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釣線

鎖定
釣線是指垂釣活動中,用於連接釣鈎及各種小配件的絲、線或細繩。釣線的型號指釣線的粗細,是有標示的。其標示的是釣線橫剖面的直徑,但是因為其位數太長,於是統一採用了號數制,數字越大的表示越粗,數字越小的表示越細,一般從0.2號一直到30號,共有29種尺寸 [1] 
中文名
釣線
外文名
fishing line
別    名
魚線
性    質
漁具

釣線釣線發展

過去的釣線,多是棉、麻、絲等天然纖維材料,透明度、強力和柔軟性都遠遠不夠。隨着化纖的發明和不斷進步,新一代釣線在柔軟度,透明度和強力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
尼龍的發明是近代史上的一大創舉,它給紡織、國防、民生帶來了革命性的震撼,尤其將尼龍油製成線,充當垂釣用的線,不但是釣魚上劃時代之盛事,同時也為釣魚運動的發展寫下了新的一頁。
最早產製尼龍釣線的是美國的廠商——杜邦、釣漁線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釣力值的問題,這尾魚究竟能否拉得起來?釣線會不會斷呢?這是釣友最擔心的問題。而尼龍釣線即使是在草創初期其釣力和直徑之纖細都遠在其它代用品之上、基於這兩個緣故 使得歐美生產的釣漁線、規格標示都以最實際的釣力值來計算。歐美的重量單位是磅,所以釣線的規格單位便是磅數制了。
隨後出現了性能更加優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DOYENTRONTEX Fiber),在魚線行業內俗稱大力馬纖維,該纖維力學性能更加優異,密度小於水,具有超強的耐磨耐候耐腐蝕性能,逐漸有替代尼龍魚線的趨勢,特別是在高端魚釣,海釣等領域已經成為主流產品,這也是國內魚線加工行業的重點出口項目。

釣線釣線規格

線號┈┈┈線徑(mm)┈最高結節力(kg)
0.08┈┈┈ 0.049┈┈┈ 0.30 原絲等級不一強力值不一樣
0.10┈┈┈ 0.053┈┈┈ 0.41 原絲等級不一強力值不一樣
0.15┈┈┈ 0.064┈┈┈ 0.49 原絲等級不一強力值不一樣
0.2┈┈┈┈0.074┈┈┈┈0.72
0.3┈┈┈┈0.091┈┈┈┈0.95
0.4┈┈┈┈0.105┈┈┈┈1.05
0.5┈┈┈┈0.117┈┈┈┈1.16
0.6┈┈┈┈0.128┈┈┈┈1.33
0.7┈┈┈┈0.138┈┈┈┈1.52
0.8┈┈┈┈0.148┈┈┈┈1.70
0.9┈┈┈┈0.157┈┈┈┈1.90
1.0┈┈┈┈0.165┈┈┈┈2.10
1.2┈┈┈┈0.181┈┈┈┈2.70
1.5┈┈┈┈0.202┈┈┈┈3.60
2.0┈┈┈┈0.234┈┈┈┈3.80
2.5┈┈┈┈0.261┈┈┈┈4.50
3.0┈┈┈┈0.286┈┈┈┈5.60
3.5┈┈┈┈0.309┈┈┈┈6.50
4.0┈┈┈┈0.331┈┈┈┈7.30
4.5┈┈┈┈0.351┈┈┈┈8.20
5.0┈┈┈┈0.370┈┈┈┈9.10
5.5┈┈┈┈0.388┈┈┈┈10.00
6.0┈┈┈┈0.405┈┈┈┈11.00
7.0┈┈┈┈0.440┈┈┈┈12.54
8.0┈┈┈┈0.470┈┈┈┈14.14
10┈┈┈┈ 0.520┈┈┈┈

釣線釣線型號

釣線的型號指釣線的粗細,是有標示的。其標示的是釣線橫剖面的直徑,但是因為其位數太長,於是統一採用了號數制,數字越大的表示越粗,數字越小的表示越細,一般從0.2號一直到30號,共有29種尺寸。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説釣線的號數相差多少倍,其直徑就相差多少倍。實際上,釣線的號數是和釣線的截面積成正比的。一種釣線的號數是另一種釣線號數的多少倍,這種釣線的截面積和強力就是那種釣線截面積和強力的多少倍,而這種釣線的直徑卻只有那種釣線號數倍數的開平方。由於尼龍有很多種類,即使是同一種類,又會因各廠家生產工藝水平的好壞,在材料的聚合度上有所不同,反映到釣線的抗拉強度上就有較大差別,所以以上的討論是以同樣材質或同樣的品牌為前提的。
垂釣高手用線一般偏細。他們多用的母線多為06號(0.12毫米)、08號(0.14毫米)、1.0號(0.16毫米)、1.2號(0.18毫米),子線僅用0.4號(0.1毫米)、0.6號、0.8號、1.0號幾種。而很多釣手動輒就買2號(0.225毫米)、3號(0.3毫米)線,普通池釣用5號(0.375毫米)、10號(0.52毫米)線的也大有人在,其實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
對於初學者來説,垂釣需用何種型號的釣線,還得視垂釣的水域和對象魚而定。如果是江、河、湖、水庫,因為大魚較多,建議使用粗線的釣線;如果是在養魚池或魚塘釣鯽魚,則選用1號線即可;如果是在野外釣猾魚,線當然越細越好,特別是靜態水域,宜用細線,以0.8-1.2號線為佳,反之,如果是動態水域,且水流比較急就宜用粗線 [1] 

釣線鑑別保養

在漁具商店裏購買魚線時,可能會發現魚線品種五花八門,商標註明有國產、合資、國外進口的等等,價格有幾百元一盤的魚線,便宜的有幾塊錢一盤的魚線,包裝上是琳琅滿目,讓購買者目不暇接。當然,魚線中肯定有質量好的,也有質量一般或差的。雖然價格上的差異是選擇魚線優劣的一種簡單方法,市場上魚線的價格,很不規範,以次充好的現象,屢屢發生。僅從價格和外包裝上是鑑別不了魚線真正的品質,只有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才能鑑別出魚線的優劣。

釣線看線

當拿到魚線後,首先看包裝説明以及數據指標是否符合標準。然後打開外包裝進行目測,無論什麼顏色的魚線,線的表面必須有光澤(編織線除外),透明線不能有顏色出現,有顏色的線不能發白,如果有與本色線不相符合的顏色出現在魚線中(除生產時帶色),那魚線質量就一定有問題。另外,找一端標準魚線與欲選購的魚線相比,看一看線徑的號數是否相同或接近,相差不大,或相同線徑,那麼魚線尚可,如果相差很大,那肯定不是好魚線了,因為有的劣質線,只有加大線徑才能保持一定的拉力。

釣線摸線

選購魚線時,先將線拉出一段,用手指輕輕一捋,憑手感檢驗,魚線的粗細是否均勻,表面是否平整。然後可將魚線放入手掌,再後稍稍進行擠壓,然後鬆開手掌,檢查受力後的魚線恢復情況如何,如果短時間快速恢復原樣,屬質量較好的魚線,如果恢復得很慢或者根本恢復不了原樣的線,那肯定是劣質線。另外,好的魚線應該是非常柔軟的,特別是柔軟線做子線,好處多多。在魚線線徑相同的時候,越柔軟越好。

釣線試用

在垂釣時試用魚線是最有效的一種鑑別方法。垂釣中,魚線經過水的浸泡之後,可以試出其吸水性如何。魚線表面做工粗糙,做線用料密度不夠,防水保護層效果不好,在使用過程中,魚線就會出現吸水現象,一旦魚線吸水,線組的靈敏度下降,影響魚汛的正常傳遞,好的魚線不應該吸水。是否耐磨,也是衡量魚線優劣的標準之一。有些線組上需要一些小配件(如漂座等),在垂釣過程中 需要反覆調整,那麼這些附着在魚線上的配件,在調整時,要經常上下摩擦魚線,如果魚線質量不好,很快就會起毛或分叉,影響魚線原有的拉力。另外,釣線在打結後,其強度越高,質量越好,在垂釣時,線組根據需要,要在釣線上打結釦,一般的釣線在打結處,拉力強度都會降低,而質量好的釣線,降低的幅度有限,質量差的釣線可能會下降到不足打結前拉力值的30%,所以在試用的時候,打個結,輕輕一拉檢查強度如何。

釣線保養

1.每次垂釣結束後,應及時將沾在釣線的水用乾布擦乾淨,因為垂釣水域的水質成分很多,包括一定數量的油、鹽、鹼、酸等多種成分。如果不將含有這些成分的水擦乾,釣線因受到腐蝕而降低強度。
2.將乾淨的釣線輕輕地纏在繞線盤上,儘量讓釣線鬆弛,不要緊繃,因為長時間受力,會導致釣線失去原有的彈性。
3.繞線器最好選用圓形的比較好,方型繞線器四邊都有直角,長時間擺放,釣線彎曲點的強度會下降,而且放出來的釣線都是有稜有角的。
4.所有的釣線都存放在乾燥、無光、無污染的地方儲藏,以免受潮變質、老化。
5.外出垂釣時,纏有釣線的繞線器,不要與其它雜物放在一塊擠壓,以免將釣線劃傷,更不能與油脂放在一塊。
6.如果發現釣線的顏色發生變化,褪色、變黃等或者發脆,説明釣線已經老化或開始老化,應該及時更換,切不能貪圖僥倖而留下斷線跑魚的隱患[1]。

釣線防止纏繞

1.釣魚提空竿是無法避免的,但提竿的動作可以設計。假如提竿能避免垂直向上,讓下落的魚鈎碰不到魚線,鈎線絞纏的幾率不就可以少點嗎?因此,提竿時,魚竿向左或向右略偏斜一點,估計偏斜15~20度即可,這樣偏斜不僅可以減少鈎線絞纏,而且中魚後,還能避免大魚攪黃窩點。另外,在提竿時,用力不宜過大,稍稍添加一些力量就可以,一般是魚不出水的,這樣即使揚空竿,鈎也不會纏魚線,這些規範動作設計運用熟練後,不僅對多釣獲有幫助,而且有效地防止魚線的絞纏。
2.線組改造:首先是風線。風線不宜長,過長不僅把握不住最佳提竿時機,而且極易亂線。風線的長度一般來説,以離水面50~60釐米為宜。舉例説,如果水深100釐米,只須用150~160釐米的魚線就足夠了。我説的是一般的情況下,但是如果魚塘的魚頭大,該用長線還是應該使用長線,如魚塘水面離岸過高,落差大,釣大魚自然需要用長線了。
使用傳統手竿釣的釣友,大多是一根線到鈎,這不科學,懸墜釣都是主線和子線組合的。主線粗,子線細。比如主線用直徑0.2毫米的,子線可用0.16毫米,甚至可用0.12毫米的。這樣的組合好處多,比如鈎掛荷梗最多捨棄子線和魚鈎,對主線和魚竿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更換線鈎也方便,子線鈎組可以多備幾副,子線斷了用備用的子線拴扣即可。有人統計,換根子線速度快的只需用10秒鐘,如不是這樣組合的,換根魚線常要費一番功夫,更不用説重拴魚鈎了。
3.如果在提竿時發現魚線絞纏,這時的心態不能急躁,持竿動作不要太大,應儘量使魚竿平穩,控制好竿尖不要抖動,小心地抽回釣竿,這樣可減輕魚線絞纏的幾率,對解開絞纏的魚線大有益處 [2] 
參考資料
  • 1.    劉楓 俞庚生等編著,釣魚入門,人民體育出版社,1985年04月第1版,
  • 2.    漆浩主編,垂釣,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