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鎖定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的詞作。這是一首反映宋朝西北邊境軍旅生活的詞。上闋描繪荒涼的秋景,以顯示邊地生活的艱苦和軍事態勢的嚴重;下闋是作者自抒懷抱,慨嘆功業未立和思念家鄉的複雜心情。此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與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複雜而又矛盾的情緒。全詞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為慷慨雄放之聲,把有關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裏,造語雄渾有力,情調蒼涼悲壯。
作品名稱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作    者
范仲淹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范文正公集
文學體裁
題    材
邊塞詞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作品原文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1]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註釋譯文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詞句註釋

⑴漁家傲:詞牌名。此調為北宋年間流行歌曲,始見於晏殊,因詞中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便取“漁家傲”三字作詞名。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個七字句,一個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
⑵塞下:邊境險要之地,這裏指西北邊疆。
⑶衡陽雁去:即“雁去衡陽”,指大雁離開這裏飛往衡陽。
⑷邊聲: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等聲音。角: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
⑸嶂:像屏障一樣並列的山峯。
⑹長煙:即荒漠上的直煙,因少風,煙直而高。
⑺燕(yān)然未勒:此指沒有建立破敵的大功。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之杭愛山。勒,雕刻,刻石記功。據《後漢書》記載,東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裏,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⑻羌(qiāng)管:羌笛。霜滿地:喻夜深寒重。
⑼不寐(mèi):睡不着。寐,睡着。 [2]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白話譯文

一入秋季邊塞風光多麼奇異,雁行陣陣南飛衡陽不肯停息。軍號和着四面邊聲一齊響起,崇山峻嶺之間,落照將盡煙霧飄動孤城緊閉。
一杯濁酒暫且慰我故土之思,功業未建男兒無顏回歸故里。悠悠笛聲在嚴霜的夜空迴盪,誰能安然入睡,將軍白了頭髮士卒淚流不盡。 [2]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創作背景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曆三年(1043年)間,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承擔起北宋西北邊疆防衞重任。據史載,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並招徠諸羌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詞當作於北宋與西夏戰爭對峙時期,大約在慶曆元年(1041年)四月范仲淹調知耀州時期。 [1]  [2]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作品鑑賞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整體賞析

這首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複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
上片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瞭延州的所在區域。它處在層層山嶺的環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鬥爭。“長煙落日”,頗得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名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神韻,寫出了塞外的壯闊風光。而在“長煙落日”之後,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把所見所聞諸現象連綴起來,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上片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着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裏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邊塞,雖然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代詩人的筆觸下,卻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跡。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説, 一杯濁酒,消不了濃重的鄉愁,造語雄渾有力。鄉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生。“燕然未勒”是由《封燕然山銘》這個典故而來:東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車騎將軍竇憲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記功,由班固執筆,頌漢威德,就是所謂“勒石燕然”。
“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人不寐”,補敍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於庭。“將軍白髮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總之,下片抒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的是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情懷。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複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起到真切感人的效果。 [1]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名家點評

宋代魏泰東軒筆錄》引歐陽修評語:“窮塞主(外)之詞。”
清代賀裳《鄒水軒詞筌》:“按宋以小詞為樂府,被之管絃,往往傳於宮掖。範詞如‘長煙落日孤城閉’‘羌管悠悠霜滿地’‘將軍白髮征夫淚’,令‘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者聽之,知邊庭之苦如是,庶有所警觸。此深得《采薇》《出車》‘楊柳’‘雨雪’之意。” [1]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希文。其先邠(今陝西邠縣)人,後徙蘇州吳縣(今屬江蘇)。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官至樞密副使,參加政事,又曾出任陝西四路宣撫使,知邠州。守邊多年,西夏稱他“胸中自有數萬甲兵”。卒諡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詞存五首,風格、題材均不拘一格,如《漁家傲》寫邊塞生活,蒼勁明健,《蘇幕遮》《御街行》寫離別相思,纏綿深致,均膾炙人口。有今輯本《范文正公詩餘》。 [3] 
參考資料
  • 1.    李廷先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309-312
  • 2.    陸林 編注.白話解説——宋詞.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11-12
  • 3.    周汝昌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