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溶酶體酸性脂肪酶缺乏症

鎖定
溶酶體酸性脂肪酶缺乏症(LALD)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溶酶體貯積病。其特點是膽固醇酯和三酰甘油在體內蓄積,引起內臟器官黃瘤樣改變,常累及肝、腎上腺、脾、淋巴結、骨髓、小腸、肺和胸腺等多個器官。根據發病年齡和臨牀表現,可分為Wolman病和膽固醇酯貯積病兩種類型,據報道它們的發病率分別為1/350000和1/50000。本病可使用造血幹細胞移植和酶替代治療等方法行病因治療,同時可給予低脂飲食、腸外營養,以及糖皮質激素和鹽皮質激素等對症治療。Wolman病預後較差,輕症的膽固醇酯貯積病可不影響生存。
2018年5月11日,該疾病被列入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
中醫病名
溶酶體酸性脂肪酶缺乏症
外文名
LALD
就診科室
兒科
是否遺傳

溶酶體酸性脂肪酶缺乏症病因

溶酶體酸性脂肪酶缺乏症是由LIPA基因突變導致的。LIPA基因突變可導致溶酶體酸性脂肪酶功能缺失或降低,進而使溶酶體酸性脂肪酶在溶酶體中降解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酯和三酰甘油的功能喪失或降低,膽固醇酯和三酰甘油在機體組織細胞內貯積,血漿膽固醇水平升高。

溶酶體酸性脂肪酶缺乏症臨牀表現

1.Wolman病
Wolman病在新生兒期起病,胃腸道症狀為首發症狀,包括反覆嘔吐、腹瀉、腹脹、肝脾大和生長髮育障礙。神經系統受累表現為活動少、腱反射亢進、踝陣攣和角弓反張。肝脾大進行性發展可致肝衰竭,腎上腺增大伴鈣化可致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病情進展,可出現多器官功能障礙,包括貧血、消化道出血、敗血症、昏迷等。
2.膽固醇酯貯積病(CESD)
膽固醇酯貯積病表現不具有特異性,可表現為黃色瘤、腹瀉、體重減輕等,多數患者還有肝病表現,體格檢查可發現肝大或肝脾大,可伴或不伴黃疸。患者早發性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血管事件風險增加。晚期患者會出現肝衰竭及繼發於肝硬化的肝細胞癌。嚴重者出現腎上腺增大伴鈣化。少見表現為嚴重高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血癥伴肝大,而無其它症狀。輕症膽固醇酯貯積病患者可有正常壽命。

溶酶體酸性脂肪酶缺乏症檢查

1.血生化檢查
血生化檢查可發現轉氨酶、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脂蛋白B(ApoB)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降低。
2.溶酶體酸性脂肪酶活性檢測
檢測培養的肝組織、成纖維細胞、外周血白細胞或幹血片的溶酶體酸性脂肪酶活性,如有活性降低或喪失可幫助確診。
3.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明確LIPA基因致病突變有確診意義。
4.X線檢查
腹部X線檢查可見廣泛的雙側腎上腺的增大和鈣化,可伴有骨質疏鬆。
5.超聲檢查
腹部B超可發現肝大、腎上腺鈣化等改變,有助於診斷。嬰兒如有肝大、腎上腺鈣化並伴營養不良則提示為Wolman病。
6.肝組織病理學檢查
肝組織病理學檢查並無特異性,可見肝實質細胞的細胞器因大量中性脂質的積聚而紊亂,脂質主要見於溶酶體內;滑面內質網及粗麪內質網擴張或排空;因肝巨噬細胞擴張而使肝血竇大部阻塞。匯管區擴大,有纖維組織增生,甚至呈典型肝硬化病變。

溶酶體酸性脂肪酶缺乏症診斷

1.嬰兒具有脂肪瀉、腹脹、嘔吐、肝脾大、營養不良等表現,影像學檢查發現肝大、腎上腺鈣化,高度提示Wolman病。
2幹血片、外周血白細胞等溶酶體酸性脂肪酶活性降低或喪失可確診。
3.LIPA基因檢測發現致病突變可確診。

溶酶體酸性脂肪酶缺乏症鑑別診斷

主要是與肝臟增大伴/不伴高膽固醇血癥的疾病相鑑別。包括戈謝病、尼曼匹克病、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其他常染色體隱性高膽固醇血癥和肝臟疾病等。可通過溶酶體酸性脂肪酶活性檢測、基因檢測等鑑別。

溶酶體酸性脂肪酶缺乏症治療

通常包括病因治療和對症治療。
1.病因治療
病因治療包括酶替代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和肝移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批准了一種酶替代治療藥物,藥名Sebelipasealfa。
2.對症治療
對症治療包括低脂飲食、腸外營養、糖皮質激素和鹽皮質激素替代等。

溶酶體酸性脂肪酶缺乏症預後

患者的預後與酶缺乏程度有關。Wolman病患者的預後較差,未接受有效治療者生存期一般不到1年,而輕症膽固醇酯貯積病患者的壽命一般不受影響。

溶酶體酸性脂肪酶缺乏症預防

1.患者在生育前應進行遺傳諮詢。
2.如果有明確的家族史或為突變基因攜帶者,應該進行遺傳諮詢。
3.患者的父母如要再次生育,可在妊娠前進行遺傳諮詢。妊娠後應進行產前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