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經縣,隸屬四川省雅安市,位於四川盆地西部邊緣,處雅安市腹地,東北接雅安市雨城區,東南鄰洪雅縣,西南連漢源縣,西交瀘定縣,北靠天全縣,東西長61公里,南北寬53公里。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滎經縣常住人口為131491人。
[26]
滎經縣地理位置介於北緯29°29′~29°56′,東經102°20′~102°56′之間。滎經縣幅員面積為1781平方千米。
[27]
截至2020年,滎經縣下轄1個街道、7個鎮、4個鄉。
[33-34]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氣温15.2℃,年均日照886.6小時,年均降雨量1133.1毫米。縣政府駐地嚴道鎮向陽巷1號。
[2]
- 中文名
- 滎經縣
- 外文名
- Yingjing County
- 行政區劃代碼
- 511822
- 行政區類別
- 縣
- 所屬地區
- 中國西南
- 地理位置
- 四川盆地西部邊緣
- 面 積
- 1781 km²
- 下轄地區
- 1個街道、7個鎮、4個鄉
- 政府駐地
- 嚴道鎮向陽巷1號
滎經縣歷史沿革
編輯春秋戰國時,為蜀國境。
公元前329年,秦滅蜀即置縣,秦贏政二十四年,改設嚴道縣。
西漢文帝前元五年(前175年), 賜倖臣鄧通於嚴道銅山冶銅鑄錢。王莽新朝(前9年~公元25年) ,改嚴道為嚴治。新朝結束,復為嚴道。東漢(25年~220年)安帝延光元年(122年) ,縣改隸於蜀郡屬國。蜀漢昭烈章武元年(221年) ,改蜀郡屬國為漢嘉郡,縣隸之。
西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 ,成李雄據蜀,僚人竄入,縣治荒廢。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 ,復置嚴道縣,設治所於今雨城區,在今滎經縣城設滎經水口戍,隸屬嚴道縣,“滎經”一名始見。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 設榮經縣,隸屬雅州。代宗大曆十四年(779年)十月,南詔異牟尋與吐蕃破邛崍關,攻陷榮經等縣。德宗貞元十一年(795年), 於今安靖鄉建石佛寺。唐時始建雲峯寺,又名太湖寺。
宋孝宗淳熙中葉(1174年~1189年) ,於小坪山建雄邊寨。
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 榮經入嚴道縣,置巡檢。至元十六年(1279年) ,榮經與黎、雅各縣不奉元令,元派兵鎮壓,戍守黎、雅等處。
滎經縣(2張)
民國24年(1935年),設行政督察區,滎經屬四川省第17行政督察區。民國28年(1939年),西康建省,縣隸之。
1950年2月11日,成立滎經縣人民政府,隸屬西康省人民政府雅安專區專員公署。
1955年,撤銷西康省併入四川省,滎經縣隸屬四川省雅安專員公署。
1956年,滎經縣人民政府改稱為滎經縣人民委員會。
1968年,滎經縣人民委員會改稱為滎經縣革命委員會。
1981年,恢復滎經縣人民政府名稱。
滎經縣行政區劃
編輯滎經縣區劃沿革
2004年,滎經縣轄2個鎮、23個鄉。
2005年,滎經縣轄2個鎮、23個鄉。
2006年1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滎經縣寶峯鄉、民建鄉改建為寶峯彝族鄉、民建彝族鄉。
2006年,滎經縣撤銷石橋、廟崗、凰儀、石龍4個鄉,復順鄉更名為新添鄉,石滓鄉更名為龍蒼溝鄉。
滎經縣區劃詳情
滎經縣地理環境
編輯滎經縣位置境域
滎經縣,位於雅安市中部,北緯29°29′~29°56′,東經102°20′~102°56′。縣境:東北接雅安市雨城區,東南鄰洪雅縣,西南連漢源縣,西交瀘定縣,北靠天全縣,東西長61公里,南北寬53公里。幅員面積為1781平方公里。滎經縣政府駐地嚴道鎮向陽巷1號。
[1-2]
滎經縣地形地貌
滎經縣地形為西南高、東北低,地貌類型就成因分,主要是褶皺、斷層作用形成的構造地貌。由於岩層的新老和類別差異,地勢的高低懸殊,氣候的變化,在構造地貌中也夾雜着風化地貌、重力地貌(崩塌和滑坡)、古冰川地貌、岩溶地貌等。就海拔高低和表面地形分,全縣可分為四個類型,即高山區(海拔3500米以上)只有西部野牛山,呈點狀分佈;中山區(海拔1000米至3500米),縣境內四周均屬此類地貌,佔全縣總面積的84%,是縣境地貌的主體,以西北部和南部分佈最廣;低山丘陵區(海拔在10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不到200米的丘陵區,佔全縣總面積的12%,主要分佈在中部和東北部;階地和平壩區,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流兩側,佔全縣總面積的4%(其中河漫灘、洪積扇形的河谷平壩僅佔1.4%)。低山丘陵區和階地平壩區共佔全縣總面積的16%,主要分佈在滎經河及其較大支流的兩翼,以縣城四周最廣。單獨的丘陵很少,主要是中山區延向河岸的低山。位於西部海拔3666米的野牛山為最高處,位於天鳳鄉鳳槐村滎經河出縣境處海拔680米是縣境最低處,相對高差2986米。
[2]
滎經縣氣候
滎經縣氣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氣温15.2℃,年均日照886.6小時,年均降雨量1133.1毫米。滎經縣是全國日照低值地區之一,陰天多,日照少。年陰天日數達190天以上。雨量偏少主要集中在6至8月,山區降水量減少比壩區明顯;多為夜雨,夜降水量1957年至1980年佔全縣全年降水量的78%。位於石滓鄉發展村的金山地帶,年平均降雨日279天,降雨量2603.1毫米。
以海拔1040米的泗坪鄉政府所在地為例,與山背面的漢源縣九襄鎮(海拔1055米)相比,九襄鎮年平均氣温為16.3℃,而泗坪鄉只有13.6℃。二是降水量多。位於縣內石滓鄉的金山是全省四大暴雨區之一,年均降水量達2603.1毫米,在長江流域均居首位。三是氣候差異大。凰儀鄉政府所在地海拔1080米,年均氣温12.4℃,縣城嚴道鎮海拔762米,年均氣温15.3℃。四是山地背風面不同,降水量不同。滎經夏季風多從東北角沿滎經河谷或雅安向斜越麂子崗入境,位於背風面的嚴道鎮年降水量為1232.9毫米,位於大相嶺向風面的凰儀麓池年降水量達2409毫米。五是夜雨率列全地區之首。夜雨多是山區谷地降水的特徵,雅安各縣市夜降雨率均在70%上下,而滎經達78%。
[2]
滎經縣土壤
滎經縣土壤自上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二迭系、中生界三迭系、侏羅系、白堊系,形成玄武岩、流紋岩、安山岩、鉀長花崗石、白雲岩、灰巖、礫石、砂岩、泥岩、頁岩經風化形成風化殼,與新生界各類沉積物互融構成滎經縣內的土壤母質。在氣候、植被諸因素的影響下,形成10個土類,14個亞類,25個土屬、51個土種,73個變種。
[2]
滎經縣水文
滎經河屬岷江水系青衣江二級支流,以滎河為正源,發源於滎經縣與瀘定縣交界的大礦山東南麓、野牛山西麓,稱祁家溝。東流至三合鄉雙林村兩合水,納東北流來的茶河,東至三合鄉建政村納團靈山流來的三岔河,在三合鄉政府駐地納入香爐山流來的瓦前溝後轉向東南流,長28.2公里,稱代黃溝。在新廟場納入頭道水轉向東北流,在泗坪場納入北來的大堰溝和南來的橋溪河,再流向東北在烏龜石納入小河子,轉向東流經烈士、民建兩鄉後轉東南流,至花灘場納入相嶺河再轉向東流,經六合、烈太至滎經縣城東北角,稱滎河,長77公里,納入南來的經河,合稱滎經河,轉向北流經大田壩、廟崗、復順、石龍、天鳳鄉境地,又納入兩側山溪(山河溝、堰溪溝、杏家溝、高橋溝、黃家溝等),後經天鳳入天全縣境。滎經河在滎經縣境內長13公里。
[2]
經河是滎經河一大支流,主幹流為發源於滎經縣與漢源縣交界的大埡口西北坡的銅廠河,北上納入高橋河後稱白石河(34公里),在石滓場納入黑石河(31公里)後稱經河,合流後北上納入白井溝、熱溪溝、煙溪溝,經附城、五憲鄉在滎經縣城南納入青龍河,於縣城東北角與滎河交匯,全長53公里。
[8]
滎經縣自然資源
編輯滎經縣水資源
小河子又名冷水河,是滎河的一大支流,發源於團靈山北與天全縣交界處,始段稱化腳林溝,納席子巖溝後稱苦蒿溝,至小灣子轉向東南流,稱小河子,在新建鄉政府所在地納入紫眼河往下在烏龜石注入滎河。小河子長31公里,河口高程894米,年均流量10.86立方米/秒,可利用落差670米,水能藴藏量3.82萬千瓦。
[8]
相嶺河為滎河第二大支流,發源於小相嶺北坡,始段稱黃連溝,北流納入大相嶺流來的小溪溝後始稱相嶺河,東北流至凰儀鄉政府所在地又轉北流,在安靖鄉政府所在地大通橋納入由安靖鄉田家壩、高河壩而來的銅廠河(又稱高橋河),再北流至花灘鎮沙壩頭納入從石橋鄉西來的米溪河,往下在花灘場注入滎河。相嶺河長27公里,可利用落差1110米,年均流量11.5立方米/秒,水能藴藏量4.72萬千瓦。
[2]
滎經縣土地資源
截止2015年5月,滎經縣耕地面積16192.5公頃,佔轄區面積的9.09%;園地588.19公頃,佔轄區面積的0.33%;林地149150.68公頃,佔轄區面積的83.75%;居民及工礦用地1354.75公頃,佔轄區面積的0.76%;交通用地274.13公頃,佔轄區面積的0.15%;水域2370.35公頃,佔轄區面積的1.33%;未利用土地8173.3公頃,佔轄區面積的4.59%。在耕地中:全縣水田面積5044.2公頃,佔耕地面積的31.15%;旱地11155公頃,佔耕地面積的68.85%;人平耕地佔有量0.12公頃。
[8]
在地貌類型上,耕地集中分佈於滎經河及其各支流兩側。在林地面積中,有林地138706.68公頃,佔林地面積的92.89%;灌木林地6996.2公頃,佔林地面積的4.7%;疏林地和未造林地3434.78公頃,佔林地面積的2.3%。
[2]
滎經縣生物資源
植物
截止2015年5月,滎經縣境內有喬、灌木約90科,200屬,357種。其中:裸子植物8科18屬24種,被子植物82科182屬333種,竹亞科竹類植物7屬24種。
呈垂直分佈:海拔3100~3666米為寒帶亞高山灌叢、草木區,以小葉杜鵑、山松柏、箭草、莎草、石松、苔蘚最為常見;
海拔2600~3100米的寒温帶針葉林區,主要有冷杉純林和林下的小葉杜鵑、冷箭竹、山櫻桃、懸勾子、苔蘚,是建工建材的主產林區;
海拔2100~2600米的温針闊葉林混交區有鐵杉、雲杉、冷杉、櫟、樺、姜樸、楓樹等,植被茂密,多為原始森林,活積木蓄積量大;海拔1800~2100米的北亞熱帶軟、硬闊葉混交林區主要有樺、栲櫟、柃木、樟、野核桃等,林下叢生有水竹、蕨類、烏子、山茶等;
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主要樹種有:香樟、闊葉楠、考櫟、木荷、珙桐、枇杷等,樹下叢生山茶子、柃木、報春花、烏子、五倍子、馬桑、蕨類、獼猴桃等灌木叢、草本、藤本植物;
海拔1400米以下的地區,多為農耕地,農村“四旁”(村旁、路旁、溝旁、宅旁)植樹有桉樹、白楊、泡桐和零星的桃、李、杏、梨、蘋果、櫻桃、無花果和竹、桑、茶、柑橘、水杉、柳杉、家杉等;山地疏林草地,山地灌木草地和山地草叢草地,理論載畜量2.1萬牛單位,草地載畜潛力7000牛單位,牧草資源草類有川芒、亂子草、毛苕子、金色狗尾草、野豌豆、房縣野青、峨眉葛藤、白茅、藎草、鼠尾屎、白草、紫石唐、節節草、牛筋草、雀稗、茅草、棒頭草、狗牙根、野麥草等50餘種。其中列入國家珍稀植物有7種,即:珙桐、峨眉野連、天麻、領春木、大葉柳、銀葉桂、楠木。
[8]
動物
截止2015年5月,滎經縣境內有野生動物32目76科(含亞科)295種(含亞種)。其中:哺乳綱7目22科53種,鳥綱14目38科124種,爬行綱2目5科19種,兩棲綱2目5科12種,魚綱7目15科87種。珍稀動物有大熊貓、牛羚、大鯢、小熊貓、豹、金貓、小鹿、林麝、白鷺、灰角斑雉、盤羊、大靈貓、小靈貓、四川猴、紅面短尾猴、蘇門羚、岩羊、水獺、白腹錦雞、紅腹錦雞和白鷳等。其他野生動物有:馬熊、黑熊、狼、豺、赤狐、草狐、黃鼬、黃喉貂、果子狸、午蟹獴豹、豹貓、水麝鼠、野豬、小麂、草兔、珀氏長琢、松鼠、花石凋鈴子、豪豬、竹鼠、木鼠、黑線女匪鼠、蜥蜴等。鳥類有鸕鷀、魚鷗、白腹麻鷺、豆雁、赤麻雞、斑頭付鳥、鳶、雀鷹、灰胸竹雞、雉雞、鵪雞、白胸苦惠雞、礬耑鳥、火斑鳩、鴿子、巖斑鳩、四聲杜鵑、大杜鵑、短嘴金絲燕、普通翠鳥、紅嘴玉、戴勝、黑枕綠啄木鳥、棕腹啄木鳥、小云雀、家燕、白脊鳥鴿、黃頭脊鳥鴿、田鷚、棕背伯勞、黃鸝、八哥、喜鵲、大嘴烏鴉、花頸烏鴉、紅嘴山、蘭鞏鴉、土畫眉、麻雀、護花鳥、山麻雀、繡眼、蠟嘴、花抱雞、紅翅膀、黑頭絲光亮鳥、白頭翁等。蛇類有:鏈蛇、脆蛇、烏梢蛇、菜花蛇、八絨蛇、蟒等。魚類有:鯉魚、鯽魚、重口裂腹魚、草魚、小鯢、青波、泥鰍、鱔魚、石巴子、麻魚子、紅尾魚、品星魚、桃花魚等。其中:重口裂腹魚又稱雅魚,是雅安地區名貴魚;另外尚有國家重點保護的大鯢和全身可入藥的羌活魚以及瓦魚。
[8]
中藥材
截止2015年5月,滎經縣境內有野生藥材623種。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有:水八角、土人蔘、益母草、玄蔘、紅馬蹄草、矮茶風、灰包菌、斷腸草、海金沙、地柏枝、翠雲草、地木耳、胡豆七、箭葉、紅澤蘭、爵牀、一支箭、桐須、側柏葉、松節、佛頂珠、棗仁、防風葉、荊芥、薄荷、土藿香、女貞子、菟絲子、烏梅、木瓜、銀杏、金銀花、枳實、青皮、野仁、野牛膝等224種。
[8]
生長在海拔1000米至1300米之間有杜仲、淫羊藿、八角蓮、金銀花、厚朴、野菊花、地膽、大澤蘭、粉葛、槐花、威靈仙、白南星、土黨蔘、輪葉泡參、野麥冬、土茯苓、白芨、薑黃等221種。
生長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有菌靈芝、豬苓、玄胡、官桂、黃柏、姜樸、射干、花菖蒲、川牛膝、大黃、雲木香、肺癆草、苦蔘、山烏龜、山藥、竹根七、獨活、刺五甲、草烏、赤芍、綠升麻、黑南星、黨蔘、巖沙蔘、川貝母、禾甘黃精、玉竹參、天冬、豬撩參、佛手參、蛇兒參、地龍、蛇膽、麝香、脆蛇、天麻等178種。
[8]
滎經縣礦產資源
滎經縣人口
編輯截至2019年末,滎經縣户籍總人口146012人,其中城鎮人口61887人,鄉村人口84125人,全年出生人口1517人,死亡人口1540人。年末常住人口15.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5.7%,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3]
。
2015年6月,滎經有17個不同少數民族在縣內居住,有少數民族人口3410人,其中:有户籍少數民族羣眾761户2823人(彝族516户1990人,藏族85户363人,其他少數民族160户470人)。
[9]
滎經縣政治
編輯現任領導
滎經縣經濟
編輯滎經縣綜述
2019年,滎經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4.56億元,增長8.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5億元,增長1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4703元和15341元,分別增長9.2%和10.3%;初步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9709元,增長9.6%。三次產業結構為16.94:32.42:50.64。
2019年,滎經縣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1.79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5億元,增長12.5%,其中,税收收入2.4 億元,增長28.4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89億元,同比增長18.8%。
2019年,滎經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4.2%,其中:民間投資增長14.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下降30.8%;第二產業完成投資增長63.1%,其中工業投資增長64.7%;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增長2.7%。
2020年,滎經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6.96億元,增長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4.07億元,同比增長5%;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4.19億元,同比增長4.8%;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8.7億元,同比增長3.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5億元,增長22.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3%;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3%;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6816元和16670元,分別增長6.1%和8.7%。
[28]
滎經縣第一產業
2019年,滎經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207公頃,比上年減少4公頃,下降0.06%;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535公頃,與上年同期持平;中草藥材播種面積350公頃,增長4.8%;蔬菜播種面積2317公頃,增長0.7%。
2019年,滎經縣糧食總產量3.57萬噸,比上年增加14噸,增長0.04%,其中,小春糧食產量增長1.5%;大春糧食產量增長0.03%。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2907噸,增長0.5%;蔬菜產量4.2萬噸,增長0.6%;茶葉產量3391噸,增長2%;園林水果產量3225噸,與去年同期持平;中草藥材產量1486噸,增長4.1%。
2019年,滎經縣生豬出欄5.4萬頭,下降18.7%;牛出欄5440頭,增長3.5%;羊出欄1.53萬頭,增長4.2%;家禽出欄31.46萬羽,增長8.8%;兔出欄49.13萬隻,增長1.8%;禽蛋產量增長2.6%、牛奶產量增長11.6%;全年全縣水產品產量318噸。
滎經縣第二產業
2019年,滎經縣全年工業增加值為20.3億元,增長8.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5%,拉動經濟增長2.8個百分點。
2019年,滎經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1.46億元,增長13.3%。實現利税總額0.5億元,增長7.4%。其中主要產品產量增長如下:鐵合金12.8萬噸,同比增長7.5%;原煤68.3萬噸,增長18.3%;洗精煤8.6萬噸,增長33.4%;發電量22445萬度;下降25.4%;花崗石板材195.3萬平方米;增長15%;大理石板材84.8萬平方米,增長0.5%;鋅0.78萬噸,增長22.7%;磚1.45億塊,下降10.6%。
2019年,滎經縣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4.02億元,增長5.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45.8萬平方米,增長18.33%;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03.6萬平方米,增長9.92%,其中住宅房屋竣工面積63.13萬平方米,增長9.73%
[3]
。
滎經縣第三產業
2019年,滎經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09億元,同比增長10.3%,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2億元,比上年增長11.3%。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7.1億元,增長9.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99億元,增長12.4%。按消費形態分:批發業實現零售額2.99億元,增長14%: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3.51億元,增長9.2%;住宿業實現零售額0.25億元,增長16.6%;餐飲業實現零售額5.34億元,增長13%。
2019年,滎經縣全年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4.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3.5%。
2019年,滎經縣招商引資全年引進到位資金54.6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95%。全年進出口總額37.55萬美元,其中:出口額16.85萬美元。
2019年,滎經縣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31.5%。商品房施工面積38.69萬平方米,下降28%。商品房銷售面積12.04萬平方米,增長218.89%。
截至2019年末,滎經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92.86億元,比年初增加6.93億元,同年初相比增長8.1%。其中:住户存款73.29億元,比年初增長15.5%。各項貸款餘額45.62億元,比年初增加6.22億元,增長15.8%
[3]
。
滎經縣交通運輸
編輯2015年12月,滎經縣建有縣級客運站1個(三級),鄉鎮等級站13個(五級),簡易站1個(簡易),港灣站9個(雙向)。
[10]
G5京昆高速和國道108線貫穿全境。
[1]
滎天、附魚、花凰、泗三四條縣道和通住各鄉鎮、村、社的鄉村道及礦山經濟公路、旅遊專用公路形成全縣網絡式交通。鄉通公路和鄉鄉通水泥路達100%,村通公路94.3%。
[8]
滎經縣社會事業
編輯滎經縣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末,滎經縣共有小學30所,在校小學生6880人;普通中學6所,在校學生7606人,全縣共有獨立幼兒園、託兒所42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670人。“普九”人口覆蓋率為100%
[3]
。
滎經縣文化事業
滎經縣醫療衞生
滎經縣社會保障
截至2019年末,滎經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6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11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6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24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0.91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86萬人。截至2019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560元,全年納入城市低保222人,累計月人均補助水平420元/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400元,全年納入農村低保人數2999人,累計月人均補助水平355元/月。城鄉特困人員標準650元/月,全縣城鄉特困人員356人全部納入政府供養範圍
[3]
。
滎經縣歷史文化
編輯滎經歷史悠久,建制古遠,古名嚴道,素有“家在清風雅雨間”之美譽,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滎經境內文化底藴厚重,文物古蹟眾多。全縣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29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有館藏文物3000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2件,二級、三級文物238件,是四川省的文物大縣。“嚴道”為研究西南地區的經濟、文化、民族史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料。
[11]
滎經縣風景名勝
編輯大相嶺自然保護區
大相嶺自然保護區(2張)
龍蒼溝國家級森林公園
龍蒼溝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滎經縣城東南30公里的龍蒼溝鄉境內,公園佔地約11.3萬畝,森林覆蓋率97.5%,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温和、雨量充沛,據相關氣象資料,年均温12.4℃,最冷月1月均温-7℃,最熱月7月均温22℃。降雪期12月,積雪期12月至次年3月,積雪厚度15—25釐米。
[13]
牛背山
牛背山位於滎經縣三合鄉瓢兒溝,即為滎經縣最高山峯——海撥3666米的野牛山。屬青衣江水系。(大渡河與青衣江的分水嶺為大礦山3300米,或山王山)。因山頂一面懸崖有巨石突出酷似牛頭,山脊細長貌似牛背而得名。
野牛山屬二郎山南延山嶺,在地質構造上屬大渡河背斜,包括野牛山(海拔3666米)、大野牛山(海拔3409米)、光頭山(海拔3478米)、馬場梁(海拔3499米)、大礦山等主要山峯,山嶺總體為南北走向,是滎河發源地。由於河流下切,分割為東西走向的大野牛山-光頭山-馬場梁和野牛山-大礦山兩道山嶺。
[14]
開山寺
善寺,也稱開山寺。該寺歷史上是朝拜峨眉的秭妹山——瓦屋山的第一殿,也是全國唯一的辟支佛道場的起香殿。原古建羣現僅剩此正殿,建於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古建築前後檐各有斗拱八朵;闌額飾深浮雕;天花采用深浮雕用金箔裝飾。開善寺對研究古建築藝術、研究佛教內涵都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15]
滎經縣著名人物
編輯黃英夫: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天津機車車輛廠副廠長、黨委書記,北京南口機車車輛廠、二七機車車輛廠廠長,北京重型機械廠廠長,北京市機電工業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北京市機械工業局常委書記、市建委副主任,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揮部主任,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北京市總隊總隊長,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副司令員。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16]
周文:原名何稻玉,筆名:何谷天、谷天、周文等。1932年參加革命,任左翼文化總同盟安徽分會組織部長,辦《安慶晚報》副刊;1933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曾將蘇聯著名小説《毀滅》、《鐵流》改編成通俗本。
[16]
滎經縣名優特產
編輯滎經長毛兔
1981年滎經從上海引進長毛兔種進行飼養,經過18年的選育,培育出了“雅滎長毛兔”優良兔種。雅滎長毛兔飼養方便,抗病力強,適應性好,毛長、鬆軟、白淨、均勻,產毛率高,每隻成年長毛兔每年可剪毛0.75公斤。
滎經茶葉
滎經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尤以邊茶著名西南。古代統治者對邊茶實行官方專賣,以後允許商人自由貿易,他們把邊茶作為統治藏族同胞的一種手段。17世紀初,清朝統治者設廠加工製茶,以雅州(今雅安市)為中心,生產銷售到康定、西藏地區。滎經生產的邊茶稱為“南路邊茶”。
滎經砂器
滎經砂器,是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六合鄉古城村的漢族製陶工藝,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砂器的製作方式分為採料、粉碎、攪拌、制胚、晾曬、焙燒、上釉、出爐、入庫等幾道程序。滎經砂器屬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滎經黃牛
滎經從秦朝起開始養黃牛,到漢朝時農村已普遍餵養。經過長期辛勤選育,培育出了獨具特色、品質優良、役食兩用的滎經黃牛。滎經黃牛易育肥、肉質好、脂肪分佈均勻,享有“牛中之王”美譽。黃牛中等體型,體格健壯、均勻,有尖角、彎角兩大類。尖角居多,皮毛多為黃色。四肢較長,蹄小而堅,步伐勤而有力,耐粗料,以草和作物稿杆為飼料,飼養成本低,皮薄耐磨富有彈性,是製革工業的好原料。
滎經縣縣城榮譽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滎經簡介 .滎經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12-31]
- 2. 《滎經縣誌》(1986~2000) .滎經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12-31]
- 3. 2019年滎經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滎經縣人民政府.2020-04-14[引用日期2020-09-16]
- 4. 滎經大事記(秦—明1629年) .滎經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12-31]
- 5. 歷史沿革 .滎經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12-31]
- 6. 二○一七年行政區劃調整公告(3) .四川省民政廳
- 7. 省政府批准滎經縣新添鄉撤鄉 .雅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7-02]
- 8. 滎經縣地理狀況 .滎經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12-31]
- 9. 民族構成情況 .滎經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12-31]
- 10. 滎經縣客運站建設基本情況 .滎經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12-31]
- 11. 滎經歷史文化遺產簡介 .滎經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12-31]
- 12. 大相嶺自然保護區 .滎經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12-31]
- 13. 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 .滎經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12-31]
- 14. 牛背山景區介紹 .滎經牛背山風景區[引用日期2013-10-18]
- 15. 開善寺 .滎經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12-31]
- 16. 名人 .滎經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12-31]
- 17. 【德耀四川・文明風華】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名單出爐 來看看有你的家鄉嘛 .鳳凰網資訊[引用日期2017-12-17]
- 18. 發揮央視傳媒優勢 服務中國最美縣域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9-07-14]
- 19. 2020中國春季休閒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5]
- 20. 蓬溪縣榮獲2019年度全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 .遂寧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3-31]
- 21. 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7]
- 22. 四川首批17家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授牌 .四川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7-22]
- 23. 四部門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02]
- 24. 全國愛衞會關於命名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的決定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8-15]
- 25. 2020年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單位遴選結果公示公告 .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引用日期2021-01-06]
- 26. 雅安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第二號) - 雅安市人民政府 .雅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4]
- 27. 魅力滎經 .滎經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4]
- 28. 2020年滎經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滎經縣人民政府 .滎經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4]
- 29.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深化政務公開促進基層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15]
- 30. 第三批天府旅遊名縣公示!這11個縣進入公示名單 .四川[引用日期2021-08-26]
- 31. 湖山擁福田地生輝,深圳福田區入選2021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 .澎湃網[引用日期2021-09-24]
- 32. 關於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擬命名名單的公示 .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1-09-26]
- 33. 2020年行政區劃代碼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0-14]
- 34. 行政區劃 .滎經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0-14]
- 35. 第五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名單出爐 .四川省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11-16]
- 36. 關於2021年中國天然氧吧評價結果的公示 .中國氣象局[引用日期2021-11-29]
- 37. 6個地方上榜 第二批四川省生態園林城市(縣城)公佈 .封面新聞[引用日期2021-12-04]
- 38. 通報表揚!2021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市、單位、縣市區、鄉鎮、示範村出爐 .川觀新聞[引用日期2022-01-26]
- 39. 四川4縣(區)委書記調整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2-03-11]
- 40. 首批27個!四川鄉村運輸金通工程樣板縣出爐丨早讀四川 .澎湃[引用日期2022-03-20]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