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漁歌

(民歌)

鎖定
漁歌是中國民歌的一種,中國沿海地區以及湖泊港灣漁民所唱。如流行於廣東汕尾市 ,統稱為汕尾市漁歌, 而在廣東的惠東也有漁歌,屬於汕尾市同類。分深海、淺海兩類。前者是深海作業漁民所唱,近似鹹水歌;後者是海邊漁家婦女所唱。通常主要指淺海漁歌。
2014年12月03日,漁歌(洞庭漁歌、汕尾漁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2021年5月24日,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申報的漁歌(嵊泗漁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20] 
中文名
漁歌
遺產類別
民間音樂
遺產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湖南嶽陽市,廣東汕尾市,惠州市
申報日期
2014年
遺產編號
Ⅱ-157

漁歌藝術特色

[fisherman's song] 打魚人唱的歌漁歌互答。——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亦作“ 漁謌 ”。漁人唱的民歌小調。 唐王勃上巳浮江宴序》:“榜謳齊引,漁歌互起。” 明徐禎卿送耿晦之守湖州》詩:“郵渚頻撾津吏鼓,漁歌唱近使君船。” 清秦蕙田燕子磯》詩:“帆影懸殘照,漁謌入暮煙。”
歌詞格式一般為七字句,兩句一首,間有四句或八句一首。四句中也有用五字句或三字句作起句的,第二句或第四句的最後三字常加上襯詞重複,或整句重複。襯詞富有特色,常用來區別不同曲調的調名,如“呵呵香調”、“哩哩美調”等,曲調活潑優美,如廣東海豐漁歌《迎親花船到漁村》。又如流行於江西鄱陽湖的漁歌,為打魚者所唱,歌詞多為七字句,四句一段,曲調以徵調式為主,遼闊悠揚,如歌曲《一網魚蝦一網糧》。

漁歌代表作品

劉錫津曲
樂曲描繪了一幅北方各少數民族充滿生活氣息而又形象各異的風情畫。曲共分四段。其中第三段——漁歌描寫了以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在漁舟晚歸時的歡樂歌聲和愉悦心情。第四段——冬獵描寫了居住在大小興安嶺的鄂倫春人的狩獵場面。
漁歌子
流傳最廣泛的當屬唐代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古琴曲
《漁歌》是南宋末年著名琴師毛敏仲最有影響的作品,樂曲表現柳宗元欸乃一聲山水綠”的詩意,表達了一種視名利若敝屣,寄情山水的情趣。這首作品曾名《山水綠》、《欸乃歌》,在名稱改變的同時,音樂本身也經浙派徐門不斷加工,精益求精。樂曲中運用主題貫穿和轉調等手法,顯示出作曲藝術的新水平。
“欸乃”是船伕拉縴的號子聲,在樂曲中欸乃聲以不同形式先後出現,巧妙地表達了一種靜中有動的意境,讚頌了大自然秀麗的景色,也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賞的情緒。
《二香琴譜》(1833)記載:欸乃俗呼北漁歌,諳舊始太古遺音文會堂,《陽春堂》亦竟名潐歌,尾或收三五,或收一六,皆非是曲,採自《澄鑑堂》,尾收二四乃羽曲也,而北之一字未見於刻本,俗或呼北漁歌者別於正調高音之漁歌也,漁歌取七音欸乃取五音豈有欸乃反為北曲乎,此曲亦是漁歌蓋正調之漁歌在前恐其相混故取柳宗元的詩《漁翁》。
此曲取意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時的名作《漁翁》:漁翁夜伴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故亦認為此曲是柳宗元所作。曲譜初見於1549年《西麓堂琴統》,有多種傳譜,現琴家所奏多以《琴譜正傳》(明黃獻撰於1547年)的十段無詞《漁歌》為藍本發展而成。
據楊掄《太古遺音》解題,此曲表達“緣綠綺以寫漁情,撫焦桐而舒雅況……沽美酒,醉卧蘆花,視名利若敝屣”的情趣。
查阜西據《自遠堂琴譜》所奏《漁歌》為十八段加一尾聲。曲調恬淡,琴韻悠長,意境深遠。全曲以首段吟唱性的音調為原型,通過移位及不同音區節奏變化、調式轉換與展衍等手法貫穿全曲。起而低迴,轉而高揚,使人聯想到放情山水,高歌欸乃的情景。第四段,用散音奏出深沉有力的音調;而當第八段再現時,則採用泛音彈奏,顯示出一種飄逸的意趣。第十八段,短暫地出現了C徵調,為樂曲增加了新的色彩,最後終止在這一新調上,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
美籍華人作曲家周文中曾將此曲改編用小型西洋樂隊演奏,模擬古琴音響、手法,別具風格。
巴烏曲
《漁歌》,巴烏獨奏曲,嚴鐵明作曲。基本音調採自雲南紅河州哈尼族、彝族民間音樂。
全曲由晨曦(引子)、漁歌、歡唱、跳月、漁歌、遠去(尾聲)等部分組成。曲調優美清新,在塑造音樂形象,發展巴烏技巧及民族風格方面較為成功。
樂曲開始,巴烏奏出遼闊自由的散板引子,旋律優美舒展,展現了悠美的紅河風光。然後巴烏以濃郁的哈尼歌調奏出漁歌主題,節奏輕巧,表現了邊疆人民對新生活的讚美。歡唱是以漁歌主題音調變奏發展的。跳月則是巴烏與樂隊的問答的紅河彝族歌舞旋律,三拍子與二拍子的交替節奏富於特色,把音樂引向高潮。最後是再現漁歌主題,全曲結束。
三沙漁歌
三沙魚名歌流傳於福建霞浦縣三沙鎮,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確切的起源年代已無從考證,亦無文字腳本,純粹依靠口頭傳授,漁民根據他們所熟悉的魚類形態和習性,編成歌詞,內容生動風趣,用當地閩南方言歌唱,土腔土調,獨具一格,是閩東地區保留使用閩南方言的原生態民歌,今已瀕臨失傳,亟需加以保護和傳承。現經過廣泛蒐集,初步整理出二十餘首,正擬申報為霞浦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海鹹水起浪花 漁民最愛唱魚歌 魚名編作曲來唱 自古流傳在三沙
大海鹹水深又深 正月十五唱漁情 章茲出在元宵水 鯉魚出世鬧花燈
大海鹹水深又深 龍王點將在龍宮 蝦兵蝦將騎海馬 刺魴藤牌做頭陣
大海鹹水思又思 海龜背脊八卦書 龍蝦威武當元帥 奇門遁甲做軍師
大海鹹水浪又浪 鯊魚海上稱霸王 紅瓜披掛黃金甲 身穿銀袍帶魚郎
大海鹹水藍又藍 鎖管大來變魷筒 黃實腹臍插黃旗 紅蝦頭上一枚針
大海鹹水浪濤濤 先鋒出陣是馬頭 國公身上生翅膀 跳魚步步向前跑
大海鹹水向東來 蛤蟆嘴闊透腹臍 蝦蛄紗帽倒頭戴 笑煞水蝊脱下頜
大海鹹水浪花浮 紅梅頭內二粒珠 鮸魚膘上四個角 章茲頭上八腳嘟
大海鹹水鹹又鹹 愛仔一生在土坪 門蟹出世撩草庫 青蟳名譽透京城
大海鹹水鹹又鹹 馬加公子上京城 紅瓜來住招商店 丁香小姐出來迎
大海鹹水鹹又甜 蛤蟆貪財釣金錢 身穿紅杉硬殼竄 水蝊無骨軟綿綿
大海鹹水流向西 烏賊落籠做媒來 無形無骸虎魚母 一心思想岐頭獅
大海鹹水浪滔滔 鱠魚上街去七桃注碰着黃實做媒人 一心想娶打鐵婆
大海鹹水長又長 昌魚小姐坐眠牀 蘆鰻歡喜脱剝體 鯊魚也想跳龍門
大海鹹水奇又奇 飛烏生卵着草枝 紅梅不是紅瓜仔 帶柳不是帶魚生
大海鹹水透九洲 烏賊頭上兩條楸 紅古一身六點痣 鰻魚身體滑溜溜
大海鹹水幽又幽 烏賊吐煙倒頭溜 海蜇沒目難行走 蝦仔幫忙做目睭
大海鹹水清又清 青蟳戈仔都橫行 刀魚身長刀法好 仗義行俠打不平
大海鹹水清又清 白力比武來招親 春只使包大合唱 又請蝦蛄來彈琴
大海鹹水寬又寬 鯉魚傳信過台灣 四海同心歸一統 海中魚蝦慶團圓
注:(1)凡帶下劃線均為魚名,以三沙本地習慣稱呼。
(2)用三沙民間流行的“石榴歌”曲調演唱。
(3)文中部份方言暫用同音字代替如“七桃”即遊玩的意思。
水彩畫繪者王紹波
獲獎情況
王紹波 《漁歌》 王紹波 《漁歌》 [2]
2004年,水彩畫《漁歌》獲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金獎,為山東省在國家級最高層次的全國美展中實現了“金獎零的突破”。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2008年,該作品又獲山東省首屆泰山文藝獎一等獎。
作品賞析
水彩畫作品《漁歌》通過對滿載而歸的漁民勞動場景的渲染和描繪,展現了一幅充滿風雨和性格,收穫和喜悦的壯美生活畫卷。
作品以藝術觀照生活的新現實主義創作理念為主導,力求突破水彩畫在大題材、大場面、大製作方面的創作侷限,以期對水彩畫寫實主義表現手法進行深入的探索和推進,進一步豐富水彩畫的藝術表現語言,強化水彩畫的藝術表現力度,拓展水彩畫的藝術表現內涵。
創作過程
靈感在青島《漁歌》由心生——訪十屆美展金獎得主 [3] 
在第十屆全國美展中,青島市市王紹波的《漁歌》摘取了最高分量的金獎,為山東省在國家級最高層次的全國美展中實現了“金獎零的突破”。記者與王紹波進行了一次“面對面”,關於《漁歌》獲獎、關於水彩畫的創作,王紹波這樣娓娓道來。
20年前,青島六中美術班高材生王紹波考上全國最頂級的浙江美院卻轉而走進山東紡院的事,曾讓許多認識他的人深深為他惋惜。20年後,當記者向已是青島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的王紹波重提舊事時,王紹波淡淡地説:“其實沒什麼遺憾。我的成長根植於茲,我的創作靈感來源於茲。”是的,原型取自麥島漁民的這幅剛剛獲得最頂級的全國美展水彩金獎的《漁歌》,就是青島美麗的大海給王紹波的回報。 對此,王紹波難掩喜悦和感激之情。他説,當初從高校畢業,一些優秀生選擇去了好的企業效力,而他因喜歡研究他的畫,而選擇了留校任教。在水彩上,他潛心寫生,潛心探索,他創作的水彩畫曾兩次獲得國家級全國水彩大展金獎,從1989年開始,連續入選每五年一屆的第七屆、第八屆全國美展,獲得過第九屆的銅獎,而今更摘得第十屆的重“金”。 留在青島作學問的王紹波説,北京、江浙等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青大在水彩方面的優勢是全國領先的,作為綜合性大學,青大對其藝術類學科的支持也得以使他安心創作,而他們美術系的陶院長更是在水彩畫上成為他們的領軍人。王紹波説,學院坐落在海邊,他多少次有過畫海,畫畫漁民的衝動和構思。這次全國美展他很堅定地把目光對準了這首在心中歌唱過無數遍的“漁歌”。 有三個月的時間,他幾乎天天往海邊跑,站在那兒看漁民收網勞作,跟他們嘮嗑,交談。他在紙上畫了一百多個漁民,他感覺自己已經走進了他們當中。“海與漁民的畫作很多,關鍵是怎樣重新詮釋他們,怎樣重新提煉。作為藝術創作者,有這個責任去反映身邊的人和事。”王紹波説,他選擇了現實主義的手法,表現漁民們勞動之餘的那份恬淡與快樂。 水彩畫的傳統語言是輕音樂式的,這些年,王紹波一直在尋求一種突破,他的靜物水彩輕淡如菊茶,他的沂蒙山水淡雅如秋雲,而在他眼界更加開闊之後,他在思索,自己能不能用水彩畫出油畫的那種厚重和攝人心魄。“這次創作《漁歌》我選擇了四點表現力:大、厚、重、強烈。” 王紹波説,“通常水彩畫畫幅都不大,但是《漁歌》打破材料的侷限,選擇1.7米×1.4米在全國作品中都少見的畫幅。水彩畫水色透明,不能塗改,所以畫大幅水彩很難。”在水彩的運用上,他借鑑了中國畫與西畫的一些技法,控制色彩的運用,着力表現光與影的力度。既要胸有成竹,又是一氣呵成,王紹波説,集中創作的那14天,一天就睡三四個小時,他把精氣神全用在了這幅畫上。 用水彩繪畫美麗的青島和絢麗的人生,王紹波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4-19] 

漁歌古琴曲

古琴曲,又名《山水綠》、《欸乃歌》。取意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時的名作《漁翁》:漁翁夜伴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故亦認為此曲是柳宗元所作,有多種傳譜,現琴家所奏多以《琴譜正傳》(明黃獻撰於1547年)的十段無詞《漁歌》為藍本發展而成。
據《楊掄太古遺音》解題,此曲表達“緣綠綺以寫漁情,撫焦桐而舒雅況……沽美酒,醉卧蘆花,視名利若敝屣”的情趣。
查阜西據《自遠堂琴譜》所奏《漁歌》為十八段加一尾聲。曲調恬淡,琴韻悠長,意境深遠。全曲以首段吟唱性的音調為原型,通過移位及不同音區節奏變化、調式轉換與展衍等手法貫穿全曲。起而低迴,轉而高揚,使人聯想到放情山水,高歌欸乃的情景。第四段,用散音奏出深沉有力的音調;而當第八段再現時,則採用泛音彈奏,顯示出一種飄逸的意趣。第十八段,短暫地出現了C徵調,為樂曲增加了新的色彩,最後終止在這一新調上,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
以下摘自《琴道瑣言》作者:老桐
曾讀《今虞琴刊》,知民國時彭祉卿先生善彈“漁歌”,出神入化,南北聞名,時人稱為“彭漁歌”。可惜當時未有錄音技術,後世不能得聞。當世琴家善彈“漁歌”者以蘇州吳兆基先生最為著名,然緣慳一面,吳先生已於三年前仙去。數月前,有緣得聆吳兆基先生胞弟吳兆奇先生之“漁歌”,一曲終罷,嘆為希有,不意世間仍有此沖和恬淡之古音。吳兆奇先生閒居金陵,雅好孔孟,並及佛學,善養生,修習靜功有素,居常不喜外出。吳老操縵純為修身養性,迄今已逾六十年,因世事變更,操琴也時斷時續。近些年來,常操“漁歌”、“陽春”兩曲,近又彈“普庵咒”。據吳老雲,此曲當年在抗戰前彈過,已是六十年前之事了,近乃重温。謂“普庵咒”一曲易能便人入靜。吳老之琴韻,沖和恬淡,慢而有味,聽之令人習心態安和,有靜心之力量,境界之高,實非泛泛。今得允從學,敬拜為師,執弟子禮,幸何如之!
從吳老學彈“漁歌”,不惟學指法,記曲調,更學其琴容、味其琴旨。吳老撫琴時,身姿凝然,神定氣閒,從容不迫,琴容極雅。可以六字概之:身端、意嫺、手靜。初時覺其指法近乎拙,手指似粘於琴面,極不靈活,迥異一般彈琴者雙手活潑翩翩,乃至跳躍起伏。久之,漸覺有味,古時琴書中所説“指法貴簡靜”,大概就是指此了。學彈既久,一日忽悟中正平和之音、吟猱飽滿之韻端出乎簡靜近拙之指法。吳老後來回憶幼時家居姑蘇盤門城牆根下,宅名“琴園”,極為幽靜,其時吳浸陽先生與其父吳蘭蓀先生常相往來。吳浸陽先生清夜撫琴,“漁歌”一曲已臻化境,給幼時的吳老留下了極深印象,時過半個世紀,當年之曲調尤盤桓於腦際。吳浸陽先生之指法,即走古拙一路,雙手如膠粘於琴面,指不離弦。今時琴人操縵,頗多手勢翩翩、落指繁複、甚或躍動者,應於重濁繁促之音,應非偶然。琴為大雅之樂,貴中正平和,忌繁手淫聲。沖和之音,雖一兩聲,也足以養心;濁音異調,或資動聽,只是娛耳,實有違琴道琴旨。身外喧囂熱惱之現代社會,繁促之音、怪異之調多矣,狂躁如迪斯科,奇異如種種現代派之新聲。古樂雖箏聲琶音也不多聞,況沖虛淡逸之大雅元音。較之前代,在今日社會,中和雅正、最能怡情養性之琴樂就更為希有、彌足珍貴了。近些年來,琴界頗有致力於普及、改進古琴音樂而忽視其特質者。本來,普及琴樂實為大好之事,吾儕當合力共勉,但若失其根本,流同俗響,則實在是一件令人扼腕嘆惜的事了。
《漁歌》題解
《西麓堂琴統》:奇握温氏受歷,毛敏仲恥事異姓,播弄動雲水,樂道辟世,作此以招同志。大抵模擬樵歌之意,但其音調不無古今之殊耳。
《杏莊太音補遺》:一葉扁舟,往來湖海;託萍梗,侶鷗鷺,朝東暮西,雖天子亦不得物色。披簑而漁,對酒而歌,其樂何台?此曲志於煙波高士所作。
《重修真傳琴譜》:些是柳子厚所作也。是歌有脱塵寓江海河漢之遊,物外煙霞之思,頤養至靜,樂守天和也。
《揚掄太古遺音》:按斯曲乃柳子厚所作也,公之仁唐,獨步文林,世稱韓柳。於時憲宗惑志佛骨,忠言弗庸,潮陽之貶,公蓋傷之。遂希跡嚴陵,緣緣綺以寫漁情,撫焦桐而舒雅況,直欲垂綸江漢,剖活魚,沽美酒,醉卧蘆花,視名利若敝屣爾。是曲音調雅暢清逸,獨出塵表,聽者當自得之。
《琴苑心傳全編》:期曲柳子厚作。時憲宗惑志佛骨,忠言弗庸,潮陽之貶,公蓋傷之。遂希跡嚴陵,因漁情以寫意焉。是曲音調雅暢清逸,獨出塵表,達者自得之。
《五知齋琴譜》:漁歌者,河東柳子厚所作也。子厚即謫楚南,遂欲厭棄塵俗,放浪山水間。其作為漁歌,幽情冷韻,逍遙物外,真有賣魚沽酒,醉卧蘆花之意。故其曲蕭疏清越,可以開拓心胸,攄和懷抱者也。
《張鞠田琴譜》:河東柳子厚所作。子厚即謫楚南,遂欲厭棄塵俗,放浪山水間。其作為漁歌,幽情冷韻,逍遙物外,真有賣魚沽酒,卧蘆花之意。故其曲蕭疏清越,可以開拓心胸,攄和懷抱者也。
《蕉庵琴譜》:……子厚既謫永州,得愚溪而居之,……(其餘同五知齋琴譜)。
《天聞閣琴譜》:唐柳子厚,河東人,謫居楚南。遂厭棄塵寰,怡情山水,乃作是操。各譜皆用正調,惟琴苑獨緊五絃一徽,似覺超出乎眾。惜作者失傳,亦妙品也。(琴苑譜)
《希韶閣琴譜集成》:與五知齋琴譜同。
《雙琴書屋琴譜集成》:此歌,乃柳子厚所作。首段即“漁翁夜半西崖”一章。詞載五知齋、自遠堂皆有,惟所注指法特詳,當系妙手增訂,故能音節綿綿。此抄本系得之江南人手錄,此譜,其聲真覺煙波浩淼,在人襟補間也。但原本操目下注二十四段,而所列乃十八段,殊為矛盾。……實慶鳳成歐陽儀注。
《枯木禪琴譜》:唐柳子厚所作。音節灑脱,曲意悠然,有鼓柵高吟自樂其志之意。
《漁歌》後記
《五知齋琴譜》:五音奧旨,難言而難明者也,如關睢有哀而不淫樂而不傷王化之旨;山居吟,有枕流漱石,倘徉其間,樂天安命之意。搔首問天,悠悠不平;塞上鴻有聲嚦嚦,語哀哀,西風砭骨之景;樵歌發木丁丁,振衣之態;醉漁唱晚有飲中醉仙,天空地闊之意。惟有漁歌自一段至十八段聲聲逸揚,飄飄欲仙,然琴中止漁歌羽化驗室二曲,舒心暢意,漁歌仍在羽化之上,可作神品,且有夢寐仙傳,妙句入內,作者細心體察之。
《二香琴譜》:琴中之舒温曠大者,其惟漁歌乎!雖一氣疾彈之處,而無迫促之態。
《悟雪山房琴譜》:漁歌原譜,各本皆大同小異,春草堂譏其誤用變律,蓋長操必用跌宕,方有步驟,否則由緩至急,有何意趣?春草堂一譜,音律甚善,但每將古譜吟猱停頓刪去,實避難求易耳。至五知齋吟猱細密矣,而又不免太繁,惟去繁就簡,不致草率,方為盡美盡善也。悟雪山人識。
《琴學尊聞》:唐柳子厚謫居楚南,而作漁歌。蕭疏清越,可稱神品。舊譜有十八段者,末數段繁冗,此獨雅潔。
《琴學初津》:是侶採於自遠譜中,全體統收黃鐘商音,惟泛音與末段,作四弦主宮之音,然祗在五絃九徽,及二五七絃之徽外,今是譜移上一律,則音純矣。惟其調尚疑,而未有便妄訣,視其吟猱上下之位,移下一律師,適合太簇方調,全體之猱,實原系下一律之吟也。三準應位,曲中略舉大綱而類推之,欲明析,查第七調太簇全圖便知。至於正填商音,非此體例也。舊稱北漁歌者,因但知其用正調之二變,而不知化黃鐘正調,為四弦方宮之太簇調,故混名其為北漁歌也。按正調之二變,即太簇調之羽角,用其二變,必避宮徵,方能成調。春草堂刪作十四段仍定黃鐘商音,未知其所屬何譜也。閻晴峯先生所論雲,漁歌音節古茂,濃淡合度,當作一則好古文讀,毋徒求其聲音之末。按是語,亦權疑之辭,未有若大名操,而論聲律者,而志在漁樵者,以此移情,更復不淺,所以審音辨調之餘,尚須察其體用,而後取捨得宜,庶不失作者之深思。是為河東柳子厚先生所作。子厚即謫楚南,遂欲棄塵俗而作是曲,當以四弦主調,凡楚聲曲操者,太簇主調居多,則合其體例,如欲學斯操者,須依四弦太簇圖內,核正音位,另抄而後彈之,則無混淆之病,倘作商音奏之,依譜可也。千里氏志。
至於琴曲,用音已純,何必吹毛求疵,然非此之謂也。蓋琴為六藝之一,曲有義理所關,古人精神寄託,性情所注,立意深微,制體嚴正,而後人得此,可以見性明心,猶為文墨相同,不可隨筆亂塗,否則為能明其神妙哉。
《漁歌》段標題
《浙音釋字琴譜》:一、瀟湘水雲;二、秋江如練;三、洞庭秋思;四、楚湘煙波;五、天闊明朗;六、漁歌互答;七、嗈嗈鳴雁;八、夜傍西巖;九、漁人唱晚;十、醉卧蘆花;十一、蓬窗夜雨;十二、梧桐葉落;十三、曉汲湘江;十四、漁舟蕩漿;十五、寒江撒網;十六、日出煙消;十七、欸乃一聲;十八、山高水長。
《風宣玄品》:與前譜同,惟第二段作“秋江入練”。
《琴譜正傳》:一、遁跡滄浪;二、放情象外;三、欸乃風傳;四、扣舷谷應;五、響遏巖雲;六、聲分湘浦;七、曲同棹歌;八、蠡和合志;九、煙波自如;十、漚盟壽世。
《西麓堂琴統》:一、遁跡滄浪;二、放情煙水;三、洗耳清湍;四、濯纓回漵;五、緩棹溯游;六、高歌欸乃;七、響遏巖雲;八、聲分淞浦;九、聲楫煙江;十、扣舷雲渚;十一、施罛橫渡;十二、撒網絕流;十三、得魚沽酒;十四、燃竹烹鮮;十五、醉倚蓬窗;十六、閒眠柳岸;十七、蠡和同志;十八、軒冕無心。
《杏莊太音補遺》:同琴譜正傳。
《重修真傳琴譜》:一、瀟湘水雲;二、秋江如練;三、洞庭煙雲;四、楚水湘波;五、天闊月明;六、漁歌互答;七、嗈嗈鳴雁;八、夜傍西巖;九、漁人唱晚;十、醉卧蘆花;十一、蓬窗夜雨;十二、梧桐葉落;十三、曉及湘江;十四、漁舟蕩漿;十五、寒江撒網;十六、日出煙消;十七、欸乃一聲;十八、山高水長。
《漁歌》歌詞
真傳正宗琴譜》中《漁歌》歌詞
第壹段 一葉扁舟
家住吳楚大江頭,浪潮中也,一葉扁舟。任南北隨東西而遨遊,無累亦無憂,老天有意難留。去年今日,瀾江渡口,今日湘浦也巴丘,任消愁。只見碧莎紅蓼,湘江湘江,兩岸兩岸兩岸秋。靑篛笠,身着綠簑衣,絲綸長竿也在手,何拘何束又何憂。
第貳段 秋江如練
只見一天茫茫也白蘋洲,又見水月一色輕浮,畫橋綠水通天流。惟我在水雲鄕,落霞與孤騖相飛也忘欲,洞仙也為儔。一時睡齁齁,夢裏也悠悠,逺迷蝴蝶到莊周,忘愁忘慮又忘憂。絕塵累,相忘煙水裏,綸竿手中掌。渭水釣藏名呂望,嚴子陵,隱於富春山。
第叁段 洞庭秋思
海天萬頃盪漾波光浮,但見洪濤巨浪,錦鯉往來遊。又見漁父載網乘舟,長江皎月終日夜流。
第肆段 漁人指路
漁歌漁歌,悠悠楚水姻波,旅客忙爭逐也去如梭。漁夫漁婦,暢此中流也,輕歌樂。無榮也無辱,無福也無禍,台鼎無過,儒釋道無過,百家眾技無過,權謀術數,總是也無過,不如長江樂。
第伍段天空海濶
天暮,萬籟無聲,好寂靜。皎月也露冷泠,明星朗朗,大笑一聲月沉沉。漁翁,隱跡江流,得箇漁名,養性共怡情。
第陸段 漁歌互答
古今興廢皆若夢,魏耶晉耶成何用。惟流水不記年,浪裏陶情也,水雲仙。淺斟低唱,三五漁朋,柳堤欸乃,連舟並纜也,共話衷腸傷往事,嘆興亡,終日伴斜陽。
第柒段 漁人唱晚
只見出桃花灘,悠悠,離離芳草渡頭。遙望蘆花深䖏也楊柳邉,但見漁夫漁婦漁歌也唱一篇。好教我,看看紅日墜落也,西山景蒼蒼。月團團,又往東來漫漫上,淸輝皓魄射秋江。
第捌段 嗈嗈鳴鴈
蘋洲蘆岸,蓼汀也那魚驚,賓鴻鴈鳴空,嗈嗈聲相應。漁翁伴侶鴻鴈為弟兄,對淸風明月也為朋,海島作行宮。
第玖段 煙波訊渡
離羣弔影孤形,一舉兮九萬程。你那問漁郞也,問漁郞也,風波穩䖏乘舟。長江浪淨悠悠,聽所止,與波上下任自流。鴻鴈鴻鴈也,飛鳴沙渚,盤聚相依,似喚漁翁為伴侶。
第拾段 夜傍西巖
漁翁夜傍西巖宿,酒樂忘年也,高歌那數聲曲。淸濁隨呼吸,霎時間黃梁夢熟,漁燈一點,照古岸而宿。三竿日也不足,繼跡陳搏,高卧心無慾。久矣,不夢周公也,逺市朝。棲林木,憂兮遊兮不足,還無辱。
第拾壹段 醉卧蘆花
漁翁得魚沽酒也,斜陽影裏,陶然擊楫也發狂歌。醒復醉,醉還醒,眞樂,蘆花蕩裏寥落。悠悠。高枕外有餘淸,似我眞快活。何必戴朝簪,執象簡,拘束的寤寐也,營營蝸角。只見一身放蕩,輕閒也為樂,寧知治亂那如何。
第拾貳段 梧桐落葉
金井梧桐也,落一葉飄飄,風也颷颷,涼蕭蕭。任那漁人樂淂也逍遙,月光長夜迢迢,風色寂靜寥寥。在寒江,敲直釣,那意不在其魚,風月趣,江頭上,時把七絃琴弄調。
第拾叁段 曉汲湘江
汀洲鷗鷺齊飛吳江內,三秋鱸鱖齊肥湘江裏,載氷廚曉煙浮。魚膾飽醉卧也陶情,柳條靑,蘆荻灘頭逍遙境。
第拾肆段 漁舟湯槳
湯槳漁人,只見湯槳漁人,吚啞,的那吚啞吚啞榣櫓聲。那櫓那櫓聲也慢慢湯,隨煙霧而行。煙霾霧朦朧,浮雲開天霽,楚水途程。天空鳥,海濶浪濤生。遙看湯槳漁歌唱,慢和也,輕淸撥棹而行。月白風淸,月白風淸,雲移鬥轉,星遙光影,雲移鬥轉,星遙光影,月正明。髙竿潛向柳陰濃,驚散鷗鳥,遙思夜宿江城。
第拾伍段 蓬窗夜雨
雨聲不息,一更二更息,靜聽三更四更五更點滴滴。獨坐蓬窓,夜雨吟詩,颷風細浪,無定蹤跡。
第拾陸段 寒江撒網
江岸,寒風輕刮輕刮,霜凜冽,看漁看漁人,舉網輕撒。因筌治魚,六物具得呵。釣有權,三理近呵,釣不綱,內寓仁,磻谿翁無心遇其君。將魚換村醪共酌,舉杯邀月,脱落形骸也,只見寒江也,眞快活。
第拾柒段 日出煙消
搖搖那聲相應慢撒,東撒西撒撥刺,魚厥呵,網收呵網撒。潮聲夢醒,俄然乍見,天光紅日影,曙色四野。煙消霧散也水迢迢,千頃煙波,一葦中流也,舒捲乾坤裏一釣竿,恣意遨遊,任志逍遙,渠知天子何官。亂飄飄,浪花浮,樂得箇自在也,江湖中的老叟高風,辭爵祿的范蠡歸舟。
第拾捌段 欸乃一聲
釣魚人原是靑雲客,逸民。不事王矦,寄跡也在渭濱。只見山高水長,立危朝,輸我笑狂徉。屠龍手也,假託箇釣魚名聲揚,看林泉晦跡韜光。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