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漕河涇街道

鎖定
漕河涇街道,隸屬上海市徐彙區 [7]  地處徐彙區南部,東起龍吳路,南抵羅城路,西至漕溪路、柳州路、老滬閔路,北依漕寶路中山南二路龍華西路 [3]  行政區域總面積5.23平方千米。2019年,漕河涇街道有户籍人口7.87萬人。 [6] 
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上海特別市漕涇區。1950年7月,屬龍華區,成立漕河涇鄉人民政府。1984年7月,漕河涇鎮劃歸徐彙區。2000年12月,撤銷漕河涇鎮建置,設立漕河涇街道。 [3]  截至2021年10月,漕河涇街道轄30個社區, [4]  街道辦事處設在康健路65號。 [3] 
2020年,漕河涇街道收入支出總計各為32543.67萬元,收入、支出各增加2113.66萬元。 [5] 
2020年5月,漕河涇街道獲得“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區”榮譽稱號。 [1] 
中文名
漕河涇街道
行政區劃代碼
310104017000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上海市徐彙區
地理位置
徐彙區南部
面    積
5.23 km²
下轄地區
30個社區
政府駐地
康健路65號
電話區號
021
郵政編碼
200235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滬A-N
人    口
7.87萬人(2019年户籍人口)

漕河涇街道歷史沿革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立上海縣,轄區屬松江府上海縣高昌鄉。
清初,成鎮。
清宣統二年(1910年),設鄉。
民國十六年(1927年),屬上海特別市。
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上海特別市漕涇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屬上海市滬西區龍漕鎮。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後,屬上海市第二十六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後,隸屬龍華區軍事接管委員會,在漕河涇設第二辦事處。
1950年7月,屬龍華區,成立漕河涇鄉人民政府。
1953年2月,改鄉為鎮。
1956年2月,屬上海市西郊區。
1958年10月,撤銷西郊區,漕河涇劃入徐彙區;同年,又劃歸上海縣,隸屬七一人民公社。
1959年9月,漕河涇鎮併入梅隴公社。
1961年10月,為上海縣直屬鎮。
1984年7月,漕河涇鎮劃歸徐彙區。
1985年5月,將部分地區劃出建立田林街道。
1992年7月,又劃出2.48平方千米,成立康健新村街道。
2000年12月,撤銷漕河涇鎮建置,設立漕河涇街道。 [3] 

漕河涇街道行政區劃

漕河涇街道區劃沿革

2010年,漕河涇街道轄29個居委會。
2011年末,漕河涇街道轄金谷園、康健路、凱翔、漕東、漕溪四村、龍漕、科苑、習勤、西街、九弄、冠生園路、薛家宅、漕溪南一村第一、漕溪南一村第二、中海馨園、宏潤花園、梓樹園、佳友、華富、挹翠苑、張家園、東泉路、東蕩、金牛、羅城、正南花苑、嘉萱苑、賓陽路、月河、馨匯南苑30個居民委員會;下設1299個居民小組。 [3] 
2019年,漕河涇街道有居委會30個。 [6] 

漕河涇街道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漕河涇街道轄30個社區, [4]  街道辦事處駐康健路65號。 [3] 
漕河涇街道區劃詳情
習勤社區
九弄社區
科苑社區
凱翔社區
龍漕社區
佳友社區
華富社區
東蕩社區
金牛社區
羅城社區
東泉路社區
張家園社區
冠生園社區
薛家宅社區
康健路社區
金谷園社區
梓樹園社區
挹翠苑社區
漕溪四村社區
中海馨園社區
宏潤花園社區
正南花苑社區
嘉萱苑社區
賓陽路社區
南一村第一社區
南一村第二社區
漕東社區
月河社區
馨匯南苑社區
公園道社區

漕河涇街道地理環境

漕河涇街道位置境域

漕河涇街道地處徐彙區南部,東起龍吳路,南抵羅城路,西至漕溪路、柳州路、老滬閔路,北依漕寶路中山南二路龍華西路。距徐彙區人民政府3千米。 [3]  行政區域總面積5.23平方千米。 [6] 

漕河涇街道地形地貌

漕河涇街道地處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前緣部位,太湖碟形窪地東端,距上海成陸年代最早的岡身地帶較近,是岡身與黃浦江之間的低平沖積平原。地表自然坡度小,都在高潮位之下,海拔3~4.5米。 [3] 

漕河涇街道氣候

漕河涇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温和,四季分明。 [3] 
漕河涇街道衞星圖 漕河涇街道衞星圖

漕河涇街道人口

2010年,漕河涇街道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轄區總人口97917人,外來常住人口26884人。 [2]  城鎮化率100%。總人口中,男性48705人,佔49.74%;女性49212人,佔50.26%;14歲及以下7680人,佔7.84%;15~64歲7.83萬人,佔79.94%;65歲及以上11967人(其中百歲以上6人),佔12.2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9.67萬人,佔98.77%;有回、滿、蒙古、朝鮮、土家、壯、白、藏、維吾爾、苗、彝等27個少數民族,共1202人,佔1.23%。超過70人的少數民族有回、滿、壯、土家、蒙古5個民族,其中回族524人,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43.59%;滿族188人,佔15.64%;壯族77人,佔6.41%;土家族74人,佔6.16%;蒙古族73人,佔6.07%。 [3] 
2011年末,漕河涇街道人口出生率7.54‰,人口死亡率6.79‰,人口自然增長率0.75‰。 [3] 
2019年,漕河涇街道有常住人口7.88萬人,户籍人口7.87萬人,外來人口3.32萬人。 [6] 
漕河涇街道電子地圖 漕河涇街道電子地圖

漕河涇街道經濟

漕河涇街道綜述

2011年,漕河涇街道實現税收12.52億元,比上年增長30.3%。 [3] 
2020年,漕河涇街道收入支出總計各為32543.67萬元。與2019年度相比,收入、支出各增加2113.66萬元。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26733.61萬元,佔本年支出合計的92%。與2019年度相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減少1129.30萬元,下降4%。 [5] 

漕河涇街道工業

2011年末,漕河涇街道有工業企業6個。 [3] 

漕河涇街道商業

2011年末,漕河涇街道有商業網點100餘家。菜市場8個。 [3] 

漕河涇街道金融業

2011年末,漕河涇街道轄區內有銀行營業網點14家,證券公司營業部4家。 [3] 
漕河涇街道居民區 漕河涇街道居民區

漕河涇街道交通運輸

漕河涇街道轄區內有鐵路上海南站、長途客運南站、漕溪公交樞紐站、滬閔高架、地鐵1、3、12號線、15號線。 [6] 

漕河涇街道社會事業

漕河涇街道文體事業

2011年末,漕河涇街道有合唱、舞蹈、時裝、滬劇、越劇、京劇、淮劇、葫蘆絲、老年書法、攝影10支羣眾業務文化團隊。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個,座位240個,年演出100場次,觀眾約2萬人次;公共圖書室1個,藏書萬餘冊。 [3] 
2011年末,漕河涇街道有羅城路籃球場和門球場、漕溪公園羽毛球場、冠生園路乒乓房等4處公共體育場地。有羣眾體育團隊18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61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秧歌、拳操、排舞、氣功、腰鼓、舞龍、跳踢、乒乓球、門球、九子游戲等。設健身苑(點)78個,配有健身器材596件。 [3] 
漕河涇街道防疫 漕河涇街道防疫

漕河涇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漕河涇街道有幼兒園(所)5所,託兒所1所,在園幼兒1209人,專任教師79人;普通小學1所,在校生990人,專任教師7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1所,在校初中生1227人,專任教師23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完全中學在校高中生607人,專任教師58人;工讀學校1所,在校生80人,專任教師22人;職業高中學校1所,在校生946人,專任教師90人。主要學校有徐彙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中國中學。 [3] 

漕河涇街道科技事業

2011年末,漕河涇街道有科技企業孵化器上海科技創業中心1個。 [3] 

漕河涇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漕河涇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門診部以上)12個,其中二級甲等綜合醫院1個,民營醫院3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個,下設社區衞生服務站6個;病牀981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0張。專業衞生技術人員1112人,其中執業醫師416人,執業助理醫師13人,註冊護士53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11.4人,執業(助理)醫師4.02人,註冊護士5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36.3萬人次,住院手術1.14萬台次,出院病人2.68萬人次。重點醫院有二級甲等綜合醫院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 [3] 
漕河涇街道綠植 漕河涇街道綠植

漕河涇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漕河涇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773户,人數1234人,支出637.71萬元,比上年增長4.91%,月人均430.65元,比上年增長10.95%;城市醫療救助49人次。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5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29.2萬元。社區服務設施11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所屬4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7個。有敬老院3所,牀位94張,2011年,接收老人94人次。社區日間照料牀位10張。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和慈善超市各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0.1萬元,捐贈物資折款2萬元,接收捐贈衣被0.2萬件,使439人(次)困難羣眾受益。 [3] 

漕河涇街道郵政電信

2011年末,漕河涇街道轄區內有郵政支局1個,郵政所2個。 [3] 

漕河涇街道歷史文化

  • 民間藝術
漕河涇街道民間藝術中式服裝盤扣製作技藝,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 

漕河涇街道榮譽稱號

2020年5月,漕河涇街道榮獲2008—200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區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