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漏米巖

鎖定
漏米巖,也叫獅子巖,坐落在距宣漢縣城東30公里的下八鄉的米巖村、文明村和田灣村交界的山嶺上。
中文名
漏米巖
別    名
獅子巖
類    型
地名
位    置
宣漢縣

目錄

漏米巖結構

此巖是硬石,不易風化,下座是風化頁岩,整個岩層長約30米,厚約5米,獨立於山脊。從山腰的匡家坡觀此巖,活像一頭猛獅孤立巖頭,昂首向北,穩健、威武。獅子肚下有一空洞,可容七八人於洞中,夏天居於洞中,山風獵獵,倍感清爽;隨意遠眺,綠意漫卷大地,遠山近水盡收眼底。空洞上方有一小孔,像是獅子的肚臍眼,傳説此肚臍眼能漏米,米巖村的名字就得於此。

漏米巖發展歷史

據老人們講,古代有一乞丐,性情懶惰貪財,討飯行乞路過此巖,暫住宿夜,第二天遇着下雨,不易下山,又冷又餓在洞中蜷成一團。正閒着無聊,偶然發現石壁頂上有一小孔,“彷彿若有光”,半明半暗,乞丐覺得奇怪,就用小竹筷捅那個小孔,誰知竟斷斷續續掉下米粒來。他眼睛一亮,驚喜若狂,就用討飯破碗盛接,用時半天,接了一小破碗,他就用爛砂罐舀水拾柴熬煮起來,一頓正好吃個飽。一日三餐不多不少,剛夠他吃飽。這樣享福了幾天,他漸漸滋生了貪慾,想着要是能將孔擴大一點,讓它每天多漏一些,日有節餘,可向市場出售,撈取大錢。於是他急不可耐地去尋找工具,想找個鑽子、手錘之類的東西來擴大漏孔,可找來找去,只有他那根用來趕狗的木棍。於是他八字腳一叉,用木棍用力地去捅小孔,誰知一不留神,腳下踩滑了,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他強忍疼痛,爬起來又捅,不巧木棍又被折斷了一截。他用剩下的半截木棍再捅,終於將洞孔捅大了一點,米“嘩嘩”地漏了下來,可剛好將他那隻破碗裝滿的時候,又停止不漏了。然後接下來的三天就只漏粗糠,再後來連粗糠都不漏了,乞丐空等了幾天,不見漏米,肚子也餓得難受,懷着悔恨,只好拿着他那半截打狗棒、破碗、破砂鍋下山乞討去了。
關於米的來由,老人們説,以前交通不便利,前河沿岸人們大部分物資靠水上運輸,而漏米巖下的黃龍潭是較複雜的一段水域,水深且亂石多,每年都有米船經於此翻船。傳説中這裏有蛟龍作怪,蛟龍要向漏米巖的獅子進貢,米船翻後蛟龍就把米拿來獻給獅子。
宣(漢)南(壩)公路修成後,下八還修建了鋼索橋、翻水橋,人們也告別了用船輸送物資的歷史,因此關於漏米巖的故事也在無形中慢慢淡化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