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孝陂

鎖定
漢孝陂(1941年——1949年)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武漢市周邊的漢陽漢川孝感雲夢黃陂等五縣廣大湖區建立的根據地。它以東山為中心,北抵雲孝路,南達漢口姑嫂樹,東臨平漢鐵路,西接襄河,縱橫二百多里。境內河港縱橫交錯,湖沼星羅棋佈,蜿蜒曲折,千迴百轉。不僅是水稻的集中產地區,又有肥美的魚蝦,鮮嫩的蓮藕,遍地蘆葦,物產極為豐富,是有名的魚米之鄉。
中文名
漢孝陂
地理位置
武漢市周邊
分    類
抗日根據地
時間範圍
1941年——1949年

目錄

漢孝陂簡介

中共孝感縣委書記譚扶平派第四遊擊大隊長饒民太率手槍隊南下孝感南鄉湖區開闢抗日根據地,饒民太在塘口深入羣眾瞭解湖區的情況後,打東山、擊東嶽、取何廟、圍攻北涇咀。
至1941年6月,在一年的時間裏,初步建立了三新鄉(鄉長鄭為福)、毛陳鄉(鄉長段文、劉松平)、澡德鄉(鄉長楊洪)、魯鋪鄉(朱繼成)、何廟鄉(鄉長孫大發)等五個鄉的抗日民主政權,游擊隊也發展到上百人。隨後成立孝感第七區,饒民太任區長。
1941年夏,新四軍第五師和鄂豫邊區為加速部隊和邊區建設,擴大經濟來源,派13旅旅長周志堅、政治部主任慄在三率37團二營和39團一個連,來到湖鄉區。6月部隊抵達東山後,兩股力量合在一起,如虎添翼。饒民太的游擊隊積極配合13旅部隊,以武力挺進的方法,進攻茅廟集、戴新店、三邑鎮,拔除敵偽據點,把根據地擴大到雲夢東南部湖區和漢川東北部湖區。轉而南下,取辛安渡,奪柏泉山,把根據地推進到漢陽邊界。然後揮戈東進,激戰馬家河,把根據地發展到黃陂孝感交界的湖區。經過數月的戰鬥,開闢了廣大湖區,漢孝陂根據地已初具規模。7月在根據地中心東山頭組成漢孝陂工委和漢孝陂軍政聯合辦事處,慄在三兼任工委書記,饒民太任辦事處主任兼敵工科長,郭致清任副主任,楊建詩任指揮長,範金秋任參謀。根據地除原有五個鄉外,又新開闢了三邑鄉(鄉長張艮煥)、辛安鄉(鄉長肖凱延)、永和鄉(鄉長高訓華)、洪樂鄉(鄉長李蘭亭),游擊隊武裝也擴大到幾百人。

漢孝陂一次劃分

1941年秋,13旅部隊在游擊隊配合下,夜襲孝感城之後撤出漢孝陂。為加強領導,上級派楊玉璞來漢孝陂工作。10月於東山頭正式成立漢孝陂縣委和漢孝陂縣抗日民主政府,楊玉璞任書記,縣長範金秋,組織部長郭致清,社會部長兼公安局長饒民太,指揮長楊建詩,民政科長朱道平。縣轄四個區(短期稱過聯鄉),一區李家店以下,區長陳平;二區以護子潭、卧龍為中心,區長葉超、黃楚才;三區以塘口、東山頭為中心,區長莫曙東;四區以東嶽為中心,區長曾石堅、副區長周建藩、指導員黃湘生(黃興)。1943年3月,楊玉璞調走,許明清來漢孝陂任縣委書記兼縣長,縣委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副書記兼副縣長朱道平,組織部長李子英,敵工部長饒民太,縣委秘書長董其芳,民政科長周俊凡。

漢孝陂二次劃分

1944年初為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縣委決定將全縣劃為六個區,成立抗日民主政府。一區以卧龍、三軍台為中心,區長魏錦堂;二區以東山茅廟為中心,區長李得龍、指導員葉超;三區以戴新店為中心,區長兼指導員莫曙東;四區以毛陳渡為中心,區長周俊武、指導員黃湘生、汪立德;五區以洪樂為中心,區長李新元、指導員李蘭亭;六區以辛安渡為中心,區長兼指導員曾石堅。同時開展了廣泛的統戰工作,爭取了許多的開明紳士、資本家和地主站到抗日戰線上來。並積極依靠羣眾,建全税收組織,廣闢財源,以大批的錢、糧物支援五師部隊和邊區抗日根據地的建設。

漢孝陂發展

1946年6月,蔣介石調集30萬大軍包圍中原解放軍,妄圖一口吞掉。漢孝陂逐漸失陷。6月中原部隊奉命突圍(中原突圍),饒民太接上級指示留在湖區堅持鬥爭。他將一批批軍政幹部送到安全地區北上之後,根據上級指示,將留下的同志組成雲孝工委,饒民太任工委書記兼縣長,委員有朱道平、莫曙東、楊錚,連長宋典泉、指導員張高理,手槍隊長鄭天風、指導員熊錦文。堅持鬥爭的同志,憑藉湖灣港汊、與敵周旋,牽制敵人大量兵力。1946年冬,敵人啓圖將饒民太領導的游擊隊一網打盡,施展了“封湖圍殲”的毒辣手段,使游擊隊失掉了與羣眾的聯繫,只好孤軍轉戰在蘆葦之中。由於連續不斷的戰鬥和艱苦的生活,部隊減員很大,為保存革命力量,饒民太忍痛命令大部分戰士分散隱蔽,最後只剩下饒民太、熊錦文、鄭天風等同志,在羣眾的幫助下,化裝到武昌金水閘南畝山與先期到達的楊錚、王海清、饒春福等人會合,組成一個黨支部,饒民太任書記,鄭天風任組委,熊錦文任宣委。楊崢嶸(鍾平)則潛到武漢以學生(漢口友誼路中學)身份為掩護,作為聯絡員。在這裏一邊隱蔽,一邊等待時機,準備將來更好地戰鬥。1947年7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饒民太立即率熊錦文、鄭天風等人離開金水閘,取道京山,來到應城桑樹店同二地委(鄂中地委)取得聯繫。根據地委指示,饒民太帶領一個班的兵力殺回湖區,重建漢孝陂。
1948年春,饒民太帶隊來到雲夢葫蘆壩的三向屋找到隱蔽在此地的游擊隊員楊水,瞭解到漢孝陂失陷期間的大致情況,隨後饒民太帶隊轉到孝感王母湖一帶,會合了在淪陷時堅持下來的由戴德海、張艮煥和肖木生湯松柏領導的兩支游擊隊。是時,原隱蔽下來的漢孝陂部隊和工作人員紛紛歸隊,在二、三個月的時間裏,游擊隊向滾雪球般地迅速壯大起來。1948年5月,中共雲孝縣委正式恢復,邵敏任縣委書記,朱道平任副書記兼縣長,饒民太任副縣長兼城工部長。6月饒民太帶領武裝先後恢復了孝感境內的陡崗埠、卧龍潭、塘口、東山、何廟、毛陳渡,建立了隸屬雲孝縣的第五、七、八區政權。五區區長莫曙東、周敬藩,區委書記劉橋、葉重;七區區長張艮煥,區委書記張秀儒;八區區長鬍泮香,區委書記孫漢民、杜建華。1948年底至1949年春,又恢復了以茅廟集為中心的第九區和以辛安渡為中心的第十一區,區長馬貴良、朱康平,區委書記聶學本、李德柱。
1949年6月,長期堅持漢孝陂鬥爭的饒民太同志受命邁入新的征程,奔赴松滋剿匪。10月漢孝陂根據中共湖北省委決定,歸還各縣建制,至此漢孝陂革命根據地走完了它坎坷而光榮的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