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溮河區

鎖定
溮河區,隸屬河南省信陽市,位於河南省南部,地處淮河上游、大別山北麓,信陽市西部,處於東經113°42′36″—114°08′34″,北緯31°24′06″—32°33′00″之間。全區總面積1783平方公里。屬於亞熱帶向暖温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截至2020年6月,溮河區下轄10個街道、9個鄉鎮, [2]  區政府駐湖東街道。截至2018年末,溮河區總人口66.89萬人。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溮河區常住人口64.01萬人。
溮河區1998年8月設立,因溮河貫境而過而得名。1998年8月,撤銷信陽地區和縣級信陽市、信陽縣,設立地級信陽市和縣級溮河區、平橋區。區內京廣鐵路、107國道縱貫南北,寧西鐵路、312國道橫穿東西。區內有雞公山、南灣湖、賢隱寺等風景名勝。
2020年,溮河區地區生產總值3298027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7261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43862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946904萬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2.4:28.6:59.0。 [5] 
中文名
溮河區
外文名
Shihe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411502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河南省信陽市
地理位置
河南省南部、信陽市西部
面    積
1783 km²
下轄地區
10個街道、5個鎮、4個鄉
政府駐地
湖東街道
電話區號
0376
郵政編碼
464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向暖温帶過渡氣候
人口數量
64.01 萬
著名景點
雞公山
南灣湖
賢隱寺
火車站
信陽站、信陽北站
車牌代碼
豫S
地區生產總值
3140868 萬元(2018年)

溮河區歷史沿革

溮河區位於信陽西 溮河區位於信陽西
溮河區,因溮河貫境而過而得名。
西周,屬申國,也稱“申城”。春秋屬楚,
秦漢,置南陽郡義陽鄉址,三國魏文帝時稱仁順城,後為義陽縣治。
晉初,為義陽縣治,晉惠帝時,義陽郡縣同城;南北朝,僑置司州,又稱“申州”。領義陽、隨陽、安陸、汝南4郡20縣,為州治、義陽郡、縣治所。
隋朝,改申州為義州,定名為義陽郡,州、郡、縣同治;
唐武德4年,改義陽為申州,天寶元年複稱義陽郡、後更名為申州,為州、義陽郡、縣治;五代仍為申州、義陽縣治。
宋初,為義陽軍治、義陽縣治。太宗時改義陽為信陽,為信陽軍治、信陽縣治。
元,曾為信陽府治(後降為州)、信陽縣治。
明代,為州治,後降為縣治,成化年間復為州治。
清沿明制,為信陽州治、不領縣。康熙年間置分巡南汝光淅兵備道於此,光緒未改南汝光兵備道,領汝寧府、南陽府、光州直隸州,淅川直隸廳。
民國2年,改信陽州為信陽縣。
溮河區在信陽市的位置 溮河區在信陽市的位置
1949年4月1日,信陽解放,分信陽縣設信陽市。7月21日,信陽市併入信陽縣,12月28日,市縣分治。
1952年6月10日,信陽市改為信陽鎮,歸信陽縣轄,
1953年7月9日,信陽鎮改為省轄鎮,11月16日複稱信陽市。
1960年8月15日,信陽縣撤銷,並歸信陽市。
1961年10月5日,恢復信陽縣建制,市縣隸屬信陽地區行署。
1998年8月,撤銷信陽地區和縣級信陽市、信陽縣,設立地級信陽市和縣級溮河區、平橋區。

溮河區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溮河區下轄10個街道、5個鎮、4個鄉:老城街道民權街道車站街道、五里墩街道、五星街道湖東街道、南灣街道、金牛山街道雙井街道、賢山街道,李家寨鎮吳家店鎮東雙河鎮董家河鎮溮河港鎮遊河鄉譚家河鄉柳林鄉十三里橋鄉 [2]  區政府駐湖東街道。

溮河區地理環境

溮河區位置境域

溮河區,位於河南省南部,地處淮河上游、大別山北麓,信陽市西部,坐落於豫鄂兩省之間的長江開發帶與隴海蘭新開發帶的交界處,是河南省的南大門。本區處於東經113°42′36″—114°08′34″,北緯31°24′06″—32°33′00″之間。東部與北部與羅山縣、平橋區近鄰,南與湖北的應山、大悟縣接壤,西接湖北省隨州市。全區總面積1783平方公里。

溮河區地形地貌

美麗溮河
美麗溮河(5張)
溮河區呈西南高、東北低的緩傾地形,西部和南部分別是桐柏山和大別山,東部、北部為淮河沖積形成的平原,最高海拔906米,最低海拔54米。 [10] 

溮河區氣候

溮河區屬於亞熱帶向暖温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適中,氣候温和,光熱充足,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四季分明。

溮河區水文

溮河區 溮河區
溮河區屬淮河流域。淮河從區北邊流過,其支流溮河貫穿區境,區內主要河流有常流水河包括淮河、溮河、杜河、東雙河、譚家河(大溮河)、飛沙河、小溮河、五道河、白沙河、遊河、十三里河等15條,季節性河流包括有石河溝、吳寨河、雙井河、黃灣河、洋河、譚廟河、老官河、五里溝、新申河、青龍河等,其他溝溪50餘條。

溮河區自然資源

溮河區土地資源

溮河區面積1783平方公里。2007年末耕地總資源29427公頃,常用耕地17997公頃,山林面積約11萬公頃,宜漁水面1.1萬公頃,荒灘、荒水、荒塘面積約3000公頃。

溮河區水資源

溮河區水資源總量為14.6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9358萬立方米,人均168.6立方米,含量極為豐富的地區在溮河、淮河平原區。

溮河區礦產資源

溮河區探明的礦種31種,已開採的有8種。其中金屬礦以鐵、銅、鉛、鋅、釔等為主,非金屬礦以蛇紋石礦、膨潤土螢石大理石、白雲岩、石墨礦、河砂等為主。

溮河區生物資源

溮河區 溮河區
溮河區動植物資源豐富。動物資源,已查明的野生動物有260多種。其中野生經濟動物有11科100多種,水生動物中魚類就有50多種,水生飛禽10餘種,兩棲動物近10種,受國家、省重點保護的動物近20種。區內植物資源種類繁多。已查明的有維管束植物185科、746屬近2000種,受國家保護的珍稀植物有29種。其中澱粉植物80餘種、油料植物70多種,用材樹木300種,果類植物50餘種,纖維及編織植物100多種,飲料植物10餘種,蔬菜植物70餘種,綠肥飼草植物30餘種,花卉植物100多種,藥用植物1400多種。

溮河區人口

2021年,溮河區常住人口63.37萬人,城鎮化率70.32%,比上年提高0.72個百分點。出生人口0.5萬人,人口出生率7.12‰;死亡人口0.5萬人,死亡率8.1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1‰。 [5] 

溮河區政治

現任領導
區委書記
區委副書記、區人民政府黨組書記、區長
副區長
參考資料: [18-22] 

溮河區經濟

溮河區綜述

2022年,溮河轄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43.3億元,居全市第4位;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1%,居全市第10位。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45.1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90.3億元,同比增長3.8%;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07.9億元,同比增長0.9%。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為13.1:26.3:60.6。 [17] 
2021年,溮河區地區生產總值3551391萬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57898萬元,增長6.7%;第二產業增加值1008883萬元,增長5.0%;第三產業增加值2084609萬元,增長6.6%。三次產業結構為12.9:28.4:58.7。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5761元,比上年增長7.4%。 [5] 
2021年,溮河區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9158萬元,增長18.5%,其中:税收收入107720萬元,增長14.3%,税收收入佔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77.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43211萬元,增長7.4%。 [5] 
2021年,溮河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0%,其中:衣着類價格上漲0.3%,居住類價格上漲0.7%,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1%,交通和通信上漲1.9%,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4.4%,醫療保健類上漲4.1%,食品煙酒類價格下降0.9%,其他用品和服務下降0.2%。 [5] 
固定資產投資
2020年,溮河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按類型分: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9.5%;民間投資下降8.6%。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下降79.6%;第二產業投資下降26.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5%。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712101萬元,比上年下降1.8%。房屋施工面積4081306平方米,增長30.3%;房屋竣工面積187157平方米,下降11.9%。商品房銷售面積1099844平方米,下降6.7%,其中:住宅1069578平方米,下降9.0%;商品房銷售總額646736萬元,增長7.5%,其中:住宅612528萬元,增長2.3%。 [5] 
人民生活
2020年,溮河區全體居民可支配收入27948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19元,增長2.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58元,增長7.1%。 [5] 

溮河區第一產業

2020年,溮河區農林牧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778031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9%,其中:農業產值652244萬元,增長3.0%;林業產值19861萬元,增長3.7%;畜牧業產值44107萬元,下降6.7%;漁業產值21578萬元,增長4.4%;農林牧漁服務業40241萬元,增長10.5%。
2020年,溮河區糧食總產量113811噸,增長0.05%;夏糧總產量9280噸,下降17.9%,其中:小麥產量9280噸,下降17.9%;秋糧總產量104531噸,增長2.0%,其中:水稻產量97081噸,下降1.5%;茶葉產量33648噸,增長26.9%;板栗產量27316噸,下降2.0%;水產品產量11097噸,下降1.8%。農村用電量9836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1%;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2046噸,比上年增長2.1%。 [5] 

溮河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0年,溮河區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1%。區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3.5%,企業產品銷售率97.9%。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8.6%,重工業增長3.1%。分所有制看,國有企業增加值下降0.7%,股份制企業增長14.8%,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下降6.5%。分公有制看,公有制企業增加值下降0.9%,非公有制企業增長10.5%。區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0.1%,利潤總額增長5.6%。
2020年,溮河區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8.0%,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33.38萬噸標準煤,下降6.4%。 [5] 
建築業
2020年,溮河區建築業增加值329958萬元,比上年下降7.9%。在庫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個數100個。 [5] 

溮河區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溮河區雞公山 溮河區雞公山
2020年,溮河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84750萬元,比上年下降5.4%。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952020.7萬元,下降5.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2729.3萬元,下降5.4%。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136691.8萬元,下降2.2%;零售業1256124.9萬元,下降4.1%;住宿業40594.8萬元,下降10.6%;餐飲業551338.5萬元,下降8.9%。 [5] 
旅遊
2020年,溮河區共有旅行社19家,星級賓館2家。接待遊客101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9億元。 [5] 
對外經濟
2020年,溮河區實際利用外資516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0%。 [5] 

溮河區交通運輸

溮河區依“三關”(平靖關、武勝關、九里關)之險,扼南北通道,為歷代軍事戰略要地。京廣鐵路、107國道縱貫南北,寧西鐵路、312國道橫穿東西,在區內形成“雙十”字交通骨架,京珠高速、滬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框紐地位突出。

溮河區社會事業

溮河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0年,溮河區共有高中7所,招生5142人;在校學生15832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5777人,完全中學、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初中在校生31人,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小學在校生24人;畢業學生5746人。初中23所,招生7900人;在校學生30719人,其中:初中在校生25655人,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在校生5064人;畢業學生7831人。小學62所,招生8512人,在校學生55705人,畢業學生7611人。幼兒園191所,在園幼兒24086人。 [5] 

溮河區科學技術

2020年,溮河區有6家企業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科技計劃立項3項;科技成果轉化3項;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55家;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其中:省級1家。 [5] 

溮河區文化事業

2020年,溮河區共有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美術館1個,劇場1個,電影院4個。建成232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8個鄉鎮文化站,8個街道文化站,158家農家書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13.13萬冊。 [5] 

溮河區體育事業

2020年,溮河區運動員在參加市級以上各類比賽中共獲獎牌6枚,其中:金牌1枚,銀牌2枚,銅牌3枚。 [5] 

溮河區醫療衞生

截至2020年,溮河區共有醫療衞生機構450個,其中:醫院24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72個,鄉鎮衞生院10個,村衞生室208個,門診部(所)11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個,婦幼保健院1個,急救中心(站)1個,採供血機構1個,衞生監督所(中心)2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10個;病牀牀位6035張,其中:醫院4935張,基層衞生機構1070張,專業公共衞生機構30個;衞生技術人員707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645人,註冊護士3340人。 [5] 

溮河區社會保障

2020年,溮河區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6792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89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5%。 [5] 
2020年,溮河區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1363人,其中:企業20027人,靈活就業31336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539648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1686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87962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4.2萬人。
截止12月,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6046户9876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76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6659户13301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783.76萬元。 [5] 

溮河區風景名勝

南灣湖風景旅遊區
南灣湖風景旅遊區,以南灣水庫為中心,匯聚森林、島嶼、山巒、湖泊、池潭、瀑布等諸多自然景觀,形成南灣湖風景旅遊區,總面積44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70平方公里。 [11] 
鄂豫皖革命紀念館
鄂豫皖革命紀念館,設計以紅色為基調,以“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千”字為建築佈局,佔地面積2.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198平方米。館內珍藏革命文物300餘件,歷史照片1000餘幅,江澤民同志親自題寫館名。 [3] 

溮河區地方特產

南灣湖鮊魚
南灣湖鮊魚,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16] 
南灣湖蝦
南灣湖蝦,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16] 
南灣湖鰱魚
南灣湖鰱魚,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16]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峯,屬綠茶類。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主要產地在信陽市溮河區(原信陽市)、平橋區(原信陽縣)和羅山縣。由漢族茶農創制。民國初年,因信陽茶區的五大茶社產出品質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為“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具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功效。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與貴州茅台同獲金質獎,1990年信陽毛尖品牌參加國家評比,取得綠茶綜合品質第一名。2017年,信陽毛尖在中國茶葉區域品牌價值評比中以59.91億元位居品牌價值排行榜第二名。
板栗
板栗 板栗
板栗,其果仁部分營養豐富,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及維生素。有收斂、止瀉、健脾胃、強身、潤膚功效。既是木本糧食樹種、藥用樹種,又是優良的用材樹種。信陽地處暖温帶、亞熱帶過渡區,土壤深厚肥沃,是板栗的適生區,有悠久板栗栽培歷史。
溮河區坂慄栽培主要分佈在信南山區的李家寨鎮、柳林鄉、東雙河鎮、譚家河鄉等,栽培面積40萬畝,佔林業用地總面積的22%,主栽品種為信陽大板慄,佔板栗栽培的60%,另有艾思油慄、豫羅紅等品種栽培。年產量2000萬公斤,年產值4000萬元。

溮河區著名人物

張瑞華
張瑞華,1909—1995年,女,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譚家河鄉人,1926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葉挺指揮的部隊中工作。同年7月,參加南昌起義。1927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
1937年春,入延安抗大學習,畢業後參與籌辦陝北公學,任黨總支書記,1938年春,任晉察冀省委組織部幹事,省委黨校黨總支書記,參加創建晉察冀抗日民主根據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華北局、中共中央組織部副處長、處長,1956年,當選八大代表,1964年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1995年2月病逝。

溮河區榮譽稱號

2019年2月,溮河區入選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1] 
2020年6月,溮河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6] 
2020年10月,溮河區入選2020年河南省第二批智慧養老服務平台建設試點。 [4] 
2020年12月,溮河區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7-8] 
2021年3月,溮河區入選2020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9] 
2021年6月,溮河區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12] 
2021年9月,溮河區入選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縣。 [13] 
2021年11月,溮河區入選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國科普示範縣創建單位。 [14] 
2022年8月15日,溮河區入選河南省首批“非遺助力鄉村振興”試點市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