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漠河金礦

鎖定
漠河金礦,清政府在黑龍江南岸經營的金礦,總稱漠河金礦。
中文名
漠河金礦
礦區位置
黑龍江省呼瑪縣漠河、奇乾河一帶
1887年,清政府命北洋大臣李鴻章和黑龍江將軍恭鏜籌辦,籌資20萬兩,為“官督商辦”。奏定《漠河金礦章程》,翌年成立漠河金廠公司(又稱黑龍江金廠公司或漠河礦務局),李金鏞任第一屆總辦。開辦初期,生產頗見成效。1893年又在觀音山設分廠。生產大幅度上升。1894年生產達2.8萬餘兩,1895年高達5萬兩。1900年,沙俄乘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之機,洗劫漠河,霸佔金礦。1906年,清政府用鉅款贖回,重新整頓。1911年歸黑龍江省,由地方督辦。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設立官辦廣信公司,壟斷礦工糧食供應,把持收買金砂的專利,礦工因不堪其壓榨而逃亡,日趨衰落,一度停採。 [1] 
參考資料
  • 1.    李治亭主編.關東文化大辭典[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08:第9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