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滏陽河

鎖定
滏陽河,海河流域子牙河支流,發源於太行山東側,有牤牛河渚河沁河輸元河留壘河等支流匯入,自邯鄲市峯峯礦區和村西北向東南經磁縣折向東北蜿蜒流經邯鄲邢台衡水滄州等4個地區,在滄州地區獻縣藏橋與滹沱河匯流後,稱子牙河 [1] 
滏陽河全長403千米,總流域面積20539平方千米;河牀平均寬度58米,左右堤距離平均200米。滏陽河常年有水,冬不結冰,河中經常保持在6立方米每秒以上。 [2] 
歷史上,滏陽河水量充沛,曾是邯鄲地區至天津的主要航運交通線。滏陽河是邯鄲市內唯一有基流的河道,是邯鄲人民的“母親河”。 [3-4] 
中文名
滏陽河
別    名
滏水
釜水
所屬水系
海河水系子牙河
地理位置
華北地區
流經地區
邯鄲、邢台、衡水、滄州
發源地
太行山東麓邯鄲峯峯礦區滏山南麓
主要支流
牤牛河
渚河
沁河
輸元河
留壘河
河    長
403 km
流域面積
20539 km²

滏陽河名稱由來

滏陽河,古稱滏水或釜水。古時是發源於臨水縣(今邯鄲市峯峯礦區),經鄴西北(今臨漳縣西北),在列入縣(今肥鄉縣東北)注入漳河的一條支流。南北朝時改由鄴西北入漳。據《元史·河渠志》記載:“滏河者,引滏水以通洺州(州治在今永年縣舊城)城濠者也。”説明元代曾引滏水北流至今永年縣舊城,並稱之為滏河。
《淮南子地形訓》中“釜出景”的註釋説:“其原浪費湧正勢如釜中湯,故曰釜”;《後漢書·郡國志》中“魏郡,鄴有故大河,有滏水”的註釋説:“滏水熱,故名曰滏口”;《河南通志》沿用以上説法:“其水湧沸如湯之在釜也,雖隆冬不冰,故名。”以記載説明,古時的滏水之源,曾是其水沸湧的温泉。而另一種説法是:因滏水源出鼓山,鼓山又名釜山,故名。
滏陽河之名,始見於明史,據説是因滏陽縣而得名,但自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置滏陽縣(因在滏水之陽而得名,縣治在今磁縣城),至元末廢滏陽縣,史籍均無滏陽河之記載。《元史·河渠志》尚稱滏河,《明史》才有滏陽河之記載。 [5] 

滏陽河形成變遷

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在磁州州判張珵主持下,於磁縣東北開河村的漳滏合流處疏滏北流,自邯鄲東過廣平府(府治在今永年舊城)通直沽河,這是滏陽河上段脱離漳河之始,也是今滏陽河河道之雛形。以後,又多次被漳河奪道北上,造成漳滏合流。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以後,漳河逐漸結束北、中、南三支分流狀態,集中走南道,漳滏河分流才趨穩定。
清朝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漳河曾再度形成北、中、南三道,但其北道行經路線已改自魏縣,經邱縣、廣宗,於新河縣與滏陽河匯合。 [5] 

滏陽河幹流概況

滏陽河是子牙河的南支,發源於太行山東側。自邯鄲市峯峯礦區和村西北,向東南經磁縣折向東北蜿蜒流經邯鄲、邢台、衡水、滄州等4個地區、18個市縣,在滄州地區獻縣藏橋與滹沱河匯流後,稱子牙河。滏陽河與滹沱河是子牙河南北兩大支流。子牙河又是海河流域五大水系之一,於天津市匯入海河。自邯鄲市峯峯礦區和村西北至匯流處,全長403千米,流域面積20539平方千米。 [6] 

滏陽河主要支流

滏陽河支流小河眾多,南起磁縣,北至獲鹿縣,有牤牛河、渚河、沁河、輸元河、沼河、沙河、牛尾河(留壘河)、白馬河、小馬河、李陽河、派河、午河、槐河、汶河等14條支流小河匯入。 [7] 
1.牤牛河:季節性行洪河道。起源於峯峯礦區新坡鄉王莊,流經磁縣林坦鎮、林峯鄉、邯鄲市馬頭鎮,又在磁縣石橋村匯入滏陽河,全長25千米,流域面積247.95平方千米。
2.渚河:季節性行洪河道。古牛首水之南支。其上游發源地及分支,歷代圖文記載不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版的《邯鄲縣誌》記載:“其上流有二源,皆出於渚山。一自邯鄲縣西南二十五里東北流,為藺家河;一自縣西三十里東流,為閻家河,合流而東為渚河。十里折向西南,經羊井村又轉向東北二十里,經趙王城北,又東十里至羅城頭入滏陽河。”1956年、1957年,興建邯鄲市防洪工程,為防止洪水浸入市內,改由龐村和南十里鋪村村南、東南流至張莊橋村,滏陽河節制閘閘上入滏陽河,全長21千米,流域面積為66.3平方千米。
3.沁河:古牛首水之北支。上源有三,南源俗稱“十里沿河溝”,起自邯鄲縣西部南李莊村南,東北流經姬莊、西店子、東店子、石坡、張莊、康莊、師窯等村,在牛叫河村東南與中源匯合。因河流地形坎坷,雨季山洪暴發,聲如牛叫,故稱牛叫河。南中兩源匯合後為沁河。北源為巖嵛河。起自邯鄲縣西北的紫山南麓,南流經邯鄲縣郭窯、前郭莊,至葛巖嵛村南偏東0.5千米處匯入沁河。因河道山石裸露,故稱巖嵛河。沁河原來是自西向東,穿邯鄲縣户村鄉及邯鄲市市區,在邯鄲縣南蘇曹村南入滏陽河。1956年至1957年,興建邯鄲市防洪工程時,在中游邯鄲縣齊村村西築一大壩,導洪水在市外東北流至邯鄲縣薛莊村南入輸元河,全長18千米。現在齊村大壩以下,流域面積56.39平方千米,已基本成為城市工業廢水河。
4.輸元河:發源於邯鄲縣西北部紫山。原名輸黿河。相傳元代至正年間,有龍與黿鬥於澤中,龍勝而黿輸,故名。據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版《邯鄲縣誌》載:“其源為興龍泉,出邯鄲縣西北二十里,東流經周家窯、黃家窯、姜家窯至南高崗,聶家莊,又折向東北十六里,經王化堡呂仙祠(俗稱黃粱夢,其南為劉莊),又東四里,至馮村橋入滏陽河。”又有按語:“此水上游昔與沼河支流相通,夏秋漲發,散注田疇,或抵城下與沁河合。清光緒十九年,邯鄲知縣李兆梅桃竣。”1957年,因沁河水改入輸元河,加深加寬了薜莊以下河道,並築起左右河堤,向東北流經邯鄲縣西邢台、十五里鋪等村,至蘇里西北入滏陽河。河道長16.5千米,流域面積197.1平方千米(包括齊村大壩以上原沁河流域面積)。下游至京廣鐵路東側,蘇里村西有滯洪區,面積9000畝。汛期滏陽河水頂託時,可關閉泄洪閘,使輸元河洪水在此滯緩。
5.留壘河:據《永年縣誌》載:原名牛尾河,為明代西八閘灌區排水河道,因形似牛尾而得名。今留壘河,起自永年縣永年窪借馬莊泄洪閘,自南向北,貫穿雞澤縣中部,在雞澤縣馬坊營村出邯鄲境,又流經邢台地區南和縣、平鄉縣、任縣,在任縣環水村入北澧河,因途經任縣留壘村而得名。全長65千米,原河道過水能力僅10立方米每秒,1967年按借馬莊閘下設計流量125立方米每秒,環水村設計流量184.5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365立方米每秒,擴挖了河道,成為既能承擔永年窪泄洪,又能承泄上游和沿途瀝水的一條滏陽河主要支流。也是邯鄲境內滏陽河流域和生產團結渠瀝水的主要出路。 [7] 

滏陽河水文特徵

滏陽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總量為6.71億立方米,降雨量年際變化大,最大的1963年為1158.8毫米,最小的1965年為330.9毫米,有79.5%的年份達到400毫米以上,滏陽河常年有水,冬不結冰,河中經常保持在6立方米每秒以上。 [8] 

滏陽河流域概況

滏陽河氣候

滏陽河灌區地處半濕潤、半乾旱地區,屬暖濕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沙,夏季炎熱多雨且常出現乾旱,秋季天高氣爽,冬季乾燥寒冷。多年平均氣温13℃,年內氣温變化明顯,1月份氣温最低,一般為-10~-15℃,7月份氣温最高,一般為25~38℃,平均26.3℃,極端最低温度為-20℃,極端最高温度為42.60℃。年日照時數為2900小時,大於等於0℃的積温為4870℃,大於等於10℃的積温為4500℃。年蒸發量為1563毫米。無霜期為225天(11月下旬至3月初)。灌區多刮北風,風力一般在3~6級,最大達8級。 [9] 

滏陽河地質

滏陽河流域在地質構造上以京廣鐵路為界,可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屬磁行山背斜,山區基岩廣泛出露,主要是寒武系及奧陶系的石灰岩、石炭二疊紀的煤系地層及第三紀的砂頁岩和沉積物。山根以下,在京廣鐵路以西為沖積扇,大部分是殘積坡積物,堆積了巨厚的第四紀和近代河流沖積層,造成了廣大的沖積平原,堆積物屬亞黏土,亞砂土、黏土,砂礫石等鬆散巖系。 [9] 

滏陽河土壤

滏陽河流域土壤大致分佈在灌區西部丘陵區,為坡積沖積物,土層為重粘壤土,東部土壤受漳滏河故道影響很大,一般在故道上為粗砂,故道兩側為砂壤土佔68.56%,離故道較遠的窪地為粘壤土佔26.54%,在窪地與故道之間則為粉砂土佔4.9%。個別地方出現不同厚度的黏土層,對阻止灌溉水深層滲漏有一定的作用。 [9] 

滏陽河治理開發

滏陽河河道治理

2019年,邯鄲市籌劃開展滏陽河全域生態修復工程,市委市政府把修復滏陽河作為事關長遠、生態惠民的重點工程,組織水利、資源規劃和環保等部門組成“專家團”,全面梳理沿線縣區在水資源、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明確建設模式、建設時序和完成時限,高標準編制《滏陽河全域生態修復規劃》。2020年,規劃正式通過,滏陽河全域生態修復工程啓動實施。
截至2020年,邯鄲已基本完成滏陽河河道內違建清理,累計完成河道清淤171千米,河道擴挖167千米,修建堤頂道路248千米。通過一系列措施,滏陽河河道平均寬度由原來的10多米擴展到了60米以上,多地行洪能力大幅提升。 [12] 
滏陽河
滏陽河(5張)
截至2022年,邯鄲市取締了羊角鋪水源地周邊的養殖户143家,關停搬遷了年產140萬噸的彭楠焦化等水源地範圍內大型耗水工業企業,取締關停“散亂污”企業427家,對滏陽河及支流沿岸32個城市排污口進行封堵,對沿河20餘個農村生活污水進行治理,並藉機對全域148個村生活污水進行了徹底治理,基本消除了農村黑臭水體,滏陽河水質得到根本性轉變。滏陽河出境斷面水質連續多年穩定達標地表水Ⅲ類;省考斷面九號泉斷面(黑龍洞水域)水質連續多年穩定達標地表水Ⅱ類。 [13] 

滏陽河生態補水

2018年9月1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制定了《華北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河湖回補地下水試點方案》,選定滏陽河先行開展地下水回補試點,為總體推進治理行動提供經驗和示範,達成沿線地下水位普遍回升,河湖生態功能逐步恢復,水生態空間有所增加的目標。 [19] 
2023年2月28日,河北省水利廳印發《河北省2023年主要河湖生態補水實施方案》,調度安排東武仕水庫向滏陽河補水0.5億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線通過滏陽河退水閘相機補水。 [20] 

滏陽河灌溉工程

滏南北分灌區,位於滏陽河灌區最上游,峯峯礦區滏陽河發源地鼓山東側,地形為丘陵崗坡地,工程控制面積3萬畝,其中,礦區1.7萬畝,磁縣1.3萬畝。灌溉工程始建於1956年,有滏南、滏北兩條幹渠,長22千米,支渠30多條,各種建築物300餘座,主要灌溉峯峯礦區、磁縣6個鄉(鎮)40個村3萬畝耕地。1962年以前,歸磁縣、礦區共同管理,1962年歸滏陽河管理處統一管理,之後,對現有工程進行了規劃、改造、配套工作。
西閘分灌區,位於滏陽河上游,原歸磁縣管理。1962年,由滏陽河管理處統一管理運用。西閘攔河閘七孔,中間六墩不在一條中心線上。1964年由滏陽河管理處設計施工,在閘墩上修建了鋼筋混凝土交通橋面,長31.71米,橋面寬3米,便利了兩岸交通和工程管理。
高級渠分灌區,1956年,高級渠破土動工,擴建原五合渠近20千米,續開西槐樹至城基入牤牛河新渠20多千米,全長40多千米。後經1969年、1970年兩次擴建和1981年防滲、配套工程的實施,全線從東武仕水庫引水,經磁縣、邯鄲縣、邯鄲市西郊至沁河,全長41.7千米,設計流量8立方米每秒,控制面積8.5萬畝,其中磁縣4.8萬畝、邯鄲縣1.6萬畝、邯鄲市2.1萬畝,當時均較好地發揮了效益。
馬頭分灌區,位於滏陽河灌區上游,主要受益單位有磁縣的高臾、白塔、辛羶營、東城、花官營、李莊和邯鄲市郊區馬頭7個鄉鎮,47個村莊,控制面積10萬畝。有灌排渠道146條,其中灌乾渠4條、排幹1條、灌支24條、排支2條、灌鬥103條、排鬥12條,渠道總長194.35千米,其中乾渠長39.75千米、支渠長62.6千米、斗渠長92千米。各種類型建築物882座,其中灌排乾渠76座,灌排支渠500座,斗渠306座。
張莊橋分灌區,1957年為減少洪水侵入邯鄲市興建,開挖了支漳河分洪道,該分洪道自張莊橋閘上右岸開口,並修建了支漳河分洪口門溢流堰,大閘閉閘時,滏陽河和渚河洪水可全部導入支漳河,到永年蓮花口閘上入滏陽河再入永年窪,從而減輕洪水對邯鄲市的威脅。但從此切斷了由羅城頭閘引水的沙東干溝,為便於管理,於1959年將羅城頭閘所遷移到張莊橋閘,沙東於溝上延至張莊橋攔河閘上,繼續引水灌溉。1962年滏陽河管理處成立,接管張莊橋閘所,張莊橋灌區仍有灌溉面積10萬餘畝。
柳林分灌區,位於滏陽河中游,歷史悠久,始建於明朝萬曆丙午年、丁未年,渠首位於邯鄲市柳林橋村北1千米柳林節制閘上,受益18村,開有東干溝、西乾溝、周溝3條幹溝,澆地3.8萬餘畝。攔河閘雖經清順治十四年、光緒八年、民國八年至九年(1919年至1920年)三次重修,但澆地面積沒有擴大。解放後延長東、西乾溝,周溝,修建進水閘、節制閘,擴大了澆地面積,由原來3.8萬餘畝擴大到10餘萬畝。
西八閘分灌區,位於滏陽河中下游,永年縣廣府鎮西部,工程控制南沿村2個區6個公社8.5萬畝耕地,其中渠灌4.777萬畝、沿河揚水灌3.723萬畝,1985年將邯鄲縣沿河揚水灌溉3萬餘畝調給柳林分灌區,有幹斗渠9條,直接從滏陽河引水,排幹1條,排支3條,灌排斗渠23條,灌排農渠140條,斗門以下各類建築物147座,其中,小橋66座,小閘71座,小尾涵8座,小渡槽2座。
蓮花口分灌區,位於滏陽河灌區下游,始建於1958年,原灌溉永年縣東南部聯小西堡、大西堡、西河莊、陳寨、城關、張西堡、豆下鄉7個鄉鎮55個大隊的9.2萬畝耕地,其中渠灌7.2萬畝,揚水灌溉2萬畝。
黃口分灌區,位於滏陽河灌區最下游,利用黃口攔河閘上閘引水灌溉。主要灌溉曲周、雞澤兩縣土地,其中,曲周縣有黃口南乾渠1條,支渠10條,灌鬥、農渠104條,排支3條,排鬥61條,各種類型建築物78座,實灌面積12萬畝;滏西乾渠1條,支渠17條,斗渠20餘條,灌排一套系統,各種建築物43座,灌溉面積1.7萬畝。 [14] 

滏陽河水電開發

東武仕水電站,位於滏陽河上游,東武仕村西北,系東武仕水庫壩後式水電站,1971年1月動工興建,由華北電力學院設計。設計流量25.2立方米每秒,設計水頭為28.9米,總裝機容量2×3200千瓦,設計年發電量1900萬千瓦時,年利用小時2970小時,總投資為364萬元。安裝有2台天津產型號HL123-LJ140水輪機和2台3200千瓦型號TS325/36-20發電機。東武仕電站於1975年2月正式投產發電,同年2月7日併網,交由邯鄲地區電力局代管。
磁縣南關水電站,位於磁縣南關滏陽河上,1986年11月動工興建,由邯鄲水電設計院設計,邯鄲地區水利工程處施工安裝,1987年12月正式投產發電,是利用滏陽河攔河節制閘跌水落差發電的河牀式水電站。設計流量12.6立方米每秒,水頭為5.1米,裝機容量2×250千瓦,設計年發電量262千瓦小時,設備年利用小時5240小時,總投資130萬元,由滏陽河管理處和磁縣水利局合資興建,由磁縣水利局管。 [15] 

滏陽河旅遊開發

  • 滏陽河西八閘
滏陽河西八閘
滏陽河西八閘(1張)
滏陽河西八閘,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叢台區南沿村鎮西大慈村至譚莊村之間的滏陽河河道北岸上,是明朝時期的古遺址。2013年5月,被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滏陽河西八閘全長近10千米,由西向東依次有廣仁閘、普惠閘、便民閘、濟民閘、潤民閘、惠民閘、阜民閘、殖民閘8座灌溉閘。因位於永年城西側,故名“西八閘”。現八閘閘體完整,普惠閘石匾、惠民閘石匾、阜民閘石匾及濟民閘碑、潤民閘碑保存完好。8座閘閘體均為長方形,全部為磚石結構,券洞形制水道,水道兩端設鐵質閘門,採用絲槓升降開閉。按地理位置自西向東編為一至八閘。沿用至今的有5座:普惠閘、濟民閘、潤民閘、惠民閘、阜民閘,廢棄的有3座:廣仁閘、便民閘、殖民閘。滏陽河西八閘對當時農業生產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為中國古代水利史的研究提供了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科學價值。仍在使用的五座閘,是滏陽河西大慈村和田堡村段的重要水利設施,仍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16-17] 
  • 滏陽公園
滏陽公園
滏陽公園(3張)
滏陽公園,位於邯鄲市區東南部,西臨滏河大街,北臨陵園路,東臨滏園街,南側為居民區,滏陽河由南向北穿流園中。滏陽公園始建於1992年,擴建於2002年,是一座大型古建築式的公園,佔地面積為360畝。園內佈局以佔地70畝的人工湖為主,配以亭台樓榭,山水相間,綠樹成蔭,園內以湖景為主,配以亭台樓榭,山水相間,多種常綠植物和花草、灌木點綴其間,綠樹成蔭,水面波光粼粼。滏陽公園是居民休息、遊覽、鍛鍊、交往,以及舉辦各種集體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 [18] 

滏陽河經濟文化

滏陽河農業

滏陽河無封凍現象,灌區氣候環境適宜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耕作區土層厚度,西部丘陵區為0.5~1.0米,東部平原3米以上均為有效士層。灌區農作物的生長期為3~11月,生長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為516.6毫米。 [9] 

滏陽河文化

  • 藝文
(唐)李白春日遊羅敷潭》:行歌入谷口,路盡無人躋。攀崖度絕察,弄水尋回溪。雲從石上起,客到花間迷。淹留未盡興,日落羣峯西。 [10] 
(明)劉湜《滏河》:二脈支分古洞頭,東西屈曲抱村流。柳邊風過千層碧,渡口雲晴萬頃秋,橋擠車徒漁集網,路通陶冶客來舟。昨來分付觀瀾者,道體當於此處求。 [10] 
  • 傳説
河北省邯鄲市永年一帶,流傳着“漏洺河,浪漳河,銅幫鐵底滏陽河。”的傳説。
戰國時期,趙國被秦國圍困。趙王命平原君挑逃二十名食客,火速到楚國請兵。毛遂自薦,隨平原君前往。商談中,楚王不願發兵,毛遂陳明利害,終於説服楚王,發兵救趙,解除了趙國之圍。
由於毛遂請兵有功,趙王封他為諫議大夫,封邑永年(舊稱曲梁)當時永年雖然土地肥沃,但由於地勢低窪,滏河、洺河在此聚匯,洪水氾濫成災,莊稼全被淹沒,這裏的老百姓生活非常貧窮。毛遂來到永年以後,十分關心人們的疾苦,便想方設法為民解除水澇之患。他首先動員民夫修築一道防洪大堤,讓洺河改道北移,同時疏通河道,治理滏陽河,凡屬永年境內的河道均進行加寬、加深、疏通、清理。為了防止滏陽河決口,他讓人們用紅膠泥把河底河幫全部抹了四五尺厚,不留一點空隙。從此以後,滏陽河暢通無阻,解除了洪水之患。這樣一來,永年一帶,連年豐收,人們過上了富裕日子。
一次,趙王親臨永年察看民情,人們便將毛遂治理滏陽河的事説給趙王,趙王聽了,十分高興,連連誇獎説:“這滏陽河不成了銅幫鐵底了。”從那以後,滏陽河銅幫鐵底的説法便一代一代傳下來了。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