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滇蛙

鎖定
滇蛙(學名:Nidirana pleuraden)是蛙科、琴蛙屬的兩棲動物。頭略平扁;吻端鈍尖;吻稜不顯;鼓膜明顯;犁骨齒兩小團在鼻孔內側。前肢較為粗短;指端鈍圓;掌突3個。後肢較長;蹼明顯但不達趾端;外側蹠間具蹼;關節下瘤及外蹠突小、內蹠突大。頭部皮膚較光滑,背側褶較窄而清晰,自眼后角直達胯部;背部及體側有較明顯的疣粒;顳褶與頜腺在肩基部構成凹痕,有內褶。腹面皮膚一般光滑,少數有小痣粒或者白刺粒;蹠腹面滿布小疣粒。生活時背面為橄欖綠色或略帶黃色,背面的斑紋變異大,有分散的小黑斑點。
一般生活在海拔1150-2300米的山間窪地,沼澤、長有雜草的水塘或水稻田內;白晝常伏於草叢中鳴叫,稍受驚擾立即鑽入水中,躲藏在水草根部;夜間鳴叫者多,音量大而粗濁“缸缸(gāng)……”一般以連續4-6聲的為多,也有鳴叫1-3聲的。滇蛙的食物主要是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雙翅目、鱗翅目、膜翅目和蛛形綱等8類。分佈於中國四川、雲南、貴州。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滇蛙
拉丁學名
Nidirana pleuraden
別    名
滇側褶蛙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亞    綱
滑體亞綱
無尾目
亞    目
參差型亞目
蛙科
亞    科
蛙亞科
琴蛙屬
滇蛙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Boulenger,1904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3] 
英文名稱
Yunnan Pond Frog
同義學名1
Dianrana pleuraden Boulenger,1904
同義學名2
Pelophylax pleuraden Boulenger,1904
同義學名3
Rana pleuraden Boulenger,1904

滇蛙形態特徵

  • 成體
滇蛙
滇蛙(7張)
體長55毫米左右,最大的雌蛙可達66毫米。雄蛙體長33毫米時達性成熟,肩腺與婚墊已顯;頭略平扁,頭長、寬幾乎相等;吻端鈍尖;吻稜不顯,頰部稍向外側傾斜;鼻孔位於吻眼之間或略近吻端,眼間距窄,幾乎與上眼臉等寬;鼓膜明顯,約與眼間距等寬;犁骨齒兩小團在鼻孔內側。 [4] 
前肢較為粗短;指端鈍圓,指細長,第一、第三指幾乎等長,顯然長於第二、第四指;關節下瘤明顯;掌突3個。後肢較長,前伸時脛跗關節達眼或略超過,左、右跟部相重疊或相遇,脛長等於或略大於體長之半,足長於脛;趾端鈍尖,趾細長,第三、第五趾幾乎等長,達第四趾遠端第二、第三關節下瘤間;蹼明顯但不達趾端,外側3趾的蹼均達第二關節下瘤,第三趾內側及第一、第二趾的蹼達趾的第一關節下瘤,第五趾外側有緣膜達蹠基部,外側蹠間具蹼;關節下瘤及外蹠突小、內蹠突大。 [4] 
頭部皮膚較光滑,背側褶較窄而清晰,自眼后角直達胯部;背部及體側有較明顯的疣粒;液浸標本白色刺粒頗多,分散在背部、體側及四肢背面,少數標本腹面也有刺粒,但不十分明顯;顳褶與頜腺在肩基部構成凹痕,有內褶。雄蛙體側肩上方有一個大而扁平的肩腺,大者縱徑比手還長。腹面皮膚一般光滑,少數有小痣粒或者白刺粒;蹠腹面滿布小疣粒。 [4] 
生活時背面為橄欖綠色或略帶黃色,背面的斑紋變異大,有分散的小黑斑點,一般都在疣粒上,背正中常有或寬或窄的淺色脊紋,在脊線紋兩側的斑點相連成明顯的黑紋(雲南大理地區標本斑點尤多而密),上唇緣、顳褶、背側褶有淺黃色線紋;頭側及淺色背側褶下方棕褐色,體側深色斑點較多,後肢橫紋清晰,腹後緣斑紋不規則。腹面一般為淺綠黃色,無斑紋,而云南大理的19只標本中僅一隻沒有斑紋,其餘的整個腹面都有分散的斑點;麗江、昆明標本都沒有斑點。液浸標本灰棕色,黑色斑紋清晰;腹面白色。 [4] 
  • 第二性徵
雄蛙前肢較粗壯,第一指有灰色婚墊;肩上方具扁平大腺體;有一對咽側下外聲囊,聲囊孔長裂形;僅體背側有雄性線。 [4] 
卵徑1.5-2毫米,連同卵膠膜為4-5毫米;動物極黑褐色,植物極乳白色。 [4] 
  • 蝌蚪
體型肥壯,頭端窄,體寬厚而略扁;尾較細弱,上尾鰭較寬,尾末端鈍尖。生活時背面有細密褐色小斑點,淺黃色脊紋從鼻孔之間向後達尾基部;尾肌棕紅色,尾鰭淺黃色,均滿布褐色雲斑。腹面淺黃色無任何班點。液浸標本灰棕色,整個背面及尾部有分散均勻的小斑點;後期蝌蚪多有一條明顯的脊線,腹面白色無斑。口較小,唇齒式為Ⅰ∶1+1/2+2∶Ⅰ或Ⅰ∶1+1/1+1∶Ⅱ,第二排上唇齒極短小,第一排下唇齒較短;下唇乳突分成兩排,一般都是交錯排列,內排數目不多,不超過15枚;口角部副突少,乳突上常有深色斑;角質頜適中。雲南麗江蝌蚪後肢長平均18毫米時(第38-41期),頭體長32毫米,尾長47毫米。大理的蝌蚪體形顯然比麗江的小,下唇乳突兩排較明顯,其他的特徵都極相似。當四肢發育良好時,其全長47毫米,體長19毫米,尾長28.5毫米。 [4] 

滇蛙生活習性

一般生活在海拔1150-2300米的山間窪地、沼澤、長有雜草的水塘或水稻田內;白晝常伏於草叢中鳴叫,有的在水草間僅露出頭部,稍受驚擾立即鑽入水中,躲藏在水草根部,但一般在水內潛伏時間不長,10分鐘左右又浮於水面,如有干擾又潛入水底;夜間鳴叫者多,音量大而粗濁“缸缸(gāng)……”一般以連續4-6聲的為多,也有鳴叫1-3聲的。 [4] 
滇蛙的食物成份與食物資源相具有穩定性,主要類羣均為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雙翅目、鱗翅目、膜翅目和蛛形綱等8類。但又存在變異性,不同產地、不同年份和不同月份之間的蛙標本胃內的食物成分各類羣的比例均不相同。滇蛙對食物具有選擇性或取食偏好。棲境的食物資源相與蛙胃內的食物成分不存在相關性。直翅目和同翅目昆蟲是滇蛙取食時迴避的食物,而對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和蛛形綱等4個類羣具有明顯偏好。 [5] 

滇蛙分佈範圍

中國特有種,分佈於中國四川(屏山、西昌、昭覺、會理、會東、米易、鹽邊、攀枝花)、雲南(龍陵、保山、騰衝、寧痕、彌勒、麗江、大理、洱源、巍山、永仁、楚雄、昆明、安寧、武定、建水、巧家、永善、昭通)、貴州(威寧、水城、赫章、安龍、興義)。 [4] 
滇蛙分佈圖 滇蛙分佈圖

滇蛙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6-7月,雌蛙產卵600多粒,分多次產出,小卵羣黏附在淺水處的水草莖葉上。蝌蚪多在水底遊動,以藻類、植物葉片、腐物為食。 [6] 

滇蛙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9年 ver 3.1——無危(LC)。 [3]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7]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兩棲類)——無危(LC)。 [8] 

滇蛙主要價值

滇蛙是雲貴高原及四川西南部的主要蛙類資源,能捕食大量害蟲,對農作物和牧草及林木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它還可作為教學和科研中的實驗動物。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