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代地方社會治安研究

鎖定
《漢代地方社會治安研究》是2012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永強。 [1] 
書    名
漢代地方社會治安研究
作    者
林永強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8月1日
頁    數
298 頁
開    本
16 開
ISBN
7509735688, 9787509735688
外文名
The Study of Local Security Management of the Han Dynasty
語    種
簡體中文

漢代地方社會治安研究內容簡介

林永強所著的《漢代地方社會治安研究》立足於漢代傳世文獻和出土的簡牘以及碑刻等文獻資料,以漢代地方社會治安為研究對象,針對漢代基層官吏的社會治安職能、地方某些交通管理設施的社會治安功能、地方社會治安法規、區域社會治安狀況、民俗對社會治安的影響、民間輿論、民間社會參與社會治安等一系列內容作了一定的探索,在已有相關研究成果基礎上對漢代基層社會治安狀況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考察。《漢代地方社會治安研究》作出如下結論:漢代地方社會治安管理是一種既體現國家依法管理地方社會秩序的原則,同時又深受漢代地域、民俗、民間某些因素影響的社會管理模式。 [1] 
林永強所著的《漢代地方社會治安研究》選題有新意。漢代社會治安問題學術界雖有研究,但將其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卻不多見。作者尊重已有研究成果,重視學術史回顧,較好地把握了學術前沿,清晰地展示出其研究起點和新意所在,在傳統研究比較關注的“制度體系”之外,還注意到以往研究不多的“民俗性”和“民間性”與治安的關係,提升了研究空間。
研究有創新。如遊徼是存在於若干行政系統中的治安官職,其職責比較廣泛,而且並非一鄉一置;漢代城市存有單一與複合兩種裏區;遊徼與亭長在維持治安時有着不穩定的合作關係;亭的治安範圍主要集中在交通沿線;東漢後期亭長職責的轉變問題;從法律學的角度分析漢代典型“劫質案”以及“凡有劫質,皆並殺之”的“劫質令”制定時間不晚於光武建武九年;“市”和邊塞地區治安特點以及民眾的安全觀念;漢代海盜的初起時間問題,以及禁羣飲的律令;等等。這些創新點將會進一步推進相關方面問題的學術研究。

漢代地方社會治安研究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選題旨趣與概念界定/2
第二節 漢代地方社會治安的相關研究綜述/7
第三節 研究憑藉的資料與運用的基本方法/17
第四節 研究計劃與結構的安排/19
第二章 漢代地方治安網絡中基層官吏與設施/21
第一節 地方專職巡警——遊徼/23
第二節 亭長地方治安角色補充研究/35
第三節 水陸交通線與社會治安/58
第三章 漢代城鄉社會治安及典型案例/94
第一節 城邑里、街區的社會治安/94
第二節 城鄉市場的社會治安/114
第三節 地方“劫質”案例釋析/138
第四章 漢代陸海邊疆相關問題與社會治安/155
第一節 “葆部”的社會治安功能/155
第二節 海盜活動與社會治安/163
第三節 漢朝針對降附烏桓的軍政管理措施考論/173
第四節 漢朝針對歸附匈奴的軍政管理措施考論/181
第五節 漢朝羌區軍政防控措施考論/190
第五章 漢代地方社會治安中的民俗性和民間性/205
第一節 私兵器的民間性個案與社會治安/205
第二節 “禁酒令”的實施與民俗的衝突/214
第三節 民間輿論與社會治安相關問題/223
第四節 民間安全觀念與治安防範措施/237
第五節 豪強地主私人武裝與社會治安/255
結語/273
一 全書總結/273
二 本書主要創新/275
三 餘論/277
參考文獻/279
後記/296

漢代地方社會治安研究作者簡介

林永強 1968年生,祖籍山東昌邑。2005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攻讀博士學位,2009年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與歷史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項羽文化研究會會員,主要從事秦漢史、秦漢簡牘學、秦漢倫理思想史研究。完成黑龍江省教育廳課題兩項,曾發表《漢代“葆”部的社會治安功能考論》(《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漢朝羌區軍政防控措施考論》(《軍事歷史研究》2010年第4期)、《漢代海盜與沿海社會治安管理》(《北方論叢》2011年第2期)等二十餘篇學術論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