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漈門溪

鎖定
漈門溪位於東巖鄉境內,又名玉泉溪,長達10多公里,溪流曲折,溪水清澈,兩岸奇峯聳立,花草競豔。景區由東坑古矴步、楓樹嶺、陣圖潭、夫妻楓等景點組成。
中文名
漈門溪
別    名
玉泉溪
位    置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東巖鄉境內
長    度
10多公里

漈門溪景點介紹

漈門溪是飛雲江的支流,漈門溪景區內溪流長10多公里。有記載飛雲江支流“玉泉溪”一節,其中介紹“玉泉溪,古稱芝溪,位於文成縣玉壺,下游段瑞安稱漈門溪。”
上游位於文成縣玉壺的玉泉溪,流到瑞安境內,就被稱之為漈門溪了。坐上竹筏,隨溪流逶迤曲折,觀兩岸灘林風光,戲清溪秀水,別有一番春天的味道。

漈門溪景觀景色

漈門溪陣圖潭

《飛雲江志》:玉泉溪由文成縣玉壺進入瑞安後,南流至東坑村,左岸納東坑溪,進入漈門溪。漈門溪流經瑞安,首先進入高樓鎮東坑村。
傳説,很久之前,漈門溪前有座黃泥山,山上有個大王,人稱黃山王。黃山王有“點石成人”的本事,能將製造的泥人變成真人。這個黃山王想造反當皇帝,於是,他造了很多泥人。這些泥人都是“未開眼”的“盲瞠人”(盲人的意思),一旦開眼後,威力遠超正常的戰士兵將。
皇帝的軍師聽聞此消息後,就到漈門溪一帶捉拿黃山王。情急之下,黃王山來不及給泥人開眼,只好讓“盲瞠人”衝鋒陷陣了。後來,“盲瞠人”打了敗仗,泥人將軍在高樓石馬村自殺,他把戰爭所用地圖“陣圖”,拋在漈門溪,變成一個潭,後人稱為“陣圖潭”,而泥人將軍也變成馬的樣子,在漈門溪留下一個地名,叫做石馬垟。
“盲瞠人”打了敗仗,黃山王也失去當皇帝的夢想。如今,高樓一帶還流傳着這一故事。

漈門溪雙口潭

依漈門溪一路走來,前面有個虎山,又稱猛虎山,海拔624.8米,形如猛虎下山。此虎兩眼圓瞪,大口張開,前爪騰起,氣勢兇猛。“過了猛虎山,我們還可看到相思鳥、老鷹展翅和雙口潭。”
雙口潭是漈門溪溪水最深的一段,潭最深處達200多米,在左邊山上,相隔10多米兩邊各有一個洞口,這兩個洞口裏邊相通,屬人工鑿通,原來準備當導流渠。右邊有座人造小山,據瞭解,在1958年“大躍進”時,國家決定在這裏修建一座水庫,由於缺乏科學規劃,又趕上汛期來臨,造成工程失敗,所以沒建成的大壩就成了小山留下來。

漈門溪古碇步

在這片羣山峽谷裏,逶迤着一條清澈平緩的漈門溪,溪流之上,經常會見到這樣的一條條石頭組成的碇步,它是古時人們過溪的主要依靠。
漈門溪溪流之上,平整的石塊一字排開,從小溪的這頭一直橫跨到那頭。《考工典拾遺記》記載:“舜命禹疏川奠嶽,濟巨海,黿鼉以為梁。”《竹書紀年》中也説,“周穆王三十七年伐楚,大起九師,東至九江,架黿鼉以為梁”。
黿鼉是一種特別巨大的烏龜,而在淺灘溪澗中剛露出水面的石磴、大石塊,遠遠望去,碇步如一個又一個露在水上的烏龜背,古人形象化地稱其為黿鼉。據《瑞安市交通志》中《陸運篇橋樑》的“碇步”一節介紹,東坑村的東巖碇步全長120米,為瑞安境內最長的碇步,清光緒七年(1881)建,為古時高樓與青田間主要過溪通道。
東坑古碇步幾經風雨、山洪。早年沒有橋,瑞安高樓往青田方向走,這個碇步是必經之路。早年,每次山洪大水來了,路就斷了。
東坑古碇步共有169步,是千百年來村民們往來溪兩岸的主要通道。1911年,被山洪衝坍89個碇齒;1959年,損壞30個碇齒;1969年,又沖掉50個碇齒;1980年,國家撥款2000元全部修復。1987年建築公路時南端填塞3個碇齒,尚有169個碇齒。
碇步除了行人之外,還有走船。這是我們東坑古碇步與別的地方不同的特點。所謂“走船”,其實就是行駛竹筏。我們見到碇步南端第14至15步齒間留有1.4米寬的缺口,是通竹筏的口子。
隨着社會發展,美麗古樸的碇步也被現代水泥橋取代。1989年東坑大橋建成之後,這條古矴步開始成為專供遊客觀賞的古蹟。

漈門溪旅遊資源

漈門溪寬窄不一,河牀曲折,兩岸是典型的江南山野風光。泛舟溪上,觀景戲水,自然有着別樣的情趣和情調。在漈門溪,來旅遊的人走在上面,頭頂着蔚藍的天,腳底下是嘩嘩的水,可以慢慢踱步,也可以跳躍着一路奔跑,就像在水上彈鋼琴,或舒緩,或急促,那種美妙感覺無與倫比。
來漈門溪旅遊的人,也有比較“瘋狂”的驢友。這裏適合峽谷穿越,常有驢友來燒烤,舉行篝火晚會和露營等户外活動。這裏溪面開闊,碧水如藍天,水如鏡,天也如鏡,彷彿一個明淨、透明、安逸的水世界,無怪‘千古男兒一放翁’至此,也是陶陶然的。
漈門溪境內有眾多形態各異的瀑布、溪潭。夏季氣温比周邊地區低2至3攝氏度,再加上流水潺潺,遊客漫步林間會感覺十分涼爽。
此外,當地還有上千種植物及多種野生動物,為平時在城市的居民添加了遊玩的野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