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滇藏毛鱗菊

鎖定
滇藏毛鱗菊(學名:Chaetoseris hastata (Wall. ex DC. ) Shih)是菊科毛鱗菊屬植物,根狀莖粗厚,總苞片4層,覆瓦狀排列,外層長卵形或長三角形,長5-6.5毫米,寬1.5-2毫米,生長於海拔1860-2850米的山谷林下潮濕地及山坡荒地,分佈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中文名
滇藏毛鱗菊
別    名
戟葉藍巖參菊
拉丁學名
Chaetoseris hastata (Wall. ex DC. ) Shih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桔梗目
菊科
亞    科
舌狀花亞科
菊苣族
毛鱗菊屬
分佈區域
四川、雲南、西藏
亞    族
萵苣亞族

滇藏毛鱗菊形態特徵

滇藏毛鱗菊
滇藏毛鱗菊(5張)
參考圖冊(僅供參考)
參考圖冊(僅供參考)(13張)
多年生草本,高1-1.3米。根狀莖粗厚。莖單生,直立,基部直徑5-7毫米,上部總狀或圓錐花序狀分枝,花序分枝被稀疏的頭狀具柄的多細胞細節毛,節毛目不可察。莖中部葉卵形、卵狀戟形、卵狀箭頭形、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長6.5-11釐米,寬4-8.5釐米,頂端漸尖、急尖或鈍,邊緣有鋸齒,基部截形、淺或深戟形或箭頭形或圓形,有葉柄,葉柄長6.5-12釐米,有寬或狹翼柄,柄基不明顯擴大;上部莖葉同形,但較小,基部截形或楔形,有具翼的短葉柄,頂端漸尖,邊緣有鋸齒;接花序下部的葉更小,披針形或寬線形,邊緣有鋸齒,頂端漸尖,基部漸狹成短柄或無柄;花序分枝上的葉狹線形或鑽形;全部葉兩面被稠密或稀疏的短糙毛。頭狀花序多數或少數在莖枝頂端排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序梗稍粗,下部常有腋生的花序分枝。總苞鍾狀,長1.3釐米,寬8毫米,幹後通常黑綠色;總苞片4層,覆瓦狀排列,外層長卵形或長三角形,長5-6.5毫米,寬1.5-2毫米,頂端急尖,中層長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9.5-12毫米,寬2.5-3毫米,頂端急尖或鈍,內層線狀披針形,線狀披針形,長1.3釐米,寬1.5-2毫米,頂端急尖,中外層外面沿中脈有1行稀疏的長剛毛。舌狀小花淡藍色或淡紫藍色,10-30枚。瘦果長橢圓形,黑褐色,壓扁,長4毫米,寬2毫米,邊緣寬厚,每面有4條高起的細肋,兩面被稠密的短直毛,頂端急尖成長2.5毫米的粗喙。外層冠毛極短,糙毛狀或退化而無外層短冠毛,內層冠毛毛狀,長7毫米,灰白色,細鋸齒狀。花果期10-11月。 [1] 

滇藏毛鱗菊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860-2850米的山谷林下潮濕地及山坡荒地。 [1] 

滇藏毛鱗菊分佈範圍

分佈於四川(南川)、雲南(麗江、維西、劍川、景東、祿勸、濱川)、西藏(工布江達)。印度、尼泊爾也有分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