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滿月蛤科

鎖定
滿月蛤科(拉丁學名:Lucina edentula),是簾蛤目滿月蛤科貝類動物的一種。
中文名
滿月蛤科
拉丁學名
Lucinidae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雙殼綱
簾蛤目
滿月蛤科
分佈區域
主要分佈於南海,常棲息在潮間帶泥沙灘及淺海底。

滿月蛤科分佈範圍

滿月蛤科
滿月蛤科(5張)
主要分佈於南海,常棲息在潮間帶泥沙灘及淺海底。

滿月蛤科外形特徵

賓州滿月蛤 賓州滿月蛤
貝殼殼體小——大型;通常殼厚,圓形、卵形或近似梯形;殼兩側扁平到很膨脹;兩殼相等,但前後不等邊;殼頂低平,位於背側近中央處;殼喙小,指向殼體前方;鉸合板不明顯,齒式變化多,通常在左右殼各有2枚主齒,其中後主齒大而分叉,主齒前後各有一枚側齒,不過所有這些齒在有些類別發育較差,甚至不發育;小月面深,但有些不對稱;外韌帶深陷,位於殼喙後方;閉殼肌為雙柱型,前閉殼肌痕狹長橢圓狀,大部分與外套線分離,後閉殼肌痕圓狀;無外套灣;雙殼可密閉,殼緣平或有鋸齒狀缺刻,殼內面有疹孔或細槽;殼表平,有細膩生長紋,有時伴以同心紋層或是在殼的前、後部位有較強放散肋;殼皮開裂狀,不明顯;殼體全由霰石所構成,外層為稜柱狀構造,中間層為交錯紋層,內層為複雜交錯紋層。

滿月蛤科習性環境

無齒滿月蛤 無齒滿月蛤
現生約200餘種,分佈於潮間帶至深海。現生滿月蛤科貝類為鬆軟底質深掘穴的內棲生物,通常位於沉積物有氧帶與缺氧帶交界面處,甚至是棲息於缺氧帶中;許多研究結果,均指出現生滿月蛤科貝類之所以能生活於此種特殊微環境中(缺氧、高硫化氫),除了在軟體上有許多特化之外,最重要的是所有的滿月蛤科貝類,均在鰓的特化細胞(稱為bacteriocytes)中有硫細菌行內共生(endosymbiosis)的緣故;此種化學合成的共生關係,最早可追溯自志留紀時期。早志留世温洛克期(Wenlockian Stage)(約428百萬年前)-現代。

滿月蛤科藥用品種

1、滿月蛤:Lucina edentula Linnaeus 殼近圓球形,兩殼大小不等,兩側不等。殼頂小,向前彎曲,小月面心臟形,不甚明顯;殼後緣和腹緣呈球形。殼表白色,生長紋細密。殼內面白色,鉸合部無齒。生活在潮間帶泥沙灘和淺海底,分佈於南海。
滿月蛤 滿月蛤
2、菲律賓滿月蛤:Lucina philippiana Reeve 殼近圓形,殼頂前上部微凹,前後緣及腹緣略成半圓形。殼表白色,被有薄的褐色外皮,易脱落而顯白色。分佈於山東、海南等海域。
3、斑紋厚大蛤:Codakia punctata (Linnaeus) 殼近圓形,兩殼相等。小月面凹陷深,三角形。殼表白色,具低而平的放射肋多條。鉸合部大,兩殼各具主齒2,左殼側齒雙片狀,右殼側齒單一。生活在淺海沙底,分佈於西沙。
4、長格厚大蛤:Codakia tigerina (Linnaeus) 殼頂微凸,偏向前方。殼前緣、後緣及腹緣均成圓形。殼面有尖的顆粒狀突起,左殼2枚主齒大小相似,右殼2主齒大小懸殊。分佈於南海
以上各種肉可食,殼入藥,主含碳酸鈣、磷酸鈣及微量元素。具有化痰止咳、軟堅散結、滋陰清熱、制酸止痛之功,用於咳嗽痰多淋巴結核、潮熱盜汗、胃酸過多、消化系潰瘍等。

滿月蛤科常見種類

學名
中文名
命名者
命名年份
Anodontia edentula
Linnaeus
1758
Anodontia philippana
菲律賓滿月蛤
Reeve
1848
Anodontia stearnsiana Oyama
-
-
1954
Anodontia taikoensis Tan
-
-
1971
Bellucina civica
-
Yokoyama
1927
Codakia paytenorum
紅唇滿月蛤
Iredale
1937
Codakia punctata
胭脂滿月蛤
Linnaeus
1758
Codakia tigerina
滿月蛤
Linnaeus
1758
Eamesiella corrugata
皺滿月蛤
Deshayes
1843
Epicodakia bella
美姬滿月蛤
Conrad
1837
Epicodakia delicatula
海旭貝
Pilsbry
1904
Epicodakia divergens
Philippi
1850
Gonimyrtea soyoae
薄片滿月蛤
Habe
1958
Lucinoma yoshidai
Habe
1958
Myrtea soyoae
蒼鷹滿月蛤
Habe
1951
Pillucina pisidium
-
Dunker
1860
Wallucina striata
-
Tokunaga
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