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滄港鎮

鎖定
滄港鎮,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轄鎮,位地處洞庭湖西濱、沅水下游南岸、漢壽縣西部,東靠龍陽街道,南接毛家灘回族維吾爾族鄉,西臨鼎城區,北隔沅水與賀家山農場相望。鎮人民政府距縣城7.5千米。 [2]  轄區總面積109.2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滄港鎮户籍總人口44171人。 [4] 
清代,屬滄浪鄉。1956年5月,撤區,設滄港鄉。1958年9月,設滄港公社。1961年10月,析滄港公社西部置新興鄉。1966年,鄉改公社。1984年2月,公社改鄉;同年6月,鄉改鎮。 [2]  2015年12月,撤銷新興鄉,將新興鄉併入到滄港鎮。 [6]  截至2020年6月,滄港鎮轄2個社區,13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滄港社區。 [2] 
2011年,原滄港鎮農業總產值8818萬元,農業增加值佔鎮域生產總值的40.2%;農民人均純收入5311元。工業總產值10477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100萬元,比上年增長14%,佔鎮域生產總值的41.9%。財政總收入636萬元,比上年增長8%。 [2]  2019年,滄港鎮有工業企業65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4個。 [4] 
中文名
滄港鎮
行政區劃代碼
430722107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
地理位置
漢壽縣西部
面    積
109.21 km²
下轄地區
金龍、菱湖、張家昏等
政府駐地
滄港
電話區號
0736
郵政區碼
415914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湘J
人    口
44171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總人口)

滄港鎮歷史沿革

滄港鎮在漢壽縣位置 滄港鎮在漢壽縣位置
原新興鄉
1950年,屬漢壽縣滄浪鄉,屬漢壽縣第一區。
1952年,屬第三區。
1956年6月,撤區並鄉,合併為新興嘴鄉。
1958年10月,併入滄港公社。
1961年4月,析置新興公社,駐周家灣。
1984年2月,改新興鄉。 [7] 
原滄港鎮 原滄港鎮
原滄港鎮
清代,屬滄浪鄉。
民國時期,屬望桔鄉。
1949年,屬漢壽縣第一區滄港鎮、烏珠鄉。
1952年,屬第三區滄港鎮及烏珠、金珠、萬壽等鄉。
1956年5月,撤區,設滄港鄉,政府駐滄港集鎮。
1958年9月,設滄港公社。
1961年10月,析滄港公社西部置新興鄉。
1966年,鄉改公社。
1984年2月,公社改鄉;同年6月,鄉改鎮。 [2] 
撤併後
2015年12月,撤銷新興鄉,將新興鄉併入到滄港鎮。 [6] 

滄港鎮行政區劃

1970年,圍墾菱角湖,萬福、報國、高樊、青泥、軍劉、五里、八角、三合、前進9大隊劃歸新興公社;新興公社金石垸闢為沅水洪道,垸內金石、愛國、齊心、金珠4大隊移民於菱角湖定居,分為金菱、菱北、菱東、菱湖、金龍、張家昏、筆架嘴、北拐、高盧家9村,屬滄港公社。
截至2011年末,原滄港鎮轄滄港1個居民委員會,烏珠湖、譚坪湖、七星、軟納橋、高盧家、金龍、張家昏、菱東、菱湖、筆架嘴、菱北、金菱、北拐13個村民委員會和滄浪漁場;下設4個居民小組、127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0年6月,滄港鎮轄2個社區,13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滄港社區。 [2] 
滄港鎮區劃詳情
屈原社區
菱湖村
風菱村
北拐村
萬福村
小凡洲村
八鴿山村
軍劉村
新興社區
青山村
凰山村
北美村
報國村
友誼橋村
祝家崗村
——

滄港鎮地理環境

滄港鎮位置境域

滄港鎮地處洞庭湖西濱、沅水下游南岸、漢壽縣西部,東靠龍陽街道,南接毛家灘回族維吾爾族鄉,西臨鼎城區,北隔沅水與賀家山農場相望。鎮人民政府距縣城7.5千米。 [2]  轄區總面積109.21平方千米。 [4] 
滄港鎮

滄港鎮地形地貌

滄港鎮地處洞庭湖沖積平原,地勢平坦。

滄港鎮氣候

滄港鎮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温17.0℃,≥10℃的活動積温5286.4℃,年均日照1579.3小時,年均太陽輻射總量106.87千卡/平方釐米;雨水豐沛,年均降水量1415.9毫米。 [2] 

滄港鎮水文

滄港鎮境內菱角湖大垸屬沅水水系,中心片屬滄浪水系。其中滄浪水流經烏珠湖村、譚坪湖村、七星村、軟納橋村,境內流長11千米,支流4條,總長28千米。有東湖、蝦子湖、烏珠湖3個內湖,面積1100畝,均為滯洪、調蓄、養殖湖。 [2] 

滄港鎮自然災害

滄港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澇災、低温寒流、大風、冰凍等。澇災平均5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54年6月,全境被淹,顆粒無收。 [2] 

滄港鎮自然資源

截至2011年末,原滄港鎮主要自然資源有黑楊,2011年種植面積3200畝。
截至2011年末,原滄港鎮耕地面積24121畝,人均1.1畝。 [2] 

滄港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原滄港鎮轄區總人口2167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300人,城鎮化率20%。另有流動人口249人。總人口中,男性日056人,佔51%;女性10614人,佔49%;14歲以下2430人,佔11.2%;15~64歲16423人,佔75.8%;65歲以上2817人,佔1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0700人,佔95.5%;回族970人,佔4.5%。2011年,原滄港鎮人口出生率8.7‰,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長率4.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08人。 [2] 
截至2017年末,滄港鎮常住總人口47732人。 [1] 
截至2019年末,滄港鎮户籍總人口44171人。 [4] 

滄港鎮經濟

滄港鎮綜述

2011年,原滄港鎮農業總產值8818萬元,農業增加值佔鎮域生產總值的40.2%;農民人均純收入5311元。工業總產值10477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100萬元,比上年增長14%,佔鎮域生產總值的41.9%。財政總收入636萬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4萬元,比上年增長5%。 [2] 
2019年,滄港鎮有工業企業65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4個。 [4] 

滄港鎮第一產業

滄港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原滄港鎮生產水稻10500噸,人均484千克;棉花種植面積9000畝,產量495噸;油菜種植面積11000畝,產量5775噸。
2011年,原滄港鎮生豬飼養量11000頭,年末存欄6000頭;牛飼養量1000頭,年末存欄920頭;家禽飼養量18萬羽。
截至2011年末,原滄港鎮累計造林215畝。
2011年,原滄港鎮人工水產養殖2300畝,水產品總產量1380噸,漁業總產值1100萬元。
2011年,原滄港鎮各種農業機械1100台,總動力3800千瓦。 [2] 

滄港鎮第二產業

2011年,原滄港鎮工業總產值10477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100萬元,比上年增長14%,佔鎮域生產總值的41.9%。 [2] 

滄港鎮第三產業

2011年末,原滄港鎮有商業網點38個,職工88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6800萬元,比上年增長8%;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3500萬元。
2011年末,原滄港鎮郵政業務總額14萬元,其中純收入3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586萬元。
截至2011年末,原滄港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128萬元,比上年增長10%;各項貸款餘額2526萬元,比上年增長8%。 [2] 

滄港鎮交通運輸

滄港鎮境內沅澧快速幹線6號大道穿境而過。有縣、鎮、村級公路14條,總長29.7千米。汽車站1個。
2011年末,原滄港鎮有鎮區道路總長度4.7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1米;道路鋪裝面積25800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6平方米;橋樑3座,總長度25米。 [2] 

滄港鎮社會事業

滄港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原滄港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528人,專任教師28人;九年義務制學校4所,在校生1018人,其中小學在校生700人,初中在校生318人,小學專任教師44人,初中專任教師6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
2011年,原滄港鎮教育經費達250萬元,比上年增長10%。 [2] 
滄港中學 滄港中學

滄港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原滄港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5個;各類文化專業户12個;藏書6萬冊;音樂、書法、攝影及業餘創作人員1200人。
2011年末,原滄港鎮有學校體育場3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8%。
2011年末,原滄港鎮有線電視用户4000户,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2] 

滄港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原滄港鎮有鄉衞生院1所,血防醫院1所,村衞生室11個;病牀22張,固定資產總值11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35人。2011年末,原滄港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450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 [2] 

滄港鎮社會保障

2011年末,原滄港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65户,人數221人,支出43.8萬元,月人均165元;城市醫療救助2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50人次,共支出7.5萬元,比上年增長5.5%。
2011年末,原滄港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73户,人數506人,支出46.8萬元,比上年增長5%,月人均77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0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34人,共支出20.1萬元,比上年增長12.5%。
2011年末,原滄港鎮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3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1萬元,比上年增長13%。社會福利費15萬元,比上年增長8.8%;敬老院1家,牀位60張。
2011年末,原滄港鎮社會服務中心1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萬元,使28人(次)困難羣眾受益。
2011年末,原滄港鎮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8萬元,比上年增長4.8%;基金支出合計18萬元,比上年增長5.2%。 [2] 

滄港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原滄港鎮有郵政代辦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8萬份(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程控電話交換機容量1500日,固定電話用户800户,移動電話用户6500户,互聯網用户380户。 [2] 

滄港鎮基礎設施

2011年末,原滄港鎮電力排灌站30處,裝機41台,容量2942千瓦。 [2] 

滄港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滄港鎮因滄水與浪水合流於境內毛家灘,匯入沅水,故名“滄浪”,後稱滄港。 [2] 
  • 文物古蹟
綜述
滄港鎮文物古蹟有三閭大夫祠、女嬃廟、濯纓橋、屈原廟、滄溪寺、天乙宮、屈原巷(又稱三閭巷)、清斯亭、江潭、桔洲、招屈亭、釣魚台、七星堆、滄、浪二水等遺蹟總共多達十幾處。
三閭大夫祠
三閭大夫祠,位於滄港鎮,為屈原死後二年,楚將莊辛收復了江南五邑,據記載,三閭大夫祠起始叫屈原廟,是為屈原招魂,曾在滄港立廟,是《史記·封禪書》載,當時秦曾允許民各自奉祠,後又按秦例改為三閭大夫祠。漢壽縣郊三閭大夫祠為東漢時劉表將荊州治所置漢壽時期建,系按秦楚郊祀禮改建,可見於《明嘉靖常德府志》《清代嘉慶常德府志》《清代同治龍陽縣誌》。唐代劉禹錫來滄港時曾在《採菱行》中記載見過三閭大夫祠:“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煙起”。
女嬃廟
女嬃廟,據《湘中記》記載,此廟建於南北朝以前,常為各界祭祀女嬃神靈地方。
濯纓橋
濯纓橋,為屈原放逐到滄港時期所建,1964年其橋石被折除後運往修建電排涵閘了,但其基石埋沒在原橋址地下。原橋址在現滄港鎮血防院圍牆外西北側。
屈原廟
屈原廟,修建在唐朝以前,廟內立有屈原詩碑,為唐崔禮山撰。
滄溪寺
滄溪寺建於東晉,三進大寺,藏有屈原廟移過來的唐人詩碑,後進有琴台,屋頂有龍鳳寶葫蘆等裝飾,有戲台和舍利塔。民國時期,改寺為廟,後為鄉公所佔用,還辦過國民小學。
天乙宮
天乙宮是古三苗遺民為成湯天乙而修造的功德祠。後來楚人來屈地中心後,於戰國末年在天乙宮內加修一進楚王殿,供奉有楚王和屈原祖先17位屈家名人像,屈原自沉汩置後,屈家後人將屈原像也供此殿,共18位。
屈原巷(又稱三閭巷)
屈原巷(又稱三閭巷),據傳是屈原的降生地。他的祖先被封為“莫敖",率軍赴湘沅辰陽邑屯田積糧,其領萬餘人在滄港安營紮寨。於是屈氏在此繁衍生息,後人又稱此地為“屈家巷”。屈原逝世後,改稱“屈原巷”。
清斯亭
清斯亭,在屈原巷旁邊的滄浪水出口處,傳説屈原小時候常在這裏玩耍、洗東西。因屈原遭貶後住在老家滄浪時,曾逆滄水而上,發現此水源於滄山的清斯湖,故名清斯亭。
江潭
江潭,在滄浪河下游,離滄港鎮西。屈原在《漁父》中説:“屈原既放,遊於江潭’’,即指此地。
桔洲
桔洲,離滄港十里許的沅水河中,因滿洲植桔樹而稱桔洲。據研究屈原的“桔頌”就是以桔洲為背景寫成的。

滄港鎮地方特產

漢壽甲魚
漢壽甲魚(4張)
漢壽甲魚,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滄港鎮為養殖地。
漢壽甲魚體型較大,呈長橢圓型,背部有肋8~9根,裙邊寬厚呈半圓狀;表皮光滑,呈墨綠或黃褐色;腹部白裏透紅無色斑,肉眼可見毛細血管,腹甲外顯清晰;雄性尾粗短;肌肉紋理清晰,腹內脂肪呈蛋黃色;口感細嫩、清香,裙邊軟糯、有嚼勁。
2011年02月2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漢壽甲魚”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20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漢壽甲魚”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5] 

滄港鎮著名人物

屈原(約前340~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曾被楚王放逐來到滄浪(今滄港鎮)。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 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358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餘長明、段林毅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湖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03:1523-1524.
  • 3.    滄港鎮2020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8-23]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367.
  •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 第378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08-23]
  • 6.    全省鄉鎮區劃調整改革109個縣市區批覆方案  .湖南省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11-11]
  •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餘長明、段林毅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湖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03:1540-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