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堡協定

鎖定
漢堡協定是聯邦德國教育部長會議協商簽訂的條款。目的:修正聯邦各州統一學校制度。1964 年 10 月生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州學校教育差別很大,給聯邦教育造成一定混亂。1955 年 2 月,各州總理以教育部長會議的一些建議為基礎,簽署《杜塞爾多夫協定》,目的是統一各州學制。但協定只涉及普通教育,未提及職業教育,某些條款帶有很大的侷限性,阻礙學校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經較長時間商議,教育部長會議在《杜塞爾多夫協定》的基礎上,簽訂本協定。 [1] 
中文名
漢堡協定
章    數
5
款    數
22
共 5 章 22 款。規定:全日制義務教育為 9 年,7 月 31 日年滿 6 歲的兒童均須接受義務教育;各類學校統一名稱為基礎學校、主要學校、實科學校和完全中學,五六年級為“促進-觀察階段”。主要學校五年級開設外語,一般為英語;實科學校英語為必修科目,第二外語為選修科目;完全中學須學習三門外語。還規定各州對考試的認可、分數的等級。凡完全中學畢業生均可升入大學。1968 年 10 月第一次修訂,規定專科學校的性質、學習年限(兩年),英語為必修科目,第二外語為選修科目,凡持有實科學校畢業證書或同等學力者均可進入專科學校。1971 年 10 月第二次修訂,主要針對完全中學的外語教學。1964 年規定第一外語為英語或拉丁語,修訂後改為現代外語或拉丁語。對統一普通公立學校的學制發揮了促進作用。
參考資料
  •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