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滇藏柳葉菜

鎖定
滇藏柳葉菜(Epilobium wallichianum Hausskn.),別名:大花柳葉菜、膽黃草、紫藥參、通經草。對對草、薄葉柳葉菜,拉丁文名:Epilobium wallichianum Hausskn. 柳葉菜科柳葉菜屬多年生草本,直立或上升,自莖基部生出多葉的根出條。四稜形,不分枝或分枝,花序上被曲柔毛與腺毛,葉對生,花序上的互生,在莖上常排列很稀疏,長圓形、狹卵形或橢圓形,先端鈍圓或鋭尖,基部近圓形、近心形或寬楔形,種子長圓倒卵狀,頂端有短的喙,褐色,表面具乳突;種纓污白色,易脱落。花期(5-)7-8月,果期8-9月。 [1] 
圖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 [2] 
中文名
滇藏柳葉菜
拉丁學名
Epilobium wallichianum Hausskn.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桃金娘目
柳葉菜科
柳葉菜屬
滇藏柳葉菜

滇藏柳葉菜形態特徵

滇藏柳葉菜 滇藏柳葉菜 [2]
多年生草本,直立或上升,自莖基部生出多葉的根出條。莖高15-80釐米,粗2-6毫米,四稜形,不分枝或分枝,花序上被曲柔毛與腺毛,花序以下除有(2-)4條毛稜線外無毛。葉對生,花序上的互生,在莖上常排列很稀疏,長圓形、狹卵形或橢圓形,長2-6釐米,寬0.6-2.5釐米,紙質,先端鈍圓或鋭尖,基部近圓形、近心形或寬楔形,邊緣每邊有10-25枚細鋸齒,側脈每側4-6條,下面隆起,脈上與邊緣有毛。花序下垂,被混生的曲柔毛與腺毛。花通常多少下垂;花蕾卵狀或近球狀卵形,長3-6毫米,徑2-3毫米,子房長1.8-4釐米,被混生的曲柔毛與腺毛;花梗長0.4-1.2釐米;花管長0.8-2毫米,徑1.5-3毫米,喉部有一環毛;萼片披針狀長圓形,長4-8毫米,寬1-2毫米,被稀疏的曲柔毛與腺毛。花瓣粉紅色至玫瑰紫色,倒心形,長5.5-13毫米,寬3-6.5毫米,先端凹缺深0.7-1.2毫米;花葯長圓狀,長0.8-1.4毫米,寬0.3-0.6毫米;花絲外輪的長3.5-6.2毫米,內輪的長1.5-3.2毫米,花柱長4-8.5毫米,直立,基部通常有稀疏的白毛;柱頭頭狀至寬棍棒狀,長0.8-2毫米,徑0.8-1.8毫米,開花時稍伸出花葯。蒴果長3.8-7.5釐米,疏被曲柔毛與腺毛;果梗長1-2.5釐米。種子長圓倒卵狀,長0.9-1毫米,徑0.3-0.4毫米,頂端有短的喙,褐色,表面具乳突;種纓污白色,長6-7毫米,易脱落。花期(5-)7-8月,果期8-9月。染色體數n=18。 [3] 

滇藏柳葉菜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380-)1800-4100米的山區溪溝旁、湖邊、林緣草坡濕潤處。 [1] 

滇藏柳葉菜分佈範圍

滇藏柳葉菜 滇藏柳葉菜 [2]
產自甘肅南部、湖北西部、四川、貴州北部、雲南中部與北部和西藏東部。沿喜馬拉雅的印度阿薩姆、緬甸、錫金、尼泊爾與孟加拉國也有分佈。 [1] 

滇藏柳葉菜名稱

滇藏柳葉菜(西藏植物誌)大花柳葉菜(雲南植物誌),膽黃草、紫藥參、通經草(四川敍永),對對草(西藏拉薩),薄葉柳葉菜(西藏)

滇藏柳葉菜本種提示

滇藏柳葉菜 滇藏柳葉菜 [2]
本種與鱗片柳葉菜Epilobium sikkimense Hausskn.的分佈式樣極其相似,均為中國-喜馬拉雅區系成分,在形態學上也有相似之處。然而,本種越冬芽為根出條,莖基部無宿存的鱗葉等易於區別。
本種分佈廣,形態變異較大,尤其毛被、花柱長度、花大小、葉形等如此。這些形態變異又與地理分佈缺乏相關性。所以,過去只憑某些形態變異建立的一些種均被歸併。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