下山道路。
迦太基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後留下的 拉辛尼安石碑 迦太基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後留下的 拉辛尼安石碑 [10]
但經歷了15天的翻山越嶺,整支迦太基遠征軍都被折磨得體無完膚。士兵們在飢寒交迫中摸爬滾打,大部分人都面黃肌瘦、盔甲殘破。軍馬戰象更是在飢餓中日漸消瘦,很難擔負起正常的作戰任務。鑑於這樣的情況,漢尼拔再次讓士兵們停下來休息。通過盤點,他發現自己帶來的部隊已折損近半。這樣的損失讓他印象深刻,因此在拉辛尼安石碑上記錄下倖存者的情況。
這次翻越阿爾卑斯山的遠征,行程近900公里,漢尼拔的大軍只用了33天時間就越過了阿爾卑斯山,走完這段異常艱苦的征程後,漢尼拔離開羅訥河時的3.8萬步兵、8千騎兵和幾十頭戰象組成的大部隊只剩下2萬步兵,6千多沒有馬的騎兵和數頭戰象了。不久前剛被羅馬人征服的內阿爾卑斯山居民仇恨羅馬統治者,所以,漢尼拔的軍隊開下山時,一些高盧部落紛紛來投奔,漢尼拔又得到了充足的人力和馬匹。

漢尼拔·巴卡進入意大利

漢尼拔的突然出現,使羅馬大為驚慌。元老院接到漢尼拔越過阿爾卑斯山這個令人吃驚的消息後,不得不放棄侵略非洲和西班牙的計劃,集中兵力保衞意大利。他們命令科佈列阿斯·西庇阿在波河左岸迎擊敵人。羅馬軍隊在河西遇到了漢尼拔的偵察騎兵,雙方展開了激戰。優勢在迦太基一邊,羅馬執政官本人身負重傷,險些全軍覆沒(提基努斯河戰役)。西庇阿只得率領殘部渡到波河右岸,避免與迦太基人接戰,等待第二支軍隊的到來。 [11] 
當時,執政官森普羅尼亞正駐紮在西西里島。當他聽到西庇阿戰敗的消息後,立即率領二萬五千名軍隊前來援助。漢尼拔對這支軍隊的接近故意不加阻攔,想用一次打擊來消滅羅馬這兩支軍隊。森普羅尼亞求戰心切,一心想奪取勝利的榮譽。因此,當他到達波河流域之後,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同漢尼拔決戰,妄圖一舉獲勝,結束戰爭。西庇阿已經嚐到漢尼拔的厲害,勸他暫時避免同漢尼拔正面交戰,主張利用冬季訓練軍隊,以便在來春尋找戰機同漢尼拔交戰。但是好大喜功的森普羅尼亞,對西庇阿的忠言相勸根本聽不進去,並以聯軍統帥的名義向漢尼拔宣戰。 [12] 
針對敵方急於求戰的心理,漢尼拔決定迅速殲滅眼前這股敵人,以掃清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夜間,他佈置了一支由兩千名步兵組成的伏擊隊伍,歸他的弟弟瑪哥率領,埋伏在長滿灌木的岸邊,以便從後面包抄敵人,切斷敵人的退路。另一方面,他命令主力部隊在營地燃起篝火,飽餐戰飯,待命出擊。 [12]  天剛亮,漢尼拔就命令努米底亞的騎兵出擊。迦太基的軍隊經過一整夜的休息,人強馬壯,鬥志旺盛,而羅馬軍隊由於長途跋涉,又遭遇風雪嚴寒之苦,已經疲憊不堪。當努米底亞的騎兵和羅馬的騎兵稍一接觸,森普羅尼亞就命令他的軍隊涉水過河,在平原上列隊,準備決戰。 [13] 
當交戰開始,羅馬人首先發起衝鋒。但是,羅馬人的馬匹一見到戰象,隊伍就馬上混亂起來,並開始向後逃跑。羅馬步兵只好迎了上去。他們雖然很疲勞,但仍然勇敢地進攻這些龐然大物,用長矛刺傷它們,把迦太基的步兵逼向後退。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漢尼拔立即命令他的騎兵出擊,從側面進攻敵人。失去騎兵保護的羅馬步兵頓時慌亂起來,並開始向後敗退。此時,瑪哥的伏兵也從後面包抄過去,切斷他們的退路。在兩面夾擊下,羅馬軍隊全線崩潰,一部分被殺,一部分死於激流之中,只有森普羅尼亞帶着一萬名步兵衝出包圍圈。 [14] 
這次戰役,羅馬損失慘重,四萬軍隊只有一萬人生還。而迦太基只傷亡四千人,充分顯示了漢尼拔的軍事才能(特雷比亞河戰役)。 [14] 
波河流域的首戰告捷,大大提高了漢尼拔的聲望。古羅馬歷史學家阿庇安説:居住在波河流域的高盧人對他非常敬畏,“把他當作一個不可戰勝的和最幸運的司令官”。據説,漢尼拔詭計多端,為了欺騙高盧人,他經常改變服飾和髮飾,時而變成一個老年人,時而成為一箇中年人,時而又變成一個青年人,使高盧人對他捉摸不定,產生敬畏心理。結果,有許多高盧部落投靠漢尼拔,並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給予支持。 [15] 
羅馬在波河的失利,使人民非常震驚。公元前217年,平民不顧元老貴族的反對和阻撓,選舉民主派的領袖蓋約·弗拉米尼為執政官,負責統帥軍隊。另一個執政官是尼阿斯·塞維利阿,他是元老貴族派的代表。 [15] 
塞維利阿前往波河流域。在那裏,他接收了西庇阿的指揮權。弗拉米尼則率領三萬步兵和三千騎兵,卻保衞亞平寧山脈以內的意大利本土,企圖阻止漢尼拔的進攻。 [16] 
漢尼拔在波河流域戰役之後,兵鋒正旺。為了打擊羅馬有生力量,以獲得更多的戰利品,他揮師繼續向意大利中部推進。當時,羅馬元老院的戰略意圖是集中兵力保衞意大利中部地區。他們估計,漢尼拔向意大利中部進軍的路線可能有兩條:一條是通過阿里米努姆的山路;一條是通過挨特魯里亞的山路。如果漢尼拔通過前一條路線,有執政官塞維利阿在那裏把守;如果他通過後一條路線,則有弗拉米尼攔截阻擊。但是,漢尼拔卻選擇了一條路程最短、然而也是最艱難的進軍路線,即從波諾尼亞到披斯托里亞最近的路線。這是羅馬人萬萬沒有想到的。 [16] 
特拉西美諾湖戰役 特拉西美諾湖戰役 [17]
在披斯托里亞和佛羅倫薩之間,有一片廣闊的沼澤地。漢尼拔卻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勝利地渡過了沼澤地,繞過了弗拉米尼佈下的防線。 [18] 
弗拉米尼萬萬沒有料到漢尼拔會越過披斯托里亞沼澤地帶,繞過他的防地。於是率軍尾追,在特拉西美諾湖中了漢尼拔的圈套。 [19] 
公元前217年6月21日,漢尼拔採取迂迴戰術,在意大利中部的特拉西美諾湖畔設下埋伏,把羅馬4個軍團近3萬人的隊伍引進了三面環山,一面臨湖的峽谷中,不到3小時漢尼拔的軍隊結束了戰鬥。羅馬損失慘重,執政官戰死,1萬5千人陣亡,幾千人被俘,僅剩6千人衝出重圍,逃入附近的一個村莊。漢尼拔的士兵窮追不捨,在繳械留命的條件下羅馬士兵全部投降了。漢尼拔區別對待俘虜,命令給羅馬士兵全部帶上枷鎖,立即釋放了無羅馬公民權的意大利人。
漢尼拔注意利用羅馬和意大利各同盟之間的矛盾,目的在於孤立和削弱羅馬。與此同時,他還與地中海沿岸的羅馬鄰國結成反羅馬聯盟。
坎尼會戰 坎尼會戰 [20]
此時羅馬人終於意識到自己面對的敵人,他們選舉費邊作為獨裁者。費邊採取了堅壁清野的戰略,不與漢尼拔正面作戰,以拖垮漢尼拔。面對此景,漢尼拔採取掠奪和突襲羅馬補給基地的方略,激怒羅馬人,迫使其應戰。216年費邊到期後被免職,同年春漢尼拔突襲了羅馬重要的糧倉和補給基地坎尼,羅馬人在新任執政官的影響下,決定與漢尼拔決戰。
公元前216年8月,著名的坎尼會戰爆發。當時羅馬軍隊有步兵8萬,騎兵6千,而漢尼拔只有步兵4萬,騎兵1萬4千。經過12小時的激戰,羅馬軍大敗,損失7萬餘人,而漢尼拔只損失不到6千人,創造了古代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輝煌戰例。
僵局
意大利戰爭至此陷入了一場僵局,羅馬人瞭解到要打敗漢尼拔,惟一的方法是充分的使用費邊的消耗戰略。羅馬人不給漢尼拔任何與其正面交鋒的機會,並不斷派出小部隊騷擾敵軍,旨在耗盡漢尼拔的精力,動搖其軍心。接下來的幾年內,漢尼拔在意大利南部進行了一系列成效不彰的軍事行動,公元前216~前214年在諾拉之戰馬塞拉斯擊退。公元前213年,漢尼拔攻克了南意大利城市塔蘭託塔蘭託襲擊戰),又趁勝控制了除利吉姆外的全部大希臘區城市。
仰仗地方城鎮低效率的補給,缺乏能獨當一面的將領,遲遲等不到迦太基的援軍,無法取得與羅馬相抗衡的資源等等因素,使得進軍羅馬城的希望越來越渺小。漢尼拔於公元前212年徹底摧毀兩支羅馬軍隊——在琉卡尼亞消滅了一位百夫長領來支援圍攻卡普阿的執政官普爾凱爾和弗拉克斯的8000援軍,又在阿普亞利用伏擊包圍殲滅了1.2萬羅馬士兵,但同樣在公元前212年,羅馬攻佔了投靠漢尼拔的敍拉古敍拉古戰役)。

漢尼拔·巴卡退出意大利

羅馬在兩次圍城後於公元前211年奪回卡普阿卡普阿之戰),並在西西里島上摧毀了一支迦太基軍隊,平定了當地的起義。同時並與希臘本土的埃託利亞同盟(Aetolian League)結盟對付馬其頓腓力五世,腓力在遭到四面圍攻之後不久便向聯軍臣服。
公元前210年漢尼拔再次展現其戰略天分,在普利亞地區Herdonea之處重挫羅馬軍,並於公元前208年在Locri Epizephyri圍城戰中摧毀另一支羅馬部隊,殺死了兩名羅馬執政官。但羅馬在這段時間內已漸漸奪回各地失去領土,並在公元前209年內攻下塔朗多,至此漢尼拔幾乎喪失了其對意大利南部的控制。
公元前207年,漢尼拔再次進軍普利亞,並在此等待與其二弟 哈斯德魯巴‧巴卡(Hasdrubal Barca)從西班牙帶來的援軍會合之後一起進軍羅馬城。 哈斯德魯巴不幸地在意大利北部Metaurus被羅馬軍擊敗身亡(梅陶羅河戰役)。得此消息後,漢尼拔退至Bruttium,並在此度過他在意大利半島上的最後幾年。期間漢尼拔三弟Mago Barca在利古里亞行動的失敗(205 BC-203 BC),及與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談判的破裂,為漢尼拔征服意大利的計劃鳴起喪鐘。
於公元前203年,在意大利征戰將近十五年後,漢尼拔被迦太基政府召回北非,以對抗由大西庇阿(Scipio,公元前218年落敗在漢尼拔手下的西庇阿之子,與其父同名)率領入侵迦太基的羅馬遠征軍。

漢尼拔·巴卡返回迦太基

在漢尼拔尚未回迦太基前,大西庇阿率軍入侵北非,迦太基政府內的主和派打算與羅馬商討休戰協議。主戰派召回漢尼拔,恢復了民眾對戰爭的支持,漢尼拔被任命為軍隊統帥,掌管由非洲軍與漢尼拔從意大利所攜傭兵組成的聯軍。
公元前203年,漢尼拔與大西庇阿在和平談判中首次會面,儘管他們互相仰慕對方的軍事才華,在羅馬堅持指責迦太基違背第一次步匿戰爭後的合約之下,談判宣告破裂。不久雙方進行了關鍵性的扎馬戰役

漢尼拔·巴卡扎馬戰役

扎馬戰役 扎馬戰役
扎馬戰役與第二次步匿戰爭中其他戰役最大的不同點,在於迦太基在步兵數量上佔了優勢,反之在迦太基前盟友東努米底亞馬西尼薩倒戈加入羅馬陣營之後,羅馬軍首次擁有了騎兵優勢。雖然逐漸年老的漢尼拔在多年征戰意大利之後身心俱疲,但整體來講迦太基仍然佔有數量上的優勢,並擁有為數八十的戰象。
羅馬的優勢騎兵在戰鬥開始不久便擊潰迦太基騎兵並一路追出戰場, 而大西庇阿設計的戰術陣形輕易的化解了漢尼拔象兵的威脅。即使如此,雙方仍進行了一場硬戰,戰情甚至一度顯示漢尼拔即將獲勝,但大西庇阿適時的重整其部隊,與全勝調頭歸來的羅馬騎兵向迦太基軍前後同時進擊。迦太基軍的陣線至此崩潰,據估計此戰迦太基損失了31,000人,另有15,000人受傷,而羅馬軍總共只損失了1500人。
迦太基在此役戰敗後對漢尼拔的軍事能力失去了信心,於是隨即向羅馬投降,正式結束第二次布匿戰爭。戰後羅馬向迦太基定下了極為苛刻的條款,除了鉅額戰爭賠款之外,迦太基失去了所有海外領土,海軍解散至只剩下十艘防海盜的軍船,並從此不得在未經羅馬許可下建立軍隊。
戰後和平時期
戰後他先低調行事了一陣子,但迦太基政局的腐敗使他不久之後便出頭予以整治,他被選為行政官後恢復了這個職位的威信,並進行了一系列成效顯彰的改革,使得迦太基可望在不大幅增加税收的情況下分期付清對羅馬的戰爭賠款。

漢尼拔·巴卡流亡生涯

扎馬戰役之後七年,羅馬人開始顧慮迦太基人復甦的經濟會對他們再次造成威脅,要求迦太基政府交出漢尼拔。漢尼拔為此自願流放離開迦太基。他首先拜訪了迦太基的故鄉腓尼基的推羅城,隨之旅行至以弗所,被準備向羅馬開戰的塞琉古帝國國王安條克三世奉為上賓。
漢尼拔不久便發現安條克的軍隊無法與羅馬軍的力量抗衡,因此建議他派遣艦隊登陸意大利南部,並自願率領這批軍隊。但聽信內臣進言後的安條克三世不願將任何重要職位交給漢尼拔,因此未予採納。據斯特拉波普魯塔克所記,在這段期間內他亦花了一段時間在亞美尼亞王國宮廷中,幫國王阿爾塔克西一世興建新首都Artaxata。

漢尼拔·巴卡服毒自盡

公元前190年,漢尼拔受命指揮安條克的艦隊,但在錫德戰役被羅馬的盟軍擊敗。安條克在連串戰役中敗給羅馬之後,有意向羅馬人求和並交出漢尼拔,因此漢尼拔逃至克里特島,但不久便再次返回小亞細亞,投靠當時正與羅馬盟國帕加馬交戰的比提尼亞國王普魯西阿斯一世。漢尼拔在這場戰爭中為普魯西亞斯立下戰功,再次讓羅馬人決心使其就擒。在羅馬的要求下,普魯西亞斯同意將其交出,但決心不落入羅馬人手下的漢尼拔至此服毒自盡, [25]  據推測是服用鴉片自盡。

漢尼拔·巴卡主要影響

戰略特點
1. 正確制定戰略計劃,立足於軍隊的持久遠征
第二次布匿戰爭開始時,漢尼拔擬定了一個早已醖釀已久的經過高盧、翻越阿爾卑斯山遠征意大利的大膽戰略計劃。阿爾卑斯山山高林密,道路崎嶇,而且土著部落對於遠征軍也是一個威脅,要想翻越阿爾卑斯山天險進入意大利,在上古時期是一件及其艱難而冒險的事情,但是漢尼拔堅信,翻越阿爾卑斯山儘管危險,但是卻是一條以最短時間深入意大利本土的捷徑,而羅馬人也萬萬不會想到迦太基人會冒險翻越阿爾卑斯山,從北部意大利向他們發動進攻。同時他也確信,在政治上,羅馬人與意大利人的聯盟是在羅馬武力壓服下最終屈服的,一旦他所率領的迦太基軍隊出現在意大利半島,由羅馬人控制的意大利聯盟必會分崩離析,導向迦太基陣營一邊,因此漢尼拔確信翻越阿爾卑斯山,從陸地進攻意大利,把戰場引入意大利本土是徹底戰敗意大利的最佳方案。
公元前218年4月末或5月初,漢尼拔率領由九萬步兵、一萬二千騎兵、幾十只大象編成的軍隊從新迦太基(伊比利亞半島東南海岸)出發,經過千難萬險,排除重重困難,於9月末抵到達波河上游,雖然最後只剩下二萬步兵和六千騎兵,但成功地將戰場引入意大利本土,拉開了他百戰百勝的序幕,事實也證明他在意大利的15年給其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幾乎將羅馬滅亡。 [24] 
2. 大膽冒險,出奇制勝
漢尼拔戰略思想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敢於大膽冒險,出奇制勝,例如他在意大利北部取得勝利後準備轉戰中部,他既沒有選擇西線也沒有選擇中線,而是選擇了一條行動最為艱難的路線——穿越亞平寧山腳下與伊達拉里亞平原之間一片人跡罕至的沼澤地,由於春天來臨,積雪融化,阿爾諾河氾濫成災,那裏到處都是齊腰的深水,充滿危險。但是這條路不僅最短,而且頗有作戰經驗而又有着豐富地理和節氣知識的羅馬軍團指揮官理所當然將這條路線排除在自己的考慮之外,於是漢尼拔下定決心大膽冒險穿過這個沼澤地,並且第一個跳入泥水中,雖然這次行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漢尼拔的一隻眼睛也幾乎被沼澤的毒氣燻瞎,但是卻實現了他出奇制勝的戰略意圖。當他穿過沼澤地,兵臨阿雷提翁時,弗拉米烏斯( 羅馬軍團指揮官)不禁大吃一驚,他完全沒有想到漢尼拔率領的迦太基軍隊會選擇這條路這麼快就出現在他的左翼。 [24] 
3. 善於正確判斷軍事政治情況並利用敵人營壘中的矛盾,分化瓦解敵人
漢尼拔在敵國領土作戰,僅僅靠自己從西班牙帶來的軍隊根本無法與強大的羅馬軍團抗衡,他認為要想最終征服羅馬,就必須最大限度地爭取意大利的同盟者,讓他們站到自己一邊來。據他掌握的情況,羅馬儘管控制了意大利,但絕大部分地區是被羅馬征服以後作為同盟者加入羅馬的,因此這不過是一個形式上的統一,實質上是鬆散的國家,是一股強有力的反羅馬勢力。他採取的主要措施就是通過打勝仗讓意大利同盟者對羅馬的實力信心發生動搖,讓這些同盟者主動倒向迦太基,漢尼拔此措施的效果非常好,例如坎尼會戰後,阿普利亞的許多城市、薩莫奈的山區部落、路卡尼亞、布魯蒂烏姆等叛離羅馬,至於那些沒有主動歸順的,他只好通過軍事行動來瓦解了,如加普亞、他林頓等地區,漢尼拔夜襲他林頓後,意大利南部的梅塔蓬圖姆、圖裏、以及赫拉克里亞也相繼脱離羅馬。
為了瓦解羅馬人和同盟者的友好關係,漢尼拔對俘虜進行了不同的處理,例如在特拉西美諾湖戰役後,“他( 漢尼拔)很仁慈地對待羅馬同盟者,沒有勒索贖款人而釋放他們回家,以便安撫他們的市鎮,但是他扣留所有的羅馬俘虜”。漢尼拔軟硬兼施爭取了大量的友好城市,而這些地區後來都成為了他的主要兵源和補給基地。 [24] 
4. 關注戰略後方和供應基地的穩定
漢尼拔遠離故土在意大利作戰,他所率領的是一支孤軍深入敵國領土、兵力較少的軍隊,因此要想戰勝羅馬,必須要保證戰略後方和供應基地的穩定,否則他的軍隊孤立無援,其處境十分困難。為了確保後方安全,防止羅馬對迦太基和西班牙襲擊,漢尼拔在遠征意大利之前,對後方的防禦工作做了詳細的部署。首先他把利比亞人派回非洲,以便開戰後讓人民提供援兵;其次,他安排他的弟弟哈士多路巴接替自己在西班牙所擔任的職務,代他行使指揮權,以對抗羅馬的進攻;最後,他互換了駐西班牙與利比亞的軍事部隊,以此來加強北非和西班牙對迦太基的忠誠。據古典作家記載,漢尼拔派往非洲的軍隊包括1.385萬名輕裝步兵,870名巴利阿里投擲兵和1200名多民族組成的騎兵,這些部隊中的一部分防守迦太基,另一部分則駐紮在北非的各個戰略要地,漢尼拔留給弟弟哈士多路巴1.185萬名利比亞人、300名利古里亞人、500名巴利阿里人的步兵,450名迦太基人和利比亞人、800名努米底亞人和摩爾人以及300名西班牙伊列爾吉特人的騎兵,共1.42萬名戰士和21頭大象,漢尼拔還留下一支艦隊,2艘四列槳戰艦和5艘三列槳戰艦。此外,漢尼拔在意大利作戰的十餘年,也經常建議迦太基政府一定要注意確保西班牙後方的安全。 [24] 
戰術特點
1.善於捕捉戰機利用新方法出奇制勝
漢尼拔在意大利能百戰百勝,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能抓住時機,發動出其不意的進攻。例如,提挈努斯河戰役之後,公元前218年,老成持重、作戰經驗豐富的西庇阿正在養傷,羅馬軍隊的指揮權落到了狂妄自大、急躁魯莽的森普洛尼烏斯手中,羅馬軍團的指揮官長產生了嚴重的分歧,漢尼拔抓住此時大好機會,選好作戰地點,首先他命令弟弟瑪哥率2千伏兵先行潛伏在戰場右傾山坡上的灌木叢中,同時給他們配備好向導,規定好發起進攻信號,為了將羅馬軍隊引誘到瑪哥的伏擊地點,漢尼拔先派出一支努米底亞騎兵渡過特雷米亞河,直搗羅馬人的軍營,並向羅馬兵營投擲標槍以引誘敵軍出戰,森普洛尼烏斯不知是計,果然上鈎了,結果被漢尼拔打敗。特雷比亞河戰役是漢尼拔戰術的輝煌勝利。 [24] 
2.充分考慮利用地形和氣候特點
例如,在亞平寧山西麓意大利中部有一個淡水湖叫特拉西美諾湖,它三面環山,一條狹窄的小路順着注入湖內的小河延伸,隨後沿湖北曲折向前,漢尼拔一眼就看中了這個絕妙的伏擊地,路南是深不見底的碧藍湖水,路北是一個傾斜的山坡,路中恰好形成一個半月形的小平原,東西長約4公里,寬約1公里,迎面擋着一道約50公尺高的小山樑。漢尼拔髮現半月形的小平原猶如一個大布袋,袋口就是山樑之間的路口,於是心中大喜,一個圍殲敵人的計劃在腦中形成,他命令部隊停止前進,派西班牙人和利比亞人在山樑上面紮營,巴利阿里人和其餘的輕裝步兵在山坡後排成一線,居高臨下俯瞰特拉西美諾湖,派騎兵和高盧人隱藏在峽谷入口處及其附近,只等羅馬部隊進入山湖的小平原,就封鎖入口,紮緊“口袋”。漢尼拔下令,在羅馬軍隊未全部進入口袋之前,一律不得私自出擊,違令者格殺勿論,公元前217年6月21日早晨,弗拉米尼烏斯率領軍隊排着一字縱隊進入峽谷,漢尼拔一直耐心地等到羅馬軍隊全部進入口袋才發出戰鬥信號,首先是正面山丘上的利比亞人和西班牙人開始俯衝羅馬的先頭部隊,隨後迦太基軍隊從側面殺出,山後的努米底亞騎兵和高盧人步兵則立即封鎖袋口,攻擊羅馬軍隊後衞,長蛇陣的羅馬縱隊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嚇得目瞪口呆,喊殺聲震盪在特拉西美諾湖上空。特拉西美諾湖戰役以迦太基大獲全勝而告終,羅馬及其同盟者死亡人數高達1.5萬人,漢尼拔只損失了1500人,而且其中大多數是高盧人,特拉西美諾湖戰爭是漢尼拔戰術成功的又一次典範。公元前216年夏,為了截斷羅馬的糧食補給,進一步打擊其士氣,漢尼拔率領軍隊來到羅馬糧倉坎尼城堡附近,準備和由羅馬執政官鮑魯斯與發羅二人所統領的大軍決一勝負,他了解到這裏大約在中午時分有強烈的東南風,以此他讓整個部隊背向東南展開,並在一個有許多樹林的山谷中埋伏了一隻騎兵和輕裝步兵,命令他們在雙方交戰並颳起東南風的時候,立即襲擊敵軍的後區,戰鬥打響後直到時進中午,一陣令人目眩的東南風颳起來了,狂風捲起大量塵土撲向羅馬人,羅馬士兵兩眼被風沙所迷,睜不開看不清,投射的劍石也因逆風使速度變慢,力量減弱,迦太基投射的劍石因順風使速度加快,力量加強,大大增強了殺傷效果,漢尼拔運籌帷幄,成功地以少勝多大敗羅馬軍團,他因此會戰而名垂青史,成為無可爭議的“戰略之父”。 [24] 
3.“兵不厭詐”“上兵伐謀”
漢尼拔夜襲他林頓,是古代世界史上,也是世界戰爭史上一次成功的“兵不厭詐”“上兵伐謀”的典型戰例。公元前213年春,漢尼拔據情報消息,他林頓的羅馬守城官李維烏斯準備在城市中心廣場繆斯神廟舉行宴會,於是漢尼拔決定與其在他林頓的內應裏應外合奪取他林頓,他決定採取“瞞天過海”的計謀來麻痹敵人,他佯作休戰,將迦太基後營撤到距他林頓三天行程的地方。在宴會日到來之前,漢尼拔先派出一支約80人的努米底亞騎兵向他林頓方向前進,沿途劫掠糧草,以此製造假象使羅馬人誤認為他們是一支外出劫掠的徵糧部隊,隨後漢尼拔神不知鬼不覺地把一支由1萬名步兵和騎兵組成的迦太基主力部隊轉移到距他林頓城約25公里的一個峽谷隱蔽起來,羅馬守城指揮官李維烏斯得知漢尼拔派遣努米底亞騎兵大肆蹂躪他林頓附近時,認為這是在蔑視羅馬軍隊和他本人,但他卻絲毫沒有發現迦太基人的主力部隊,李維烏斯天真地認為漢尼拔還在他的大營中,同一天夜晚,漢尼拔與內應(斐雷梅努斯)接上頭,雙方約好在子夜時分偷襲他林頓,此時的李維烏斯從白天起一直就在繆斯神廟舉行宴會,對漢尼拔兵臨城下的準備一無所知,宴會結束後李維烏斯有一羣護從送回家,這些護從中又虛度是漢尼拔的內應,其中有一路內應為漢尼拔打開了城門,他就這樣率領迦太基軍隊在毫無阻攔的情況下進入他林頓,漢尼拔下令:除了他林頓人之外,對於羅馬人一律格殺勿論,漢尼拔不費一兵一卒成功偷襲他林頓,這比曠日持久、損失慘重的強攻戰術無疑要高明得多。 [24] 
4.充分了解敵情,建立了完善的諜報系統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漢尼拔幾乎每次作戰之前都會派自己的情報人員打探敵情,甚至他自己也經常化裝和戴假髮,親自收集情報,在充分了解敵情的基礎上,利用敵人的弱點發揮自己的優勢,從而周密細緻快速的準備戰鬥,這是他在意大利百戰百勝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24] 

漢尼拔·巴卡歷史評價

盧浮宮的漢尼拔雕像(1704年) 盧浮宮的漢尼拔雕像(1704年)
古羅馬史家尼波斯:假如真的沒人懷疑羅馬人的勇敢超過其他所有民族的話,那麼就不能不承認,正象羅馬人以武力勝過一切民族那樣,漢尼拔以才智勝過其他軍事家。因為他在意大利同羅馬人戰鬥時,總是勝利而歸。如果他沒有被本邦人的嫉恨所削弱,那麼他似乎有可能打敗羅馬人。 [21] 
德國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是一位“特別喜愛攻擊的統帥”。騎兵從來沒有樹立過象在這兩位偉大的統帥下(指漢尼拔和18世紀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大帝)所樹立的那樣的豐功偉績。” [21] 
中國近現代史學家吳於廑:漢尼拔是一位在世界古代軍事史上可以與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和古羅馬的凱撒並駕齊驅的軍事統帥。 [21] 
美國史學家海斯·穆恩·韋蘭:漢尼拔在意大利南征北戰15年,一次又一次地戰勝了羅馬,從來沒有失敗過。 [21] 
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楊俊明:漢尼拔是古代對軍事學術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軍事家之一。其戰略思想高人一籌,他是無愧於“戰略之父”這個稱號的。其戰略特點是:善於正確判斷軍事政治情況並利用敵人營壘中的矛盾,分化敵人;經常關注戰略後方,保障交通線和供應基地的穩定,周密組織偵察,深入研究戰區的各種情況,正確制定戰略計劃,立足於軍隊的持久遠征,他的戰術特點是:在充分了解敵情的基礎上,善於利用敵人的弱點;周密、細緻、迅速地準備戰鬥;勇敢地機動兵力,力求全殲敵善於捕捉戰機,運用新方法出奇制勝:充分考慮地形特點。在西方歷史上,只有凱撒、蘇沃洛夫、拿破崙等人可與之媲美。儘管他最後失敗了,但他是世界上最崇高的失敗者。我們不能以成敗論英雄,更不能否定其傑出軍事家的地位。 [21] 

漢尼拔·巴卡軼事典故

公元前216年8月,漢尼拔在意大利東南沿海的卡內地區,以步兵4萬餘人、騎兵約1萬人的兵力,與羅馬執政官伊米里亞斯統率的8萬步兵、7000騎兵作戰。面對強敵,漢尼拔決定巧借風勢助戰。當時當地正處於風季,每天中午常有強勁的東南風沿海襲來。據此,他在部署陣勢時讓部隊背向東南,利用順風作戰,使敵方陷入逆風作戰的不利境地。
8月2日,雙方交戰至中午時分,果然東南風大作。這時,漢尼拔軍向敵軍投射的矛、箭、石頭,由於順風而速度加快,力量倍增,大大增強了殺傷效果。而羅馬軍投射的矛、箭、石頭的作用則相反、同時由於東南風颳起風沙塵土,將士既看不清對方,不能準確地使用手中武器,又難於躲避對方投射過來的矛、箭、石頭,陣勢一片混亂,死傷慘重。戰至天黑,羅馬軍被殲7萬餘人,被俘約1萬人,執政官陣亡。而漢尼拔軍僅傷亡6000人,大獲全勝。 [26] 

漢尼拔·巴卡人際關係

父親
哈米爾卡·巴卡,迦太基主要將領之一。 [23] 

漢尼拔·巴卡人物爭議

關於漢尼拔·巴卡其死亡的正確時間存在爭議,但歷史學家李維的著作似乎暗示漢尼拔與小其十二歲的大西庇阿同於公元前183年過世,享年六十四歲。 [25] 
參考資料
  • 1.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7
  • 2.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8-9
  • 3.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9
  • 4.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11
  • 5.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11-12
  • 6.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14
  • 7.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15
  • 8.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16-18
  • 9.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15-16
  • 10.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18
  • 11.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19-20
  • 12.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20
  • 13.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20-21
  • 14.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21
  • 15.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22
  • 16.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23
  • 17.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24
  • 18.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23-24
  • 19.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24-25
  • 20.    於貴信.非洲古代名將漢尼拔.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30
  • 21.    楊俊明. 漢尼拔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J].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3, (5):70-74.
  • 22.    莊錫昌主編.世界博物館珍品大展.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11:第324-325頁
  • 23.    (美)雅各布·阿伯特著.漢尼拔.北京:華文出版社,2017.06:第19頁
  • 24.    熊豔. 漢尼拔的戰略戰術思想[J].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 (2):346-347,350.
  • 25.    崔健主編.西方將帥簡説.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10:第429頁
  • 26.    徐升. 漢尼拔巧借風勢助戰[J]. 軍事歷史, 1989(3):3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