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漁父

(五代南唐詩人李中七言律詩)

鎖定
《漁父》是五代南唐詩人李中七言律詩,這首詩描寫了一幅清新動人的水鄉風俗畫,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漁家生活的恬靜閒宜,令人陶醉。
作品名稱
漁父
作    者
李中
創作年代
五代(南唐)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漁父作者簡介

李中:五代南唐詩人,生卒年不詳,大約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為淦陽宰。有《碧雲集》三卷,今編詩四卷。南唐開元六年(942)與劉鈞等同讀書白鹿洞的廬山國學,博取功名。有詩《壬申歲承合之任淦陽,再過廬山國學感舊寄劉鈞明府》:“三十年前共苦辛,囊螢曾寄此煙岑。讀書燈暗嫌雲重,搜句石平憐蘚深”。考壬申年為972年,是年詩人赴淦陽任命,經過九江重遊故地,寫下了這首詩。又詩人好友孟賓於癸酉年(973)為時在淦陽令的李中自編的《碧雲集》作序。文中也説道:“公理淦民,飲淦水,清白著矣”,可知其972-973年知淦陽,約三十年前讀書廬山國學,當在942年左右,是否登進士,不考。後顯德中任淮西某縣令。周世宗南伐,陷於周師,受新命。六年(959),以兄弟亡故,兩親在堂,上表請歸故國,得周帝恩准,棄官歸南唐親養。宋乾德初任吉水尉,歷新喻、安福、晉陵等縣令。開寶五年(972)任新淦縣令。973年任淦陽宰時,編成自己詩集《碧雲集》,共有二百餘篇,時晉天福中進士孟賓於任水部郎中,為其詩集作序。未幾卒。《郡齋讀書志》卷四著錄《李中詩》二卷。另《唐才子傳校箋》卷十有其簡介。《全唐詩》編為四卷。
詩人一生多任縣級小吏,政治上並不得志,加上連年戰亂,親人離散,朋友遠別,政治抱負難以實現,生活上不甚如意。但詩人畢生有志於詩,成痴成魔,勤奮寫作,自謂“詩魔”,在病中,在別離中,在懷念中,在高興中都忍不住賦詩,有“詩魔又愛秋”、“禪外詩魔尚濃”等句,深思苦吟,創作了大量的詩篇佳作。與詩人沈彬、孟賓於、左偃、劉鈞、韓熙載、張泊、徐鉉友好往來,多有唱酬之作。他還與僧人道侶關係密切,尤其是與廬山東林寺僧人談詩論句。“一秋同看月,無夜不論詩”。與廬山道人聽琴下棋,“溪頭烘藥煙霞暖,花下圍棋日月長”(《思簡寂觀舊遊寄道者》)。反映了當時崇尚佛道的社會風氣。李中情趣高雅,琴棋書畫無所不通,書法尤佳,善草書,有《墨池編》。

漁父作品原文

偶向蘆花深處行,溪光山色晚來晴。
漁家開户相迎接,稚子爭窺犬吠聲。
雪鬢衰髯白布袍,笑攜赬鯉換村醪。
殷勤留我宿溪上,釣艇歸來明月高。 [1] 

漁父譯文

我向蘆花深處走去,羣山掩映着潺潺溪水,在夕陽中顯出明豔的美景。
打魚人家打開房門出來迎接我的到來,小孩子偷偷的看我,狗也在一旁叫個不停。
我的頭髮和鬍鬚都已經花白,穿着一件白色的布袍,笑着提着一條紅鯉魚來換鄉村裏的酒喝。
漁人殷勤的留我住下,明月高照之下,打漁船也歸來了。 [1] 

漁父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一幅清新動人的水鄉風俗畫,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漁家生活的恬靜閒宜,令人陶醉。
前兩句寫詩人尋訪:一個偶然的日子裏,朝着蘆花叢中行去,但見波光粼粼,山色青青,好一派晚晴秋色!着一“偶”字,可見並非常來,而是忽然發現這宜人之處,就更顯其風光優美了。用一“深”字,大有一種曲徑通幽、誘人前往的情趣,其蘆花飄飛、蘆葉瑟瑟之景躍人眼簾。“行”字令人浮想聯翩,詩人也許是乘着一葉扁舟而來的吧,或是獨自閒步信走?不管怎樣,總是一路觀賞、一路歡愉,雅情逸緻溢於言表,從中亦可想見漁人生活之誘人。後兩句寫漁家迎客:詩人的行蹤,驚動了漁村裏的狗,它叫了起來。於是村舍裏的大人急忙打開門户,迎接遠來的客人,孩子們也爭先恐後地看個究竟。詩人先寫“開户”,再言“犬吠”,足見漁家迎客速度之敏捷,感情之殷切,而且“犬吠聲”起,於水鄉寧靜的氛圍中,又增添了濃郁的生活氣息。“爭窺”二字,活脱脱地勾勒出孩子們的形象,其機靈活潑、逗人喜愛的神情漾然紙面。這首詩,取材平易,只是漁家尋常事,但寫得真切自然,情酣意濃,不做作,無斧鑿,使人覺得純樸的民風迎面吹來,好舒暢好舒暢!
參考資料
  • 1.    崔鍾雷.唐詩三百首.吉林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9年01月第1版:第1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