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滿城風雨

(漢語成語)

鎖定
滿城風雨是一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宋·潘大臨《題壁》。 [1] 
該成語意思是説城裏到處颳風下雨。原形容重陽節前的雨景。後比喻某一事件(壞)事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1] 
中文名
滿城風雨
外文名
storm the whole city -- cause [give rise t
拼    音
mǎn chéng fēng yǔ
近義詞
沸沸揚揚議論紛紛眾説紛紜
反義詞
風平浪靜
注    音
ㄇㄢˇ ㄔㄥˊ ㄈㄥ ㄧㄩˇ
成語出處
宋·潘大臨《題壁》
語    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

滿城風雨成語出處

宋·潘大臨《題壁》:“滿城風雨近重陽。” [1]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滿城風雨”。 [1] 

滿城風雨成語故事

宋朝時有個詩人叫潘大臨,他善寫詩文,推崇蘇軾和黃庭堅,作品中時有佳句。在北宋僧人惠洪所著的《冷齋夜話》一書中,有一個關於潘大臨的小故事: [6] 
據説潘大臨雖然頗有文才,但家境卻十分貧寒。有一年秋天,他的好朋友謝逸寫信問他:“最近有什麼好作品嗎?”他回信説:“關於秋天的景物,每一件都能寫成好詩,可惜都被俗事給破壞了。就是昨天,我閒來無事卧在牀上,聽着外面樹林中的瀟瀟風雨聲,頓覺詩興大發,於是立即起身,在牆上寫下:滿城風雨近重陽······誰知道剛寫了一句,房東就派人來催我交房租,我的興致一下被破壞,再也寫不下去了。所以只有這一句詩,寄給你吧!” [6] 
後來,潘大臨因為貧困病死了,死時還不到五十歲。謝逸為了紀念他,就續寫了這首詩:滿城風雨近重陽,無奈黃花惱意香。雪浪翻天迷赤壁,令人西望憶潘郎。而“滿城風雨近重陽”這句詩也成了千古名句,不僅受到高度評價,還引來許多後人為其續寫。 [6] 

滿城風雨成語寓意

一句用來描繪秋天風雨蕭索、景物易色景象的詩句,經過演化,不再用於形容秋天的景象,反而變成了帶有貶義的成語。可見,不要把一件事弄得人人知曉,對人對己或許都沒有什麼好處。所以我們在學習漢語的時候,不能僅從字面理解,一定要正確瞭解詞語的意思,才能確保詞語的正確使用。 [3]  [5] 

滿城風雨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原形容重陽節前的雨景。後比喻某一事件(壞)事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常與“聳人聽聞”“人心惶惶”“六神不安”“雞犬不寧”等詞連用。 [4] 
運用示例
宋·範大成《春晚三首》:“手把青梅春已去,滿城風雨怕黃昏。” [4] 
作家·老舍《婆婆話》:“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一透口話,就滿城風雨。” [4] 
作家·劉流《烈火金鋼》:“但是他今兒黑夜一定要鬧得滿城風雨,都知道李金魁抓解文華這回事了。” [4] 
作家·閻曉懷《狂風乍起》:“一聽此話,延生立刻想到:消息一旦傳出去,還不滿城風雨?” [4] 

滿城風雨成語辨析

滿城風雨—沸沸揚揚—議論紛紛—眾説紛紜
“沸沸揚揚”的意思是像沸騰的水一樣喧鬧;形容人聲喧擾,議論紛紛。“眾説紛紜”的意思是人多嘴雜,議論紛紛。“街談巷議”的意思是大街小巷裏人們的議論,指民間的輿論。 [2] 
“滿城風雨”與“議論紛紛”有別:“滿城風雨”是説消息傳播得很快、很廣,不一定是對事情的“議論”;“議論紛紛”是講對事情評説議論的人很多。 “議論紛紛”前面可有引進對象的介詞短語,如“對……議論紛紛”;“滿城風雨”不能這麼用。 [2] 
此外,“滿城風雨”和“眾説紛紜”都可形容議論很多。但“滿城風雨”是由於事件本身的出奇或重要而引起轟動,使人們議論紛紛;“眾説紛紜”僅指某一事件的議論多而雜,不一定是重大或出奇的事,而且在程度上也不及“滿城風雨”重。 [2] 
參考資料
  • 1.    詞語“滿城風雨”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13-08-13]
  • 2.    王俊編著.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言語篇.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3:第86頁
  • 3.    夢梵編著.成語故事.北京:團結出版社,2015.01:第95頁
  • 4.    王俊編著.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言語篇.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3:第87頁
  • 5.    《聽故事學成語》編委會主編.聽故事學成語 3啓發警示.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4.05:第46頁
  • 6.    遲紅葉.寫給孩子的中華成語故事 故事裏的中國 生活篇 全新彩繪版.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8.02:第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