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字義符研究

鎖定
《漢字義符研究》是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楓。全書共分六部分。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漢字義符、第三章漢字義符系統、第四章義符的表意作用、第五章義符構形過程中的認識模式、第六章漢字義符例説。 [1] 
中文名
漢字義符研究
作    者
陳楓
出版時間
2006年11月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
7500458827、9787500458821
定    價
23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漢字義符研究內容簡介

第一章緒論
包括四方面的內容:其一,引言。主要闡述選題的意義和研究重點。義符是漢字結構中的表意字符,然而對它的表意問題卻一直沒有深入的研究。不瞭解義符在字義結構中的關係,不全面分析義符的表意作用,就無法徹底解釋漢字的表意性質,那麼對於漢字結構的研究也是不全面的。我們運用現代語言學理論,依據《説文》的釋義研究義符的表意問題,試圖從全新的角度,從更深的層次,詮釋漢字結構的表意元素。其二,漢字義符相關研究概況。長期以來,義符研究與漢字部首研究和形聲字義符研究交織在一起。漢字部首研究主要圍繞着兩方面進行,一是部首字形本義的考釋,二是部首與本部字形體上的孳乳關係。形聲字義符的研究,主要探討義符與形聲字意義上的關係。其三,研究的理論和方法。我們試圖將現代語言學理論與傳統的文字學研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文字學研究尋求新的途徑,因而我們借鑑結構語義學和認知語義學的理論和方法,作為研究的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其四,研究所依據的語言材料。義符在字義結構中的關係,只體現在義符構形時凝結在字形中的意義。《説文解字》分析的字形、探求的字義,正是義符系統形成階段的漢字的字形和字義,因而我們把《説文》.的釋義,作為義符研究所依據的語言材料。
第二章漢字義符
首先界定義符。從表意形式上看,義符由獨立的漢字充當,它用字義來表意;從表意功能看,義符很少直接表示構成字的字義,只是表示字義的某些構成因素。義符與形符外在形式相同,但其來源和性質卻不相同。義符與漢字部首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其次,分析了義符的語義。義符語義就是義符在構成字中所使用的字義。在構成字中,義符主要用字詞的本義來表意,除此之外還用字詞的引申義和假借義表意。
第三章漢字義符系統
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其一,義符系統的形成。義符系統是隨着形聲字的大量增加而形成的。據現已出土的戰國文字資料分析,漢字義符系統最晚形成於戰國文字時代。其二,義符系統的描寫。宋元以來就主要根據事物的類別來描寫義符系統,這是因為義符與物類有着密切的關係,大多數義符是象形字,它們代表具體事物,用一個義符構成的字,往往圍繞着某一事物的性質、狀態、功能等方面形成不同的意義範疇。其三,分析義符的表意系統。一個物類義符的表意範疇,涵蓋了其相關的所有義類,這個義符系統才能成立。同一物類幾個義符的表意範疇有所分工,相互補充。同一物類義符表意範疇的劃分,不僅是為了漢字表意系統的需要,有時也是一種社會道德觀念的表現。
第四章義符的表意作用
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其一,義符義素分析法。結構主義語義學認為意義是關係和義素的組合,他們從分析意義的組成單位人手解釋語義,並認為一個義位中諸義素的性質和作用都不相同。其二,義符義素分析的語言材料。《説文解字》的釋義是我們進義符義素分析的重要依據。分析《説文》釋義例證,我們看到,雖然《説文》對字義的解釋,不能像現代字典辭書那樣按照屬、種、種差的層次將字的概念意義全面詳盡地展開,但許慎對對象的本質屬性和具體特徵有深刻的認識,對事物的屬種有清晰的界定。《説文》的釋義完全可以作為義符義素分析的語言材料。其三,義符表意作用分析。借鑑結構主義語義學義素分析法,對《説文》釋義進行義素分析,從而更深入地瞭解義符在字義結構中的關係和角色,全面掌握義符的表意作用。
第五章義符構形過程中的認識模式
包括四方面的內容:其一,論述認知語義學與中國傳統思維模式的關係。雖然,認知語義學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西方語言學家提出的:但它的哲學基礎和認知模式,與中國傳統思維形式的認知基礎和認知模式有許多相似之處。因而,運用認知語義學的觀點和方法,來探討義符表意系統形成的內在規律,是比較符合義符構形時的心理過程。其二,義符是原型範疇。義符所表示的事物都具有完整的外形特徵,易於感知,容易區別,它們都屬於認知的基本等級範疇。義符集中體現了同一語義範疇所有成員的共同屬性和典型特徵,它是範疇類典型,即原型。其三,義符構形過程中的轉喻認知模式。轉喻即指代,因為顯著或接近,處於同一認知框架中的喻體指代目標體。義符主要表示構成字的某一語義特徵,起提示區別字義的作用。它在字義結構中的多種關係,主要是通過轉喻的認知模式而建立的。其四,義符構形中的隱喻認知模式。隱喻是用一種概念去説明另一種概念,喻體與目標體並不在同一認知框架中,是因為認知過程中的主客觀的共同作用使二者建立起了聯繫。有一些義符與構成字所表示的意義,不屬於同一認知框架中的相關概念,這類義符與字義的關係,往往是通過隱喻的認知模式而建立起來的。
第六章漢字義符例説
對漢字義符進行個體研究,是我們研究的重點。我們選取了38個常用義符,以《説文》釋義為分析依據,並參考後人的註釋,運用結構主義語義學的理論,分析義符在字義結構中的關係和角色,及其所發揮的表意作用;運用認知語義學的理論,分析漢字構形時選擇義符的心理過程,揭示義符構形的內在規律。我們還吸收了前人對義符的字形和本義的研究成果,並根據《説文》的收字歸納義符的表意範疇,從全新的角度、從更深的層次來解釋義符。

漢字義符研究圖書目錄

第1章緒論
1.1引言
1.2漢字義符相關研究的概況
1.2.1漢字部首研究的概況
1.2.2形聲字義符研究的概況
1.3研究的理論和方法
1.4研究所依據的語言材料
第2章漢字義符
2.1義符界定
2.1.1字符
2.1.2義符界定
2.2義符的語義
第3章漢字義符系統
3.1漢字義符系統的形成
3.1.1義符系統產生的原因
3.1.2義符系統形成的時代
3.2義符系統的描寫
3.2.1義符系統的描寫
3.2.2義符與物類的關係
3.3義符的表意系統
3.3.1義符表意系統的形成
3.3.2義符表意範疇的劃分
第4章義符的表意作用
4.1義符義素分析方法
4.1.1義素分析的理論與方法
4.1.2義素的性質
4.2義符義素分析的語言材料
4.3義符表意作用分析
4.3.1表示名物漢字的義符的表意作用分析
4.3.2表示行為動作和性質狀態的漢字義符的表意作用分析
第5章義符構形過程中的認知模式
5.1認知語義學理論與中國傳統思維模式
5.2義符是原型範疇
5.2.1義符與基本等級範疇
5.2.2義符是原型範疇
5.3義符構形過程中的轉喻認知模式
5.3.1轉喻認知模式
5.3.2義符構形過程中的轉喻認知模式分析
5.4義符構形中的隱喻認知模式
5.4.1隱喻的認知模式
5.4.2義符構形過程中的隱喻認知模式分析
第6章漢字義符例説
6.1人
6.2女
6.3頁
6.4目
6.5見
6.6口
6.7言
6.8欠
6.9齒
6.10耳
6.11髟
6.12心
6.13手
6.14支
6.15足
6.16是
6.17走
6.18彳
6.19肉
6.20骨
6.21力
6.22衣
6.23巾
6.24糸
6.25食
6.26示
6.27日
6.28雨
6.29金
6.30玉
6.31石
6.32山
6.33皇
6.34土
6.35田
6.36水
6.37火
6.38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