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溮河大橋

鎖定
溮河大橋,位於羅山信陽交界處的河棚西段,橫跨溮河東西兩岸,屹立將近80年,廢棄30年而不倒,被稱其為“大橋活化石”。2012年12月6日,網友微博爆料,該橋竟靠木頭支撐,引起社會關注。
中文名
溮河大橋
類    別
橋樑
始建於
1938
所在國家
中國

溮河大橋大橋簡介

溮河大橋 溮河大橋
2012年12月6日,網友“@自由人重生” 發微博稱,河南羅山縣有一座鋼筋混凝土製造的公路橋,竟靠木頭支撐。微博附帶的圖片顯示,該橋橋墩眾多,但其中入水的至少有兩個橋墩均由許多木樁支撐。
該微博被多次轉發,很多網友在評論中指責建橋方偷工減料。
6日晚8時45分,羅山縣委宣傳部駱副部長表示,經多方瞭解,初步確認網友所説大橋系該縣境內的老312國道溮河橋,抗戰時期由日本人建造。“這應該是舊時的施工工藝,不能完全用現代的施工工藝去衡量。”
此外,信陽市公路部門也對此進行了調查核實,確認該橋始建於1938年,1979年312國道改道後已棄用33年。綜合 [1] 

溮河大橋歷史悠久

縣誌記載:“橋堅強”由國民政府建設,至今已78年
1987年出版的《羅山縣誌》。該書詳細記錄了該橋的信息,與羅山縣委宣傳部12月6日夜間披露的信息有所誤差——
溮河大橋,位於羅山與信陽交界處的河棚西段,橫跨溮河東西兩岸,距羅山縣城21公里,為信葉公路主要大型橋樑之一。民國12年(1923年),羅山公款局長方紹堯在現橋上游244米處架設簡易木橋,可通行小型汽車,民國14年(1925年)被洪水沖毀。民國21年(1932年),國民黨政府在原址建起一座47孔,長64.8丈、寬1.05丈的低水位木橋,可通一般汽車。不久,又毀於水。民國23年(1934年),國民黨政府在木橋舊址建造一座永久性大橋(就是現在這座橋)。共29孔,每孔跨徑12米,系鋼筋混凝土T形梁,全長360米,寬5米,兩側有欄杆。為當時京陝幹線河南省境內最大橋樑之一。民國27年(1938年),日本軍進犯豫南,國民黨軍隊撤退時將橋東頭兩孔炸燬。抗戰勝利後,修復通車。但橋面窄,車輛通行不暢。1978年,國家在老橋下游244米處增建一座新橋(現在312國道上在使用的公路橋)。 [2] 

溮河大橋多方提議

溮河大橋網友熱議

溮河大橋 溮河大橋
這是“大橋活化石”,應儘快修繕保護 著有《羅山條約》的作家王耀平,講述了羅山溮河大橋的有關歷史。
“溮河大橋橋墩下的木樁,我用手摳,很難摳動,木質十分堅硬,聽橋頭的老人講,用的是東北運過來的紅松木。”王耀平説,“1938年武漢會戰之時,胡宗南為了阻止日軍進攻,炸燬了兩孔溮河大橋,因為大橋太結實,光炸橋就曾死傷幾百人。”王耀平説,從各種資料來看,溮河大橋由日本人所建應為誤傳,因為1938年10月羅山戰役結束,至12月武漢會戰結束,日軍根本沒有時間修建溮河大橋。
王耀平説,這座橋雖然不一定能稱得上文物,但應該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橋樑建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標本價值,應該被很好保存下來。
對此建議,不少網友也在網上進行呼應。有網友説: “這座橋能屹立將近80年,廢棄30年而不倒,而且至今傲然挺立,完全夠資格成為橋堅強。中國活着的老橋不多了,這座橋雖然不夠百年曆史,但畢竟是上世紀30年代民國的建築。不如留着,維護好,做個活教材。”
對“你認為政府應該怎樣處理信陽‘橋堅強’”問題,大河網發起的一個網絡調查也顯示,持“保護起來”的網友高達88.89%。 [2] 

溮河大橋技術人員

河沙減少露出木樁
實際上,“橋堅強”與其北邊的312國道大橋、南邊的寧西鐵路大橋長度相仿,跨度均在800米左右。3座橋下的溮河基本呈南北流向,大橋則基本是東西橫跨溮河河牀。
枯水季節,加上上游300米處正在截流施工,“橋堅強”至寧西鐵路橋(已建成使用)之間200多米內基本是乾涸的沙灘。溮河河牀東部明顯高於西部,西部3座橋墩之間是整個河牀最低處,細而淺的河水從其中兩座橋墩下流過,支撐大橋的木樁赫然顯露。
在溮河大橋現場,藉助羅山縣公路局李軍副局長攜帶的強光探照燈,記者看到,支撐每座橋墩的木樁在23根至27根之間。看情形,當初打樁時,每座橋墩下的木樁應該分為9排,每排3根,整齊而平均地分佈。記者觸摸木樁,仍能感覺其木質的細密結實。
溮河大橋 溮河大橋
公路技術人員在仔細查看現場之後認為,這些木樁應該是當初施工時先楔進河灘,鑽過沙層,牢牢扎進河底,形成水泥橋墩樁基;隨後,施工人員在樁基四周釘下一圈稠密的木樁,圍護樁基,澆築鋼筋水泥橋墩,橋墩穩穩地坐落在扎進沙灘底的木樁樁基上,形成穩定堅實的橋墩。隨着河水經年累月地衝刷,特別是近20年來大量撈挖河沙,致使橋墩下的河沙越來越少,最終露出木樁。
“河牀東部靠近羅山縣,河沙挖得少,橋墩下的木樁都沒有顯露出來,圍護橋墩的木樁大量保留着;河牀西部是平橋區五里店鎮,挖沙頻繁,河沙流失多,所以木樁暴露嚴重。”村民張田表示。 [2] 

溮河大橋官方迴應

溮河大橋存隱患,羅山縣主張聯手拆除
王耀平也坦承,雖然目前溮河大橋沒有明顯的主體變形、裂縫等問題,但兩岸村民過往,因為護欄缺失,仍有一定安全隱患,包括橋墩木樁裸露後的安全性,這一點需要當地村民和政府部門注意。
12月7日,羅山縣交通部門負責人表示:“我們早就在考慮消除隱患,把這座橋拆除。只是一橋橫跨兩個縣區,一直沒有采取行動。”
“這段河牀不到1000米的距離之內,密佈了一座在用的公路大橋和一座鐵路大橋,另一座鐵路大橋也正在緊張施工,很快建成。廢橋毫無意義,隱患多多。我們建議市公路局出面,協調組織兩個縣區,聯手拆除。”羅山方面有關負責人説。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