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漓,漢語一級字 [3]  ,讀作lí,部首是氵,是由兩個漢字(“漓”和“灕”)簡化而來。
“漓”字源流不詳,最早見於南北朝的《北史》中,為形聲兼會意字,從水,離會意也表聲旁。其本義為淺薄,澆薄後,引申為濕透的樣子或指河川名。 [1] 
“灕”字也源流不詳,最早見於西漢《戰國策》,為形聲字,從水,離聲。其本義為水滲入地下,後引申為濕透的樣子或指河川名。
由於二字在表濕透義和河川義時通用,簡化字將“漓”定為規範漢字。並在繁體字標準裏也做了相關處理,規定“漓”字表濕透義中,而“灕”表河川義中。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IYBC
倉    頡
EYUB
鄭    碼
VSLZ
注    音
ㄌㄧˊ
詞    性
形;名
筆順編號
4414134522554
四角號碼
30127
總筆畫
13
部外筆畫
10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F13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詞
形容詞
淺薄;澆薄
shallow
漓俗(浮薄的風俗);漓滑(浮薄狡詐);漓薄(酒不濃;浮薄);漓漓拉拉(形容液體不斷滴落)
名詞
灕江。
水名,在廣西東北部。為桂江上源。同湘江上游間有靈渠(湘桂運河)相通。
Lijiang River
-
(參考資料: [1]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薄酒也。從酉離聲,讀若離。呂支切 [1] 

説文解字注

(醨)薄酒也。薄對厚言。上文醪醇醹酎皆謂厚酒。故謂厚薄為醇醨。今人作漓、乃俗字也。屈原賦曰。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從酉。離聲。讀若離。呂支切。古音在十七部。 [2]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漓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11
廣韻》呂支切《集韻》鄰知切,𠀤音離。水滲入地。
又淋漓,雨聲。本作漓。或作離。
薄酒也。從酉離聲,讀若離。呂支切
『説文解字注』
(醨)薄酒也。薄對厚言。上文醪醇醹酎皆謂厚酒。故謂厚薄為醇醨。今人作漓、乃俗字也。屈原賦曰。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 [2] 

音韻彙集

語種
讀法
國際音標
li˧˥
唐代讀音
liɛ
日語讀音
USUI
韓語羅馬
LI
現代韓語
越南語
lầy
客家話
台灣四縣腔
li2
梅縣腔
li2
海陸腔
li2
客語拼音字彙
li2
陸豐腔
li3
寶安腔
li2
客英字典
li2
粵語
lei4
潮州話
羅衣5(離)
近代音
來母 齊微韻 平聲陽 黎小空
中古音
來母 支韻 平聲 離小韻 呂支切 三等 開口
上古音
黃侃系統:來母 歌部 ;王力系統:來母 歌部
(參考資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