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琅琊山

(安徽省滁州市境內山脈、大別山向東延伸的餘脈)

鎖定
琅琊山是大別山向東延伸的一支餘脈, [11]  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約5千米 [6]  [8]  ,座標為東經118°07′35″—118°18′21″、北緯32°15′17″—32°21′49″之間。 [9]  琅琊山總面積約40平方千米 [10] 森林覆蓋率85%以上。 [13]  琅琊山主峯為小峯山 [30]  ,也是其最高峯,海拔為321米。 [7]  [10]  [31] 
琅琊山的形成,屬於地殼升降運動並經過幾億年漫長的地質時代演變的結果。 [7]  琅琊山所在的揚子凹陷區自震旦紀至志留紀時均為下揚子海,後隨地殼運動琅琊山上升為陸地。中生代三疊紀期間復受地殼運動影響,形成褶皺及斷裂構造,造就了琅琊山的基本輪廓。 [10] 
琅琊山享有“蓬萊之後無別山”“皖東明珠”的美譽。因盛產多種中藥材,而被人們譽為“天然藥圃”。 [32]  琅琊山擁有兩處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處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滁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  琅琊山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建有中國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琅琊山景區 [1]  [4]  ,分佈有醉翁亭南天門同樂園野芳園琅琊寺深秀湖等核心景點。 [4]  [16] 
中文名
琅琊山
外文名
Langya Mountain [5] 
所屬山系
大別山 [11] 
地理位置
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約5千米 [8] 
走    向
北東走向 [7]  [10] 
主    峯
小峯山 [30] 
海    拔
321 m [7]  [10] 
面    積
約 40 km² [10] 

琅琊山形成演變

據地質資料記載,琅琊山其成因為距今六億多年前震旦紀時期所形成的質輪廊的普遍基礎上,發生一系列地殼升降運動,又經過幾億年漫長的地質時代演變的結果。 [7] 
琅琊山區域構造位置,在揚子準地台、下揚子凹陷區北東端。揚子凹陷區自震旦紀(距今約8—6億年),至志留紀(距今4.4一4億年)時均為下揚子海。在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距今6一4.4億年)的海中沉積了近三千餘米的碳酸鹽巖。距今4億年後,隨地殼運動琅琊山上升為陸地。中生代三疊紀期間(距今2.3—1.8億年),復受地殼運動影響,形成褶皺及斷裂構造,琅琊山的基本輪廓已形成。 [10] 

琅琊山位置境域

琅琊山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約5千米 [8]  ,現滁州市的西南郊。地處東經118°07′35″—118°18′21″、北緯32°15′17″—32°21′49″之間;緊靠滁州市區,距合肥150千米,距南京59千米。 [9] 

琅琊山地理環境

琅琊山地質

琅琊山山體主要由震旦紀白雲質灰巖及寒武紀奧陶紀的灰黑色、灰黃色薄層至中厚層,含泥質、砂質、白雲質的石灰岩組成。並含有琅琊山蟲等三葉蟲及海棉化石。尤在南部奧陶紀灰巖中,含有豐富的腕足類及角石化石。在山嶺邊緣盆地及階地上分佈有中生代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局部地區亦見紅色砂礫岩。 [10] 

琅琊山地貌

琅琊山屬於低山丘陵岩溶地貌。山體溶岩地貌普遍岩溶化,由於差異溶蝕作用,形成不同程度、不同裸露形態的岩溶溝槽、石芽、小型岩溶窪地,及隱蔽的岩溶洞、岩溶漏斗、溶隙溶孔等20餘處。山之東北部,岩溶地貌僅局部地區有顯示岩溶流水地貌,是以片流及小溝水流地貌為主。山之東麓,尚有不同形態、大小不等的人工地貌,鳳凰山、趙家山、獅子洞、龍池一帶古採坑甚多,地表留有痕跡者有40餘處,其中趙家山的古採坑最大,長約300米,寬30餘米。 [10]  [15] 
琅琊山地貌 琅琊山地貌 [15]

琅琊山氣候

琅琊山地處北亞熱帶北緣,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約15.2℃,1月平均氣温1.6—1.9℃,7月平均氣温28.2—28.5℃,極端最低氣温-10℃,極端最高氣温41.2℃;全年無霜期約210—230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約2079—2269小時。 [9] 

琅琊山土壤

琅琊山土壤為典型的石灰岩山地黃棕壤及下蜀系土母質上的黏盤黃棕壤。 [9] 

琅琊山植被

琅琊山地處暖温帶,落葉、闊葉林南端和亞熱帶、常綠落葉林帶的北部邊緣,為南北植被類型的過渡地帶。林地植被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針葉林和闊葉林相互交錯呈塊狀、帶狀混交體系。其中,醉翁亭、琅琊寺一線連綿三千米分佈的天然次生林,樹齡都在百年以上,大多集中在古典建築與寺廟周圍。 [10]  優越的自然條件和長期的嚴格保護使琅琊山形成了以榆科樹種佔優勢的茂盛天然次生林,成為中國東部保存最好的北亞熱帶森林植被之一。 [9] 

琅琊山水文

琅琊山的水文地理位置,屬長江流域滁河水系清流河支流小沙河上游。 [10]  琅琊山內山澗溝谷常有地下水出露,約有泉眼60餘處。著名的有讓泉、濯纓泉、紫薇泉、雙泉絕頂、凍骨泉等,形成淙淙溪流10餘條,終年不竭,冬天也很少封凍。著名的溪澗有琅琊溪和玻璃沼等。多雨季節時,泉湧量驟增,加上地表徑流匯為一體,大小瀑布多處可見,最大落差可達5米。摩陀嶺下的琅琊洞,偶遇連降暴雨時,其洞口湧水流量最大時約1立方米/秒。琅琊山區內由於地勢高,植被好,來自市區的大氣污染和酸雨對本區均未構成影響。為了充分利用琅琊山區的自然水源,新中國建國後在琅琊山中興建了七座水庫,這七座水庫是西澗湖、紅花湖、鳳凰湖、黑窪湖、餘窪水庫、深秀湖、軍民水庫。 [12] 

琅琊山資源狀況

琅琊山植物資源

琅琊山森林覆蓋率85%以上,已識別的植物有153科,其中喬灌木58科327種,琅琊榆醉翁榆為琅琊山獨有。 [13]  琅琊山主要植物有青檀、櫸樹、黃檀、五角楓、三角楓、黃連木、黑彈樹、化香樹、麻櫟、無患子、欒樹、榔榆、銅錢樹、牛鼻栓、一葉萩、老鴉刺、竹葉椒、木半夏、胡禿子、紫竹、剛竹、棗樹、臭椿、山槐、構樹、小山楂、饅頭果及1958年成立琅琊山林場後人工栽植的側柏、杉木、水杉、馬尾松、黑松等,除此之外,山中還分佈着大面積的竹林。 [12]  琅琊山古樹名木則主要涉及醉翁榆、琅琊榆、雪松、銀杏、油松、水杉、楸樹、蠟梅、桂花、廣葉蘭、紅葉李、石蒜、石楠等。 [14] 

琅琊山動物資源

琅琊山主要動物有獐、狸貓、狐狸、狗獾、狼等。琅琊山擁有鳥類162種,其中候鳥約有54種,白肩雕屬於國家三類保護動物,黑枕黃鸝、杜鵑、壽帶、灰喜鵲、柳鶯、金腰燕、伯勞等都是安徽省著名益鳥。琅琊山上具有生態、經濟、科研、觀賞價值的鳥類還有綠頭鴨、綠翅鴨、蒼鷺、池鷺、大白鷺、中白鷺、夜鷺、牛背鷺、環頸雉、鷹、鷂等。 [10]  [12] 

琅琊山中藥資源

琅琊山境內共有各種中藥材224科1037種,其中植物類140科803種,動物類82科232種,礦產類2種。 [12]  主要的藥材有明黨蔘、桔梗、滁菊花、紫丹蔘、百蕊草、酸棗、春柴胡、蜈蚣、嬋蜕。大宗藥材涉及南沙蔘、半夏、紫堇、地丁、菝葜、白頭翁等。稀有中藥品種則有野生靈芝草、太子參、延胡索等。 [10]  [14] 

琅琊山礦產資源

琅琊山區域地下礦藏豐富,已探明儲量(金屬量)為17.5萬噸,主要有黃銅礦、班銅礦、輝銅礦,銅礦石中伴生有鐵礦石(磁鐵礦)30.7萬噸。以及伴生有金礦、銀礦、鉬礦, [10]  其儲量分別為金8103公斤、銀200餘噸、鉬2478.4噸。 [14] 

琅琊山旅遊資源

琅琊山主要分佈有醉翁亭南天門深秀湖野芳園同樂園琅琊寺六處核心景點,還分佈有讓泉、二賢堂、古梅亭、寶宋新齋等特色景點。 [2-3]  [19]  [33-36] 
1985年12月,琅琊山被中國國家原林業部批准開發建立國家森林公園,並被列為中國全國10個重點森林公園之一。1988年8月,琅琊山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1年1月,琅琊山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區。 [16]  2024年2月6日,琅琊山景區被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為中國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17] 
琅琊山景區風光

琅琊山山脈關係

琅琊山是大別山向東延伸的一支餘脈, [11]  整體山勢西南高、東北低,山脈沿北東50—60度方向展布。琅琊山主要的山峯有摩陀嶺、大豐山、小豐山、趙家山、鳳凰山等,其中以小豐山為最高,海拔321米,周圍羣山相對高200—300米之間,總體山體屬於低山丘陵。 [7]  [10] 

琅琊山人文歷史

琅琊山山名由來

“琅琊”地名來源於山東琅邪邑,寫作“琅邪”,琊是邪的俗字。西晉末年,琅琊王司馬睿聽從王導的建議,遠離北方政治漩渦中心南渡,曾在琅琊山中練兵,積蓄實力,隨後移鎮建鄴(今南京),在西晉滅亡後,於晉太興元年(318年)即帝位,史稱東晉元帝。因為司馬睿與琅琊山有這樣一層不解之緣,在他當上皇帝后,其原先王號琅琊王的“琅琊”二字便給予了琅琊山。此事在宋代的《太平寰宇記》有過記載,“琅琊山在縣西南十二里,其山始因東晉元帝為琅琊山避居此山,因名之。”所以,琅琊山的山名因東晉元帝的王號而得名,琅琊二字也確實取自山東“琅琊”邑名。 [20] 

琅琊山文物古蹟

琅琊山擁有兩處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特別是七塊唐代的摩崖和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為稀世珍寶)和無樑殿,四處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建琅琊寺、五代建清流關遺址(古關隘、古驛道和古戰場)、宋建醉翁亭和豐樂亭,一處滁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初聞聞戒師塔。 [18] 

琅琊山宗教文化

琅琊山中的佛教傳播有着約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伴隨着社會的盛衰而興廢不一。琅琊山寺院的寺額經歷三次更名:“寶應寺”“開化禪寺”“開化律寺”。在教派方面,早期屬禪宗,清嘉慶期間屬律宗,沿傳至當下。唐大曆六年(771年)年寺院興建,劈山壘石,構制禪房,歷經法琛、道標、道揖諸法師管理住持。宋乾德年間(963—968年),重新擴修了寺院,規模較前期有更大的發展。寺院宏麗,佛門弟子朝山禮佛絡繹不絕,雲遊、掛單、常住僧日達五百多人。宋皇佑五年(1053年)寺院內還增建了“御書閣”等建築,上山的古石道路隅增設舍利石塔四十九座,佈設其間,壯寺院盛況。佛事與龍蟠、龍興、光孝諸寺相往。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在滁州設立了佛教管理的機構—僧正司。德孝禪師為僧正,住龍興寺任住持,管理琅琊寺院及周圍諸寺的佛事。此間,有西土之僧來琅琊山住寺面壁六年之久。清嘉慶年間,皓清律師來琅琊山住持琅琊山寺院,重建開化堂,開壇傳南山律宗,中興琅琊山寺院。江淮諸寺眾僧雲集,日達八百餘僧,鐘鼎集食。嗣法門人分別住持六安觀音寺、六合長廬寺、白下靜海寺、金陵卧佛寺。本山寺佛教的影響涉及中國全國數州,可謂“鼎盛之時”,當時較大規模的佛事活動為授戒等。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達修律師來滁任琅琊寺住持,重建寺院,重振佛事,並葺修了龍蟠、龍華、虎踞諸寺及清流關、蚌埠等地的佛教寺庵,持理諸寺內較大的佛法事宜。達修以後,根如律師、超然律師相繼任住持,維持寺院內佛事活動。 [21] 

琅琊山藝文

  • 唐朝
韋應物:《秋景詣琅琊精舍》《遊琅琊寺》《滁州西澗》《懷琅琊琛、標二釋子》《同元錫題琅琊寺》《西澗種柳》。 [23] 
  • 宋朝
蘇軾:《次韻王滁州見寄》《醉翁操(並序)》。 [24] 
  • 明朝
王陽明:《琅琊山中》《琅琊山中送蔡希顏二首(有序)》《山中示諸生》。 [25] 
文徵明:《九日遊琅琊》《九月廿日重遊琅琊山》。 [26] 
  • 清朝
王賜魁:《遊醉翁亭(二首)》《遊琅琊寺》《題醉翁亭石壁》。 [27] 

琅琊山生態保護

滁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根據資源和環境保護的相關要求,對琅琊山所在風景區的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結合地形地貌相關特徵開展,內容包括空氣質量監測、水環境質量監測和聲環境環境質量監測等。 [28] 
滁州市森林公安局深入林區摸排,充分發揮基層護林人員和林區羣眾的作用,對琅琊山相關景區毗鄰的村組山場內破壞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有關情況進行全面摸清,明確對亂捕濫獵和損壞野生動物棲息地,特別是使用電網、毒藥、夾子、套子等手段亂捕濫獵候鳥和其他野生動物,盜伐、濫伐樹木的違法行為重點打擊。 [29] 
滁州市相關政府部門協作聯動,由滁州市森林公安局牽頭、琅琊山森林公園行政執法局通力合作,建立起信息溝通、工作協同、聯合執法為一體的森林生態資源保護聯動機制,查處破壞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琅琊山動植物資源的安全。 [2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