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滇桂崖豆藤

鎖定
滇桂崖豆藤(學名:Millettia bonatiana)為豆科崖豆藤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在中國大陸的雲南、廣西等地,生長於海拔1,5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溪谷灌叢中,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滇桂崖豆藤
拉丁學名
Millettia nitida Benth. var. minor Z.Wei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豆目
豆科
崖豆藤屬
滇桂崖豆藤
分佈區域
浙,贛,川,黔,閩,台,粵,桂,滇

滇桂崖豆藤形態特徵

滇桂崖豆藤線稿圖 滇桂崖豆藤線稿圖 [1]
藤本。長達10米。小枝密被黃色柔毛,漸稀疏,具縱稜。羽狀複葉長25-30釐米;葉柄長2-3釐米,葉軸上面有凹溝,均被黃色絨毛;托葉針刺狀,長約1釐米,柔軟;小葉5-6對,間隔2-2.5釐米,紙質,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0釐米,寬3-4釐米,先端漸尖或鋭尖,基部圓鈍或近心形,兩面均被柔毛,上面漸稀,暗淡,下面密被毛,側脈4-5對,頂生小葉較大,側脈可達7對,近葉緣環結,上面平坦,下面隆起;小葉柄長約3毫米,被毛;無小托葉。總狀花序腋生,長8-12釐米,密被黃色絨毛;苞片披針形,錐尖,長6毫米,早落,小苞片甚小,生於花梗上端;花長約2.5釐米,單生節上;花梗長1釐米,花萼鍾狀,長12毫米,寬約6毫米,密被絹毛,萼齒狹三角形,漸尖,下方1枚最長,長約5毫米,上方2枚大部合生;花冠淡紫色,旗瓣密被黃色絹毛,長圓狀卵形,先端微凹,基部鈍圓,瓣柄長約4毫米,翼瓣長圓狀鐮形,基部耳成尾狀鈎,龍骨瓣闊鐮形,基部耳形;雄蕊二體,對旗瓣的1枚分離;花盤筒狀,傾斜;子房線形,有柄,密被絹毛,花柱斜向上彎,柱頭點狀,胚珠4-6粒。莢果線狀長圓形,長10-11釐米,寬約1.8釐米,扁平,頂端截形,基部漸狹,果頸長近1釐米,密被灰褐色絨毛,果瓣革質,瓣裂,有種子4粒;種子褐色,扁圓形,寬約1.1釐米。花期4-6月,果期6-10月。 [1-2] 

滇桂崖豆藤分佈範圍

滇桂崖豆藤產自雲南、廣西。生長於海拔1500米左右的溪谷灌叢中。 [1] 

滇桂崖豆藤主要價值

滇桂崖豆藤本種全株有毒,民間以少量用作發汗藥,稱“大發汗”,過量時可導致出汗不止,引起虛脱,即服冷開水或稀飯一碗可緩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