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漆葉

鎖定
漆葉,中藥名。為漆樹科漆屬植物漆樹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的葉。全國除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以外,各地均有分佈。具有活血解毒,殺蟲斂瘡之功效。主治紫雲瘋,面部紫腫,外傷瘀腫出血,瘡瘍潰爛,疥癬,漆中毒。
中藥名稱
漆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無患子目
漆樹科
漆屬
漆樹
採收時間
夏、秋季
用    量
外用:適量
毒    性
小毒
拉丁學名
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

漆葉入藥部位

葉。

漆葉性味

味辛,性温。

漆葉歸經

入肝、脾經。

漆葉功效

活血解毒,殺蟲斂瘡。

漆葉主治

紫雲瘋,面部紫腫,外傷瘀腫出血,瘡瘍潰爛,疥癬,漆中毒。

漆葉相關配伍

治漆中毒,漆葉取汁搽,或煎水候冷洗,忌洗暖水及飲酒。(《本草求原》)

漆葉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搗汁搽;或煎水洗。

漆葉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葉,隨採隨有,鮮用。

漆葉形態特徵

漆樹,別名大木漆、山漆《中國高等植物圖鑑》,楂苗《中國樹木分類》,小木漆(湖北),瞎妮子(山東)。落葉喬木,高達20m。樹皮灰白色,粗糙,呈不規則縱裂,小枝粗壯,被棕色柔毛;冬芽生枝頂,大而顯著,被棕黃色絨毛。奇數羽狀複葉螺旋狀,互生,長22-75cm;葉柄長7-14cm,被微柔毛,近基部膨大,半圓形,上面平;小葉4-6對,小葉柄長4-7mm,卵形、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長6-13cm,寬3-6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偏斜,圓形或闊楔形,全緣,上面無毛或中脈被微毛,下面初有細毛,老時沿脈密被淡褐色柔毛;側脈10-15對,兩面略凸,膜質至薄紙質。圓錐花序長15-30cm,被灰黃色微柔毛;花雜性或雌雄異株,花黃綠色;雄花花萼5,卵形,長約0.8mm;花瓣5,長圓形,開花外卷;雄蕊5,長約2.5mm,着生於花盤邊緣,花絲線形,花葯長圓形;雌花較雄蕊小,子房球形,1室,徑約1.5mm,花柱3。果序稍下垂,核果腎形或橢圓形,不偏斜,略壓扁,長5-6mm,寬7-8mm,外果皮黃色,無毛,具光澤,成熟後不裂,中果皮蠟質,具樹脂條紋,果核棕色,與果同形,長約3mm,寬約5mm,堅硬。花期5-6月,果期7-10月。

漆葉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800-2800(-3800)m的向陽山坡林內,亦有栽培。全國除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以外,各地均有分佈。

漆葉相關論述

1、《綱目》:“主勞疾,殺蟲。”
2、《本草蒙筌》:“擠汁塗癬,瘡暈漸收。”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高松.《遼寧中藥志 植物類》: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