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滇邊蒲桃

鎖定
滇邊蒲桃(Syzygium forrestii Merr. & L. M. Perry)是桃金娘科蒲桃屬植物,喬木, 高10米; 嫩枝壓扁或略有稜, 粗約2毫米, 幹後黑褐色。葉片革質,橢圓形,長6-11釐米,寬2.5-4釐米。圓錐花序腋生或生於枝頂葉腋,多花,長3-8釐米。果實橢圓狀卵形,長約8毫米,寬6毫米。
滇邊蒲桃分佈於中國雲南西部怒江流域到西雙版納一帶,在雲南分佈於瀘水、盈江、瑞麗、瀾滄、勐海、思茅、景東、雙柏,生長於海拔800-1800(2100-2400)米的河谷或山坡常綠闊葉林 [1-2]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滇邊蒲桃
拉丁學名
Syzygium forrestii Merr. & L. M. Perry [7]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桃金娘目
桃金娘科
蒲桃屬
滇邊蒲桃
命名者及年代
Merr. et Perry,1938
保護級別
(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4] 

滇邊蒲桃形態特徵

滇邊蒲桃(標本)
滇邊蒲桃(標本)(19張)
喬木, 高10米; 嫩枝壓扁或略有稜, 粗約2毫米, 幹後黑褐色。葉片革質,橢圓形,長6-11釐米,寬2.5-4釐米,兩端狹窄,先端漸尖,尖尾長1-2.5釐米而有一鈍頭,基部楔形,上面有稀疏腺點,側脈多而密,在下面略突起,離邊緣0.5-1毫米處結合成邊脈;葉柄長12-18毫米。
圓錐花序腋生或生於枝頂葉腋,多花,長3-8釐米,次級花序軸長0.5-3釐米;花蕾近於無柄,長5毫米,先端球形,寬3.5毫米,急劇收縮成極短而厚的柄;萼齒不明顯;花瓣連成帽狀或分離;雄蕊長6毫米,花葯橢圓形,長0.6毫米,頂端有腺狀突起。果實橢圓狀卵形,長約8毫米,寬6毫米。 [1] 

滇邊蒲桃產地生境

滇邊蒲桃分佈於中國雲南西部怒江流域到西雙版納一帶,在雲南分佈於瀘水、盈江、瑞麗、瀾滄、勐海、思茅、景東、雙柏,生長於海拔800-1800(2100-2400)米的河谷或山坡常綠闊葉林 [2] 
滇邊蒲桃分佈圖 滇邊蒲桃分佈圖

滇邊蒲桃繁殖方法

滇邊蒲桃
滇邊蒲桃(7張)
種子細小,宜採用撒播的方式。播種前用0.1%的高錳酸鉀、0.1%的百菌清或0.1%的多菌靈進行苗牀消毒,理好播種苗牀,苗牀的寬度為1-1.2米為宜。每年3月份播種,播種前對種子浸泡消毒(消毒劑同整地)2-3小時,播種後每隔3-5天澆水1次,保持土壤濕潤。當幼苗子葉長出後,平均苗高≥3釐米時即可移栽。營養土採用80%的闊葉林下腐殖土、15%的農家有機肥和5%的過磷酸鈣混合而成。移栽後每隔1-2天澆水1次,保持土壤濕潤,移栽後第15天開始追施1%的尿素營養液,此後每隔20天施1次,移栽1個月後拆除拱棚。移栽2個月後,當平均苗高≥20釐米,地徑≥0.2釐米時出圃造林。 [5] 

滇邊蒲桃栽培技術

種植季節在7月。植苗時掌握“三埋二踩一提苗”技術要領,將表土打碎回填5-10釐米,把苗木放入塘內扶正,使其根系舒展。再回填細土踏實,用手握住苗木根部慢慢用力向上提起,使苗木根系伸展。最後踏實,再填土比地面高出5-10釐米左右,防止苗木根部積水淹苗。注意不要將心葉埋入土中,以免引起爛心和限制葉片生長。植後3個月內進行查苗、補苗,發現缺苗及時補齊。造林完成後,幼苗的管護是關鍵環節。為促進苗木生長,採取適度的鬆土除草措施。幼苗在8月和10月各進行鬆土除草1次。 [5] 

滇邊蒲桃病蟲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炭疽病、毒蛾、蚜蟲等。

滇邊蒲桃病害

炭疽病:初發病時在葉片出現針頭大小的病斑,周圍有黃色暈環,後擴展成較大的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有時可佔據半個或大半個葉片,在高温高濕、通風不良的條件下發病更為嚴重。發現少許病葉,及時摘去燒燬,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育苗期間,可於發病前噴灑波爾多液。發病初期用75%的可濕性粉劑1.25克/升液或70%的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2克/升液噴灑植株;也可用10%的過高水分散顆粒劑0.33克/升液噴灑,每隔10天噴1次,連噴3-4次。 [5] 

滇邊蒲桃蟲害

毒蛾可於幼蟲孵化期,噴90%敵百蟲晶體1克/升液,或80%敵敵畏乳油1.25克/升,或50%殺螟松乳油1.25克/升液。 [5] 
蚜蟲:危害幼苗,影響生長,蚜蟲危害較重時,用50%馬拉松2000倍液噴霧。 [5] 

滇邊蒲桃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4]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無危(LC)。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