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滇苦菜

(菊科毛連菜屬植物)

鎖定
滇苦菜(Picris divaricata Vaniot)是菊科毛連菜屬的二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5-40釐米; [5]  莖直立,頂端具有稀疏的腺毛;葉互生,狹長橢圓形,羽狀分裂,邊緣具不整齊的刺狀尖齒,基部葉有短柄,莖生葉無柄而成耳形抱莖;春夏間開黃色花; [6]  頭狀花序單生分枝頂端;舌狀小花呈黃色;瘦果長橢圓形呈紅褐色;花果期在4-11月。 [7] 
滇苦菜,味微苦,性涼。 [12]  滇苦菜分佈在中國的雲南、西藏(亞東)等地。 [8-9]  生長於海拔1800~3000米的溝邊、路旁 [10]  。在中國各地普遍有野生存在,歐洲、美洲北部及中部也有分佈。 [11] 
中文名
滇苦菜
拉丁學名
Picris divaricata Vaniot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毛連菜屬
滇苦菜

滇苦菜形態特徵

菊科毛連菜屬的二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5-40釐米; [5]  高15-40釐米。根垂直直伸,有分枝,生多數鬚根。 [1]  莖直立,自基部或下部多次不等二叉狀長分枝,基部或下部被稠密或稀疏淡白色頂端分叉的鈎毛狀硬毛,向上毛稀疏或無硬毛或全株幾無鈎毛狀硬毛; [1]  全部葉幾基生,基生葉花期生存,倒披針狀長橢圓形、長橢圓形或線狀長橢圓形,長3-10釐米,寬5-20毫米,頂端急尖或鈍或圓形,基部楔形漸狹成長或短翼柄,柄長可達4釐米,葉兩面,特別沿中脈及葉緣有長或短硬單毛併兼有鈎貓狀硬毛,邊緣淺波狀微尖齒或淺波狀或全緣;莖生葉小,極少或幾無莖生葉,寬線形、線狀長橢圓形、倒披針狀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有稀疏微尖齒或小鋸齒或全緣,基部無柄,半抱莖,兩面特別是下面沿中脈有稀疏的長或短硬單毛;最上部枝叉處的葉最小,有時呈鑽狀。頭狀花序多數或少數,單生於二叉分枝頂端;總苞鍾狀,長1釐米;總苞片3層,中外層小,線形、長三角形或披針形,長2-4毫米,寬約0.4毫米,頂端急尖,內層線狀披針形,長1釐米,寬約2毫米,頂端急尖,全部總苞片外面沿中脈有1行短硬毛;舌狀小花多數,黃色,舌片頂端5齒裂。瘦果長橢圓形,紅褐色,長4.5-4.8毫米,彎曲,有14條稍高起的縱肋,向頂收窄,但無喙,肋上有橫皺紋。冠毛2層,外層短,糙毛狀,內層長,長6-7毫米,羽毛狀,白色。花果期4-11月。 [5-7] 

滇苦菜近種區別

滇苦菜
滇苦菜(3張)
在雲南麗江還有一種毛連菜,即Picris junnanensis V. Vassil. in Not. Syst. Herb. Inst. Bot. Acad. Sci. URSS 17: 457. 1955; S. Y. Hu in Quart. Journ. Taiwan Mus. 20 (3-4): 300. 1967.“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35釐米,下部被黑紫色或紅色的硬毛,硬毛單毛狀或頂端分叉的鈎毛狀,上部有分枝。基生葉蓮座狀,少數,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邊緣有少數鋸齒或淺波狀鋸齒,中脈紫色,下面被單毛狀硬毛。頭狀花序3-6個生於枝端。總苞片黑綠色,邊緣軟骨質,有長緣毛。舌狀小花黃色。瘦果長4-5毫米,有縱肋,肋上有橫皺紋,頂端有短喙。冠毛黃白色。”標本未見,上錄自原記載。暫作存疑。 [1] 

滇苦菜產地生境

滇苦菜, [8]  分佈在中國的雲南(昆明、東川、會澤、大姚、大理、麗江、維西、蘭坪、昆明、永平)、西藏(亞東)。 [9]  生長於海拔1800~3000米山坡草地、林緣及灌叢 [10]  。在中國各地普遍有野生存在,歐洲、美洲北部及中部也有分佈。 [1]  [11] 
滇苦菜 滇苦菜 [3]

滇苦菜主要價值

滇苦菜藥用價值

滇苦菜,味微苦,性涼。 [12]  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四季都可採集,鮮用或曬乾用;適應於腸炎,痴疾,急性黃痘型傳染性肝炎,闌尾炎,乳腺炎,口腔炎,咽炎,扁桃體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外用治痛瘡腫毒等症狀。 [13] 

滇苦菜食用價值

此外,嫩苗可食或作飼料,並有降血壓作用。 [14] 

滇苦菜研究價值

滇苦菜對鋅的吸收和富集特性
苦苣菜 苦苣菜
雲南省蘭坪鉛鋅礦區的野外調查中發現菊科植物滇苦菜對Zn有很強的忍耐和富集能力。因此,本文通過野外調查及營養液培養實驗,以期鑑別出滇苦菜是一種新的Zn超富集植物,為探明植物對Zn的耐性和富集機制以及Zn污染土壤修復提供一種新的物種資源。
野外條件下滇苦菜對Zn的富集
自然條件下,滇苦菜對Zn的富集及根際土壤中Zn含量存在較大差異,架崖山的土壤全量和有效態含量均遠高於北廠礦段(p<0.05),但在植物富集金屬能力方面沒有顯著差異(p>0.05)。土壤中Zn的全量平均值61495mg/kg,但滇苦菜在含Zn高達134973mg/kg的土壤中仍能正常生長,表明它對Zn的毒害具有很強的耐性。
Zn處理對滇苦菜生長的影響
營養液培養試驗表明,當Zn濃度小於80mg/L,滇苦菜的生長基本正常;當Zn濃度大於120mg/L,處理6d後滇苦菜出現明顯的中毒症狀,即根尖發黑,幼葉葉尖壞死,葉片失綠髮黃,生長受阻,其症狀隨Zn處理水平和處理時間的增加而加劇。
滇苦菜的植物鮮重及鮮重處理前後的變化量均隨Zn處理的增加而呈下降趨勢,地上部表現得更為明顯。當Zn處理達到80g/L,與處理前相比,植物的生物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下降,且Zn濃度越高,生物量下降越多。處理前後滇苦菜鮮重變化量各處理之間有極顯著性差異,但120mg/L、0mg/L度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植物地上部與根部乾重的下降趨勢相同。隨着zn處理的增加,地上部與根部乾重的比值增加,這與東南景天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有學者指出,Zn的毒害,首先是植物的根部,特別是根尖遭受傷害,側根發育受到嚴重抑制,減少了根系的生長,然後蔓延到地上部。而Zn超富集植物Thlaspi caerulescens的地上部與根部乾重的比值隨着Zn處理濃度的增加而減少,表明其地上部比根部對高Zn脅迫更為敏感。 [2] 
參考資料
  • 1.    滇苦菜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湯葉濤 吳好都 仇榮亮 曾曉雯 胡鵬傑.滇苦菜(Picris divaricata Vant.)對鋅的吸收和富集特性:《生態學報》 ,2009年第4期
  • 3.    滇苦菜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2-06-21]
  • 4.    滇苦菜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4]
  • 5.    滇苦菜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7]
  • 6.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 生物分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12,第335頁
  • 7.    滇苦菜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7]
  • 8.    滇苦菜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7]
  • 9.    滇苦菜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7]
  • 10.    夏從龍,錢金栿主編,大理蒼山植物藥物志,雲南科技出版社,2016.03,第359頁
  • 11.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 生物分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12,第335頁
  • 12.    夏從龍,錢金栿主編,大理蒼山植物藥物志,雲南科技出版社,2016.03,第359頁
  • 13.    王繼生主編,皮膚病實用中藥學 下,河北大學出版社,2010.05,第939頁
  • 14.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 生物分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12,第33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