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滇西前胡

鎖定
滇西前胡(學名:Peucedanum delavayi)是傘形科前胡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在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2,600米至3,4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山坡草地及岩石邊,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滇西前胡
拉丁學名
Peucedanumdelavayi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傘形目
傘形科
前胡屬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亞    科
芹亞科
前胡族
亞    族
阿魏亞族
刺尖前胡組
保護級別
近危(IUCN標準)
中國植物誌
第55(3)卷

目錄

滇西前胡形態特徵

滇西前胡

根鬚粗短,徑1.5-3釐米,多莖時,根頸呈頭狀,被褐色枯鞘纖維,木質化;根圓柱狀,少有分枝,灰褐色。 [1-2] 

滇西前胡

單一或多莖叢生,勁直,圓柱形,徑3-5毫米,灰色微帶紫色,有細縱條紋突起,至莖上部,條紋呈淺溝狀,中部以上有1-3短小分枝,近無毛或有極短絨毛。 [1] 

滇西前胡

基生葉多數,具長柄,葉柄長7-10釐米,基部具卵狀披針形的葉鞘,邊緣膜質,葉柄及葉鞘具極短絨毛;葉片輪廓卵狀長圓形,長6-8釐米,寬3-4釐米,二回羽狀分裂,具一回羽片3-4對,卵形,下部一對羽片遠離,近無柄,具二回羽片1-2對,上部羽片無柄,羽片呈齒狀淺裂或深裂,末回裂片線形或卵形,基部楔形,具1-3鋸齒,齒端有小尖頭,長0.6-1釐米,寬3-6毫米,葉軸及下表面葉脈有短柔毛;莖上部葉近無柄,有寬闊的葉鞘抱莖,一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形狀與莖下部葉相似。 [1] 

滇西前胡

滇西前胡線稿圖 滇西前胡線稿圖 [4]
復傘形花序頂生,有少數分枝,花序梗密生短硬毛;總苞片3-4,形狀各式,在同一傘形花序上,有線形、線狀披針形,還常有1片特大,形狀與莖上部的葉片相似;傘輻6-15(-24),近等長,長2-5釐米,具短硬毛;小總苞片4-7,比花柄長,長8-13毫米,寬5毫米,一回羽狀分裂,裂片線狀披針形,有毛;花柄不等長或近等長,有毛;花瓣倒卵形,白色,頂端凹陷,小舌片內曲;萼齒不顯著;花柱長,初時直立,後微彎曲,花柱基圓錐形。 [1] 

滇西前胡果實

分生果橢圓形,背部扁壓,長約4毫米,寬2.5毫米,無毛或近無毛;背稜和中稜線形,輕微突起,側稜呈狹翅狀,稍厚;稜槽內有油管1-3,合生面油管4-6;胚乳腹面平直。花期7-8月,果期8-9月。

滇西前胡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600-3400米的山坡草地或岩石邊。

滇西前胡分佈範圍

產於雲南(洱源、麗江)。模式標本採自洱源孟獲營。 [2] 

滇西前胡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