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鎖定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是現代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具體描寫了白雲山戰鬥的經過,下片概括了反第二次大“圍剿”整個戰役勝利的情況。全詞氣勢雄偉,構思巧妙,語言生動形象,運用了具體描繪和概括敍述相結合的方法,同時採用了對比的方法,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作品名稱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出    處
《人民文學》
作    者
毛澤東
創作年代
現代
作品體裁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作品原文

漁家傲1·反第二次大“圍剿”
白雲山2頭雲欲立3,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4。槍林逼5,飛將軍6自重霄7入。
七百里驅8十五日,贛水9蒼茫閩山碧10,橫掃11千軍12如卷席13。有人1415,為營步步16嗟何及17 [1]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註釋譯文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作品註釋

  1. 漁家傲·:詞牌名,又名“漁歌子”、“漁父詞”等。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五仄韻。
  2. 白雲山:位於江西省東固和富田之間的一座大山,第二次反圍剿時的主戰場,山上樹木很多,常有白雲籠罩。
  3. 雲欲立:雲層滾動,好像要凌空直立起來一樣。
  4. 枯木朽株齊努力:乾枯的樹木,老朽的樹樁齟振作起來,好像也在為保衞紅色根據地而努力助戰。枯木朽株,鄒陽《自獄中上樑王自明書》:“有人行遊,則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司馬相如《上書諫獵》:“枯木朽株,盡為害矣。”
  5. 逼:逼近。
  6. 飛將軍:漢武帝時,將領李廣很會帶兵打仗,行軍神速,常常出敵不意,被匈奴稱作“飛將軍”。這裏指英勇善戰的紅軍。《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
  7. 重霄:天空,古人謂天有九重。當時紅軍隱蔽集結在山上,敵人由富田向東固地區進犯,紅軍突然從山上打到山下,好像飛將軍從天而降。
  8. 驅:驅逐,追擊。這裏指長驅直入。
  9. 贛(gàn)水:贛江的舊稱。贛江是中國江西省最大河流,長江下游重要支流之一。位於長江以南、南嶺以北。
  10. 閩(mǐn)山碧:福建和江西交界處武夷山的一段為閩山。碧,青翠湛綠。
  11. 橫掃:南北為“縱”,東西為“橫”,從東向西或從西向東進行掃蕩叫“橫掃”。
  12. 千軍:指大量的敵人。
  13. 如卷席:像卷席子一樣,極言收拾得乾淨利索。
  14. 有人:指國民黨反動派。
  15. 泣:有淚無聲地哭。
  16. 為營步步:即“步步為營”,國民黨發動第二次大“圍剿”時,每前進一段就修築堡壘。營,軍壘。
  17. 嗟(jiē)何及:嘆息又有什麼用。嗟,嘆息。何及,來不及,怎麼也沒辦法達到目的。 [2-3]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白話譯文

白雲山頂的雲層像人一樣要憤怒地站立起來,山下的敵人狂呼亂喊,鼓譟而上,根據地的軍民同仇敵愾,就連自然界的草木也齊心協力為紅軍助戰。英勇善戰的紅軍,如天將神兵破空而下,無數的刀槍刺向敵人。
在十五天裏,紅軍長驅直入,從蒼茫的贛江到青翠的閩山,馳騁七百里,把來犯的敵人像卷席子似地一掃而光。有人泣不成聲,“步步為營”的戰術破產了,嘆氣又有什麼用! [3]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創作背景

此詞創作於1931年夏。1931年4月,蔣介石不甘心於第一次“圍剿”的失敗,糾集二十萬大軍,對蘇區發動了第二次大“圍剿”,從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寧,東西八百里,布成一條弧形陣線,改變第一次大“圍剿”中破產的“分進合擊,長驅直入”戰術,採用“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緊縮包圍”的戰術,向蘇區步步進逼。詞人為第二次反“圍剿”的戰略行動作了精心的設計和部署,親自指揮中央紅軍,選擇進佔富田之敵王金鈺公秉藩為首戰對象,“從富田打起,向東橫掃”,先將紅軍主力集結隱蔽于吉安縣東固一帶,迫敵而居,等待戰機,秘密埋伏二十五天。5月15日,王金鈺部脱離其富田陣地,分三路向東固進犯,16日進入紅軍伏擊圈,紅軍出其不意地發起攻擊,痛殲敵軍,並乘勝進擊,直指富田,經一天戰鬥,殲敵一整師。繼而迅即轉入戰略進攻,由富田而東,奮力橫掃,“十五天中(1931年5月16日至30日),走七百里,打五個仗,繳槍二萬餘,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圍剿’。”(《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此次反“圍剿”勝利之後,詞人便創作了這一人民戰爭思想勝利的頌歌。 [3-4]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作品賞析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文學賞析

此詞上片具體描寫了白雲山戰鬥的經過,下片概括了反第二次大“圍剿”整個戰役勝利的情況。通過這些描寫,熱情地歌頌了根據地軍民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無情地揭露和嘲諷了國民黨反動派紙老虎的本質及其必然滅亡的下場。
開篇的 “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三句突兀而入,一氣貫下,通過對戰地景物擬人化的描寫,極有聲勢地渲染了白雲山戰鬥前的緊張的氣氛,熱情地歌頌了根據地軍民同仇敵愾,團結殺敵的聲威。在這裏,詞人就以簡潔的筆調,形象地描繪出白雲山戰鬥的雄壯場面和根據地軍民齊心殺敵的壯烈情景。其中,“雲欲立”三字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描寫自然景物,襯托了根據地軍民對敵人無比仇恨的情緒。“呼聲急”三字則寫出了山下敵人狂喊亂叫、鼓譟而進的情景。“枯木朽株齊努力”,面對敵人的猖狂進攻,似乎自然界的草木也都憤怒而起,為保衞紅色根據地而努力助戰。這裏,詞人用富有浪漫主義的想象,寫出了紅軍是得道多助的,反“圍剿”戰爭是感天動地的正義之戰。
接着,“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兩句從正面高度概括地寫出了當時戰鬥的情景和軍民殺敵的氣勢,其中的“逼”和“飛將軍”寫出了紅軍下山時似箭離弦,迅猛異常的氣勢,表現了紅軍“壓倒一切敵人”的革命英雄氣概。
之後,“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三句生動地描繪了反第二次大“圍剿”戰鬥的戰局發展和紅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偉大氣魄。“橫掃千軍如卷席”寫出了紅軍疾風迅雷,所向披靡,乾淨、徹底消滅敵人的英雄氣概,“贛水蒼茫閩山碧”則寫出了這次進軍的起止點。隨着紅軍的勝利進軍,贛江已遠遠地拋在後面,迷茫一片看不很清楚,所以説是“贛水蒼茫”。而閩山卻已呈現眼前,這裏叢山峻嶺,到處是一片蒼翠青綠,所以説是“閩山碧”。從“贛水蒼茫”到“閩山碧”,不僅説明紅軍進軍的迅速,而且展現瞭解放了的七百里大地的壯麗風光,抒發了紅軍在節節勝利之中覺得贛水也格外茫遠,武夷山也特別青翠的喜悦心情,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最後,詞人把筆鋒一轉,在歌頌了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讚揚了根據地軍民的革命英雄氣概之後,以極其辛辣的筆觸,尖鋭地指出了敵人的可悲下場,勾畫出蔣介石在第二次反革命“圍剿”遭到慘敗後的醜態,表現了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極大鄙視。一個“泣”字,寫出了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在傷心落淚,反襯了紅軍的偉大勝利。
全詞氣勢雄偉,構思巧妙,語言生動形象,運用了具體描繪和概括敍述相結合的方法,首先通過景物的描繪歌頌了白雲山戰鬥的勝利,接着連用幾個動詞,準確地概述了“七百里驅十五日”的情景,從而寫出了反第二次大“圍剿”的整個勝利,還採用對比的方法,生動地寫出根據地軍民同仇敵愾、驍勇善戰的氣勢,辛辣地諷刺了敵人軟弱無能、窘迫尷尬的狼狽相,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3]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名家點評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研究員黃修榮:①這首光輝的革命詩篇雖然才62個字,卻以氣吞山河之勢,酣暢淋漓地描述了第二次反“圍剿”中“呼聲急”、“槍林逼”的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記敍了工農紅軍“齊努力”、“重霄入”的英雄氣概,展現了英雄軍隊、革命人民“橫掃千軍如卷席”的革命氣勢。(《橫掃千軍如卷席:喜讀毛澤東在建寧所作革命史詩〈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②這首詞音韻鏗鏘,聲勢浩大,如同戰鼓擂響,號角勁吹。(《橫掃千軍如卷席:喜讀毛澤東在建寧所作革命史詩〈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橫掃千軍如卷席:喜讀毛澤東在建寧所作革命史詩〈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5] 
  • 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副教授魏子任:毛澤東的《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紅軍第二次反“圍剿”時的雄偉氣勢。(《突圍:1927~1934》) [6]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 -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 [7-8] 
參考資料
  • 1.    石叟,劉慧勇 選編.中華民國詩千首.海口:海南出版社,2013年:33
  • 2.    李曉琳,唐明剛 主編.毛澤東詩詞鑑賞 學生讀本.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81-82
  • 3.    吉林師範大學中文系.毛主席詩詞講解.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7年08月第1版:70-74
  • 4.    張素華,張鳴 主編.領袖毛澤東 第八卷 詩詞鑑賞.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83-85
  • 5.    黃修榮.橫掃千軍如卷席:喜讀毛澤東在建寧所作革命史詩《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J].福建黨史月刊,2008,(第A2期).
  • 6.    魏子任 編.突圍:1927~1934.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88
  • 7.    毛澤東簡介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2-11-29]
  • 8.    毛澤東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