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滕宗諒

鎖定
滕宗諒(991年—1047年) [1-2]  ,字子京,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詞人 [1]  [3-7] 
滕宗諒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初任濰、連、泰州從事,助好友范仲淹主持築捍堤堰,遷當塗(今安徽省當塗縣)、邵武(今福建省邵武市知縣。天聖九年(1031年),由大理寺丞貶至閩北邵武縣。歷任大理寺丞左司諫天章閣待制禮部員外郎,後坐言官禁事不實,降尚書祠部員外郎、知信州。慶曆七年(1047年),滕宗諒由於治理嶽州(今湖南省岳陽市一帶)有功,調任為江南重鎮蘇州知州,上任後不久逝於任所,終年五十七歲。 [1]  [7-11] 
滕宗諒一生清正廉明,勤政為民,政績卓越,任職嶽州期間被同朝文學家王闢之讚譽“治最為天下第一”。 [1]  [12-13]  滕宗諒著有諫書二十餘篇, [67]  撰有《九華山新錄》1卷、《大唐統制》30卷、《擬狀注制集》10卷,均佚。 [68]  並填《臨江仙》一首。 [69] 
(概述圖取自湖南嶽陽雙公祠滕宗諒銅像) [14] 
全    名
滕宗諒
別    名
滕子京
子京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991年
逝世日期
1047年
逝世地
蘇州 [8] 
安葬地
青陽縣城南金龜源
主要成就
助范仲淹主持築捍海堤
重修岳陽樓
抵禦西夏入侵
主要作品
臨江仙·湖水連天天連水
鶴聯句
最高官職
大理寺丞、左司諫、天章閣待制、禮部員外郎
籍    貫
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陽市

滕宗諒人物生平

滕宗諒早年經歷

北宋淳化二年(991年),滕宗諒出生。 [7]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滕宗諒與范仲淹等為同科進士,初任濰、連、泰州從事。 [7]  [15] 
天聖三年(1025年),滕宗諒任泰州軍事判官;范仲淹時任西溪(今江蘇東台)鹽官,建議泰州知州張綸修築捍海堤堰,並薦舉滕宗諒協助張綸;滕宗諒後遷為當塗(今安徽當塗縣)、邵武(今福建邵武市)知縣。范仲淹升任京官後,賞其才幹,將滕宗諒召入試學院。 [7]  [15] 
天聖五年(1027年),滕宗諒改任大理寺丞(負責審核刑獄案件)。 [1] 
天聖九年(1031年),滕宗諒由大理寺丞貶至閩北邵武縣。任職期間勤政為民、修建學堂、訪貧問苦,與當地百姓親密無間。 [1] 

滕宗諒四處漂泊

明道元年(1032年),滕宗諒奉調入京,任殿中丞(掌管皇帝衣食行等事)。年內,滕宗諒與秘書丞劉越等請求章獻明肅太后歸還政事。 [1]  [16-17] 
景佑元年(1034年)正月,滕宗諒任左正言。八月,遷任左司諫。因內寵頗盛,上體多疾,滕宗諒上疏曰:“陛下日居深宮,留連荒宴,臨朝則多羸形倦色,決事如不掛聖懷。”語太切直,被降為尚書祠部員外郎,知信州(今江西上饒市 [18]  [56-57] 
景佑二年(1035年),司諫範諷因事被貶,因滕宗諒與範諷一向交好,故而受牽連,被降為監管酒業專賣的池州監酒。 [10]  [15] 
寶元元年(1038年),滕宗諒調任江寧府(今江蘇省南京市)通判,後改任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 [41]  )知州。 [10] 
康定元年(1040年),九月,西夏皇帝嵬名元昊(李元昊)大舉興兵侵宋,滕宗諒遂升任刑部員外郎(官)、直集賢院(職)、涇州(今甘肅州涇川北)知州(差遣),負責防禦西夏東侵。 [10] 
慶曆二年(1042年)十一月,由於治邊有方,戰功卓著,在范仲淹舉薦下,滕宗諒擢升天章閣待制,加環慶路都部署,接替范仲淹任慶州(今甘肅慶陽市一帶)知州。 [1]  [15]  [19-20] 

滕宗諒誣陷貶謫

岳陽樓 岳陽樓
慶曆三年(1043年)九月,滕宗諒調京不久,駐紮在涇州的陝西四路馬步軍都部署、略安撫招討使鄭戩告發滕宗諒在涇州濫用官府錢財,監察御史梁堅對其進行彈劾,指控他在涇州費公使錢十六萬貫,隨即遣中使太常博士燕度前往邠州勘察此事。滕宗諒一時慌亂,怕株連無辜,將賬本和撫卹名錄等全部燒光,反將罪名坐實。“涇州挪用公款案”(後查實純屬冤案) [2]  [21]  鬧得沸沸揚揚,時任參知政事的范仲淹及監官歐陽修等都為滕宗諒辯白,極力救之,使得滕宗諒僅官降一級,仍充任天章閣待制,貶為鳳翔府(今陝西省寶雞市境)知府,後又貶為虢州(今河南省靈寶市境)知州。 [1]  [15]  [22-25] 
慶曆四年(1044年)春,御史中丞王拱辰不斷上奏參劾滕宗諒,致其被貶知嶽州(今湖南省岳陽市一帶),到巴陵後,不計個人榮辱得失,以國事為重,勤政為民,修築防洪長堤、重修岳陽樓等受到百姓稱讚。 [1]  [9]  [22] 

滕宗諒任上逝世

慶曆七年(1047年)春,滕宗諒由於治巴陵(嶽州)有功,調任江南重鎮蘇州知州,上任後不到一月便逝於任所,終年五十七歲,始葬於蘇州,後其子孫按其生前意願,遷葬於青陽縣城南金龜源。 [8-9]  [15] 

滕宗諒主要影響

滕宗諒諫整朝綱

明道元年(1032年),滕宗諒時任殿中丞,正逢宮中失火,朝廷下詔追查起火原因,遂與秘書丞劉越上疏諷諫。滕宗諒説:“看到掖庭遺留的灰燼,蔓延焚燒皇宮,雖説是人事,但實際上是天時。朝廷於是迅速頒佈詔書,承擔錯誤洗清過失,皇宮內外的人都很感動。然而下詔審訊,審訊嚴苛,恐怕有違上天示警,有害兩宮好生的德性。而且婦人柔順軟弱,嚴刑拷打之下什麼都可以得到,萬一蒙受冤情,足以牽累和氣。祥符年間,宮內失火,先帝曾徵詢處理此類事間的方法,如果用刑可以防患,怎麼還會發生今日的不測呢?況且此次災變,近在宮內,希望朝廷能夠整治朝政以除不祥,設法防患。凡是被朝廷逮捕的囚犯儘量加以赦免,這樣或許災變可以消除而福祥就會到來。”諫疏奏上,宋仁宗頒佈了釋放囚犯的詔書。當時章獻明肅太后當朝執政,滕宗諒上疏説宋朝是以火德而稱王,天下火失是由於國家政治失去其根本。因此與秘書承劉越一同上疏請求太后還政。太后去世後,朝廷提拔曾經上疏要太后還政的人,這時劉越已逝,朝廷贈予右司諫,而將滕宗諒升為左正言 [7]  [26-27]  [58] 

滕宗諒安邊定民

北宋慶曆二年(1042年),西夏大舉進攻北宋,北宋大將葛懷敏兵敗於定州,邊疆各郡震驚,滕宗諒當時鎮守涇州,手中沒有多少兵卒,於是召集農民數千人蔘軍守城,又招募勇探,探知敵人遠近及其趨勢,發佈公文報告鄰郡使做準備,並與范仲淹從環慶率領蕃漠兵來救援;為慶賀涇州戰役勝利,騰宗諒不惜動用公款大擺牛酒迎接犒勞士兵,又藉定州戰死者在佛寺祭灑,優厚地撫卹其兒女,使邊民逐漸安定下來。 [24]  [28] 

滕宗諒歷史評價

范仲淹:①君知命樂職,庶務畢葺。 [42] 《範文正集》)②臣竊見知涇州、刑部員外郎、直集賢院滕宗諒,詞才公器,周於致用,曽出聖選,擢在諫司。當時同列之人,並已清顯。今涇原已有帥臣,本州島不屯軍馬,別無劇務。欲乞朝廷改除,於繁重處任使。如無稱效,及有所犯,臣甘當同罪。 [46] 《範文正集》
歐陽修:滕侯志大材高,名聞當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時,嘗顯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無所用心,略施其餘,以利及物。 [30]  [44] 《歐陽修集》
蘇舜欽:①忠義平生事,聲名夷翟聞。言皆出諸老,勇復冠全軍。冥莫知誰主,賢愚豈更分。江頭送丹旐,哭向九華雲。 [29] 《蘇學士集》②武功蘇某等,謹以清酌庶羞之奠,恭致祭於知府待制學士之靈。惟靈稟之剛明,精於義斷。學有根柢,才無涯岸。往在諌列,讜論侃侃。屢觸權要,卒就貶竄。提兵窮邊,策畫貫穿。士奮樂死,戎讋而散。謗起南逐,曾不愁嘆。改麾於吳,忽此兇變。人亡師保,國失蕃翰。月然公庭,屢奉談宴。今哭而趨,循視官斂。光儀精爽,爛爛如見。無以宣哀,是用酌薦。靈其來下,歆此微奠。嗚呼哀哉!尚饗。 [62] 《蘇學士集》
司馬光:滕宗諒知嶽州,修岳陽樓,不用省庫錢,不斂於民。 [63] 《涑水記聞》
賈黯:邊臣用公使錢微有過,則為法吏繩以深文,如尹洙、張亢、滕宗諒是也。 [50] 《續資治通鑑》引
王闢之:慶曆中,滕子京謫守巴陵,治最為天下第一。 [43] 《澠水燕談錄》
范公偁:滕子京負大才,為眾忌嫉,自慶帥謫巴陵,憤鬱頗見辭色。文正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後貽禍。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 [55] 《過庭錄》
脱脱等:宗諒尚氣,倜儻自任,好施與,及卒,無餘財。所蒞州喜建學,而湖州最盛,學者傾江、淮間。 [36] 《宋史》
李賢等:滕宗諒慶曆間知嶽州,建學興士,逾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又重修岳陽樓,文章、政事為郡人所傳頌。 [45] 《大明一統志》
王鏊:慶曆中,知嶽州,治為時最。移知蘇州,未逾月,江浙間喧然稱有神明之政。 [61] 《姑蘇志》
袁中道:第以束髮登朝,入為名諫議,出為名將帥,已稍稍展布其才。 [31] 遊岳陽樓記
儲大文:滕宗諒、李師中、蔡挺、沈起、熊本侍從監司,曉兵事者也。 [47] 《存研樓文集》
陳湘源:滕子京一生坎坷,但始終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態,充分發揚“古仁人”先憂後樂的優秀品德,是范仲淹認為可以引為知己的“微斯人”。他立朝耿介,直言敢諫;受命戍邊,揚我國威;尚氣崇義,樂於為善;敢於任事,勇於樹立;興學重教,舉廢除弊;修橋築堤,利國利民;清廉自律,肝膽照人。因此他不僅當時深受百姓的愛戴,即使在今天,也是為官者的楷模。 [15] 《滕子京是貪官,還是輝映千秋?——<一篇名文,掩蓋一個貪宮>的論辯》
季鐵錚:滕子京當是范仲淹所指的第一個希望“與歸”的人,與歸到先憂後樂的境界,與歸到為國為民的事業當中。 [27] 《 名樓千古文史冊兩知音——范仲淹與滕宗諒的生死交情》

滕宗諒軼事典故

滕宗諒修岳陽樓

北宋慶曆五年(1045年)春,滕宗諒於岳陽主政期間重修岳陽樓,心念重建岳陽樓之大觀,不僅可以“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慰藉遷客騷人,更藉以一雪前恥,為自己正名,此次滕宗諒不僅對工程施工格外用心,力求美輪美奐,還吸取教訓,重修的花費不靠官府財政撥款,不搞集資攤派,而是巧妙地調動民間資本,向民間欠賬的“老賴”伸手,動員債主把債款捐給官府,欠錢之人怕得罪官府,乖乖還錢,一下子解決了資金來源,還得到百姓認可,岳陽執政三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滕宗諒可謂忍辱負重,“涇州挪用公款案”最終也水落石出,經太常博士燕度勘察,滕宗諒所用錢數分明,並無侵欺入己,遂邀好友范仲淹記下了名篇《岳陽樓記》。 [21]  [24] 

滕宗諒親狎向珙

滕宗諒有識別人才的眼光。路下丁有一個操練兵士,名為向珙,品行最不好,但滕宗諒是平民時卻與他非常親近友好。向珙私下與一個婦人私通,那婦人的丈夫知道了此事,就把他毒死了。向珙知道了這件事,非常生氣,把婦人抓到市場上,詳細地述説她的事蹟後就逃跑了。有人對滕宗諒説:“向珙這個人這樣兇狠下流,你怎麼可以與他交朋友呢?”滕宗諒説:“像向珙這樣的人,真是個奇特的人,你們這些人庸庸碌碌,怎麼知道他的為人呢?”過了十幾年,果然他發奮出來擔任了建節使,首先徵聘滕宗諒入幕府。 [48] 

滕宗諒以女嫁丐

張雍是滕宗諒的女婿,遭亂世時,孤身一人沒有依靠,滕宗諒在門邊見到他,認為他是個奇特的人,説:“這是個前程遠大的人,我的女兒可以嫁給他。”滕夫人聽了憤怒地説:“我曾經説這個女兒有奇特的相貌,怎麼能嫁給一個叫花子呢?”滕宗諒説:“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他催促張雍置備聘禮定親,張雍説:“我身無分文,用什麼力量可以辦到呢?”滕宗諒笑着説:“只要用幾升酒就行了。”就按照定親的禮節讓他酒宴上受女家聘禮,後來果然張雍後來歷任清顯的官職。 [48] 

滕宗諒滕公火鈐

滕宗諒待制鎮守歷陽,聽説山中有隱居的逸人,就前去拜訪他,正好他正睡覺,叫醒他後,他打拱作禮與滕宗諒閒聊,説話很有道理。滕宗諒詢問他山居了多少年月,才開始躲避兵禍,獨自居住在這裏。隱士説:“只見花卉長滿庭院時就知道是春天,草木凋零搖落時就知道是秋天,大寒冷大暑熱時就知是冬夏。”坐了很久,隱士對滕宗諒説:“太陽快落山了,你一定很飢餓,有山芋和野栗子可以充飢。”於是他撥開松樹花和草木點火烤山芋和栗子送給滕宗諒吃,吃完了,滕宗諒説:“用手拾火點火燒東西不苦嗎?想送一個火鈴給你行嗎?”隱士笑着説:“長久地住在山裏,安於清靜恬淡的生活,不想用東西役使自己的心,火鈴沒用了。”天晚了,滕宗諒悽然無心地説着話回到家裏。以後他再次派人前去問候,已經不知道他停息的地方了。 [49] 

滕宗諒洞賓上謁

傳説,滕宗諒被貶巴陵期間,呂洞賓假扮成一個道士去拜訪他。呂洞賓的風骨高聳俊秀,談論精湛明快。滕子京對他感到驚奇,隨口作了一首詩贈送給他,詩中説:“華州有個回道士,來到宜陽城。告別我到哪裏去,秋天的天空中一道劍光。”呂洞賓大笑一聲,就不見了。滕子京叫人畫了他的畫像,掛在岳陽樓上。 [51-52] 

滕宗諒賞妓佳色

滕子京擔任吳興太守時,在酒席上見到了小妓兜娘,滕子京賞識她的美麗。後來十年,兜娘在京口再次相見,再也不是以前的容貌和氣質了,見到兜娘我感慨萬千,作詩説:“在芳洲上採白蘋已經十年了,划船戲水觀賞青春美麗。當時自己依靠青春力量,不相信春風吹走了美人的容顏。” [53] 

滕宗諒雷鬼題字

何仙姑居住在永州零陵邑,滕宗諒擔任岳陽太守,一天晚上大雷雨過後,天晴了,華容縣西峯的石壁上留下了“謝仙火”三字,字跡非常怪異。滕子京讓人臨摹了這些字,去詢問別人,沒有人知道是什麼,有人説零陵的何仙姑知道,就派使臣去問她,何仙姑説:“這是雷部中的一個小鬼,兄弟二人喜歡用鐵筆寫字,這個人身高三尺。”滕子京派人到西峯去驗證,果然是這樣。 [54] 

滕宗諒人際關係

滕宗諒親屬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先輩
曾祖父
滕裔
贈將作少監。
祖父
滕嶼
不仕。
父親
滕感
字允成,官至雅州軍事推官,累贈尚書屯田郎中。
母親
刁氏
無疾而終,享年七十二歲,追贈渤海郡太君。
——
妻子
李氏
封同安郡君,累贈榮國夫人。
後輩
兒子
滕希仲
長子,官至渭州推官。
滕希魯
次子,進士及第,任太常博士、衢州通判。
滕希德
三子,官至朝請大夫、永州知軍。
滕希靖
四子,官至朝散大夫、定州通判。
女兒
滕氏
長女,嫁池州推官王栩。
滕氏
次女,嫁進士劉仲甫。
孫子
滕伯英
曾任連州楊山縣主簿。
滕伯雄
曾任司理參軍。
滕伯彥
進士。
滕伯特
進士。
滕伯武
曾任冀州冀都縣令。
滕伯文
曾任江寧府司理參軍。
滕伯振
曾任江州湖口縣尉。
參考資料: [27]  [32-33]  [64-65] 

滕宗諒好友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改革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思想家,與滕宗諒為生死至交。 [24]  [27]  [34] 

滕宗諒主要作品

滕宗諒文集

據《宋史》記載,滕宗諒著有地理著作《九華山新錄》一卷 [59] 文集《大唐統制》三十卷、《岳陽樓詩》二卷 [60] 

滕宗諒詩詞

滕宗諒一生作文頗多,但多已散佚,現存傳世詩詞有《臨江仙·湖水連天天連水》《石城寺》《翠光亭·千古江山好樹新》《鶴聯句·上霄降靈氣》《寄會稽範希文》《遊茅山·句曲山中古洞天》《月·黃金雙闕水晶宮》《贈回道士》《白雲樓》《諫疏二十餘篇》《劍聯句·聖人作神兵》等。 [6]  [35] 

滕宗諒史料索引

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三·列傳第六十二》 [36] 
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卷六》 [37]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 [38] 
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卷十三·天章閣待制滕君墓誌銘》 [66] 
范仲淹《滕公夫人刁氏墓誌銘》 [33] 
《青陽縣誌·卷十二》 [32] 

滕宗諒後世紀念

滕子京書堂
滕子京書堂,又名滕司諫書堂,因建於雲外峯下,故別稱“九華山書堂”,後更名為“諫堂山書堂”;其旁思賢崖、諫堂山皆因此得名,是供後代子孫瞻仰憑弔滕宗諒的地方。 [39] 
滕公墓
滕子京墓
滕子京墓(3張)
滕公墓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東5裏的金龜源(今新河鄉光榮村),墓後曾聳立巨碑一塊,上刻12個徑尺陰文:“宋名臣天章閣待制滕公神道”,文革中被毀。1981年,青陽縣人民政府定滕公墓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家原緊靠318國道,後來國道拓寬無法避讓,遷葬於國道北側抱珠墩,重修墓碑一塊。 [15] 
雙公祠
雙公祠
雙公祠(5張)
岳陽雙公祠是為紀念范仲淹和滕宗諒兩位先賢而建,坐東朝西,建築面積800平方米,採用湘北明清祠堂式建築風格,白牆青瓦,為單層磚混結構;門額“雙公祠”三字由范仲淹第二十八代後人範敬宜題寫,祠內還設有兩個陳列廳,第一個展示岳陽樓的建置沿革,形制演變,歷代名人詠歎岳陽樓的詩文;第二個展示範仲淹與滕宗諒生平以及對岳陽樓的歷史貢獻。 [40] 
參考資料
  • 1.    陳可凡. 試論滕宗諒[J]. 綏化學院學報, 2019, 039(011):88-91.
  • 2.    滕子京生平  .岳陽市情網[引用日期2020-11-15]
  • 3.    何培金, 王自成. 《《岳陽樓記》的歷史考察》質疑[J]. 雲夢學刊, 1986(03):81-84.
  • 4.    宋宗祧. 滕子京是貪官嗎?[J]. 傳奇故事:百家講壇中旬, 2011(1):82-83.
  • 5.    劉曰建. 話説滕子京[J]. 農業發展與金融, 2001.
  • 6.    許寒山. 不該忘卻的滕子京[J]. 作文素材, 2010.
  • 7.    《宋史·卷三百三·列傳第六十二》:滕宗諒,字子京,河南人。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其後仲淹稱其才,乃以泰州軍事推官召試學士院。改大理寺丞,知當塗、邵武二縣,遷殿中丞,代還。
  • 8.    《天章閣待制滕君墓誌銘》:遷知蘇州,俄感疾,以某年月日,薨於郡之黃堂,享年五十七。
  • 9.    《宋史·卷三百三·列傳第六十二》:御史中丞王拱辰論奏不已,復徙嶽州,稍遷蘇州,卒。
  • 10.    《宋史·卷三百三·列傳第六十二》:宗諒後遷左司諫,坐言宮禁事不實,降尚書祠部員外郎、知信州。與範諷雅相善,及諷貶,宗諒降監池州酒。久之,通判江寧府,徙知湖州。元昊反,除刑部員外郎、直集賢院、知涇州。
  • 11.    《宋史·卷三百三·列傳第六十二》:太后崩,擢嘗言還政者,越已卒,贈右司諫,而除宗諒左正言。
  • 12.    《澠水燕談錄·卷第六》:慶曆中,滕子京謫守巴陵,治最為天下第一。
  • 13.    追思滕子京  .光明日報[引用日期2020-10-02]
  • 14.    電視劇《國寶檔案》(央視網中文頻道/2019年)字幕8分14秒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10-02]
  • 15.    陳湘源. 滕子京是貪官,還是輝映千秋?——《一篇名文,掩蓋一個貪宮》的論辯[J]. 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7, 22(5):43-48.
  • 16.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十一》:因請太后還政
  • 17.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十一》:是月,殿中丞滕宗諒、秘書丞劉越準詔上封事。
  • 18.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十四》: 壬午,以太常博士滕宗諒為左正言。宗諒先與劉越同上莊獻太后疏,請歸政者也。
  • 19.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三十八》:滕宗諒為天章閣待制、環慶都部署、經略安撫招討使、兼知慶州
  • 20.    《宋史·卷三百三·列傳第六十二》:仲淹薦以自代,擢天章閣待制,徙慶州。
  • 21.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四十六》:今燕度勘到滕宗諒慶州一界所用錢數分明,並無侵欺。
  • 22.    《續資治通鑑長編·續資卷一百四十六》:丁亥,徙知慶州滕宗諒權知鳳翔府。時鄭戩發宗諒前在涇州枉費公用錢十六萬緡,而監察御史梁堅亦劾奏之。詔太常博士燕度往邠州鞫其事。宗諒坐是徙。
  • 23.    《天章閣待制滕公墓誌銘》:降一官,仍充天章閣待制。
  • 24.    馬力. 滕子京的岳陽樓[J]. 新湘評論, 2014, 000(022):60-61.
  • 25.    《宋史·卷三百三·列傳第六十二》:御史梁堅劾奏宗諒前在涇州費公錢十六萬貫,及遣中使檢視,乃始至部,日以故事犒賚諸部屬羌,又間以饋遺遊士故人。宗諒恐連逮者眾,因焚其籍以滅姓名。仲淹時參知政事,力救之,止降一官,知虢州。
  • 26.    《宋史·卷三百三·列傳第六十二》:會禁中火,詔劾火所從起,宗諒與秘書丞劉越皆上疏諫。宗諒曰:"伏見掖庭遺燼,延熾宮闥,雖沿人事,實系天時。詔書亟下,引咎滌瑕,中外莫不感動。然而詔獄未釋,鞫訊尚嚴,恐違上天垂戒之意,累兩宮好生之德。且婦人柔弱,箠楚之下,何求不可,萬一懷冤,足累和氣。祥符中,宮掖火,先帝嘗索其類置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豈復有今日之虞哉。況變警之來,近在禁掖,誠願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凡逮繫者特從原免,庶災變可銷而福祥來格也。"疏奏,仁宗為罷詔獄。時章獻太后猶臨朝,宗諒言國家以火德王,天下火失其性由政失其本,因請太后還政,而越亦上疏。太后崩,擢嘗言還政者,越已卒,贈右司諫,而除宗諒左正言。
  • 27.    季鐵錚. 名樓千古文史冊兩知音--范仲淹與滕宗諒的生死交情[C]// 第二屆中國范仲淹國際學術論壇, 2008, 63-73.
  • 28.    《宋史·卷三百三·列傳第六十二》:葛懷敏軍敗於定州,諸郡震恐,宗諒顧城中兵少,乃集農民數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諜知寇遠近及其形勢,檄報旁郡使為備。會范仲淹自環慶引蕃漢兵來援,時天陰晦十餘日,人情憂沮,宗諒乃大設牛酒迎犒士卒;又籍定州戰沒者於佛寺祭酹之,厚撫其孥,使各得所,於是邊民稍安。
  • 29.    蘇舜欽. 蘇舜欽集編年校注[M]. 巴蜀書社, 1991.
  • 30.    郭預衡,郭英德主編.新版校評 修訂本 唐宋八大家散文總集 卷2 歐陽修1: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01:第1160頁
  • 31.    夏劍欽.《湖南紀勝文選》.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11:第472頁
  • 32.    《青陽縣志·十二卷》:曾祖某。祖某。父某,贈刑部侍郎。母刁氏,贈渤海郡太君。娶李氏,封同安郡君,累贈榮國夫人。子四人:希仲,以方略進渭州推官;希魯,進士及第,太常博士,通判衢州;希仁,朝請大夫、知永州軍,並亡;希靖,朝散大夫,通判定州。女二人:長適池州推官王栩,次適進士劉仲甫。孫伯英,連州楊山縣主簿;伯雄,司理參軍;伯彥、伯特,並舉進士業;伯武,冀州冀都縣令;伯文,江寧府司理參軍;伯振,江州湖口縣尉。
  • 33.    《滕公夫人刁氏墓誌銘》:明年夫人無疾而終,春秋七十有二。
  • 34.    王繼範. 論北宋詩文改革家范仲淹[J]. 社會科學輯刊, 1980(04):136-142.
  • 35.    沈松勤. 北宋文人與黨爭[M]. 人民出版社, 1998.
  • 36.    《宋史·卷三百三·列傳第六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0-02]
  • 37.    澠水燕談錄-卷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10-03]
  • 38.    《續資治通鑑長編》李燾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10-07]
  • 39.    九華山名人書堂一一數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10-02]
  • 40.    岳陽樓景今勝昔-----湖南日報數字報刊  .湖南日報官網[引用日期2020-10-02]
  • 41.    歷史沿革  .湖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8-11]
  • 42.    範文正集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2-12-17]
  • 43.    澠水燕談錄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2-12-17]
  • 44.    歐陽修集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2-12-17]
  • 45.    明一統志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2-12-17]
  • 46.    範文正集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2-12-17]
  • 47.    存研樓文集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2-12-17]
  • 48.    宋人軼事彙編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2-12-17]
  • 49.    三洞羣仙錄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2-12-17]
  • 50.    續資治通鑑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2-12-17]
  • 51.    西塘集耆舊續聞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2-12-17]
  • 52.    呂祖志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2-12-17]
  • 53.    侯鯖錄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2-12-17]
  • 54.    三洞羣仙錄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2-12-17]
  • 55.    過庭錄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2-12-17]
  • 56.    《涑水記聞》:道粹曰:景初,內寵頗盛,上體多疾。司諫滕宗諒上疏曰:“陛下日居深宮,留連荒宴,臨朝則多羸形倦色,決事如不掛聖懷。”坐是出知信州。
  • 57.    《宋史全文》:乙酉,龐籍、滕宗諒並坐言宮禁事不實,出籍為廣東轉運使,宗諒知信州。宗諒嘗以上體多疾,奏疏諫曰:陛下日居深官,流連荒宴,臨朝則多羸形倦色,決事如不掛聖懷。語太切直,故出。
  • 58.    《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是月,殿中丞滕宗諒、秘書丞劉越準詔上封事。宗諒言:夫攻玉必以石,濯錦必以魚。物有至賤能成至貴者,人亦有之,故潁考叔舍肉以啓鄭莊公之孝,少孺子挾彈而罷吳王之兵。臣之區區,竊慕於此。伏見掖庭遺燼,延熾宮闈,雖沿人事,實系天時。詔書亟下,引咎滌瑕,中外莫不感動。然而詔獄未釋,鞠訊尚嚴,恐違上天垂戒之意,累兩宮好生之德。且婦人柔弱,箠楚之下,何求不獲?萬一懷冤,足累和氣。祥符中宮夜火,先皇帝盡索其類,屬之有司,明寘以法,欲申戒於後人。若患可防而刑可止,豈復有今日之虞哉?況變警之來,近在禁掖。誠願修德以御之,思患以防之。凡逮繫者,特從原免,庶幾咎災可消,而福祥來格也。又言:國家以火德王天下,火失其性,由政失其本。因請太后還政。而越言尤鯁直,皆不報。宗諒,湖南人;越,大名人也。
  • 59.    《宋史·卷二百四·志第一百五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27]
  • 60.    《宋史·卷二百九·志第一百六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1-27]
  • 61.    《姑蘇志·卷三十九》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1-27]
  • 62.    《蘇學士集·卷十五》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1-27]
  • 63.    涑水記聞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3-01-27]
  • 64.    王瑞來.生長的墓誌——從范仲淹撰《天章閣待制滕君墓誌銘》看後人的改易[J].歷史教學(下半月刊),2019,(第6期):10-13.
  • 65.    《范文正公集·卷十五·天章閣待制滕君墓誌銘》:曾祖裔,贈將作少監。祖嶼,不仕。父感,雅州軍事推官,累贈尚書屯田郎中。母刁氏,渤海縣太君,追封仙遊縣太君。君娶李氏,封同安縣君。子四人:希仲,以方略進前渭州軍事推官;希魯,登進士第;希德,舉進士;希雅,尚幼。並守將作監主簿。女二人:長適池州軍事推官王栩,次適進士劉君軻。
  • 66.    《範文正集·卷十三》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1-27]
  • 67.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編,教師國學讀本[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08.第64頁
  • 68.    馬良春,李福田總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 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263-6264頁
  • 69.    滕宗諒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9-1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