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滲濾

鎖定
滲濾是使浸出劑自然地或強制地滲過礦粒層,使液固接觸,達到溶礦的目的。因此,在滲濾之前,必須把泥質除去.以利於溶劑的滲透。 [1] 
中文名
滲濾
外文名
Infiltration
含    義
使浸出劑強制地滲過礦粒層
應    用
冶金

滲濾技術簡介

滲濾浸出包括(原)地浸(出)、堆(置)浸(出)和滲濾槽蹴,均系間歇浸出過程。
原地浸出的第一種情況是指在適當的礦體按一定佈局鑽孔,將浸出劑(如稀硫酸、充氣的碳酸鈉溶液)通過孔道滲過礦體,並進行循環。在一適當位置收集浸出液。這種方法也叫“化學採礦”或“溶液採礦”。
地下堆浸屬於原地浸出的第二種情況,礦體在原地經爆破或水力破碎後,取出少部分礦石,大部分破碎的礦石留在原地按一定方法堆置,再將浸出劑噴淋於礦石堆上,浸出液從礦石堆底排出,彙集回收。
地表堆浸是最古老的浸取方法之—。不需細破碎的礦石按一定方式構築礦石堆,礦石堆可用浸出劑噴淋,也可浸沒,從礦石堆底部收集浸出液。
鈾礦的地浸(包括地下堆浸)與傳統的採礦和浸出方法相比具有潛在的優越性,其開採、破碎均得以簡化,大大減少礦石的運輸費用,並能較充分地利用鈾礦資源,防止環境的污染。還可節省鈾礦冶尾礦壩的建設。其缺點是這種浸出方法能否採用對礦層的滲透性和礦山地質條件有很大的依賴。 [2] 
滲濾法的優點是設備簡單、能耗少、成本低。缺點是金的提取率不高,生產率低。因此,滲濾法只鏈用於處理低品位礦石或尾礦。現時我國羣眾採金仍廣泛採用此法。

滲濾技術設備

滲濾浸出槽是帶有濾底的木槽、混凝土槽或鐵槽,如圖《滲率浸出槽》所示。槽底為平的或微傾斜的。槽子形狀多為長方形、正方形或圓形。
滲率浸出槽 滲率浸出槽
濾底又稱假底,距槽底100~200毫米,有不同的構造。濾底常用方木條組成的格板,及在格板上鋪設的濾布所組成。在格板上鋪設的濾布(帆布、麻袋)或席子能防止礦砂滲漏,並使含金溶液滲下。在位於槽底和濾底之間的槽壁上開有管道,以使含金溶液經管道流出。有些滲濾浸出槽在槽底中心設有工作門,供卸尾礦之用。將滲濾浸出槽安設在混凝土或石砌的基礎上,槽底標高應高於地面,以利從工作門卸出尾礦。
滲濾槽的直徑或長度大小常根據槽子的容積和高度來決定,一般5~7米。槽的高底是根據溶液對礦砂的滲濾能力來決定的,通常在1.5、2.5米。如果溶液滲透速度小,則採用較小的高度;如果溶液易滲濾,則可增高到4米,槽的容積是根據礦砂處理量來確定,一般50~150噸,較大的生產能力可達800~1000噸以上,而較小的可為10~30噸的生產能力。
為滲濾生產配套使用的有輸送礦漿的砂泵、裝礦機械和卸礦機械等。 [3] 

滲濾技術應用

滲濾氰化法是較簡單和較經濟的氰化提金方法,適用於從礦砂、疏鬆多孔的含金礦物原料、焙砂及燒渣中提金,常用於處理粒度為-10+0.074毫米的含金物料。其特烈是氰化試劑消耗較低、動力消耗低,可省去昂貴的固液分離作業直接得到澄清的浸出貴液,廣泛用於國內外小型金礦山。但滲濾氰化浸出時間較長,設備佔地面積大,浸出後洗滌不完金,金的浸出率較低,礦泥含量高的物料需進行預先分級。因此,滲濾想化法的應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4] 

滲濾操作流程

礦砂的裝入
裝礦的基本要求是,礦砂在滲德槽內均勻分佈,使粒度分佈與疏鬆程度上達到一致,以保證浸液能很好地滲濾通過物料層。裝料時應防止礦砂顆粒的析離現象和在物料層中形成縫隙、孔洞;近槽壁處要密,以防溶液沿槽壁流過。
裝礦可分幹法和濕法兩種。
幹法裝礦適於水分在20%以下的礦砂。可用人工或機械裝礦。人工裝礦的砂層疏鬆且均勻,但很費人工。機械裝礦構砂層疏鬆且有較好的料層。幹法裝礦的缺點是幹礦砂顆粒另產生析離現象,使裝料不均勻,優點是在裝料層中存在許多空氣,有利於提高金的浸出率。
水力裝礦是將礦砂用水稀釋後,用砂泵揚送或沿槽自流入滲濾浸出槽內。在槽內,礦砂沉下去,多餘的水、泥經溢流溝流出。水力裝礦的缺點是礦砂中空氣不足,因而在浸出過程中的溶解速度降低,且槽內水分增加。其優點是礦砂在啦度和疏鬆程度上基本一致,浸出液能均勻地滲過礦砂層。
裝礦時可將石灰等鹼隨礦裝入槽。
氰化物溶液的滲濾浸出
氰化物溶液在礦砂中的流動方向有兩種:一是自下而上,二是自上而下。前者藉助於動力,可避免礦泥堵塞濾底,但由於需要動力設備,增加了動力消耗。所以常採甩後一種方法。
單位時間內氰化物溶液在浸出槽礦砂中上升或下降的距離稱為滲濾速度。一般滲濾速度保持在50~70毫米/時為好,
而低於20毫米/時,則表明滲濾性不好。滲濾速度取決於曠粒的大小和形狀、礦層的均勻程度、裝料的高度等因素。
滲濾浸出的氰化物濃度一般為0.03~0.2%,浸出初期用高濃度,隨後逐漸降低。通過礦砂層的氰化液總量為幹礦砂量的0.8~2倍。氰化物的消耗量取決於所處理的礦砂性質,通常為0.25~0.75公斤/噸,消耗石灰為1~2公斤/噸。
滲濾浸出常用間歇方式進行。首先將浸出槽內第一批較濃的含金溶液放淨,回收其中金,然後靜置6~12小時,使之為吸入的空氣所飽和。隨後將中等濃度的氰化物溶液加入槽內,浸出6~12小時。最後用稀氰化物溶液進行第三次浸出,放出含金溶液後,用水洗滌槽內氰化尾礦。每批氰化物溶液浸出礦砂時間均6~12小時。
亦可採用連續的方式,即連續不斷地將氰化溶液注入槽內,並連續地將滲下的含金溶液放出。氰化溶液在槽內的水平面經常略高於礦砂的上表面。
閥歇法比連續法金的提取率高25%左右,這是由於礦砂間歇地被空氣所飽和,能供應浸出所需的氧之緣故。
滲濾氰化作業時間取決幹礦砂性質、滲濾速度、裝礦和卸礦時問及氰化溶液的數量等。一批礦砂全部處理時間一般為4~8日,當含有礦泥時,有時長達10~14日。
氰化尾礦卸出
氰化尾礦的卸出可用幹法和濕法麗種。幹法卸礦有幾種方法:當浸出槽底有工作門時,可在它的上方用管子打一個通口,尾礦即沿此通口被耙落掉入槽下面的小車上j亦可將尾礦用人工或用裝載機挖出裝車運走。
水力法即用高壓水沖刷氰化尾礦,尾礦漿則沿預先安裝的通道流入尾礦溝槽中,再用水稀釋自流我用砂泵揚入尾礦。該法消耗水為3~6米3/噸,水壓為1.5~3.0千克/釐米2 [3] 
參考資料
  • 1.    盧宜源 賓萬達編著.貴金屬冶金學: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4年10月
  • 2.    姜志新主編.濕法冶金分離工程:原子能出版社,1993年12月
  • 3.    馬巧嘏.黃金回收600問: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2年10月
  • 4.    黃禮煌.金銀提取技術:冶金工業出版社,199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