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演化分析

鎖定
演化分析(Evolutionary Analysis )是由中國吳家俊在2010年“股市真面目”一書中創立的方法論體系,以生命科學原理和生物進化思想為基礎,運用生物學範式(Biological Paradigm)深入解析股市運行的內在動力機制,將股市波動的生命運動本質屬性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及分析視角,從股市的代謝性、趨利性、適應性、可塑性、應激性、變異性和週期性等方面入手,歸納總結出高勝算博弈的精髓,對市場的中期或重大波動行情做出正確判斷,為投資決策提供機會和風險評估的方法總和。
中文名
演化分析
外文名
Evolutionary Analysis
理論基石
演化證券學的理論體系
研究對象
股市波動的生命運動內在屬性
主要內容
股票市場中短期波動邏輯
現實意義
拓展對股市波動本質的真正理解
範式內容
生命科學原理和生物進化思想
重要著作
《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研究成果

演化分析方法論內涵

演化分析是以演化證券學(EAS)為理論基礎的完整方法論體系,它綜合運用生命科學原理和生物進化思想,剖析股票市場資金博弈行為背後的本質與奧秘;以生物學範式詳盡揭示股票價格形成機制及其演變規律,提出了一個洞悉股市波動邏輯的全新認知框架;認為長期而言,股票價格由企業的內在價值決定,股市運行規律屬於經濟學研究範疇,但中短期而言,股市波動儘管在表現形式上貌似經濟學或物理學現象,在本質屬性上卻是一種生物學現象
透過現象看本質,股市波動歸根結底是生物本能和進化法則共同作用的產物,其運行趨勢、形態和軌跡是一種多維度協同演化(Coevolution)的歷史進程;股市波動的行為表現,既不是傳統經濟學認為的線性、鐘擺式的“機械運動”,也不是隨機漫步理論認為的毫無規則的“布朗運動”,而是一種特殊、非線性、複雜多變的“生命運動”;股市波動的複雜性是由其生命運動的內在屬性所決定的,其主要特徵包括代謝性、趨利性、適應性、可塑性、應激性、變異性、節律性等,這就是為什麼股市波動既有一定規律可循,又無法被定量描述和準確預測的最根本原因。

演化分析理論基礎

華爾街有句名言:“你如果能在股市熬十年,你應能不斷賺到錢;你如果熬二十年,你的經驗將極有借鑑的價值;如果熬了三十年,那麼你定然是極其富有的人”。
有史以來最出色的股市投資人和骨灰級的股票玩家——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ivermore),曾對股市運作的真實面目做出如下極其深刻的的評述:股市是人類發明的最大和最複雜的謎團而解開這個謎團的人是應該得頭獎的!一個人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從他所有錯誤中學到所有的教訓。有人説凡事都有兩面,但是股市只有一面,不是多頭的一面或空頭的一面,而是事實的一面。
但非常遺憾的是,一百多年過去了,無數人窮其一生也難明其裏,股市波動的邏輯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時至今日,人類對股市波動邏輯的認知,僅僅是一些皮毛而已,而比這更加不幸的是,人們卻常常誤以為已經瞭解股市波動背後的真相或者事實。所以,對市場缺乏敬畏之心,熱衷於在各種媒體上以訛傳訛、信口開河者大有人在信以為真和深受其害者不計其數,這既是人性弱點的真實寫照,也是對人類進步的莫大諷刺!
關於國際學術界對股市波動本質及其規律的研究現狀,美國著名經濟學家、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席勒,在其名著《非理性繁榮》一書中開誠佈公地指出:毋容置疑,經濟學家對金融市場的認識已有了很大的深化,但是就目前情況而言,金融市場中還有許多複雜的現象我們無法解釋。大多數投資者並不知道,股市研究的質量非常缺乏可信度,而在市場上流行的研究結果,其透明度和準確性就更值得懷疑了。
股市博弈,知不易,行更難。在古今中外的股市發展歷史長河中,精通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者無數(無論是個人還是專業機構),但能在其中長久生存與發展者卻寥寥無幾,這背後必定存在着認識論方法論方面更深層次的內在原因——至今為止人類對股市運作邏輯和規律的認知,實際上還僅僅停留在經驗模型上,遠遠未能達到科學法則的層面。這也是造成在股票投資這一特殊行當,知識和勤奮未必管用、成功經驗難以複製與傳承、業餘選手可以戰勝專業選手等奇特現象頻出的主要原因。這在世界上的任何其它領域,都是極其罕見的。
作為股市波動邏輯的生物學解讀,演化證券學在《股市真面目》、《股市波動的邏輯》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創造性將生命科學研究的視角與股市博弈的方法論結合起來,對國際上流行的各種理論提出強有力的挑戰!它在總結和借鑑各相關學科優秀成果的基礎上,突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和認知框架,摒棄股票市場行為分析中普遍流行的數學和物理學範式,力圖從生命科學原理和生物進化思想入手,通過實證分析(Empirical Analysis)和規範分析(Normative Analysis)相結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拓展人們對股市波動本質的真正理解,對於揭示股票價格形成機制及其演變規律,重構證券市場的認識論與方法論,具有里程碑式的理論創新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演化分析基本原理

人類對於股市波動邏輯的認知,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世界難題。迄今為止,尚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和方法能夠令人信服並且經得起時間檢驗——2000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在《非理性繁榮》一書中指出:“我們應當牢記,股市定價並未形成一門完美的科學”;2013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授予羅伯特·席勒等人該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時指出:幾乎沒什麼方法能準確預測未來幾天或幾周股市債市的走向,但也許可以通過研究對三年以上的價格進行預測。
與自然科學有巨大區別的是 ,人們對社會科學(包括社會、政治、經濟、金融等各種與人類行為有關的事務)的認識,不存在普遍適用的永恆真理!任何投資理論和方法,都不可能脱離市場生態或者超越時空環境而恆久正確可靠,否則,無論是基本分析還是技術分析,都難免會出現“水土不服”或者“張冠李戴”,從而導致這些理論和方法的最終失效,甚至對不明就裏的投資者產生嚴重誤導,使其成為悲催可憐、被割了一茬又一茬的股市“韭菜”。
例如,現階段的中國股市,由於缺乏適合於“價值投資”生存和發展的市場生態環境, 加上價值投資方法的採納,需要以投資者的天生稟賦、個性塑造、心智修煉作為基礎,以能夠用“反人性”的意志、心態、定力面對市場波動和套利誘惑作為前提,因此,對於絕大多數懷有急功近利想法、整天盯着股價漲跌的投資者而言,教條主義式的全盤照抄投資經典,或者簡單效仿“買入並長期持有”(Buy-and-Hold)的操作方法,並不是普遍適用、現實可行的生存策略,這是被無數事實證明了的經驗總結。
所以股神巴菲特告誡投資者:如果你沒有持有一種股票10年的準備,那麼連10分鐘都不要持有它!並且還在一次演講中説道,他不怕泄露價值投資的天機,因為他的導師已經説了幾十年都沒用,價值投資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成為主流(並非普通投資者能夠模仿的)。
德國著名的投資大師和證券教父、被譽為“20世紀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的安德烈·科斯托拉尼,直言不諱地指出:數學邏輯不適用於股票市場,投資人不應該將一般的數學邏輯套用在股市上,股市行情不是用一把尺就能測量出來的,其未來走勢也不是用數學公式就可以計算出來的 [1]  。就連華爾街頂級量化金融大師、哥倫比亞大學著名教授伊曼紐爾·德曼,在《數學建模如何誘騙了華爾街》一文中,也毫無忌諱地承認:我們根本不可能(通過數理分析方法)發明出一個能夠預測股票價格將會如何變化的模型;如果我們相信人類行為可完全遵守數學法則從而把有着諸多限制的模型與理論相混淆的話,其結果肯定會是一場災難(聲名顯赫的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最終破產,就是最好的例證)。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在2009年4月發表的題為《股市將引領經濟復甦》的文章中聲稱:在很大程度上,股價變化的推動因素是人類的天生傾向,即在興奮和恐懼之間間歇性搖擺,這種搖擺儘管也深受經濟事件的影響,但它本身也自有一定“生命力”。根據我的經驗,人類情緒的這種搖擺,不僅是對未來商業活動的預測,而且還是左右未來商業活動的關鍵起因。而羅伯特·席勒則在《動物精神》一書中明確指出:有大量證據證明,動物精神才是人們行動的真實動機,而且無所不在。主流宏觀經濟學假設它們不具有任何重要作用,這真可謂荒謬!
近代英國最著名的經濟學家、新古典學派創始人馬歇爾,也曾在其名著《經濟學原理》中指出,經濟學研究方法大體上可以分為來源於經典牛頓力學的均衡方法與來源於生態學的演化方法,並宣稱:經濟學家的目標應當在於經濟生物學,而不是經濟力學 [2] 
在談及演化理論被如此廣泛地應用於理解世界的運作規律時,美國當代著名哲學家、認知科學家丹尼爾·丹尼特指出:如果讓我頒發一個“最佳主意獎”給某人,我會頒給達爾文,而非牛頓或愛因斯坦或任何人。自然選擇這一演化觀念簡單明瞭,卻將生命及其意義、空間與時間的目的、起因與結果,以及運作機制與物理定律等領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3]  ——事實上,他在《Evolution:The Triumph of an Idea》一書(中文直譯“演化:一種思想的輝煌勝利”)中強調的,不是革命性的演化理論如何科學、如何正確、如何客觀,反而強調的是它作為一種人類思想的偉大與成功。而世界著名演化生物學家、科普作家、哈佛大學教授斯蒂芬·傑·古爾德也曾做出如下評價:任何其他偉大的理論,都未能像演化理論的結構這樣簡單明瞭!

演化分析現實指導意義

只要我們承認股票市場是一個“生態系統”,或者具有生態系統的屬性,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股市博弈中偶爾賺錢的方法和案例有無數種,但能指導人們持久成功的完整、精煉、適用的理論體系不會太多,演化思想即使不是理解和處理股市博弈根本性問題的唯一真理,但它肯定是通往真理的一條正確和可靠途徑。
在股市生存博弈中,很多投資者的股票買賣決定,貌似或者自以為是“理性決策”,而實際上只是一種披着理性外衣的自我幻覺、一種換了馬甲的的羣體潛意識、一種趨利避害的升級版本能反應。因此,撇開“生物本能”和“進化法則”來探討股市運作的邏輯與規律,無疑只是隔靴搔癢。任何以線性思維或機械決定論為基礎的投資理論,都無法揭示股市波動背後的真實邏輯,自然也就無法幫助我們徹底擺脱股市危機一再循環上演的”歷史魔咒“。
正是由於那些似是而非、頗為流行和時髦的理論和方法,以及無數關於投資技巧的陳詞濫調,充斥着媒體的各個角落,甚至連專業書籍也未能倖免,而絕大多數投資者在固守先入之見、缺乏科學精神和鑑別能力的狀態下,不知不覺地受到其嚴重誤導,才導致了長期以來空手而歸(即“七虧二平一盈”現象)。
難怪投資大師威廉·歐奈爾(William J.O’Neil)在《股票作手回憶錄》的序言中説:我購買了一千多本股市和投資類的書籍,然而,根據我45年的從業經驗,發現其中僅有10-12本真正具有一定的實際價值。至於無處不在、甚至氾濫成災的股市評論,只要我們稍為認真地分析,或者跟蹤驗證一下,那麼多年以來眾多券商、研究機構、經濟學家或分析師的投資建議及相關報告其論點論據的荒謬程度也就可見一斑
面對股市這個“協同演化”和“動態均衡”的巨型、複雜生態系統,很多投資者要麼陷入不可知論,要麼誤以為在K線圖表或者會計報表裏,可以找到戰勝市場的快速獲利方法,從而沉迷於探尋各種旁門左道的策略與技巧。而實際上,依據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給出的各種信號、指標(無論是MACD、RSI、KDJ等,還是PE、PB、ROE等,諸如此類)進行預測和博弈,是造成眾多股民虧損的主要禍根。這是其認識論和方法論被嚴重扭曲的必然結果。
如果將這些五花八門的雕蟲小技比喻為“股市巫術”,也許更為貼切。因此,基於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的短期走勢預測,除了滿足人類的征服欲和賭徒心理、迎合急功近利的人性弱點,以及故弄玄虛忽悠中小散户之外,看不出對提高操作水平和投資業績有絲毫幫助。巴菲特通過幾十年的實踐經驗總結,給人們提出如下忠告:不要去預測股市短期的走勢和點位,否則就要等着打臉。
著名哲學家大衞·休謨在《人性論》和《人類理解研究》中,對人類社會各種“因果關係”的真實性和必然性提出強烈質疑,認為人類(以及其他動物)都有一種信賴因果關係的本能,這種本能來自於神經系統中所養成的習慣。股市波動及其演化進程,根本不存在各種流行理論所假設的的因果邏輯,因果的想法純粹是因為投資者個人的主觀願望、一廂情願的臆想或者幻影。在趨利動機的催化下,“屁股決定腦袋”的人性弱點就暴露得更為淋漓盡致——決定投資者多空判斷的,往往不是既有的客觀事實,而是其所持股票倉位的高低。
股市波動背後所隱藏的豐富內涵,絕非僅憑若干價格圖表或者數理模型就可以描繪和理解的。股市博弈之所以是世界上最艱難的事情,國際學術界至今也還沒有任何一種理論能夠對股市波動的邏輯及其複雜性,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釋,主要是因為在股市波動及其演化進程中,充滿着各種非線性關係,它們不僅時時刻刻動態演變,並且經常和線性關係交錯融合、糾纏不清,造成無法量度和預測的“複雜性波動”是常態,能夠識別和捕捉的“趨勢波動”只是特例,這種“複雜性”包括但不限於“隨機性”、“應激性”、“操縱性”、“多樣性”,而且是由其生命運動的本質屬性所決定,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如果對此缺乏敬畏之心,那麼必將付出沉重的代價——難怪牛頓在股市投資失敗後感慨地説:“雖然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但測算不出人類瘋狂的程度”。
換言之,任何形式的價格圖表或者數理模型,都無法揭示股票供求關係變化和股市頻繁波動的內生性驅動因素,其描述的僅僅是股價波動的結果,並沒有抓住不同市場生態下價格波動背後的真正成因,按照這種“緣木求魚”式的方法來操作,其對錯概率實際上與“拋硬幣”遊戲無異(華爾街曾經有個關於大猩猩和股市互動的著名實驗,有興趣者不妨用拋硬幣來代替,肯定任何一年都會有一枚“股神”級的硬幣勝出),根本不存在高勝算博弈的內在邏輯基礎——也許是針對技術分析存在的方法論亂象,巴菲特甚至譏諷地指出,技術分析不過是股市算命先生用一些貌似科學的術語,來包裝自己並唬弄別人的手段罷了。
自古以來,股票市場充滿着謬誤、假象和謊言。投資者應該時刻銘記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當真理還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已經走遍了半個世界”。尤其在財經媒體上頻頻露面的所謂“網紅”,其不負責任和漏洞百出的市場評論、分析或者預測,極易對廣大投資者造成誤導和傷害,我們對此要保持高度警覺!
股票市場起源於歐美國家,有關股票投資的各種流行理論,也全部由歐美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所創立。作為中國學者發明的全新認識論和方法論體系,演化證券學從理論到實踐、從現象到本質的寬廣視角,審視股市波動的真實邏輯及其演化規律。它創新應用生物學範式來觀察和處理股市波動的各種複雜問題,強調認為“生物本能”和“競爭與適應”是股市運作的主導性力量,是推動市場發展演化的原動力;股市運作的背後具有很強的生物進化邏輯,所有市場行為都受到生命科學原理和生物進化法則的廣泛制約,只要多從“生物本能”和“適應與競爭”的角度觀察市場,就可以找到符合邏輯、可持續盈利的策略和方法。
創新總是從不同專業領域的邊緣開始的!作為證券學、生物學、進化論等有機結合的前沿交叉學科,證券演化分析的理論體系具有無可置疑的科學性、獨創性、系統性邏輯性,也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應用價值,但毫無疑問,證券投資理論研究是一項永無止境的事業,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還需要許多人的開拓性工作和許多年的不懈努力,才能夠被人們普遍理解和接受(除了人們頑固的線性思維定勢外,西方社會對進化論一直持懷疑態度和牴觸情緒)。因此,廣泛開展證券市場理論研究和科普工作,實在是任重而道遠。
這符合新生事物的發展規律。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沿着這個方向的研究探索越深入,離股市運行的客觀規律就越接近,也就越能夠在股市的生存博弈中佔得先機,成為一個知己知彼、處變不驚的股票玩家。
展望未來,演化分析的理論體系一旦被廣大投資者所接受,並被作為股市博弈的方法導航及行動指南,使原有的思考框架和行為習慣發生根本性轉變,那麼對於其整體生存狀態而言,“七虧二平一盈”的殘酷現象將會發生明顯好轉。否則,就必然像西方發達國家股市一樣,毫無優勢可言的中小散户將被市場淘汰出局。

演化分析實際應用

作為全面和系統闡述股市波動邏輯的理論創新體系,演化證券學對股市運作的各種複雜因果關係,具有強大的解釋力、推理力和説服力。它以“市場生態”為重要研究導向,植根於中國本土市場的長期研究與實踐——經過幾乎所有類型的試錯和無數次失敗後的經驗總結,因此對於真正理解中國特色股票市場的運行規律,構建適合中國市場環境的博弈策略框架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與傳統分析方法不同,演化分析方法論並不試圖為股市波動軌跡提供“想當然”式的定量描述和預測,而是着重為投資人建立一種科學認識和理解股市運行規律的全新框架和視角,以幫助投資人擺脱對各種複雜因果關係理解的簡單化、表面化、理想化傾向,以及對待市場波動的線性思維定勢,突破傳統方法的侷限性和片面性,從股市的代謝性、趨利性、適應性、可塑性、應激性、變異性和週期性等方面入手分析和處理問題,對市場的中期或重大波動行情做出正確判斷,從而達成在風險市場中長期穩健獲利的目標。
跨學科方法是解決經濟和金融市場複雜性問題的最佳途徑。二十世紀末期,“演化經濟學”終於獲得了里程碑式的發展,並被視為經濟學革命可能的策源地,從事演化分析也被視為當今經濟學家的一種範式時尚與趨勢。1991年,《演化經濟學》雜誌正式誕生。近年來,演化理論與金融學的交叉融合,日益受到世界各國學者的密切關注,儘管其力量還不足以和傳統金融理論抗衡,但已經顯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發展前景。2002年在蘇黎世瑞士證券交易所召開了“演化金融”的專題會議;2005年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推出了關於演化金融學研究進展的專刊。
有許多學者認為,在演化金融學領域,一定會誕生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創新成果。2011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羅伯特·H·弗蘭克(Robert H. Frank)在其最新出版的《達爾文經濟學》一書中,甚至提出這樣一個論斷:總有一天,人們會認為經濟學的真正鼻祖是達爾文,而非亞當·斯密。
相對於龐大而繁雜的經濟金融系統,股票市場毫無疑問是探索演化分析範式“科學性”的絕佳實驗室,而且是測試和驗證其“適用性、有效性、可靠性”的理想試驗,可以使我們更加容易、更加客觀對各種流行理論的真偽、優劣作出正確的判斷和甄別。而隨着證券市場實證研究工作的不斷拓展和深化,演化證券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體系,完全有可能為演化金融學、行為金融學、演化經濟學的創新與應用研究,帶來重要啓示甚至突破。
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夠被人們逐漸認識和接受。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只要演化分析的理論基礎是科學的,研究方向和路線圖是正確的,那麼,隨着進化生物學、認知與決策神經科學、演化博弈論等相關學科的不斷髮展和滲透融合,經過人們的長期探索與實踐,它就終究會得到世人的普遍認可,併成為證券市場極具競爭力的分析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演化證券學由於抓住了股市波動的本質屬性,具有高度的科學性系統邏輯性可擴展性,因此能夠集眾智於一身,融百策於一體,將許多頗具代表性的理論和方法 “一網打盡”——有興趣對股市波動機理做進一步探討的投資者,可詳細研讀羅伯特·席勒的《非理性繁榮》,其“反身性理論”“非線性反饋機制”與EAS的“協同演化”、“動態均衡”理念以及“適應性”、“可塑性”觀點,可謂殊途同歸;馬克·布坎南在《隱藏的邏輯》中關於人類“行為模式”的論述,則與EAS對股市“本質屬性”的研究結果如出一轍。至於格雷厄姆眼中的“市場先生”,顯然與EAS關於股市波動的“生命運動”特徵描述高度契合;江恩理論的“時間法則”,則與EAS的“節律性”有共通之處;巴菲特強調的“能力圈”投資原則和“決策卡”概念,以及查理·芒格推崇的基於多學科研究的“生態”投資法和基於投資者差異的個性化策略構建,與EAS的“生態型博弈決策系統”,在基本理念上不謀而合;而人們經常採用的信息(事件)驅動型交易策略,實際上只是EAS“應激博弈模型”的一種應用案例而已。

演化分析研究領域

股票市場是一個多維代謝、協同演化的巨型生態系統。如果剝開市場波動的表象,那麼我們就可以發現,股市博弈中的買入和賣出,交易的都是人性(生物本能),股票只不過是一種載體(籌碼)罷了。
演化分析方法從股市波動的根本屬性出發,歸納總結出股市演化高勝算博弈的精髓,為投資者提供一種關於股市博弈的全新思考模式與邏輯框架。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領域,而針對每一個細分領域,都可以研發出若干種符合邏輯、卓有成效的博弈方法和策略。
目前,基於演化證券學的決策模型,主要有如下七種,基本上可以揭示和概括股市波動的各種複雜現象,鎖定股市運行的確定規律
1、股市的代謝性與股價波動規律的研究(例如:股市生態多維代謝及演化均衡分析)
2、股市的趨利性與股價波動規律的研究(例如:資金逐利特點、市場操縱手法等)
3、股市的適應性與股價波動規律的研究(例如:市場對信息的適應機制、股價波動自適應的形成)
4、股市的可塑性與股價波動規律的研究(例如:市場參與者思維和行為的可塑性)
5、股市的應激性與股價波動規律的研究(例如:常規和過度應激反應、顯性和隱性過度應激反應)
6、股市的變異性與股價波動規律的研究(例如:市場主導性價值觀、審美觀、潛規則、博弈策略的演變)
7、股市的週期性與股價波動規律的研究(例如:間歇性盛衰節律、持續性盛衰節律)
由於市場處於永恆的變化之中,加上投資者個人的天生稟賦、心智模式、認知框架、價值取向、風險偏好、心態意欲各不相同,因此,股市上不存在一成不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投資策略和盈利模式。演化博弈決策模型的建立,除了需要考慮基礎架構及生態位(Ecological Niche)外,其內涵本身還應該是一個與時俱進、持續研發的動態調整過程。
換言之,股市博弈活動需要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循環反覆,以至無窮。這也是為何長期以來,人們依靠現有的金融理論體系,很難在股市博弈中獲得持久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投資者只有將股市波動視為一種生物學現象,而不是經濟學或物理學現象,遵循生態位的趨適、平衡、拓展等相關原則,構建一套與投資者能力邊界基本匹配、可適應各種市場生態條件、針對各個研究領域特點的多樣化交易模型——生態型博弈決策系統,才能尋找和確立自身最恰當的“現實生態位”,在這個變幻莫測、紛繁複雜的零和博弈生態系統中建立長久的競爭優勢,在看似混沌的市場中識別和捕捉高勝算博弈的良機,讓股市從此更像“提款機”而不再是“絞肉機”。

演化分析主要分析

股票市場不僅僅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複雜適應系統,而且還是一個多空資金激烈殺戮、爾虞我詐、弱肉強食的"角鬥場"和“屠宰場”,其生存競爭策略和手段,詭異多變而且無所不用其極。因此,市場波動及其演化的複雜程度,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更不是普通投資者能力所能駕馭的範圍!對此認識不足或者缺乏敬畏之心,正是人們最終鎩羽而歸的根源所在。
從研究範式的特徵和視角來劃分,股票投資領域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演化分析
如同醫學領域的中醫學和西醫學,在病理診斷的認識論與方法論方面存在本質區別一樣,上述三種分析方法也是基於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和邏輯結構,其主要研究對象,只側重於市場運作的某一特定方面或者範疇,都有其合理性和侷限性,但對於探討股市博弈的方法和對策,又都具有參考價值。它們的理論基礎、前提假設、範式定位、基本策略各不相同,在實際應用中既相互聯繫,又有重要區別。
相互聯繫之處,主要表現在投資決策的具體操作層面——技術分析要有基本分析的支持,才能避免“緣木求魚”,而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要納入演化分析的框架,才能提高其科學性、適用性、時效性和可靠性!
重要區別之處,主要體現在如何理解人與市場關係的哲學層面——技術分析派認為市場是對的,其基本策略是“順勢而為並及時糾錯”;基本分析派認為他們自己的分析是對的,市場出錯會經常發生,其基本策略是“低價買入並長期持有”;演化分析派則從“協同演化”和“動態均衡”的理念出發,認為市場和投資者的對與錯,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企業價值、市場估值),還是在時間和空間上(高估低估、超買超賣),都不存在恆定、統一、普世、絕對的評判標準,而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生態、價值取向和人性弱點的協同演化進程,其基本策略是“一切以生物本能與進化法則考量為前提”。
(1)、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以企業內在價值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從決定企業價值和影響股票價格的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發展前景、企業經營狀況等方面入手(一般經濟學範式),通過詳盡分析以大概測算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和安全邊際,並與當前的股票價格進行比較,形成相應的投資建議。基本分析認為股價短期波動不可能被準確預測,而只能在有足夠安全邊際的情況下“買入並長期持有”,在安全邊際消失後賣出。
本傑明·格雷厄姆被稱為基本分析派的“價值投資之父”。1934 年他把在哥倫比亞大學開設的課程講義整理出版,即著名的《證券分析》,該書第一次把客觀理性分析,引入到股市的激情投機文化之中。
(2)、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以股價漲跌的直觀行為表現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預測股價波動形態和趨勢為主要目的,從股價變化的K線圖表及技術指標入手(數理或牛頓範式),對股市波動規律進行分析的方法總和。技術分析有三個頗具爭議的前提假設,即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價格以趨勢方式波動;歷史會重演。
技術分析是100多年前股市啓蒙時期形成的經驗總結和若干所謂的“規律”,實際上是在機械決定論盛行的年代,將股市波動視為一種物理學現象,儘管在一定市場條件下有些參考價值,但總體而言誤導多於指導,其根本缺陷在於它沒有堅實的科學理論支撐,經不起科學的檢驗,終究也經不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目前,在西方股市中應用技術分析的已經很少,但在國內仍有很多人信奉技術分析,比較流行的方法包括道氏理論、波浪理論、江恩理論等。
(3)、演化分析(Evolutionary Analysis):以股市波動的生命運動內在屬性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從股市的代謝性、趨利性、適應性、可塑性、應激性、變異性和週期性等方面入手(生物學或達爾文範式),歸納總結出股市演化高勝算博弈的精髓,對市場波動方向與空間進行動態跟蹤研究,為股票交易決策提供機會和風險評估的方法總和。演化分析認為股市波動的行為表現具有類生物學現象,只有從“協同演化”和“動態均衡”的理念出發,深入研究股市中的各種複雜因果關係,才能為構建科學合理的博弈決策框架,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據。
同時指出,除非投資者對股市運作邏輯及人性弱點具有天才般的洞察力,並且自身具備完善的心智模式、超凡的心理素質和行為管理能力,再加上不可或缺的偶然性因素(運氣成分),否則,任何企圖針對市場短期波動軌跡進行定量分析、預測及策略實施的努力,都是徒勞無功的。因此,它更多聚焦於幫助中小投資者,建立一種科學分析股市波動邏輯的全新框架,從中期演化的思路來理解市場運行規律及其博弈策略,對中期或重大波動行情做出正確判斷,以達成持續、穩健獲利的目標——懷着對人性弱點、市場波動複雜性、中國股市生態特殊性的敬畏之心,定位於中期演化狙擊手,而不是巴菲特式的“股神”,更不是短線賭徒。
演化分析以生物本能和進化法則作為研究視角,可以幫助我們規避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的諸多盲區陷阱。例如,技術分析的信奉者,經常忽視不同市場生態制約的特殊性和差異性,誤以為“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和“歷史會重演”的前提假設是一種普遍性及確定性規律,盲目相信“趨勢線”、“波浪形態”、“阻力位”、“支撐位”、“金叉”、“死叉”等等的市場意義及其作用,一旦沉迷於各種技術指標或波浪曲線分析,就意味着走進了死衚衕!而基本分析的追隨者,則往往輕視牛熊輪迴節律性和人性弱點的殺傷力及其深遠影響,牛市來臨時一味強調安全邊際,熊市來臨時一味強調長期持有,一旦陷入思維僵化的泥潭,機會成本和潛在風險也就徒然增大。
目前,演化分析雖然在學術表達上存在一定困難,還無法做到直觀、精確、易懂,但實際應用效果十分顯著。如果按照巴菲特的至理名言:“模糊的正確遠勝於精確的錯誤”,那麼,演化分析的這些缺點,也就算不上什麼了——K線圖表的直觀性貌似優點,其實恰恰是陷阱,就像坊間調侃的那樣“一根陽線改變情緒,兩根陽線改變觀點,三根陽線改變信仰”。
股價波動K線形態只不過是股市演化機制的一種頗具“迷惑性”的外在表現形式,只有把技術分析納入股市波動的內在屬性(如變異性、應激性、逐利性、適應性等)分析框架內,才能賦予其高勝算博弈的基礎和前提;同時,相對於如此繁雜多變的宏觀與微觀經濟變量,投資者知識、視野、能力具有明顯的侷限性,市場信息不對稱現象和企業發展狀況的不確定性也普遍存在,加上生存競爭壓力和人性固有弱點的共同影響,人們所謂的企業價值及合理估值,不僅其客觀性值得商榷,而且會隨着市場生態和價值取向的演化而不斷變化,它與股票價格波動之間,往往可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不存在因果關係,即“好公司不等於好股票”、“好公司易選,但好時機難擇”——巴菲特在一次著名的演講中這樣説道:“在華爾街,股價會受到羊羣效應的巨大影響,當最情緒化、最貪婪的或最沮喪的人決定股價的高低時,所謂市場價格是理性的説法很難令人信服。事實上,市場價格經常是荒謬愚蠢的”。因此,只有把基本分析納入股市運動的內在屬性(如代謝性、變異性、可塑性、節律性等)分析框架內,才能為普通投資者的中短期交易決策,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由於受到機械論思維定勢的限制,以及各種有着致命缺陷的流行理論的誤導,中小散户在投資實踐中,面臨着許多誤區和困境,其中最常見的誤區,就是在認識論上覆雜問題簡單化,在方法論上卻又簡單問題複雜化;最主要的困境在於,技術分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實屬“此一時彼一時”,其科學性和邏輯性一直受到廣泛質疑,而基本分析的客觀性顯然是“見仁見智”,其適用性和時效性也受到嚴峻挑戰。
綜上所述,股市波動歸根結底是一種生物學現象(對應於演化分析),而不是人們普遍認為的經濟學或物理學現象(對應於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因此,應該把演化分析作為股市博弈決策的方法導航及行動指南,並借鑑、吸收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的理論精華,重點針對市場生態、價值取向、人性弱點的協同演化進程,進行動態分析,客觀判斷,謹慎決策。

演化分析各種投資理論

股市博弈如同在一片未知的海域中航行,投資理論就像一盞指引前進方向的燈塔,是避免顛覆性或方向性錯誤所必需,具有獨立的價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不僅需要有正確、完整、適用的理論體系來指導實踐,而且更為重要、也更為困難的是,還必須將其視為一種信仰來恪守,才不至於輕易被意欲本能(荷爾蒙)和外部誘惑所俘虜(巴菲特被稱為“股神”,這才是其真諦所在)。否則,要想擁有永續的競爭優勢,成為股市博弈的最終贏家,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馬克·吐温曾經説過:“人類不是被一無所知的事所累,而是被深信不疑的事所累”——在哥白尼發表《天體運行論》之前,“地心説”已經統治了人類文明1400多年;在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之前,上帝創造萬物的觀點已經深入人心2000多年。從這個角度看,道氏理論從創立至今只有100多年,如此眾多的投資者被先入為主的理論方法所束縛,也就不足為怪了。
長期以來,各種投資理論流派之間一直爭論不休、互不相讓。技術分析經常被諷刺為愚昧的占星術,其追隨者被稱為“一羣處境窘迫而自命不凡的人”,如伯頓·麥吉爾所説:“就我個人經歷來看,我從未見一位成功的技術分析者,而失敗者倒是屢見不鮮”。 有效市場理論也常受到質疑,羅伯頓·A·哈根認為,有效市場理論和投資組合理論雖然聽起來完美無缺,但脱離實際。一些投資大師如巴菲特等人,也都是有效市場理論的反對者。
相對而言,演化證券學以“協同演化”和“動態均衡”的理念,作為市場實證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和各種理論流派的衝突,有利於投資者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遵循科學精神,接受實踐檢驗,以最大限度規避各種錯誤理論的影響。
我們至少應該牢記這樣一個簡單道理:有比較才有鑑別。投資者只有對各種似是而非、廣為流行的理論和方法進行嚴格甄別和檢驗,做到謹慎求證、去偽存真、留優汰劣,更加準確地把握股市運作的客觀規律,才能避免誤入歧途,在股市的長期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凱恩斯選美論
選美論是由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創立的關於金融市場投資的理論。凱恩斯應用人們熟悉的選美活動的規則及現象,研究和解釋股票市場波動的規律,認為金融投資如同選美,投資人買入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股票並非至關重要,只有正確地預測其他投資者的可能動向,才能在投機市場中穩操勝券,並以類似擊鼓傳花的遊戲來形容股市投資中的風險。
隨機漫步理論(Random Walk Theory)
1827年,蘇格蘭生物學家羅伯特·布朗(Robert Brown),發現水中的花粉及其它懸浮的微小顆粒,不停地作不規則的曲線運動,後來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布朗運動”。20世紀中葉,奧斯本(M.F.M Osborne)提出了隨機漫步理論,認為股票交易中買方與賣方同樣聰明機智,股票價格的形成,取決於市場對隨機到來的事件信息作出的實際反應,現今的股價已基本反映了供求關係。股票價格的變化類似於“布朗運動”,具有隨機漫步的特點,其變動路徑沒有任何規律可循。因此,股價波動是不可預測的,根據技術圖表預知未來股價走勢的説法,實際上是一派胡言。
基於布朗運動的對數正態隨機漫步理論,逐漸成為金融市場研究的經典框架,也為之後量化金融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PT)
1952年,年僅25歲的美國學者馬科維茨(Harry M.Markowit,1927-)在他的學術論文《資產組合選擇》中,首次引入資產組合報酬的均值和方差這兩個量化指標,將數理方法應用於證券投資研究,以數學化的方式解釋投資分散化原理,系統地闡述了資產組合和選擇問題,標誌着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簡稱MPT)的開端。該理論認為,投資組合能降低非系統性風險,一個投資組合是由組成的各證券及其權重所確定,選擇不相關的證券應是構建投資組合的目標。
雖然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做了很多在現實市場中並不存在的理想化假設,使得該理論無法在投資實踐中得到普遍應用,但它在傳統投資回報的基礎上第一次提出了風險的概念,認為風險而不是回報,是整個投資過程的重心,並提出了投資組合的優化方法,馬可維茨因此而獲得了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有效市場假説(EMH)
1965年,美國學者尤金·法瑪(Eugene Fama,1939-),發表了一篇題為《股票市場價格行為》的博士畢業論文,並於1970年對該理論進行了深化,提出有效市場假説(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簡稱EMH)。有效市場假説有一個頗受質疑的前提假設,即參與市場的投資者有足夠的理性,並且能夠迅速對所有市場信息作出合理反應。該理論認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競爭充分的股票市場,一切有價值的信息已經及時、準確、充分地反映在股價走勢當中,其中包括企業當前和未來的價值,除非存在市場操縱,否則投資者不可能通過分析以往價格獲得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利潤。
歸納起來,EMH對於投資者的意義是:若市場弱式有效,則技術分析是無用的;若市場半強式有效,則基本分析也是無用的;當市場完全有效時,市場組合(Market portfolio)是最優投資組合,意味着組合的被動管理是有效的。
有效市場假説提出後,便成為證券市場實證研究的熱門課題,支持和反對的證據都很多,是目前最具爭議的投資理論之一。儘管如此,在現代金融市場主流理論的基本框架中,該假説仍然佔據重要地位。
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瑪、拉爾斯·皮特·漢森以及羅伯特·J·席勒該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研究資產市場的發展趨勢採用了新方法。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三名經濟學家“為資產價值的認知奠定了基礎”。幾乎沒什麼方法能準確預測未來幾天或幾周股市債市的走向,但可以通過研究對三年以上的價格進行預測。
“這些看起來令人驚訝且矛盾的發現,正是今年諾獎得主分析作出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學院説。
值得一提的是,尤金·法瑪和羅伯特·席勒持有完全不同的學術觀點,前者認為市場是有效的,而後者則堅信市場存在缺陷,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至今為止人類對資產價格波動邏輯的認知,還是相當膚淺的,與我們真正把握其內在規律的距離,仍然非常遙遠!
行為金融學(BF)
行為金融最早能追溯到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Gustave le Bon在1896年出版的《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的研究》一書,該書很好的刻畫了羣體行為的特徵。Selden(1912)在《股票市場心理學》中提到股票價格的波動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了投資者情緒的影響。
197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1934-)等人發表了題為《期望理論:風險狀態下的決策分析》的論文,建立了人類風險決策過程的心理學理論,成為行為金融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簡稱BF)是金融學、心理學、人類學等有機結合的綜合理論,力圖揭示金融市場的非理性行為和決策規律。該理論認為,基於理性假設的傳統經濟學不足以解釋人們的風險決策行為,股票價格並非只由企業的內在價值所決定,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資者主體行為的影響,股票價格並非只由企業的內在價值所決定,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資者主體行為的影響,即投資者心理與行為對證券市場的價格決定及其變動具有重大影響,其主要內容可分為套利限制和心理學兩部分。
由於卡納曼等人開創了“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的分析範式,成為二十世紀80年代之後行為金融學的早期開拓者,瑞典皇家科學院在2002年10月宣佈,授予丹尼爾·卡納曼等人該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其綜合運用經濟學和心理學理論,探索投資決策行為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從此開啓了經濟學與其它學科大融合的新時代。
總體來説,行為金融學就是統計行為心理特徵,然後用其解釋金融市場的現象。它的明顯不足是發現了問題卻沒有解決問題,雖然試圖深挖市場運作背後的奧秘,但並不系統也不透徹,因此現今成型的行為金融學模型還不多,研究的重點還停留在對市場異常和認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歷史觀察上,以及鑑別可能對金融市場行為有系統影響的行為決策屬性。
究其原因,也許就像指數基金教父約翰·博格爾(John Bogle)所説的那樣:“在這個行業裏摸爬滾打了55年,我依然對如何預測投資者的心理一無所知。”
大致可以認為,到1980年,經典投資理論的大廈已基本完成,至今為止,關於證券市場運作規律的研究沒有獲得突破性進展。在此之後,世界各國學者所做的只是一些修補和改進工作。例如,對影響證券收益率的因素進行進一步研究,對各種市場“異相”進行實證和理論分析,將期權定價的假設進行修改等等。
演化證券學(EAS)
2010年,中國演化分析專家吳家俊在《股市真面目》、《股市波動的邏輯》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創造性將生命科學研究的視角與股市博弈的方法論結合起來,提出股票市場是“基於人性與進化法則的複雜自適應系統”理論體系,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演化證券學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論內涵,為股市演化分析奠定了方法論的基礎。該學説綜合運用生命科學原理和生物進化思想,以生物學範式全面闡釋股市運行的內在動力機制,為解釋股市波動的各種複雜因果關係,構建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框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依據。
作為股市波動邏輯的生物學解讀、中國學者發明的全新認識論和方法論體系,演化證券學(Evolutionary Analyticsof Security,簡稱EAS)摒棄證券市場行為分析中普遍流行的數學和物理學範式,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勢和認知框架,重視對“生物本能”和“競爭與適應”的研究,強調人性和市場環境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認為在本質意義上,股市波動是一種生物學現象,是生物本能和進化法則共同作用的產物,股市波動趨勢、形態和軌跡是一種多維度協同演化的歷史進程;在行為表現上,股市波動具有類生物學現象,是一種特殊、非線性、複雜多變的“生命運動”,其典型特徵包括:代謝性、趨利性、適應性、可塑性、應激性、變異性、節律性等,這就是為什麼股市波動既有一定規律可循,又無法被定量描述和準確預測的最根本原因。
當前,除了學科內部的縱深發展外,金融學領域的學科交叉與創新發展的趨勢非常明顯。作為證券學、生物學、進化論等有機結合的邊緣交叉學科,演化證券學已成為證券投資界的前沿研究領域,對於揭示股票價格形成機制及其演變規律,推動現代金融理論的多學科融合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比較常用的演化證券學模型,主要有如下七種,基本上可以揭示和概括股市波動的各種複雜現象,鎖定股市運作的確定性規律:MGS模型、BGS模型、AGS模型、PGS模型、IGS模型、VGS模型、RGS模型等。
⑴、代謝博弈模型(Metabolism Game Strategies,簡稱MGS)
⑵、趨利博弈模型(Benefit-Pursuing Game Strategies,簡稱BGS)
⑶、適應博弈模型(Adaptation Game Strategies,簡稱AGS)
⑷、可塑博弈模型(Plasticity Game Strategies,簡稱PGS)
⑸、應激博弈模型(Irritabillity Game Strategies,簡稱 IGS)
⑹、變異博弈模型(Variability Game Strategies,簡稱VGS)
⑺、節律博弈模型(Rhythmicity Game Strategies,簡稱RGS)
以上關於股票市場運行規律的理論,基本上都是圍繞着“股市波動的內在邏輯”這個中心命題來展開的。
另外一些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則從股票交易的具體操作層面進行了技術性探索,主要包括道氏理論、波浪理論、江恩理論等。其中:
道氏理論認為,股價表現會充分反映一切值得市場知道的消息,市場價格指數可以解釋和反映市場的大部分行為。市場波動有三種趨勢:主要趨勢、次要趨勢、短暫趨勢。道氏理論是股票市場所有技術分析的基礎。
艾略特波浪理論認為,股市走勢是依據一定的模式發展,股價的漲跌起伏猶如海洋的潮汐波動,有節奏、週期性地重複出現,是有規律可循的。該理論是從道氏理論中繁衍出來的一整套精細的主觀分析工具,為投資者提供了另一種研判股價運動趨勢的分析方法。
江恩理論認為,股票市場裏存在着宇宙中的某種自然規則,股票價格運行趨勢並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規律可循的,甚至可以通過數學、幾何學、宗教和天文學的綜合運用來進行預測的。江恩理論認為,市場的波動率或內在週期性因素,來自於時間和價格的倍數關係,當其內在波動頻率與外來推動力頻率恰好形成倍數關係時,便會出現所謂的共振現象,從而對市場走勢產生巨大影響。

演化分析延伸閲讀

1、動物精神,(美)喬治·阿克洛夫,羅伯特·席勒著,2012年12月第二版
2、當經濟學遇上生物學和心理學,(美)邁克爾·舍默著,2009年7月第1版
3、魔鬼投資學,(美)邁克爾·莫布森著,2007年10月第1版
4、交易員心中最經典的文章:人性的缺陷,《鳳凰財經》,2015年10月12日
5、達爾文是經濟學鼻祖,《洛杉磯時報》,2011年10月18日
6、金融生態系統與生物生態系統的內相似性研究,《國際金融研究》, 2010年02期
7、基於中國股市的進化金融理論與實證研究,《金融研究》,2007 年第10 期
8、從均衡走向演化——經濟學範式的演進,《財經問題研究》,2003年03期
9、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獲獎理由:為資產價值認知奠基,《新華網》,2013年10月14日
10、昔日“股神”今何在:從趙丹陽但斌到王亞偉徐翔,《股市動態分析》,2013年11月04日
11、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投資高手,《騰訊網》,2106年3月16日

演化分析相關文獻

1、金融進化論,(美)里奧M·蒂爾曼著,2009年3月第一版
2、演化經濟學,陳勁,王煥祥編著,2008年2月第一版
3、這就是股市真面目嗎?價值中國網,讀書評論-2011-03-26
4、經濟學諾獎緣何六次鍾情博弈論?新京報-2012-10-16
5、演化金融學對傳統金融理論範式的創新 九五論文網-2012-10-12
6、演化金融學最新研究進展 生產力研究,學術動態綜述-2007-04-01
7、演化金融學的創新與展望 學習與探索,2012年07期
參考資料
  • 1.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大投機家的證券心理學》.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年:76頁
  • 2.    張良橋,董翠玲:均衡思想與演化思想的比較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1年第二期(總第188 期)
  • 3.    [美]卡爾·齊默著,唐嘉慧 譯 .《演化:跨越40億年的生命記錄》.中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