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滔,漢語一級字 [7]  ,左右結構,讀作滔(tāo),本義指水勢盛大的樣子。 [1]  [6] 
中文名
拼    音
tāo
部    首
五    筆
ievg(86)、ieeg(98) [3] 
倉    頡
ebhx [3] 
鄭    碼
vpnb [3] 
注    音
ㄊㄠˉ
總筆畫
13
部外筆畫
10
四角碼
32177
統一碼
基本區 U+6ED4 [3] 
筆順編號
4413443321511 [3] 
結    構
左右結構 [3] 
異體字
㴞、𣵥 [3]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滔tāo
⒈ 瀰漫,充滿:滔天。滔滔。
⒉ 倨慢:“士不濫,官不滔”。 [2-4] 
基本詞義
◎ 滔 tāo
〈形〉
(1) (形聲。從水,舀( yǎo)聲。本義:水勢盛大的樣子) [6] 
(2) 同本義 [inundating]
滔,水漫漫大貌。——《説文》
滔,漫也。——《廣雅》
象恭滔天。——《書·堯典》
浩浩滔天。
汶水滔滔。——《詩·齊風·載驅》
滔滔江漢。——《詩·小雅·四月》
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書·益稷》
(3) 又如:滔涸(水漫溢與乾涸);滔漭(水瀰漫浩廣的樣子);滔滔滾滾,滔漫(大水漫溢)
(4) 傲慢,專橫霸道 [haughty]
士不濫, 官不滔。——《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5) 又如:滔德(倨慢不恭的品格)
(6) 廣大 [wide and long]。如:滔土(廣闊的土地);滔窕(廣遠不着邊際)
詞性變化
◎ 滔 tāo
〈動〉
(1) 使大水氾濫 [inundate]
舜之時, 共工振滔洪水,以薄 空桑。——《淮南子》
(2) 雲集一起地湧往 [swarm]
無器而民滔乎前。——《莊子》
常用詞組
滔滔、滔滔不絕、滔天、滔天之罪 [6]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𠀤音叨。《説文》水漫漫大貌。《書·堯典》浩浩滔天。
流貌。《詩·齊風》汶水滔滔。
慢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士不濫,官不滔。
水名。《穆天子傳》庚辰至於滔水。
八風之一。《呂氏春秋》東方曰滔風。
九土之一。《淮南子·地形訓》西南戎州曰滔土。
《集韻》徒刀切,音陶。聚也。《莊子·田子方》滔乎前而不知其所以然。 《説文》從水舀聲。舀音由。凡慆蹈韜縚等字,皆從舀。上從爪,下從杵臼之臼。凡陷閻諂欿等字𠀤從臽,音陷。與舀義別。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