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漁浦

(虞舜漁耕的地方)

鎖定
漁浦相傳為4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炎黃部落聯盟領袖虞舜漁耕的地方。 [1] 
虞舜生於諸馮(今山東諸城),卒於鳴條(今河南開封),為避丹朱(唐堯之子)亂,曾臨浙東。今上虞境內有百官橋、舜帝廟;紹興境內有舜江、舜王廟;蕭山境內有舜湖、漁浦、歷山(小礫山)等古地名。
漁浦位於今蕭山市西南15千米處,富春、浦陽、錢塘3江之水流注於此,水面遼闊,水深莫測,古稱“漁浦潭”。
浦陽江東岸的漁浦街,前臨漁浦,控挹三江,是古時官民往來的重要津渡,上行可達金華、衢州、嚴州(今建德梅城),以及皖、贛、閩、廣;下行可至杭州、嘉興、湖州以及滬、甬諸地,形勢險要。宋朝在這裏設鎮建寨,有守卒48名。明、清兩朝,設漁浦巡檢司,負責沿江防務和接送往來官員。清·愛國名臣林則徐於通光二十一年(1841)四月十八日傍晚經漁浦,然後在義橋換船入西小江,趕至鎮海協助浙江防務。
漁浦風光秀麗,水產豐富,南朝宋邱希範,唐代孟浩然、錢起,宋代李綱、陸游,元代柳貫、王冕,明代丁師虞、來集之,清代陳至言、張遠等等詩人,先後到過這裏,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陸游甚至希望安家於此,享受林泉之樂。
  宋宣和畫院的畫師喜愛這裏景觀,創作了《煙嵐漁浦圖》、《冬晴漁浦畫》等等名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